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贾飞:文学已死只是一个伪命题

时间:2012-09-10 22:15:47     作者:李晓      浏览:9638   评论:0   

读书:废寝忘食是常事

  有一句名言,“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这句话,贾飞坚信不疑。他从小就喜欢看书,但由于家庭贫困,家里的藏书不多。一次暑假,他到舅舅家做客,看到表哥书柜上有一大堆书,这顿时让他激动不已。表哥看到贾飞对书如此渴求,索性送给了贾飞几十本书。贾飞拿到这些书之后,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回家后,一段如饥似渴的阅读之旅开始了。

  一天早上,贾飞一个人在竹林旁的草垛上看书,由于看得入迷,很快便进入了书中的世界。当他放下书的那一刻,才知道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奶奶中午找他吃饭时,转遍了村里的田埂树林都没找到他。而贾飞,竟然在书里的世界,沉醉了整整一天。

  现在的贾飞,虽然也经常读书,不过,读的种类已经变得越来越苛刻。他说,除了自己喜欢的当代几位有深度的作家外,他不会轻易购买其他作家的书。他笑道,当下的一些作家,有的真是“病得不轻”,可以为一斗米而出卖自己的灵魂。贾飞也很痛恨那些市场上的经管、励志书。他告诉记者,很多励志书的作者,其实本身就是一个失败者,他何德何能去指导别人走向成功?纸上得来终觉浅,其实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学习了多少理论,重要的是他在实战中获得了多少经验和财富。贾飞坦言,他喜欢看国内外的一些名著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因为这些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学,已经经历过了长久的考验,大家都能在这些书中获得精神营养和价值。贾飞说,目前自己所能作的最大贡献,便是在不违背良心的前提下,写出一本厚重的作品。这样,才对得起“作家”这个称谓。

  谈及读书对写作的影响,贾飞说,“读书支撑了我的写作,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感谢读书,感谢知识。因为我的阅读,让自己变得更有内涵与深度,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审美价值和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读书让我拥有了生存的本事,也不断推动我的人生迈向更高的台阶。”

  在贾飞看来,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愿意安静下来去读书写作的并不多了。他的一些朋友,很多还是企业、公司的高层,这些人在聊天时甚至谈到:“我虽然现在坐到了这个位置,但从不读书,对读书也没多大兴趣。”这句话,听上去颇有些炫耀的意味。一个人,居然拿自己不读书当成一种资本。贾飞说,这真是社会的悲哀,也值得当今的人们反思。再有,很多人都说现在“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这句话其实比较客观,但怎么听都会有一点讽刺的味道。说得不负责任些,“遥想当年的诗仙、诗圣,他们要是知道今天写诗会落得如此境地,定会吐血而死。”

  在贾飞看来,由于读书的人或者说读好书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图书市场就变得畸形了。据他了解,四川省达州市有近七百万人,能常规出版图书的作家寥寥无几,只有两位数。同时,能常规出版文集或者诗集的作家也为数不多。另外,当前的图书市场,很多出版社开口就要约经管类、教材类、公务员类的稿子,励志、培训、投资等出版市场相对显得十分火爆,而文艺作品却变得越来越边缘化。贾飞说,这是一个作家最不愿意看到的。

  创作:从替人写情书开始

  有人说,一个人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也有人说一个人的创作是上天的恩赐,但是对于贾飞而言,他的创作故事,却显得更为特殊和有些可爱幽默。

  面对记者,贾飞毫不讳言———他的创作始于写情书。他的中学时代,学生没有手机,不能发短信、打电话。于是,情书变得很吃香。当时,不管是自己追女朋友,还是帮助别人追女朋友,都离不开情书。他还清楚地记得,中学时代许多男同学追女友,都会来找他代写情书,酬劳就是一根冰棍或者一顿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高中,一位叫高天的男同学,在学校很有名,当时他在追一个学校的校花,但是追了几个月也不见成效。最后他打听到这个女孩喜欢文学,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于是,高天便托朋友找到了贾飞。在数十元“稿费”的诱惑下,贾飞接下了这单“生意”。在贾飞代笔的七八封情书的攻势之下,高天最后追到了这位“冷美人”,开始了他的幸福早恋。当然,那段时间,贾飞也正式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旅,并写了不少文学作品,其中就包括他的首部长篇小说《一只北方的狼》。

  2012年5月,贾飞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式青春》。这部小说,写于高三毕业那年的暑假。当年,由于高考失利,名落孙山,他心情极度郁闷,绝望之下决定将自己挥霍的青春用文字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中国式青春》的完稿。

