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写作者应多想怎么努力 不要想畅销

时间:2012-06-18 17:39:30     作者:张晓媛      浏览:17745   评论:0   

 

  

  作为成名已久的作家,不必刻意提及他的祖父是叶圣陶,读者也会知道叶兆言的名字。推出随笔集《美人靠》、《马放南山》之际,叶兆言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谈写作,谈和影视剧的爱恨情仇,以及躺着也中枪被卷入的韩寒“代笔门”。本版撰稿 记者 张晓媛

  [关于写作]

  “流行观点认为,畅销书不是好东西。可没有一本世界文学名著不畅销的,不畅销就不是名著,这就是文学的真相。”

  山东商报:写作之初没发表的作品,现在都能发了吗?

  叶兆言:享受写作非常重要,享受评论是无趣的。我真的很幸运,能写得非常快乐,就像能爱一样,没什么道理可言。我爱写又能写,没人干涉我写什么,很自由的。我也是个俗人,评论对我不是很重要,就像运动员,那90分钟的比赛更有意义,满脑子就是上场。知道一定会有评价,打好一场算一场,写作就是这样。

  山东商报:关于书的腰封,您有个比喻,“书的腰带又不是裤带。”

  叶兆言:我当然希望自己的书没有腰封。生活中,很多事情你想想确实没办法,朋友出书不容易,你为朋友写点推荐的话,做了一点点被骂的事也没什么,很多写作者出书太不容易。我生活态度不是太认真,是很随和的人。

  山东商报:现在输入您的名字,排在前列的还是2008年和电视剧《马文的战争》打官司的新闻。

  叶兆言:没办法,我已经用合同来保护自己了,合同也帮我取得了胜利。我对任何话题都不愿意去炒作。他们侵权这件事非常清楚,我也是争口气,否则的话,给人感觉是我错了,我自己的孩子就莫名其妙给人抢走了。

  山东商报:您的很多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写作时会考虑拍摄因素吗?

  叶兆言:这是大家的想象,我写的时候怎么知道别人要拍电影?张爱玲写小说时考虑到《色戒》的电影了吗?好的文学作品中其实有画面的,一个烂小说也可能被改成一个好电影。我还是愿意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不仅仅是影响大。所有的好小说都有场面感,你只能选择一个方向,就是自己认为的好小说去写。

  一个小说你说能畅销就畅销了?别人写可能畅销,你写就不会畅销。流行观点认为,畅销书不是好东西。可没有一本世界文学名著不畅销的,不畅销就不是名著,这就是文学的真像。写东西的人想最多的是怎么努力,全心全意,不要想畅销。

  山东商报:您在文章中提及,特别喜欢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位都是济南人。有什么原因?

  叶兆言:这个话题很大了,山东人分齐鲁,完全不同。鲁人我可能更熟悉,离江苏更近,和苏北人其实差不多,可以搁一起说。文化是演变的,论豪爽、打架强悍,历史上的山东人可能还不如吴人呢。《史记》里鲁国人非常典雅、胆小、讲礼仪,非常儒家的。我们所谓的吴人,恰恰是强悍的,最后鲁人把礼仪和懦弱都给了我们了。我们所谓代表江南文化的大人物,其实都是鲁国的。所谓的江南文化的底蕴,其实最早也是如此,辛弃疾和李清照是最典型的例子。

  山东商报:很多报社副刊向您约稿,会考虑稿费吗?

