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六大举措应对“浅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张贺  北京国际出版论坛聚焦阅读新趋势 我国出版业将着力开拓农村和国际市场阅读已经从纸质时代进入了纸质与电子并存的时代;“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是当前阅读趋势的新特点……28日,在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2007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阅读新趋势与出版业的发展”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当前,科技进步和网络普及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着深刻变化,即时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这种新趋势也给出版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论坛透露,无论从产业发展还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数字出版业都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广阔市场和新的产业增长点。据2007年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国民上网率平均每年增长39.96%,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达30多万种,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具备了新媒体阅读终端。2006年,我国的电子图书、数字网络期刊、手机出版等数字出版整体规模已经达到200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还仅为15.9亿元。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认为,阅读新趋势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至关重要,这包括出版适合手机、网络、计算机、手持阅读器等不同媒介形态的出版物,开展网上购书业务,与搜索引擎商进行合作等。柳斌杰表示,以“快速、快感、快扔”为消费特点的“浅阅读”,符合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基本特质,符合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休闲与娱乐的需求,也是出版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由此导致的非导向阅读、功利性阅读等现象,将会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成长、精神发育、知识训练乃至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等产生不良影响。“出版业必须在内容建设上有所坚持,把出版物做深、做宽,提升出版物的内在文化含量。”据介绍,应对阅读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出版业将采取六大举措:优化出版物产品结构,引导阅读方向;积极推动重点出版工程,打造更多阅读精品;大力推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业的转型,满足多层次、多方面、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扶持和鼓励内容创新,增强阅读的文化含量;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文化权益;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改善国民阅读环境。我国过去的出版物市场集中在城市,现在城市已经趋于饱和,竞争非常激烈,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则是两个“弱点”,该如何应对?谈及此,柳斌杰表示,图书发行今后将实施“一体两翼”的战略,即巩固城市市场主体,开拓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农村这“一翼”怎么开发?柳斌杰介绍说,我国实施的农村“农家书屋”工程,将用10年左右实现农家书屋村村有。“在这个工程的基础上,让政府的行为和市场对接,把发行网络延伸到农村农家书屋,实现长效发展机制。”他表示,政府将加快这一工程的建设,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具体到国际市场这“一翼”,我国目前正从几方面寻求突破:启动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针对国外读者的需求,将创作、生产、翻译介绍等人员组成一支开拓国际市场的力量;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包括支持出版单位创办外向型的期刊报纸、奖励开拓国际市场的出版企业及个人等。论坛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说,“互联网将改变新一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有人形象地把它比作‘15分钟主义’,就是说,人们读书的耐性只有15分钟,再好看的书,15分钟以后就不大愿意看下去了,前几页翻得很认真,到后面就哗啦、哗啦地过了。”对此,他认为,传统阅读虽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依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同时,新兴的媒体也在经受着极大的考验。出版业应该顺应这种潮流,及时调整战略,从传统出版和数字化出版两方面来扩张自己的竞争能力,为提升国民的阅读率做出贡献。 

    2007-08-29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25
  • 50位佛山作家共谱《彩色交响》

     来源:文艺报郑宇嘉 佛山作家走进社会主义新村镇50位佛山作家共谱《彩色交响》近日,由佛山50位本土作家合作创作,描写商贸名镇的《彩色交响》已经付梓。这是“佛山作家看佛山文学工程”的又一个标志性项目《佛山社会主义新村镇风采录》的首部文学专集。据该书主编、佛山市作协主席郑启谦介绍,《彩色交响》全书25万字,共收入50篇时代感强烈的各种体裁作品。分“商潮澎湃”(名镇卷)、“画屏叠翠”(名村卷)和“星辰闪烁”(名企卷)三辑推出。据悉,“佛山作家看佛山文学工程”已历时三年多,《彩色交响》是该活动出版系列丛书的第10本。此前,已出版了《星河璀璨——佛山中国名牌风采录》、《岭南明珠——佛山文化名城风采录》等9种。佛山作协正分期分批组织作家到各社会主义新农村采风创作。 

    2007-08-29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26
  • 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思考与展望

