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杂文·评论·奇章

我喜爱的一本书

时间:2007-04-25 21:51:50     作者:黄小惠      浏览:9620   评论:0   

 

 03年暑假读书征文比赛中学组二等奖)


    我喜爱《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并非书中的情节特别离奇曲折——它不是小说;并非因诗的语言刁转古怪——它不是韩寒的《三重门》。我喜爱《唐诗三百首》,因为它就是一卷美妙无比的风暴画,更因为它从侧面记载了唐朝从辉煌到衰落的历史。

翻开《唐诗三百首》,思绪仿如泉水连绵不断地涌来,随着那琅琅上口的诗句,飘向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年代,神游其中。这里有无尽的风景等待我慢慢领略。

那里有要白天姥山的梦幻: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有杜甫长江边的苍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李商隐在窗边的离愁: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张九龄望月而来的感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还有王维在田园中的恬静:反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些景色包含着诗人追求自同,藐视权贵的反抗精神,或是蕴藏着诗人对亲友的思念,又或是倾注着诗人向往自然的感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情志景被诗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时,便成了世界最美之景。

 唐诗不仅给我带来美的享受,还让我志伟人作心灵的对话。

在唐诗中,我知道了李白为何酗酒,杜甫为何飘泊,王维为何隐居,李商隐为何缭倒终身。因为他们关注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的弊端,但这些都不是权者想要的。所以他们必须离开官场,离开那个闭塞、黑暗而肮脏的地方。但他们并没有离开百姓,留下了那些不朽的名句,传诵千古。《唐诗三百首》仅是唐诗的一烛部分,但它已能反映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

 杜甫《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他不是为了斥责歌女,而是借古讽今,寄寓感慨。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唐朝那些买唱享乐,醉生梦死的上层人物。杜甫曾称赞李白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长笑出门去钟鼓馔王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再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少年得志到壮志未酬,终与权贵势不两立的过程,从一方面反映了唐统治者糟蹋人才,致使国家逐渐走向衰落。诗中看史,其实也是鉴赏诗的一个重要途径。
 “
独生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王维的《竹里馆》,也是唐代五绝中我最欣赏的一首。诗中既闻弹琴又有长啸仿佛置身于田园中,宁静而清幽。王维早年的诗气慨豪迈,中年以后风格清幽,意境幽远。他作的山水画,清润精妙。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者。后期的诗使我了解到静是一种泰然,闲适,完满的情怀。是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的境界。

 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派的大诗人,他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年代,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使其的诗能够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诗圣。杜甫的名篇《蜀相》,歌诵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丰功伟业。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又叹惋了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也无限深意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苦痛心情。他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三吏》,《三别》等都反映了安史之乱中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自身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每读一遍都会有一份新意,一份心情。慢慢地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喜爱它了。

 

指导老师:冯美芳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