  《中国式青春》叙述了贾小刀童年时的美妙和欢乐,其中包括小学时代的辉煌成绩、老师的友善温和、同学的团结友爱,以及几位主角人物懵懂而荒唐的中学时代。贾飞说,这就是生活的原貌,他只是以一个记录者的身份,还原了那一段青春,重叙了那一段岁月。贾飞说,如果读者看了这部小说,他们能从小说中隐约看到自己的青春,看到那年少时的轻狂……他就心满意足了。

  其实,这部作品的出版已经是完稿7年之后的事了。因为这本书的出版也是一波三折。当时,合同约定三个月之内出版,但因为出版单位出现财务问题,出版期限一再推迟。当该单位开始正式运作审核这本书,又将贾飞认为比较精华的几万字删掉了。最后,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子。“不过,这部书,我依旧喜欢他。因为,他是中国农村青少年特有时代的青春记录。”贾飞说。

  现在的贾飞对历史和现实题材比较关注。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只有熟悉历史,才能笑看风云,才能对现实中的诸多问题淡然处之;以现实为参考,可以看历史兴替。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事实,可以明白历史兴替的许多道理。同时,关注现实题材,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贡献。因为,只有当代作家对现实题材的书写和关注,才能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相反,所谓的魔幻、玄幻、穿越等题材,只能算是一种消遣,其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有待商榷。

  当下,很多年轻的作家都是从网络起家,贾飞也是从大一开始就混迹于网络,写了不少网络文学作品,还在多家文学网站当过驻站和特约作家。他说,网络给了大多数文学爱好者一个平台,给了他们大浪淘沙的机会,许多有实力的或者符合读者阅读需求的作者被发掘了出来,最终有所成就。网络文学并不等同于草根文学,这两者里面都有出精品的可能。

  定位:作家的伟大在于作品的穿透性

  一个作家,怎样获得读者的尊重和敬仰,怎样流传千古、名垂万世,不在于作家有多么高的表演天分,也不在于时代对这位作家有多么厚爱,而在于他所写的作品,是否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是否具有穿透性。

  贾飞称,自己不想成为一位昙花一现的作家,而是想成为一个时代的星星。星星不仅会散发出光亮,还能照亮迷途的黑夜。他坦言,目前自己创作的青春三部曲《中国式青春》《我们的青春得了病》以及《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只是他文学创作的沉淀期和准备期,这些作品是他青春时代的一个缩影。而他以后的创作,将不会仅仅局限于题材,或者说专注于某一个层次,而更多会关注一个时代,一段历史。

  他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不是在为自己而书写,而是在为后来者书写。他坚定目标以后,会不断地学习与沉淀,努力进行转型,在作品中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力争真正做到为历史写作,为人民写作,也为自己写作。至于具体会如何定位,会以谁为标杆,贾飞坦言道,他将尽可能向贾平凹、鲁迅这样的大家看齐,并希望在若干年之后,人们还会记住他,记住他的作品。

  尽管贾飞对文学充满着期待与憧憬,也有了清醒的定位,但是对于目前文学的现状,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介绍,当前不少文学人士,都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中国的文学已死,已经病入膏肓。即使输血挂瓶,也不能挽救文学衰败的命运。因为,文学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的稿酬普遍偏低。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当今社会对文学的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扶持和引导。纵观国外,作家的稿酬大多在 1000字500美元以上。而中国的文学,稿酬1000字却普遍在30元到200元之间,有的文学杂志、出版社甚至零稿酬。这之间的差距,三岁的小孩也能清醒地看到,那是差之十万八千里。因此,许多人便认为,从本质上说,当今的文学已经被彻底地边缘化了。

  现实虽然很残酷,贾飞还是充满信心,他执拗地认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文学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阶段,都不会消失,更不会死亡。因为,文学是一棵参天大树,已经在风雨中茁壮成长了数千年,现实生活的一点风吹雨打,仅仅只是暂时的,文学的兴盛与繁华,也终究会重新来临,并且至时的文学之风,将会刮得更为猛烈,也更为豪壮……

  □本报记者李晓

  贾飞,中国当红青年作家,某媒体资深新闻调查记者。 2008年获团中央、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同评选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2010年被评为美国《侨报》重磅推出的“中国十大 80后励志作家”,是第八届“中华情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评委。已在国内二十余家报纸、杂志发表新闻、文学作品一千余篇,获全国性文学、新闻奖励数十次。著有长篇小说《天上人间》《我讨厌当皇帝》《我们的青春得了病》《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中国式青春》系列等百余万字。新华社、美国《侨报》、新加波《联合早报》、《新快报》等近千家媒体对其进行过宣传报道。

     来源:http://m.xhsmb.com/20120907/edition_13.htm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