  叶兆言:我不和编辑谈稿费,愿意给多少给多少,最高的大概千字千元。坦白说,给报社写文章无所谓的,可以增加一点读者,开专栏也是特殊情况。马原花二十年写了一个长篇,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觉得你每年写长篇就是高产作家,不认真,会粗制滥造。每次长篇写完了,我起码等个三年再写,这期间就干点别的活,闲着也难受。

[NextPage]

  [关于误读]

  “新书出来,很多时候是在谈话题。写作者要想不为话题烦恼,千方百计写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山东商报:在意作品被误读吗?比如《苏珊的微笑》宣传时,卖点是“叶兆言写小三斗原配”。

  叶兆言:作家得明白很基本的道理:新书出来,谈小说,很多时候是在谈话题,这是个话题的时代。接受采访时,从对方问的流行话题,就知道他没看过我的书。

  比如《苏珊的微笑》,出版商觉得谈小三就会大卖,媒体也能炒作。有人就很愤怒,说你叶兆言怎么能写小三。说什么不重要,写作者要想不为话题烦恼,千方百计写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面对话题,会没完没了。

  山东商报:很多人对这部小说的评价都停留在小三上位的阶段,网上的很多内容简介本身就是错的。

  叶兆言:这书讲了非常简单的一个爱情故事,讨论爱情的同时也交代了这个故事对我很重要的原因。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美丽女生面对死亡的微笑,一直在想为什么。微笑是非关键,我对小三没任何兴趣。和其他小说相似的地方是我总想寻找一个点表达爱情的主题,遗憾能使爱情存在。分手、转正了,也许爱都不存在。要像蝴蝶标本一样,被钉在墙上,成为爱情标本——我想让你见证看到爱情,否则就是无形的东西。人生意味着你可能会刻骨铭心的爱上一个人。我只是在表现人生,其他很多东西都是他人给我附加的。别人心目中,苏珊就是狐狸精,我没有价值判断,只是活生生的把微笑的背后的东西尽可能写一写,让爱情具体化一点。

  山东商报:有很多次被误读,中圈套的时候吧?

  叶兆言:也不是一次被坑。我们都知道,为了吊人眼球嘛。我挺矛盾的,肯定要宣传,你没理由用拒绝别人为你做事情来表示特立独行,配合一下也没什么不好。我知道这个社会图书市场的萎缩,对图书的前景是悲观主义者,阅读本身越来越差。

  30年前买本世界名著困难,现在很容易,网络是对阅读最大的伤害。今天多少人能一口气看完金庸的书,打游戏倒有可能。我和方方、韩少功讨论过这个问题。生活会被无聊的东西耗去大量的时间。

  山东商报:在媒体上看到您在纪念日谈王小波的文章,王小波是被公众消费的吗?

  叶兆言:我确实很喜欢王小波,尤其推荐他的散文,太简单、纯真了,太说道理了,今天需要说道理的文章,那种最浅显、最简单的是个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我喜欢这种好东西,无法理解有人说他的东西不好。

  关于他的问题,大家不问我也不会刻意说,不是在消费他,不是说我到日子了来说这个话,我一直反对到日子就做什么事。干嘛要选日子学雷锋?自己应该怎样就怎样,号召很讨厌。每个人都是修行的人,修行在自己,写作者更应该如此。

[NextPage]

  [关于代笔门]

  “一个简单的问题没完没了,谁都会烦的。”

  山东商报:文集《美人靠》的第一篇是《新概念的作文大赛》,巧合?

  叶兆言:完全是巧合,书里的文章是按照写作日期排的,截止日期是2010年底。这一套书按照我的想法,不希望去掉时间、地点。

  山东商报:由于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韩寒“代笔门”事件中,接受了多少次采访?

  叶兆言:当时不想多谈,一个简单问题没完没了谁都会烦的。现在网上还在质疑,我没办法一一回答。有人问韩寒为什么写到成年组里去了,我没觉得他是成年组的人,确实是编辑错误。但当时包括媒体宣传,都知道他是高中生。我解释了又被质问,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他们认为是一个有计划有阴谋的团队在操作。我、方方、铁凝三个外地作家,还有多个高校的老师,还有上海作家,三十几个评委,不要说当年风气好,就是现在的风气好,有可能三十多个评委都被买通了?

  山东商报:对“代笔门”的种种质疑,您怎么看?