     来源:文艺报王芬李郭倩2007年8月7日至8月10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主办,由武汉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协办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武汉桂子山和咸宁九宫山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近50所高校与科研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学术盛会。这次会议着眼于探讨一些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宏观性问题。会议围绕主题,较集中就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念与文学史的定位问题。陈思和(复旦大学)认为,古代文学处于静止、封闭、完成的成熟状态,而现当代文学是动态的、开放的、有未来的文学,两者是不同的。他就重新构架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两种发展模式作了具体阐释。他认为,20世纪现代文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以常态形式发展变化的文学主流,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异。一个是以一种非常激进的文学态度,使文学与社会发生一种裂变,以先锋的姿态出现,在断裂中产生新的范式或新的文学。这样一种先锋与常态并行的二元性文学史观有利于我们以开放的眼观阐释“五四”新文学与传统的关系,突破以往新旧文学的简单界说,更真实深入地把握20世纪中国文学生态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特征。王晖(南京师大)以“时间”、“地域”、“民族”作为“当代大中华文学”的三个主要元素,提出了大时代文学观更具概括性和可操作性。周晓明(华中师大)则以唐宋元明清文学的命名方式为据,将“五四”以来的文学作为历史延续的一个阶段,认为用朝代更替的方式命名更符合历史叙述的轨迹,要注重学科的史学性。王彬彬(南京大学)认为,“现代文学”这个名称,是一种宏观裂变,也是一种微观突破,“现代文学”的名称包含的是现代意识,而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和以往以时间和政权划分的朝代文学是不同的。王本朝(西南大学)认为,现代文学边界本身是模糊的,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二三十年代对旧文学的拒绝,与我们现在的接纳,实际上都是文学史书写的一种策略。黄万华(山东大学)提出了“1949年战后文学”的命名问题。昌切(武汉大学)认为文学史界限的拓展实际上是文学性质的增加,将台港澳以及华文文学纳入到中国新文学的范畴,在时间纬度上达成共识,而意义纬度不同,会带来现代学科的混沌。颜敏(江西师大)认为,我们要加大文学史的包容性,重建适应未来的文学史观,但是这种重建现在还不需要动摇整个“现代文学”的概念。汤哲声(苏州大学)认为在面对危机与挑战尤其是90年代以后全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研究范围应该扩大,乡下绅士和通俗文学都可以入史。文学史的本体观和价值观是会议关注的又一个话题。用什么样的核心观念和根本价值立场来叙述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应有的价值立场和精神是什么?这一关涉文学史研究根本观念和叙述方式的问题在会议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探讨。黄曼君(华中师大)认为新文学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审美生命形态,学科应该从生态审美的高度,通过学科内外部关系的和谐,把握学科现代品格的核心和特征;以新文学经典为主体,从动态中把握新文学有机整体的生态生命审美系统。董之林(中国社科院)指出文学史必须讲述文学与传统的关系,研究概念的历史叙述是无法回到当年的理论框架中去的,必须着眼于发现历史的相关性,并在既定的文学史与概念的反思中探索主体如何叙述历史、回归历史。杨剑龙(上海师大)以人性论为核心理念,指出“五四”以来的文学仍然是对“五四”权威的维护,不应该把复杂的文学历史简单化。马云、郭宝亮(河北师大)则关注到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出现的政治关怀倾向,特别是对左翼文学的政治关怀和民族想像的政治寄寓的重新关注,从而又推动了近年来文学研究从内到外的转变。王泽龙(华中师大)认为,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是因为它本体属性上具有文学的特征,而我们以往的研究过多关注的是文学思想属性与文化特征,导致了现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薄弱,后者对学术的积累更重要。曹万生(四川师大)认为“回到语言艺术本体的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可以科学、真实把握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的演变规律”。宋剑华(暨南大学)指出鲁迅、闻一多等一代知识分子的身份本质是“现代乡绅”,中国现代学者应该有自己的本体立场和价值观念。熊元义(《文艺报》)则从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主体性论战现象出发,指出文学研究中的矛盾、分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深入探讨文学研究中的整合问题,又不抹杀矛盾,在对立与整合关系中把握现代中国文学的正确走向。许祖华(华中师大)则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知识学问题,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如何坚定原型信念、模型信念与道德信念的问题。高玉(浙江师大)则从后现代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重大延伸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阐释了后现代的思维价值理念对文学研究的本体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李蓉(浙江师大)、吴建波(华中师大)等人则强调要注重审美形态研究,注重文本研究、形式本体、作家作品的微观研究。当下语境中的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方法是与会学者最关心的话题。在当今,学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会议发言对正在升温的西方汉学热、“国学热”等问题展开了热烈争鸣。温儒敏(北京大学)在会议发言中阐述了当下文学研究中“汉学心态”下的“仿汉学”研究问题。温儒敏指出:新时期以来我们与海外汉学界联系日益密切,但是现在却出现了一种强行跨越人文背景的“跟风”,甚至连语气都要带着一种“翻译味”,这是很不可取的。汉学很重要,是可供本土学科发展借鉴的重要学术资源,但对汉学盲目崇拜,甚至要当作本土的学术标准或者摹本,这类“仿汉学”研究并不能真正提升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品格,是一种学术自信缺乏的表现。王又平(华中师大)认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从经验判断到知识考古,从结构性解读到解构性解读,从价值评价到描述性解释的变化。而“海外汉学”拥有跨文化的特殊视角,一直是拓展与改变现当代文学研究格局的有生力量,不断刺激着中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总的影响是积极的。高旭东(中国语言大学)认为现代文学自诞生之始就具有横向移植的特征,主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要在探讨西方的接受和影响、深层联系等方面,改变一对一的比较研究的单调格局,多将问题放在流动的过程中进行整体把握。樊星(武汉大学)从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联系中,提出了当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源头意义。国学热语境中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受到代表们普遍关注。陈国恩(武汉大学)发言最有代表性。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他的合法性是“五四”文学革命所赋予的。捍卫“五四”文学革命传统与启蒙价值的现代文学研究,较长时期承当了文学以外的使命,曾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影响。当这种学术地位再不存在时,我们的学术如何转换?王富仁(汕头大学)先生提出的新国学概念,是为了取得与古代文学平等的地位,减轻国学热对现当代学科的压力。可是,这一理念实质上是放逐了现代文学现代性精神,抹平了与古代文学的本质差异。想以妥协求自立的策略,反而削弱了学科独立性的基础。陈国恩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独立性和平等性地位,应该通过坚持“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正当性,突出其作为历史原点的意义来保证,应该通过强化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与艺术观念的差异性来保证。 

