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毕飞宇:唐诗对一个小说家来说太重要了

时间:2012-05-04 20:39:19     作者:记者王新鑫 吴翔宇      浏览:9597   评论:0   

记者王新鑫吴翔宇报道:伊犁,一部淳朴的民族叙事史诗。伊犁河谷的清风带着文学生长的味道吹开人们的书页,也不时地拂过一江春水向西流的河面。伊犁河,这是连接着各族儿女血脉的脐带,是多民族文化共同编织的丝巾,飘在祖国母亲的肩头,欢迎着远道而来的朋友们。

5月1日,《文艺报》主编阎晶明、著名作家毕飞宇、《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中国当代文坛三位最具代表性的评论家、作家同聚伊犁,他们从千里之外赶来,为伊犁人,特别是为喜欢文学的朋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阎晶明风趣地说,能和伊犁的朋友一起进行文学交流,是我们解除旅途劳顿与疲惫的最好方式。今天我们来到伊犁,就有责任与伊犁的朋友们交流一下大家共同热爱和关心的文学,哪怕只是简单的文字交流。

他们来到伊犁后的热情、与伊犁朋友滔滔地畅谈文学,我们可以感受到为了祖国边疆文学的发展,他们正做着一份努力。交流中,著名评论家施战军和阎晶明不谋而合地表示,西部,也可以更确切地说,伊犁,是文学创作的大沃土。

毕飞宇:著名作家

“新疆我来过几次,但来伊犁还是第一次,感觉很新奇,这两天我准备去亲身感受一下伊犁的美景。”毕飞宇对美丽伊犁的向往不言而喻。他说,在他没来伊犁之前,就知道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伊犁的霍尔果斯口岸和都拉塔口岸这两个较大的口岸,还有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发配伊犁。毕飞宇在当天的交流中,可能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位,他将桌子上的话筒攥在手中,关掉台上所有的录音设备,说出了这样的开场白:“如果让我再回到学校,我的重点肯定不会放在现在这个部分(小说),我想我会一下子抓住唐诗,因为我觉得唐诗对于一个写小说的人来讲太重要了。”

毕飞宇在与大家的交流中,主要讲了四点(唐诗、《红楼梦》、《水浒》、“五四”时期的文学),而这四点用著名作家董立勃的话来说,毕飞宇将自己写作成功的秘诀用这四点已经告诉了我们。

毕飞宇:大方透漏写作秘诀

唐诗对一个小说家来说太重要了

唐诗对于一个写小说的人来讲太重要了,你会从中体会、领悟到很多对写小说有实质性帮助的东西。如果我能够回到大学时代,我将会把重点放在研读唐诗中去,而研读中,我很可能又有两种侧重。一个是盛唐唐诗,一个是晚唐的唐诗。其中我还会将李白和李商隐作为两个代表性的人物去研读。

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的作品,有一个特别好的方面,这对一个小说家来说是“致命”的要素,这个就是“奇想”。“奇想”这个东西,你要说它具体在哪儿?谁也说不清楚,但是任何一个读者,都能感觉得到“奇想”。比如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一首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我觉得这首诗充分地体现了盛唐的气势。如果一般人来说,也许可以说“黄河之水远处来”,但作者觉得不够,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个说法叫“黄河之水高处来”,但是作者都没注重这些想法,却突然“神经质”般来了一句大白话,“黄河之水天上来”。我觉得这个“天上来”,对我们读者来说是非常锐利、凶猛、浑厚的,带有一种恢弘、拓展的奇想。这个便是一个小说家在完成“奇想”的过程当中,一个必备的东西。

如果有人问我所谓盛唐“奇想”,所谓李白最了不起的美学价值体现在哪儿,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两个字:直接。我这个说法可能很不科学,研究唐诗、探究宋词的老师可能会反对我这个说法,但是对我来讲,从唐诗里面学到“直接”这个东西,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巨大的,它不给你绕,就那么横着过来。

除了研读盛唐时期李白的唐诗,我还会暗地里把李商隐“拉”出来,好好地研读。李商隐给我的价值,和盛唐时期给我的价值感是完全相反的,与盛唐李白诗句的“直接”相比,李商隐的诗句是那种曲折的,或者说晚唐作品的表达方式都是特别曲折的,而晚唐诗句的曲折其实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直接。