  叶兆言:阅读是喜欢就看,不喜欢就拉倒。在韩寒粉丝中,可能有人没看过作品,就是喜欢他。现在很多人是不谈看过后的感觉,只谈真的假的,文学不是真的假的。

  就像很多人质疑莎士比亚作品的真假,这个世界属于话题,不属于阅读。很多人不琢磨“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而是说,觉得可能是假的所以再也不读莎士比亚了。最后看到的是世界对文学的鄙视——你们的文学都是假的。我的底牌也很简单,你不热爱就别看。我如果当时判断韩寒是代笔却做假证,就很卑鄙。可我当时没看出问题,觉得他在同等孩子中很优秀,虽然从小说角度来说,《三重门》中有很多幼稚的地方,但起码当时我没看出来韩寒的参赛作文有问题。

  山东商报:这些年对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感觉如何?

  叶兆言:头几届确实是好,现在确实是差。第一届,我和铁凝、方方,很快乐的阅读。人都很俗的,韩寒成名了以后,很多人来参加新概念想保送,第二期以后不保送大学了,就冷了,我觉得是高考害了新概念。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这一批人,表面是新概念作文大赛包装了他们,但恰恰是他们成名后为大赛带来了光明。

  山东商报:对80后写作怎么看?

  叶兆言:80后写作者很痛苦,50后是一个蛋糕大家吃,80后的悲剧是一个蛋糕两三个人就吃掉了,时代变了。最新几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很少看到对文学的热爱,最可恶的是,很多人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我经常生气,太不尊重评委了。早期比赛中,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年轻人。十多年了,他们开始琢磨评委喜欢的思路,风气越来越坏。

[NextPage]

  ■ 记者手记

  散淡的认真着

  约定的采访时间,叶兆言没有接电话,几分钟后联系上,他解释说,正在南京郊区的房子里过双休日。“过过种菜的田园生活,菜地也就是书桌这么大的两三块地。”

  苏童说:“叶兆言的性格为人绝对是儒家的,他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满腹经纶,优雅随和,身上散发出某种旧文人的气息。”叶兆言的祖父是叶圣陶,家族中四代都是作家,对书香门第的说法,他有些可以理解的抗拒。“写东西就是不装。四代作家有什么用,作品写不好也没用。我确实是在这样的家庭成为作家,要说写作和家庭无关是忘恩负义的,没道理的。我所说的写作和家庭毫无关系,指的是我们的文学观念完全不同,况且从小父亲、祖父就不希望我当作家,自己也没想当作家。我的家庭里如果写一两本书都是小事,我女儿常说,父亲出了一百多本书,她写一两本普通的一个事情。角度不同,想法也不同。”在这种家庭享受成功很不容易。“包括我作为父亲,孩子出一两本书根本不看在眼里。祖父没教过我写作,但他永远坐在写字桌前,一个背影在那里,从小我就觉得作家就是这样的。”

  他提到过去邮局领稿费时,发现单子上名字经常被写错。“最好的办法是银行汇款,只是有的报社可以。有的不可以。”问及约稿的稿费问题,他笑了:“你一说我才开始想,之前没和编辑谈过。”

  随笔集里多次提到他对山东人的印象,略显刻板。“不瞒你说,我都记不清楚说了些什么了,很简单,当时是媒体约稿让写山东人印象。张炜跟我都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了,挺熟的。”谈及生活中的爱好,他特别提到了喜欢看NBA,喜欢热火队的豪华阵容。“有人说喜欢好酒、好烟、美食,谁不喜欢?这算什么?姚明时代电视转播看得多,现在网上看比赛。”

  “文学是内心的表现,作者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放到灵魂工程师之类莫名其妙高的地位本身就不对。”叶兆言说。“作家有好坏,不能认为写作者就比运动员高,胡扯。三百六十行都出状元,一个当不好普通人的作家也当不了好作家。好作家善于纠正错误,少犯错误。”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