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949年生于温州苍南。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作家,专业技术3级(文职将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为了那渴望的目光——希望工程20年纪实》等作品,曾获第六届、第九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报告文学奖”等荣誉。短篇报告文学《三个太阳》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温州网讯 21个省、自治区,不停步,走过蜿蜒的羊肠小道,探访过繁华都市的灰暗角落;20年,不辍笔,以白描式的简洁手法,朴素描画数百名贫困地区山村教师和失学儿童,传递那些渴望读书的心声,直抵良心与现实之痛。
他是黄传会,温籍著名报告文学家,中国海军的将军,被誉为助力国家“希望工程”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一员。
七千个日夜
抒写民生冷暖
二十多年,7000多个日夜,黄传会的目光没有离开过“底层群体”与普通士兵。他在创作中始终坚守的信念就是:不写风花雪月,也不写老板大款,只倾力于普通群众,抒写民生冷暖。
1990年的一天,国家希望工程发起人之一徐永光找到黄传会,建议他写写这个工程。当时,出于友情,黄传会答应了。
“那年春节刚过,下着细雨。”说起初次采访失学儿童的经历,黄传会印象非常深刻:正值开学第二天,在广西平果县新安乡的汤那屯村小学里,仅有80来人报到,不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而报到的人里,缴了学费的还不到一半。不过一二十元的学费,对于穷山村的村民而言,却沉重得像座山。村长说,可能又有20多个女孩要失学了。早春二月,这些孩子都只穿着薄薄的单衣,一问她们最想要什么,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读书!”
“被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目光盯着,你会觉得自己的心都在发颤。”黄传会说。从那以后,他决心为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山村教师做些什么。
走进太行山,寻迹大别山,穿过黄土高原……7000多个日夜里,黄传会不辞辛苦,奔走四方,不停歇地调查与思索,奋笔写下了长篇报告文学《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纪实》,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徐永光说,希望工程如今能有如此影响力,离不开黄传会。
那以后,黄传会还写出了一大批报告文学,广为人知有《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中国贫困警示录》等系列作品。
希望多为家乡写点东西
2011年,黄传会晋升为文职将军。这一年里,他把目光投向了全国1亿多名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通过大量采访,黄传会以深切同情的笔触,书写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一书,生动描画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苦恼、尴尬与无奈,提出了关于劳动价值、劳动者价值等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他还以60年前人民海军选派275名官兵秘密进入苏联海军基地学习潜艇技术为题,创作了报告文学《潜航》,并将于近期出版。
这一年里,黄传会再次把对家乡的深情寄予笔端,以苍南县矾山镇的抗日英烈朱程为主人公,创作了电影作品《朱程浴血冀鲁豫》。这部作品预计在今年“八一”建军节时,于央视首播。
采访黄传会时,他正忙着带队中国作家南水北调东线采访团进行采访。听说要采访他的是家乡媒体,他在电话中说:“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希望今后能再多为家乡写点东西,尽一份游子之心。”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