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贾志刚:网络文学的最大特点在于没有门槛

时间:2013-05-15 22:21:41     作者:贾志刚      浏览:9698   评论:0   

贾志刚,深圳晚报评论部主任,深圳大学国际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暨南大学MBA。主要发表作品有:《说春秋》(7部)、《说论语》、《副处长》。将出版作品:《春秋故事》图文版(100册)。

 

 

众所周知,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所以网络文学才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不仅仅是一席之地,恐怕将来一席之地不是网络文学,而是传统文学,而网络文学将一统天下。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的这个座谈会,才会让一帮什么籍作家都不是的人在这里大放厥词。

 

关于网络文学的种种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从前还在说网络文学究竟是不是文学,这个问题到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很简单的比喻,朱元璋是不是贵族?你说不是。可是,朱元璋的儿子是不是贵族?谁也不能说不是。流浪汉当了皇帝,他的血统立马就高贵了,同样,网络文学占领了文学阵地,就成了正统的文学。成王败寇,就是这个道理。

 

网络文学有很多特点,最大的特点是低门槛、包容性。我今天想重点说的就是网络文学的低门槛,因为这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首先,从我的职业说起。

 

我在报社工作,做了很多年的体育记者,写了大量的体育评论,说起来也算是中国著名的体育评论家。但是,我当初进入记者这个行当要感谢低门槛。

 

大家知道,从前报社是一个金字饭碗,要进入报社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不说通过关系的,说说正常渠道。那么,首先是招聘,然后递交资料,资料拿过来,一般是人事部门先过一道。第一个条件:大学中文系或者新闻系毕业。或者至少,学文科的。

 

就这一个条件,我立马就没戏,因为我是学理工的。

 

那么我又是怎样进入报社的呢?

 

我之所以能够进入报社,是因为当时广州有一家体育报社招聘记者编辑,因为待遇很差,所以根正苗红的同学们根本不屑一顾,门槛就放低了,结果我这样学理科的人就混进去了。

 

结果呢?我八月份去的这家报纸,九月份就是奥运会,我在奥运会期间开了一个幽默的专栏,奥运会结束的时候,广州体育媒体圈就都知道我的大名了。当年,我就成了名记。

 

我不是在这里夸耀自己,我是说如果没有低门槛,就没有我的今天。并且据我所知,体育评论圈里,像我这样的人有很多。我的意思是说,很多有潜力的人只是需要一个机会,从前没有,而现在网络给了大家同样的机会。

 

从前说:是金子总会发光。那是不正确的,到了网络时代,这句话才是正确的。

 

其次,我想说一下我自己的创作经历。

 

我的最重要的作品是《说春秋》,说这部书是网络文学可以,说他不是网络文学也可以,为什么呢?这部书首先在是在网络上火起来的,首先是在天涯的连载受到关注。但是,这部书是先签约出版,然后上网连载的。但是,我之所以写这部书,要感谢网络。

 

所以这里说到另外一个观点:网络就像一个市场,它不仅检验作者的作品,而且能够引导作者去创作。

 

最早,我是写武侠小说的,并且我的武侠小说非常新颖,说句不谦虚的话,敢跟金庸大侠比试一二,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我的武侠小说参加了第一届温世仁武侠小说大赛,进入了最后决赛,这部武侠还是急就章完成的,不是我的上等作品。但是在台湾的决赛中被评委一致批判为大毒草,直接判决赛阶段最后一名,大家可以想像这部作品有多好了。

 

话说回来,我首先在网络上贴的是武侠小说,不久就被推上首页,读者反响也不错,可是没有出版人理睬我,为什么?武侠小说整个的市场不好。

 

那时候我很失望,也很失落。于是,干脆写点别的,发泄一下内心的郁闷,于是就写了两个十万字的小说,一个叫“奔向地狱”,悬疑反腐的,另一个是“宁可买肉”,官场的。这两个纯粹写着玩,根本没有期望能够出版。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开贴没几天,既有出版商联系,要出“宁可买肉”。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这样的题材才是受欢迎的。当然,最后,这个出版商因为书号的问题,也没有出成。

 

但是最终,“宁可买肉”出版了,改名叫“副处长”,卖得很好。

 

再说说《说春秋》,这是出版商点题的书,因为历史题材比较热,我说我对春秋有研究,于是就开始写春秋。刚开始写的时候,还是老套路,板着脸讲经典,后来出版商告诉我要放开,要学习《明朝那些事》。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风格,参照《明朝那些事》的写法,但是比他更进了一步,引入了大量的网络词汇,发挥了自己写评论的幽默犀利,于是这才有了《说春秋》的风格。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网络不仅给你展示的机会,还帮助你提高,帮助你解放思想。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