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广东诗人于北大寻找“新诗的源头

时间:2015-11-21 20:59:34     作者:黄茜      浏览:9529   评论:0    来源:南都

  南都讯记者黄茜发自北京 1115下午,“新诗百年”系列活动“我看清了风的形状———2015广东诗人北大行诗歌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杨克、陈陟云、郑小琼、凌越等广东诗人在研讨会上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欧阳江河、西川、程光炜、张清华、孟繁华、陈晓明等逐一对其赏析评论。北京大学谢冕教授指出,作为中国新诗重镇的广东与中国新诗重要摇篮的北京大学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再次相逢是“恰得其所,躬逢其时”。

 

    研讨会伊始,广东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诗人杨克率先发言。杨克表示,广东诗人到北大寻找“新诗的源头”,实际上是寻找“同道”,寻找一种“精神的共鸣”。“广东的氛围适合诗人生活,也适合诗歌生长。”杨克说。“移民的涌入,使南北方文化在这里混杂、融合。”因此,广东诗歌有其独特的丰富多元的形态,“兼具北人的宽阔和南人的细腻,活跃而不喧嚣,尖锐但不极端,习惯于以悲悯或自省的姿态,写下审视现实的沉痛言辞。”

 

    接下来,广州诗人与北京批评家“捉对厮杀”。杨克朗诵了自己的诗歌作品,陈晓明教授对其进行赏析探讨,梳理中国新诗百年历程,对杨克先生对当代诗歌的贡献表示感谢和肯定。陈陟云对《燕园三叶集》、《在河消逝的地方》中的部分诗歌进行了分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程光炜教授对诗歌进行了回应点评分析。“打工诗人”郑小琼分享了作品集《女工记》、《人行天桥》中的代表性作品,讲述当代女工的现实经历和心路历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教授回应了郑小琼的诗歌,对诗歌的时代表达等主题进行了分析。

 

    广东省作为中国新诗的重镇,百年来培养了不计其数的新诗大家,当代优秀诗人更是层出不穷。广东诗人回到北京大学为新诗追根溯源,追寻精神同道,或能开启新一个诗歌的“黄金时代”。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