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如何看待“穷作家富编剧”现象

时间:2012-04-15 14:55:45     作者:佚名      浏览:9576   评论:0   

  最近编剧家余飞透露,现在国内的一线编剧,一集能拿30万元,正在热播的《后宫·甄嬛传》,原著作者流潋紫身兼该剧编剧,这部电视剧一共76集,如此算下来,一部剧足够让流潋紫跻身千万富豪之列。

  由此笔者联想到近几年我们都在关注的事情:剧本荒。大家得出的普遍结论是:剧本荒源于没有好剧本,没有好剧本源于编剧待遇太低了。于是我们呼吁:编剧的薪酬该涨了!

  固然,与身价数千万的明星相比,编剧的待遇委实太低。但与千字30元至100元稿酬标准的作家来比,编剧的待遇恐怕还是要好很多。

  现在国内的图书,销量跨越3万就算得上畅销书了,版税合下来不出10万元。倒不如将其改编成剧本,一部电视剧少则20集,轻轻松松就能拿到百万。然而,如果仅是以待遇为驱动力,那恐怕中国最好的作家都要转行当编剧了。

  作家“触电”当编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邹静之、刘恒、朱苏进、王海鸰等作家在若干年前进入影视圈成为著名编剧,到石康、六六、匪我思存、流潋紫、海飞等年轻作家进入编剧行列,越来越多的作家与影视结缘。但这些作家之所以能够成功转型,基础也是之前的小说已经大获成功。所以,好的小说才是好剧本的前提。

  早在2008年,德国汉学家顾彬就将矛头对准了中国文坛的普遍现象作家写剧本。顾彬认为,剧本不是文学,由于对创作的限制太多,作家一旦写了剧本也就丧失了对文学的崇敬和起码的尊严。

  在欧美和日韩,编剧和作家一般是分开的,但却都受到很高的待遇。在美国,每千字的稿费在750美元到2000美元之间。欧洲的报刊,每千字稿酬大多为四五百欧元,折算成人民币为四五千元。而对于编剧来说,则是一部戏里无可争议的核心,他们可以参与挑选演员、导演,甚至决定制作经费。

  时下的中国电视剧影响力与塑造能力越来越大,但是却很难留下经典之作,大多是娱乐的泡沫剧。四大名著纷纷被拿出来翻拍,掀起一阵热浪,而真正能流传后世的,恐怕还是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对于跨行当编剧,石康曾经无奈地表示,是因为作家当不下去了。严歌苓也说,长期从事编剧工作对写小说有伤害。与外行人看到的编剧“吸金”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作家都表示最终愿意回归作家身份。

  好的作家都去当了编剧,谁还来创作更好的文学作品呢?有名的作家都去当了编剧,年轻的作家们创作的动力又从何而来呢?编剧这个饭碗被作家“兼职”了,年轻的编剧又何来创作的动力?

  所以,无论是编剧也好作家也罢,都是创作者,我们应该对创作者有起码的尊重。

  好在,国家已经打算提高作家的稿酬标准了;新的著作权法草案中也支持作家维权。要想真正让文学和影视齐飞,恐怕还是得培养专业的作家和编剧。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