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中国作协七届五次全委会专题发言摘编

时间:2010-04-10 11:10:29     作者:佚名      浏览:9601   评论:0   

    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期间,与会作家就当下文学现状和繁荣创作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胡平就文学创作现状及问题做了专题报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就版权保护问题作了报告,并与作家们进行了交流。雷达、朱向前、贺绍俊、韩作荣、赵丽宏、赵玫、刘醒龙、张胜友、赵长天、宗仁发等10位作家、评论家结合个人创作实践,就各文学体裁门类中的热点问题作了专题发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报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编者

  胡平:当今文学处于热潮期而非高潮期

  当今文学处于热潮期而非高潮期,我们应重视如何从规模效益转向对品质的追求。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发展,文学观念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现在通俗流行文学正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纯文学。通俗文学有着不可比拟的实用性、广泛性和消遣性等功用,但传统文学的观念仍然应坚持。文学和艺术应创造给懂得艺术并能够欣赏艺术美的大众。当代纯文学能不断吸收现代社会的新思想,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阎晓宏:大力支持作家依法维权

  作家和出版社应是天生的唇齿相依关系,但目前作家相对出版社来讲,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深化出版体制改革要与诚信体系并行,对不诚信出版社进行曝光和处罚。新闻出版总署希望与作协建立联系,绝不姑息出版社不诚信行为,同时通过建立查询在线销售系统等技术手段,使作品出版销售更加透明。对于应对盗版书,作家首先需要取证,尤其是掌握盗版书进货渠道,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打击盗版力度。按照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作家发现网站未授权使用作品,应及时通知网站,该网站必须尽快移除,否则将受到处罚。目前,部分出版单位通过网络盗版搜寻软件可方便检测出哪些作品是未经授权发布的,但也发现一些网站运用更换域名等方式“躲猫猫”。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和调整,网站也将看重版权问题。任何单位都不能以公益性旗号无偿使用作品。

  雷达:文学的生命在于向经典化的攀缘

  面对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的浪潮,面对种种阅读分化的现象,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只知固守传统纯文学立场,眼见传统文学被边缘化,倍感痛惜,认为传统文学的中心价值受到威胁,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滑坡甚至丧失、堕落,却看不到大众文化中新兴力量的蓬勃向上。我们的立足点应该更高一些,从时代发展和文明发展的高度,从全民文化素质和国家软实力提高的角度,从艺术走向千家万户的角度,从文学再也不是少数精英们专利的角度,来看今天文学的现状,也许更为合理。

  我有一个比较固执的看法:传统文学这一块,或叫纯文学,要能够在时间之流中站得住,决不是倒向市场化、类型化、时尚化、网络化,用通俗文学的某些元素所置换。恰恰相反,它需要的是更加坚守纯文学的审美立场,并且接受经典化的洗礼,才能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存在下去。现在有种说法,说是惟有“深层次的媚俗”,才是文学的惟一出路。对此我表示怀疑。我只能承认,对大多数写作来说也许需要这样,但文学的生命却在于向经典化的攀缘。大自然的万物才是最有个性的,而机械和电子产品却是千篇一律的。社会愈是向物化发展,人就愈是需要倾听本真的、自然的、充满个性的声音,以抚慰精神,使人不致迷失本性。文学有没有动人心魄的力量,能否被时代人心长期需要,就看它能否不断发出清新而睿智的独特声音。快餐文化一定会更盛行,但真正的文学不该是一只热狗加一杯冰激凌。大多数人不再相信永恒是可以理解的,倘若连作家自己也不相信永恒了,那将是文学的悲剧。文学无疑要被数字化、复制化、标准化、网络化的汪洋大海所包围,这是原创性被消解、个性被削平的最大威胁;而艺术一旦失去了富于个性的表达就不再有魅力了。

  朱向前:作家“触电” 是一把 “双刃剑”

  不可否认,一大批军旅作家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提升了当代中国影视剧的品质,带动了军旅文学的繁荣,扩大了军旅文学的影响,弘扬了主旋律,也提升了军旅作家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生活质量。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对于军旅长篇小说创作,影视化恰恰又是一把不得不警惕的“双刃剑”,在收获了市场同时也损伤了作家。严重一点说,长期的电视剧写作对作家可能是有害的,最终导致对作家个人品质和艺术才华的腐蚀。所以说,问题有两面性,如果从提升当下中国影视剧水平出发,我乐意看到更多的优秀小说家加盟其中;如果从捍卫长篇小说的纯洁性出发,我倒希望优秀小说家与“触电”保持距离。但球又踢回了作家,就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否抵挡住的“下海”诱惑对作家是严峻考验一样;现在,尤其在文化体制、政策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能否警惕名利的陷阱拒绝“触电”,对作家依然是一个两难抉择。

  贺绍俊:长篇小说创作缺乏挺拔的高峰

  当代长篇小说处在空前的繁荣期。这不仅指它的数量,而且也指它的质量。长篇小说的质量是建立在中国现代汉语文学百年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我们的面前站立着一位文学的巨人,这就是现代汉语文学前辈们开创的现代文学传统。这个传统与我们的写作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完全应该像牛顿一样说,我们今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以为,当代小说叙述要比过去更加成熟,小说内涵也要更加深邃。对此,我们丝毫不应该妄自菲薄。这是从整体上来说的,就是说,今天我们的小说叙述起点都比较高,但是让我们感到不满足的是,我们缺乏挺拔的高峰,缺乏令人们“高山仰止”的经典。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小说家仍然有努力的空间。

