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扬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本报面向全国广大读者和作者开展的“我与改革开放30周年”散文、随笔征文活动,日前圆满结束。从本报18期副刊版面上刊登的88篇应征作品中,按预期设定,经初、终评委分别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审慎评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本次征文活动自今年9月初启动、至11月底截止,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作品3800余件,征文作者来自不同职业、不同民族,从20几岁的青年到80多岁的老人,年龄跨度之大,参与热情之高,态度之积极踊跃,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类似征文活动所少见的。他们从各自的亲身体验出发,以具体细节、独特感受,和个性语言书写改革开放30年给国家、社会、个人生活及其思想观念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巨大变化,切实入微地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并表现出珍惜改革开放这一使中国得以前行、进步,在世界范围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征文活动充分体现出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文艺报》与广大读者、作者真诚地展开的一次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协作。亲历的真实力量,记录的深远魅力,从每一篇应征作品中流溢出来,但面对众多来稿,拘于版面所限,仅能刊出部分作品。
本次征文活动由文艺报社主办,中国作家网、新浪网提供网络支持。
获奖作者和获奖作品名单
一等奖
陆天明《小岗朝圣二编》
肖克凡《写作的权利》
何向阳《沧海之上》
丘树宏《难忘一九七八》
陈力娇《你知不知道该对谁感恩》
二等奖
刘元举《聚焦特区深圳》
高 深《“改正”后写的第一篇报道》
梁秉堃《春风化雨——我与话剧〈谁是强者〉》
丁 杰《粮食作证》
郭米克《“全景”的开始》
阿 来《一本书与一个人》
张永权《村官·作家》
庄稼汉《那年,买票看电视……》
赵学儒《小镇上的法庭》
杨振波《阿汗的草原》
三等奖
第广龙《春天的地铁工地》
何 申《寺前往事》
王巨才《重访定南》
星 竹《小人物》
傅剑仁《岁月刻写的悄然变迁》
素 素《三十年:我个人的时尚史》
聂鑫森《书房纪事》
关榆林《走过罗湖桥》
张 鲁《鹿角沱》
咏 慷《我眼中的东莞老家》
李 尧《文学翻译道路上的三十年》
马 平《放大的天空》
张国领《电话人生》
赵 凯《国家富强我新生》
阎丰乐《我写第一部反映农民万元户话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