晚唐的诗句都是绕着弯子的,作者的内心特别丰富,非常幽寂,虽然看上去想表达,可是又表达得特别含糊。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诗的意思我年轻的时候读不明白,我在想,这是写乐器还是写音乐呢?但是,你要知道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是48岁,跟我一样大。而48岁的我,现在就可以很容易理解这句诗。年近半百,快50岁的人,面对五十根弦的琴,你就会发现,李商隐的诗句很是话里有话。“锦瑟无端五十弦”中,“无端”这两个字来的特别蹊跷,真是绕着弯子,跟李白的“天上来”完全相反。“无端”这两个字真是太“无端”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为一种人生的伤痛(我什么事情都没干呢,怎么就五十岁了)。同时,还有一个隐晦的思考在里面,这琴为什么不是20根弦或40根弦,为什么就是50根弦呢?当你用手碰一下琴的时候,琴弦上就会立即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就象征李商隐不同的年纪,“一弦一柱思华年”,每一弦、每一柱就代表每个年头,代表李商隐每个年头都过得不容易。大家可以仔细体会一下,李商隐这首诗说的多么得变故,说的多么得隐晦,这种变故、隐晦在我看来就特别艺术。

《红楼梦》可以读到人生的尽头

在唐诗后,我第二要抓的就是《红楼梦》。

其实,我大学四年的时间,都没有读过《红楼梦》,一直到30岁以后才开始读。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人文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从《红楼梦》这部作品中,你可以学到一位诗人、一个小说家所想学到的一切。因为你在任何时候,翻开任何一页,它都能给你惊喜。你在20岁的时候,它能给你20岁的惊喜;你在50岁的时候,它能给你50岁的惊喜。总之,我每次阅读《红楼梦》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无底洞。

但是,你完全没有必要花一辈子时间去研究《红楼梦》,这样对一个普通喜欢写小说的人来说毫无意义,对于这本书,应该过几年读一遍,这样一直读到人生的尽头都可以。

写人物,《水浒》是最好的老师

在好好读《红楼梦》的同时,我会把我的重点再放到《水浒》上去,这是我的第三个选择。《水浒》也许是小说中写人物最好的一本书。

《水浒》有一个特点就是写人物。但我说《水浒》是写人物最好的小说,可能有人现在就会反驳我,“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作品,那么多的好小说写了那么多的人物,你为什么一定要关注《水浒》这本书呢?”我会说,《水浒》这部小说,可能写人物不是写得最好的,但是《水浒》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最短的篇幅,最短的时间把一个人物拉出来,没有一部作品是做得比它好的。它为什么会具有这个能力呢?因为它的人物太多,又没有一个宏观的构架,写了一百多号人,草莽英雄居多,人物又很相似,在这种相似的情况下,把人物的个性特征抓起来,这是极难做到的。那么又有人反驳我,“在一个短时间内,一个短小的篇幅里面,塑造一个人物的能力有那么重要吗?”我会说“有”,任何一部小说它都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所谓的“主人公”。主人公在性格成长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发育,而在主人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次要人物,这些次要人物如果每个人都按照主人公的写法去写,都给他们充分发育的时间,那么一个20万字的小说,可能200万字都写不下来。那么对于作者来讲,就要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次要人物形象地刻画出来,给读者一个交代。

如果在小说中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在塑造主要人物的过程中,刻画好许许多多的次要人物,这个本领就要向《水浒》学习,它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把《水浒》学好了,无论多复杂的小说,多难刻画的人物,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这个人鲜活起来。

“五四”时期的文学是朴实价值最好的体现

而对于第四点,我放在了“五四”时期的文学,我认为,“五四运动”、“五四”文学,是朴实价值的最好体现。

“五四”时期的文学在表面看来是中国文学,其实当我们打开“五四”文学的“窗户”以后,才会发现整个人类的文艺复兴和整个人类的启蒙运动,这两个对人类非常重要的阶段,都包括在中国的“五四”时期,都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如果你要问我,“‘文艺复兴’也好,‘启蒙运动’也好,他们重要吗?”我想说的是“非常重要”。它重要在哪?因为它非常充分地体现出朴实价值的价值。如果你要问我,“‘五四运动’、‘五四’文学的价值在哪儿?”我也用同样的一句话告诉你,因为它给我贯彻了朴实价值的价值。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