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星空夜话

文革十年中国教育大事录

时间:2008-06-14 00:00:00     作者:佚名      浏览:9641   评论:0   

 

一九六五年

  △3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10月召开全国城市半工半读教育会议,12月召开全国半工(农)半读高等教育会议。由此,全国再次掀起试行两种教育制度,大办半工半读学校的热潮。此前,11月17日中共中央转发江苏省委《关于发展半工(耕)半读教育制度的规划(草案)》,中央批示:半工(耕)半读学校代表了我们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
  △7月3日毛泽东写信给陆定一,指出:“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健康。”建议从学生活动总量中砍去三分之一,使学生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和自由支配的时间。此信简称“七三指示”。

一九六六年

  △5月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提出,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又批判资产阶级的社会组织。学生也应该“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此信简称“五七指示”。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6月1日经毛泽东批准,新华社播发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攻击学校党委和北京市委的一张大字报。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从此“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
  △8月8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决定提出: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这一提法在“文化大革命”中一直为学校进行“斗、批、改”所奉行。
  △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首次接见全国各地来北京进行串联的红卫兵和学校师生。至11月26日,共8次接见红卫兵和学生教师共1100万人。此时全国学校已完全停课,广大学校师生卷入全国大串联,从而造成了社会大动乱。

一九六七年

  △1月19日中央教育部被夺权,印章被抢走,档案被劫走,办公室被占领。
  △3月7日毛泽东在《天津延安中学以教学班为基础实现全校大联合和整顿巩固发展红卫兵的体会》的材料中批示:军队应对学校师生进行军训,并参与关于学校的各项工作。要说服学生实行联合。此即“三七指示”。由此,人民解放军进驻各级学校,进行军政训练。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帮助建立三结合革命委员会。
  △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出《大、中、小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
  △11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同济大学、北京林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3个教育革命的初步方案。此后,一些高等学校提出了各种各样“教育革命方案”,进行了名目繁多的“教育革命试验”,全盘否定了建国以来形成的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规章和制度。
  △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中央文革小组印发《毛主席论教育革命》一书。

一九六八年

  △7月10日周恩来在对北京市公安局军管会关于人民大学教授何思敬死亡情况报告的批示中,严厉批评那种撇开国法和专政机关,由群众组织来“私捕私讯,打人致死,专政机关置之不问”的所谓“群众专政”的做法“决非善策”。
  △7月21日毛泽东在对一个调查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大学还是要办的。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简称为“七二—指示”。
  △7月27日根据毛泽东的决定,工人宣传队进驻清华大学。8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文革发出《关于派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的通知》。此后,各城市大、中、小学以及上层建筑各个领域普遍派进了工人宣传队,领导学校的斗、批、改工作。
  △9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该报与《红旗》杂志评论员的文章《关于知识分子再教育问题》。
  △8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各地贫下中农从本月起陆续向农村中小学派进代表或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成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对学校实行管理。
  △1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山东省嘉祥县马集公社两个小学教师的一封信。信中建议所有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简称为“侯王建议”。在它的影响下,许多地区的农村公办小学和教师被下放,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引述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此,全国各地城镇出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有1600多万人。

一九六九年

  △1月29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批转清华大学工人、解放军宣传队《关于坚决贯彻执行对知识分子“再教育”、“给出路”政策的报告》。该报告成为中共中央向全国推广的经验之一。
  △4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把上层建筑包括教育、文艺、新闻、卫生等各个领域中的革命进行到底。”
  △10月—12月大批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根据中共中央加强战备的“第一号令”,被从大中城市外迂或被裁并。1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规定中央所属的高等院校全部下放地方管理。


一九七О年

  △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废除招生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从此高等学校开始招生复课。
  △7月国务院科教组成立并开始办公。
  △9月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提出批极“左”思潮,在积极纠正经济、外交、文化宣传、干部工作以及卫生、体育等领域中“左”的错误的同时,十分重视肃清极“左”思潮在教育战线的影响。
  △11月6日至20日周恩来5次同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等外语院系负责人和师生座谈外语教育问题。
  △11月24日毛泽东在一份报告的批示中提出:大、中、小学(高年级)可以利用寒假实行野营训练。12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大中城市学校的野营训练可以在寒假或暑假期间分期分批地进行。

