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曹木静:中国作家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时间:2012-05-05 23:26:01     作者:曹木静      浏览:9767   评论:0   

  近日,有媒体称,山西作家曹乃谦进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20人复评名单,这条消息,一经报道,便产生了较强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只是因为哪位作家入选,而在于诺贝尔奖的巨大魅力使然。

  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诺贝尔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全世界各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文学家),以其权威及广泛的影响而备受各国科学家(文学家)的仰慕。近十几年来,围绕着哪位作家将摘得象征着文学界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的讨论与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所以曹乃谦的入选,引发的广泛关注,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中国作家那份至深的诺奖情结。其实得不得这个奖,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恐怕原因还不在于此,关键在于,得奖之后,所带来巨大的名利好处。

  而今,作家被冠以了各种标签,先锋作家、青春作家、情感作家、鬼怪写手、穿越流派、乡土写作等等,不一而足,令人目不暇接,耳晕目眩。一些作家,不是潜心钻研作品的质量,而是一味地求新求奇,取悦于市场,在利益的驱使下,渐渐失却了作为一个作家的本真及使命。但凡有些名气的作家,整日里忙碌的不是如何积累素材、体验生活,而是出席各种发布会、演讲、讲座、研讨会、签约仪式,热衷于这种看似热闹光鲜,且有利可图的活动,可以想见,如此这般忙碌的作家,会有怎样有力度、有深度的作品问世?心浮气躁不利于创作,急功近利更难出佳作。

  纵观近些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可以发现,他们的作品并非都受市场所关注,但他们的作品却禁得起时间的检验,是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且他们大多为人十分谦和低调,深居简出,诚如他们对于写作的那份虔诚的态度。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从195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7首诗》至今,总共发表了163首诗,令人吃惊的是他每年只写两三首诗,写得最久的一首诗整整耗时10年。这种潜心创作,静心创作的精神,却是我们目前所缺乏的。

  作家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来抵挡外界的各种纷争,在一个相对宁静不浮华的环境中,静心创作,精心打磨,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市场所动,一心创作,不盲从市场,不跟风潮流。喧喧嚷嚷的氛围,不利于作家的成长和好的作品诞生,只会搅乱整个文学环境。一部好作品,一定不是靠多少评论文章堆砌出来、靠多少媒体炒作出来的,而是靠宁静的环境,而是靠时间的积累慢慢酿造出来的。

  诺贝尔奖固然有着极高的权威性,但也非文学创作的唯一追求与目标,中国作家离诺贝尔奖有多远呢?抛却了名利得失的牵绊,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与担当所在,或许诺贝尔奖大门只需要轻轻一推便可入内,因为那扇门一直都是虚掩着的!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