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 古海阳
最近,看了川端康成的一篇只有区区五千来字的短篇《弓浦市》。篇中叙述了一个中年妇女贸然拜访素昧平生的小说家香住,并展开她的“回忆”,虚构了一段她与香住在“弓浦市”子虚乌有的爱情故事。记忆力衰退的香住寻思良久,并翻查地图,发现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弓浦市”,更不可能发生向那位女客求婚的事情,一切只是那位不速之客的白日梦而已。
这是一个关于梦的故事,关于记忆的故事。对于小说的写法.结构和构思等理论性的东西,我不想多说。我感兴趣的只是那位贸然到访的女客。女客本身是一个不幸的人,她经历了战乱燹火,她家庭不和,导致了精神的失常。不幸的命运使她与现实生活的幸福隔绝,于是她只能通过幻想来寻求解脱。也许是她本身就很崇拜那位小说家香住,所以也不难想象为什么她的白日梦里的男主角是香住了。弗洛伊德说:“满足的人是不会幻想的,幻想是发生在那些愿望得不到实现的人身上的。”生命的缺陷在催化着她这种自我欺罔的梦幻,连同着她的儿女也不得不一起沉浸在这样一种虚无中(女客经常对自己的儿女说起香住,并要求他们好好记住香住)。
小说的编者说这位女客是“表面可笑,实则可悲”的。无疑,女客是可悲的,但在我看来她同时也是幸福的.可敬的。当我们面对不幸的降临时,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煎熬往往使人崩溃。从道德的角度,从导人向善的角度来说,我们当然应该提倡面对困难要坚强面对,勇敢抗争,无畏无惧。但让我们试着放下这些堂而皇之的假惺惺的盲目乐观的官腔面具,从人道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每个人在骨子里都是极端脆弱的,无论他或她平时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但终究不能摆脱脆弱的本质。曾经有一位名人说过,人是自虐的动物。因为出于自虐的本性,我们都试图或简直就选择逃避,因为这样反而会能使我们从某程度上得到“刺痛的解脱”(本人一首诗中的语句),它是无用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表现,但这才是人的最根本的一面。小说中女客面临巨大的不幸,在最彷徨无助,茫然若失,精神受到塌天般挤压之际,她学会了幻想,我认为,她是一个智者。面对一种悬挂于峭壁的生命危机时,梦幻带给了她一个崭新而安全的世界。她涅槃了,在一个不幸的世界之外,在一处绝望的死胡同,她找到了适合她自己的生存方式。她没有给正在沦陷的现实击败,她胜利了!虽然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病态啊,但无可否认的是,她是幸福的,比每一个觉得她可笑可悲的人都要活得幸福!况且我们所的盛世难道不也是一个病态恹恹的渊薮吗?
抛开所谓社会影响,精神健全等等一切的道德框架,由一个人性的基点出发,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向这位女客施以最崇高的敬意。
【编者按】:作者就《弓浦市》里的女主人公的臆想症进行了解析,认为女客的幻想和虚构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解脱方式。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女客的可悲行为,提出了另一个想法----女客是幸福的。文章文笔简练,角度新颖。问好作者。
---陌路故知
2012/4/29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