—九七一年

  △4月15日—7月31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通过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全面否定解放后17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两个估计”,即: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0月29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执行局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利的决议。1978年1O月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成立。

一九七二年

  △7月2日周恩来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时,赞赏他关于加强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和培养研究人才的看法和建议。并要求陪同会见的北京大学教授周培源要“提倡一下理论”,“把北大理科办好,把基础理论水平提高”。
  △10月6日周培源在《光明日报》发表《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的文章,提出在理科教育中“对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应予足够的重视”。此后,张春桥指使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文章对周培源进行围攻,并把矛头指向周恩来。

一九七三年

  △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在高校招生的文化考查中交了白卷的张铁生的一封信,并加了编者按语。8月10日,《人民日报》予以转载。江青、张春桥吹捧张铁生是“反潮流的英雄”。由此煽起了一股否定文化学习的歪风。
  △10月清华大学工军宣传队发动“三个月运动”,批“右倾复辟回潮”,全国高校纷起仿效。
  △12月12日《北京日报》以《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为题,发表一个小学生在与班主任老师发生矛盾后根据家长的意思写的信,和《北京日报》按照反“师道尊严”的需要摘编的日记。12月28日,《人民日报》予以全文转载。由此,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掀起了一股“破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

一九七四年

  △1月18日中共中央将江青一伙组织人编辑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转发全党。
  △1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的情况简报》,要求就一个中学生因外语考试交白卷,受到老师批评后自杀身亡事件进行严肃处理。由此,许多教师遭批斗、下放、开除、判刑。影响所及,使许多学校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抓文化课教学,不敢进行文化考查的局面,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2月2日—8日国务院科教组召开教育战线第二次批林批孔座谈会。以此推进正在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作为运动联系实际,在教育界揪“复辞势力的代表”。
  △8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初澜的文章:《为哪条教育路线唱赞歌——评湘剧(园丁之歌)》事件。
  △9月29日国务院科教组、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门办学的通知。各地大中小学普遍搞“开门办学”,由此打乱了学校的教学计划,搞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
  △12月21日—28日国务院科教组、农业部、辽宁省委联合召开学习朝阳农学院教育革命现场会。会议提出,要使学校真正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此后,全国掀起宣传、学习“朝农经验”的浪潮,大搞“阶级斗争”。

一九七五年

  △5月—10月教育部部长周荣鑫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开始积极整顿教育工作,力争使教育战线上的混乱局面有所扭转。
  △9月15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顿。”10月27日,邓小平又说:“现在相当多的学校学生不读书,这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他坚定地支持和领导了教育整顿工作。
  △12月2日《红旗》杂志发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12月4日,《人民日报》和其他报刊予以转载。本文是“四人帮”搞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大进攻信号”。

一九七六年

  △2月6日《人民日报》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为题,发表了关于清华大学“教育大辩论”的情况报道。在此前后,北京、上海、辽宁等地的学校相继开展“教育大辩论”,掀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浪潮。但它遭到多数师生的抵制。
  △4月北京和全国各地学校的师生参加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遭到了“四人帮”的残酷镇压。
  △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各地学校师生与全国人民一起举行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胜利,愤怒声讨“四人帮”的滔天罪行。

一九七七年

  △3月5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把教育战线学习雷锋的运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4月10日邓小平写信给中央,提出“两个凡是”问题。5月24日,他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指出,“两介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8月8日邓小平在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否定“两个估计”。他说: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主导方面是红线,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好的。他还说:我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中央也同意了。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9月19日邓小平与教育部长刘西尧谈话时指出:对1971全教会纪要进行批判,划清是非界限。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体系。“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教育部要争取主动。大胆放手抓。由此教育战线以推翻“两个估计”为突破口,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从此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
  △11月3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的通知》。“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中断的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从此开始恢复。
  △11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教育部大批判组的文章:《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揭批“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
  △11月6日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党组《关于工宣队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撤销工宣队。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