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理想主义薪火相传

时间:2008-10-05 00:00:00     作者:紫胡杨      浏览:9576   评论:0   

 

 

 

理想主义薪火相传

 

——访《青年作家》报总发行郑壮旺

 

 


      51期《青年作家》报的发行量突破五万份大关!消息传来,《青年作家》编辑部内一片欢腾,编辑们都倍受鼓舞,表示以此为动力,努力把《青年作家》办得更加精彩。
      《青年作家》创办六年来,发行量不断增加,从当初的五千份到现在的五万份,这段堪称奇迹的历程,是无数《青年作家》人辛苦耕耘的见证,更是众多发行人共同奋斗的结晶。而五千是怎样变成五万的呢?在对《青年作家》总发行郑壮旺的访谈中,我们也许能看到他们一路走来的足迹。
      无论是《青年作家》的编辑部,还是读者,大家都称总发行郑壮旺为郑老师。大家都觉得,这位和蔼可亲的总发行不仅是生活上的朋友,也是老师。
      原广东文学院院长、《青年作家》总顾问程贤章作家曾经说,发行工作是报纸的血液流通,可见其重要性和关键性。在《青年作家》报,发行工作同样至关重要。报纸发行人,其实就是文学的传播者。发行工作就是把倾注了编者、作者心血的报纸与广大读者联系起来的桥梁工程,如果没有报纸发行人,即使报纸办得再好,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郑老师说。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报纸的发行工作呢?在《青年作家》报刚刚创办的时,仅有五千份的发行量。那时候,青年作协的主席,《青年作家》报的主编、编辑都是发行人,可谓是全民皆,于是几年过去了,报纸的发行量成了5万。如果现在我们能聚集起每一位读者的热情和爱,5万个读者的力量会让《青年作家》报成为一份可以影响十万、百万、甚至千万人的文学报,成为梅州市、广东省,乃至是全国青年朋友实现文学梦的摇篮!郑老师说,要做好发行工作,必须凝聚每一位发行人,甚至每一个读者的力量。目前,梅州全市有300多位《青年作家》发行人,广州、河源、揭阳还有一部分,可以说,是众多发行人把《青年作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更宽阔的天地。
      “当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想到这里也有人在看《青年作家》报,我就会感到特别有成就感、特别的幸福,会觉得那些读者都是我的朋友,虽然我们是素昧平生、从未谋面。对《青年作家》的发行工作,郑老师总是全力以赴,而面对收获,他也是倍感幸福。其实,六年来,郑老师最大的幸福,是看着《青年作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看着众多发行人茁壮成长,高考状元钟海旺就是其中一个。
      2004年广东省高考状元钟海旺,曾经是《青年作家》众多发行人中的一员,郑老师称他是发行状元。当时,在东山中学读高二的海旺,已经是学校学生会主席,《青年作家》是他必读的刊物之一。
      他认为这份工作能让他在读好书的同时给予他更多能力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他认同这份报纸,觉得这份报纸能让同学们受益,从中得到心灵上的熏陶与洗涤,值得推广。所以他大胆地站了出来,顶住所有的压力,团结本班同学一起发行报纸。从此,东山中学的报纸发行量被推上了一个高度。我记得他最高记录是900份,也是他高考的分数。虽然这个记录早已被后面的发行人打破了,但是,海旺名副其实就是《青年作家》的发行状元。
      通过海旺,我们可以看到发行工作对学生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他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应变能力等,可以培养敢于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思维习惯,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方向。郑老师说。
      很多读者都希望加入《青年作家》的发行队伍,但大多数人都觉得无从下手
      “其实要加入发行队伍很简单,只要你有热情,并且是个有想法也有做法的人,我们都欢迎你的加入。郑老师说,他还希望街头卖报活动能够起到薪火相传的作用,希望无论在梅城,还是在其它县城、乡镇的街头上,都能看到拿着《青年作家》报的年轻身影,让更多的人能体会到做发行人的苦与乐,同时也让更多的市民看到这份报纸,接受和理解这份凝聚了许多人理想和爱的报纸!
      在采访的最后,郑老师说:我向所有奋斗在发行工作线上的老师、同学们致敬!我想对那些有想法但还没有行动的人说,把发行工作看作一次锻炼机会,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起码你迈出了第一步。没有人会嘲笑你,有的只是鼓励与支持。我还想对广大的读者说一句,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给我们的发行人一个微笑,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关怀和理解,有你的支持,我们会做得更好!

 

 

                             记者梁健炜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