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齐格谈文学阅读和写作
我从四岁就开始阅读,然后一直读书,一直读书,每天可能都会看上一两本或者几本书。我对于书的喜爱非常强烈,比如每次旅行或者出访,都会带上很多的书。这次出来之前,朋友问我,行李带了什么?我就会说我带了“毒品”,我的“毒品”就是拉辛、普鲁斯特的书。
读书有很多种类,更确切地说,书分成很多的种类,比如政治、历史、经济。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读它们?读政治、经济对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体制运作有帮助;读历史,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读文学呢?
是为了娱乐?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娱乐,那么读文学跟我们吃一块巧克力或者吃一个甜点又有什么差别呢?我的结论是:读文学其实是毫无用处。但这也是与文学本质相近之处,文学是包罗万象,但就文学本身的用途,其实就是毫无用处。阅读文学带来精神享受和自由,但这其实是毫无用处的,但同时也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阅读毫无用处,更确切地说是高于所有功利性用途之上,它超越这个功利性。
但是,文学可能在慢慢地死去。在我看来,法国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典型性的过程,法国人依然非常热爱文学。《利己主义文学辞典》中几个关键词就是:文学、利己主义、法国、辞典,这些词其实都是跟文学相关,法国人对这本书也非常感兴趣,所以这本书非常畅销。
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读实用性的书籍,而对文学作品慢慢退去热情,但我并不是那么的悲观,我还是相信,文学依然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的东西。文学读者的人数是在不断地减少,大家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大部分就是媒体,而法国中产阶级也越来越物质化,正是因为这种物质化的趋势,导致他们越来越少地读文学。此外,如果领导人比较崇尚文学,大家就会也喜欢文学,比如密特朗就非常热爱读书。
大家可能觉得我对于文学有些悲观态度,其实并不如此。大家读纸质书的数量在减少,但我们阅读的途径在不断增加,比如Kindle和iPad上都可以阅读文学,只是读的书的形式不一样了,并不代表着大家对文学的兴趣在减弱。但作为个人,我还是非常欣赏、喜欢纸制书籍,书的旁边都有空白,空白的地方都是留给读者的自由。小时候我父母也教育我,读书的时候必须手持一支笔,这样的话对于作者的观点可以随时在旁边进行注释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我看的书里面,都有非常多的注释,画得密密麻麻的。
马拉美曾经说过一句话:读者是书本的创造者。也许这句话有一点夸大的成分,但是事实也不外乎如此。放了那么多书,如果我们不去翻看不去打开它,那么它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它的美感没有人可以发现。所以说,只有人去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价值才会出来。这个就像睡美人的故事一样,书就相当于睡美人,读者相当于白马王子,只有白马王子去亲近睡美人,去唤醒她的话,睡美人的美才会散发出来。
我们一直以为,文学阅读可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也说数学、物理、体育很困难。既然所有的东西,所有我们一般认识当中有用的东西都有它的困难之处,为何不允许文学也有它的困难之处呢。所以对于读者而言,就应该把最好的给他,他就应该享受最好的东西。所以应该一开始让他去读普鲁斯特,其实普鲁斯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难,虽然篇幅很长,但是里面有很多可以欣赏可以感受的东西,所以读者在读这样的书的话,其实是一种享受,比去读一些垃圾或者粗糙的文字更好。
现代社会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危险,可能就是文学的脆弱性。原因是经济和消费文化。文学可能带不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无用。比如说我们现在在这个小的咖啡馆里喝咖啡聊文学,大家就会说,这个其实就是一种散漫的行为,或者是“为什么不去工作不去挣钱?”这就造成了文学的这种脆弱性。所以我写这本书其实也是为了提醒或者说是为了唤醒这样的一种意识,文学其实是可以带给大家不同于经济的更高层次的收益。这种收益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种收益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
作家其实是一类非常不同寻常的人群,其实作家并不是一个常人,而是像老虎和狮子一样,具有非常强大的野心。对于个人写作,我并不赞成现实主义,因为现实主义是对现实的再现,而再现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比如电视、报纸,比如你在街头巷尾看到的这些人所过的生活,它们都比小说本身更能再现现实。我更倾向于将文学作为一种描述,或者是用一种文学性的手段去再现生活。
所以我在创作过程当中,非常注重句子的构成,句子的长短,句子的音节,这都决定了一部好作品。所以我不喜欢米歇尔·维勒贝克(2010年龚古尔奖得主),他的作品是以讲述故事为主的,他的作品属于通俗文学,是写给法国的小资产阶级看的。在法国有“抹布文学”这种说法,他就属于这一类。对于勒-克莱齐奥(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早期的作品更能反映他对世界的开放性视野。但是他后期的作品,特别是获诺奖以来的这些作品,相对来说进入了封闭体制。诺贝尔奖倾向于颁给那些宣扬人道的,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家,而且也是非常严肃的作品,所以读起来并不是那么让人愉悦。
(本文根据对夏尔·丹齐格的采访整理,早报记者 石剑峰)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