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贾飞新书《除了青春,一无所有》向青春“寻根”

时间:2013-01-13 14:22:11     作者:王小润      浏览:9739   评论:0   

 光明网北京15电(记者王小润)著名青年作家贾飞新书《除了青春,一无所有》媒体见面会日前在北京举行。该书作者贾飞称,自己写这本书的原因就是要扒开大学教育的皮,并对青春开刀努力寻根,以向寻根文学大师莫言致敬。

 贾飞称,自己18岁读高三时开始写《中国式青春》系列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式青春》,22岁写第二部《除了青春,一无所有》。两部小说的出版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影响,并受到了一定的好评。其实,我和王蒙一样,都是20岁左右写自己的青春故事,并因共鸣性青春文学而成名。

 人民出版社编辑宰艳红也认为,许多著名的作家最开始都是因青春小说成名,并逐步踏上文坛,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比如六七十年代的王蒙,因为《青春万岁》而声名鹊起,再到后来的梁晓声,凭借《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于此同时还有诗人杨牧《我是青年》,直到最后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等。宰艳红称,青春文学或许是一个伟大作家的起点,但是绝不是终点,贾飞的《除了青春,一无所有》让我仿佛看到了伟大作家应该具备的一些特质和影子,他不仅仅是写青春,更多的却是在描写一个时代。

 贾飞介绍这本书,是我2008年写的,写到第三章时四川发生了5.12地震,贾飞称,地震的特殊经历,让他对这部小说的创作主题有了重新的思考,最开始他想写的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迷惘而无知的青春。最后,他将小说的主题进行了升华和重新架构。

 “由于,地震那段特殊经历,让我感到了人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贵。当时,我就想小说应该有着一种寻根意识,莫言向乡土和故乡寻根,那么,我就要向青春开刀,在青春岁月里去寻根。贾飞称,有了这一想法后,他就在反思中国大学的教育,为什么大学生如此迷惘和浮躁,到底是学生出了问题,还是大学教育出了问题,抑或其他什么原因。于是,小说的定位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主要写迷惘,之后想通过小说以寻找迷惘的原因,和找到解除迷惘与浮躁的方法,同时还希望该小说能够引起青少年的共鸣和思考,希望他们能在小说里看到自己熟悉的影子,从而努力从灰色的雾色中走出来,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坚持自己的梦想。

 著名制片人哈杰夫说,平时他看的青春小说并不多,但是当阅读了贾飞的《除了青春,一无所有》后,十分感慨。小说具有一种浓厚的电影蒙太奇特色,特别是一些场景的描写,很容易将人带进去。另外,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组织,更是别具一格,匠心独运,整个故事框架看似复杂而充满悬念,实则是作者在用心的织网,使小说达到较高的境界和水平。哈杰夫认为,该部小说很适合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因为他描写了一代人的奋斗与迷惘,定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产生巨大的反响。

 北京博睿点文化公司总经理李治仪则盛赞称,贾飞的《除了青春,一无所有》与其他青春小说有着最鲜明的不同之处,小说具有一种纯文学的厚重感,作者写的并不仅仅是青春,而是一个时代不同年轻人的命运。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