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英教授喜获最佳老师奖
近期湛师日语系迎来了八届同堂的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此次聚会得到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外语院曹志希院长、冯彩莲副书记,日语系陈俊英教授以及所有科任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短暂的几天聚会,不仅凝聚了领导的关爱,更聚集了浓厚的师生情和同门谊。
本次聚会中,日语系陈俊英教授荣获了一份特殊的荣誉——最佳老师奖。这份荣誉的特殊主要体现在奖项评比、奖杯制作及授奖都是由毕业学生自主完成。这种别开生面的授奖让我们对陈教授以及日语系师生间的情谊感到十分好奇,基于对这个奖项的好奇,我们一行访问了陈俊英教授,交流心得总结如下:
故事一: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个人品质
“我们要教学生什么呢?”陈教授说她常常反思这个问题。“知识改变命运”,来自农村的陈教授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人的家庭背景与教育资源的分布是相向而行的,而湛师学生大多数来自粤西地区,家庭经济情况欠佳,故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知识的获得改变贫穷的命运已成为陈教授日夜思考的问题。
传授知识,陈教授认为,大学的知识是广泛的,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能投身社会实践的阅历知识。为此,湛师日语系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遵循学校倡导的“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外,还借鉴日本教育改革经验、日本企业文化和兄弟院校的做法,与日本知名企业及更多的外资企业施行共建,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与实习、就业一体化。日语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100%,且多就职于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就是这种教学模式下产生的积极效应。此外,教育部主管《高教领导参考》2011年第17期,以“地方高校如何培养著名外资企业青睐的人才”为题,对我校日语专业做了专题报道;日语专业办学经验被编入2011年省高校书记、校长读书班文集。当然,日语专业的办学经验也在我校得到推广,2011年还被评为优秀新专业。
除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外,陈教授认为还更应教授学生应有的品质。时下年轻人更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勤奋、诚信与感恩。
天道酬勤、笨鸟先飞等给我们诠释的都是勤奋的品质。陈教授常以自己亲身经历鼓舞学生:在农村长大的她刚进北大学习时就感到自己与一线城市学生的差距,但发现差距后没有气馁,而是以刻苦钻研的态度和实干精神投入到弥补差距和提升自己的状态中。陈教授时刻提醒大家,只有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挖掘自己的最大潜力去获取各种技能,将来投身于社会实践去寻求工作便不是一件难事。当然,诚信与感恩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品质,日语系师生也非常重视这一品质。目前日语系学生整体上而言,基本上能做到待人以诚,感恩于心。比如,当有老师或师兄师姐或班级个人在QQ群分享一些学习资料或心得时,其他同学紧跟其后都会有道谢的言语等行动。陈教授表示对于学生们这种表现感到十分欣慰。
故事二:合力育人方能辐射到每个学生个体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如何凝聚所有教师力量群策群力地有效教育每一个日语系学生”也是作为日语系系主任陈俊英教授所思考的问题。打造一支能干肯干的教师团队,一直是陈教授苦心经营的事情。目前,日语系专业教师共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自成立以来,日语系始终坚持以精读课教师为中心组建教学团队,打造教师+父母+朋友式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教师以父母心待学生、以师长知识教育学生、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这样以来,教师对学生多了一份责任和关爱,在这份责任和关爱中建立互信互爱的师生关系,这充分印证了日语系老师们的口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日语系老师们付出了的各种努力。就陈教授而言,与学生就某个专业问题争执不下,和同学们就前途问题促膝长谈,为学生的困难彻夜难眠等事情常有发生。此外,日语系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方面也特别重视“学长教育”和“朋辈教育”。高年级带低年级学生学习称为“结对帮扶”,同学间的监督与学习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实施组长负责制。一路坚持下来,这种点带面,面促点的教育形式让日语系开始发光发热,同时学生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故事三:系友会——大家庭文化背景的根
毕业生们“人离学校,心不离开日语系”的豪情在本次系友会会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放弃五一休假与亲人、朋友相聚休闲的时光,从各地纷纷赶回母校参加“八届同堂”喜聚会;在聚会上关注更多的是日语系的发展以及师弟妹们就业和考试过级的情况;与师弟妹交流时帮助的语句从不离口,“不怕,有师兄师姐在”“有困难找我们,深圳管吃管住”等等都体现了历届毕业生们的关切情怀,这十分令人感动……
日语系系友会是在第一届学生毕业时成立,采取终身会员制方式,旨在为日语系师生营造大家庭文化氛围,由在校生大三级大班长统筹,让毕业生、在校生有家可依的同时也为家出力。譬如,每年就业季时,日语系亲亲群(一个既有毕业生也有在校生的Q群)里各种就业信息的提供,各种各样就业帮助的行为层出不穷。当然家的温馨也是无处不在,譬如06级师姐结婚典礼上特别的礼物肯定是羡煞旁人的,由在校生根据以往的资料加入当前元素送去来自学校的祝贺视频等,这种特殊的关怀与爱一直都在延续。
故事四:学生的肯定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收获,在日语系有很多很多。对于学生来说,毕业时知识满载而归是最实在的收获。一个日语系学生,在毕业时分,既拥有肯定专业能力的国际日语能力1级证书和专业四、八级;又有英语四、六级;还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商务管理类证书等等。高质量、多种类的证书是日语系学生的资本,更是创始人陈俊英教授的骄傲。每每提及自己的学生时,陈教授的脸上都会洋溢着骄傲的、幸福的笑容。
而对于老师而言,收获,更多的是意味着来自学生的肯定。一个笑容、一句“谢谢”、“老师您辛苦了”足以让陈教授感慨不已。年过花甲之年的她,每每看到学生的进步、成长,对于陈教授来说都是欣喜。在本次聚会现场,看到毕业生们口若悬河地跟师弟妹们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经验,日语系老师无不动容。从事教师行业数十载,所获荣誉无数,但还是第一次从学生手里拿到这种奖项,陈教授激动地说:作为老师,来自学生的肯定就是最高的荣誉,今天我获得了来自学生的诺贝尔奖!
采访结束了,但陈教授的一番番话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们被她那份责任心深深打动,看着她诚挚而亲切的眼睛,不需要更多话语,已深深体会到她对学校、对日语专业、对学生的一切情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