  韩作荣:新诗——被遮蔽的写作

  我们的新诗当下已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是脱胎换骨的巨变。在经历了20世纪与整个世界精神的血液循环之后,中国诗人已进入自主写作的状态,其中的一些优秀之作,即使和世界上一流诗人的作品相较,也并不逊色。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出现在整个世界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但这和西方的强势文化的笼罩有关,也与中国诗人创造力的有待进一步强盛有关。可我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

  对于当下的中国新诗,我曾用“被遮蔽的写作”这句话来概括。所谓遮蔽,一是来自并不读诗的“高人雅士”,仅凭几十年前对新诗的粗浅印象,以及19世纪陈腐的诗歌观念所下的结论;来自被诗评家称之为和诗没有关系的“位居大学讲席,口吐白沫地向年轻学生灌输变质和发霉的文学知识,严重破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胃口”的文学雇员对诗的无知。另一种遮蔽则来自媒体的炒作,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大抵只和报纸的发行量有关。然而,你会发现锅越热,水分越多,声响越大,但锅里却什么也没有。这种炒作,和诗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还有一种遮蔽来自混迹于诗坛的“诗歌活动家”,那只是一种兴风作浪,有如水面的泡沫,没有真正的货色。真正的诗如海底的珊瑚和蚌中的珍珠,在缓慢中生成,在经历痛苦的磨砺中蕴含着光芒。

  赵丽宏:散文不要虚构

  这几年文学界对散文创作有些不同的看法,争论得比较多的,是散文能否虚构的问题。如在二十多年前有人问我,我一定会回答:散文既然是文学创作,当然能虚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也曾经以虚构的情节写散文,回过头来看,实在不堪卒读。那些虚构的情节,使以“我”为叙述主体的文章中充满了不真实的气息,而散文是应该以真情动人的。散文结集出版时,我没有勇气把这类文字选进去。它们的生命力,在发表的同时就结束了。现在,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白,如果写散文,就不要虚构,要虚构,可以写小说,写剧本。

  在非虚构这个前提下,我以为写好散文应该具备三个要素:情,知,文。情,就是真情,这是散文的灵魂,没有真情,便无以为文。知,应是智慧和知识,是作者对事物独立独到的见解。文,是文采,文体,是作者的有个性的表述方式。能将三者融为一炉,便能成大器,成大家。不过,要做好谈何容易。

  赵玫:要保持住精神的高度

  对于我自己来说,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希望自己能以一种探索的姿态写作。多年来一直把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视为楷模。因为她就是那个用思想、智慧以及美丽的语言写作的女人。她既是充满了思辨色彩的理论家,又是洋溢着感性与激情的小说家。她喜欢将小说更多地停留在精神层面上。因为只有保持住精神的高度,才能更深刻地探讨人性。

  刘醒龙:文字就是要与生活辩论

  文学创作不是无的放矢,在社会中,文学是对在时光中破碎记忆的不断修补与完善。对个人来说,则是对有限生命的无限想象。在写作中,伪细节会毁掉读者与写作者的契约。而伪感情,则会毁掉写作者与文学既有的默契。对长篇小说的把握,实质上是对命运的参悟。而中篇小说,能将生命的某一时刻表现生动,便是一种成功。好小说,应当是公正的写作,应当是温暖的写作。文学就是与流行生活辩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不能主动放弃关注重大事态的能力。文学是抵抗死亡、拒绝遗忘的最后防线。能够抵抗文学“被死亡”和被遗忘的恰恰不应当是流俗,而是文学精神的清洁与高尚。

  张胜友:力求将笔触伸入到历史与文化的内核

  影视政论片对语言运用有其特殊要求,既是纪实的、叙事的、新闻事件报告式的,又是文学的、哲理的、诗化的,以造成强大艺术感染力的;还须给予画面和音乐节奏留足空间,给予观众留足思索与回味的余地。

  一位哲人说过:历史不是发动的,而是到来的。作为作家,我们有幸身处变革大时代,有义务有责任用文学去记录她表现她揭示她。另一方面,我们不讳言当下的市场经济已演绎为市场社会,文学受到了强力的挤压和冲击,文学体裁也在寻求自身的突破与创新。前前后后,我已创作了30多部影视政论片。今后,我将一如继往地探索下去,力求将笔触伸入到历史与文化的内核。

  赵长天:网络文学作品评论在专业文学评论之外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传统出版和网络发表的天量的作品,文学评论处于基本失语的状态。年轻人的创作,目前只有市场一个评价体系,而没有专业的、精英的评价体系。目前文学评论界的精力和能力,只能关注已经成名的那些作家的作品;而年轻作家的作品,基本在专业评论的视野之外。对于年轻作者来说,他们在文学性上的追求,很难得到鼓励。我看到过一些年轻人写的相当不错的长篇小说,但因为估计市场效益不会好,他们又没有名气,就很难出版。

  宗仁发:维护纯文学赖以生存的有效机制

  假如我们同意不能把纯文学的命运完全交给市场决断,假如我们又同意纯文学不应奄奄一息、坐以待毙,那么,就应该维护纯文学赖以生存的有效机制,也可以把它称之为“纯文学场”。前提是我们相信许多作家、诗人的创作不以追求市场效果为目的(尽管有时他们的作品也会畅销)。其次就是传播渠道了。第三是文学评价研究体系,包括文学评奖、文学评论、文学教育等。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