    2007-08-29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43
  • 六大举措应对“浅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张贺  北京国际出版论坛聚焦阅读新趋势 我国出版业将着力开拓农村和国际市场阅读已经从纸质时代进入了纸质与电子并存的时代;“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是当前阅读趋势的新特点……28日,在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2007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阅读新趋势与出版业的发展”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当前,科技进步和网络普及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着深刻变化,即时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新趋势,这种新趋势也给出版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论坛透露,无论从产业发展还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数字出版业都是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广阔市场和新的产业增长点。据2007年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国民上网率平均每年增长39.96%,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达30多万种,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具备了新媒体阅读终端。2006年,我国的电子图书、数字网络期刊、手机出版等数字出版整体规模已经达到200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还仅为15.9亿元。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认为,阅读新趋势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至关重要,这包括出版适合手机、网络、计算机、手持阅读器等不同媒介形态的出版物,开展网上购书业务,与搜索引擎商进行合作等。柳斌杰表示,以“快速、快感、快扔”为消费特点的“浅阅读”,符合大众流行文化与消费文化的基本特质,符合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休闲与娱乐的需求,也是出版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由此导致的非导向阅读、功利性阅读等现象,将会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格成长、精神发育、知识训练乃至价值观、世界观塑造等产生不良影响。“出版业必须在内容建设上有所坚持,把出版物做深、做宽,提升出版物的内在文化含量。”据介绍,应对阅读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出版业将采取六大举措:优化出版物产品结构,引导阅读方向;积极推动重点出版工程,打造更多阅读精品;大力推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业的转型,满足多层次、多方面、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扶持和鼓励内容创新,增强阅读的文化含量;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文化权益;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改善国民阅读环境。我国过去的出版物市场集中在城市,现在城市已经趋于饱和,竞争非常激烈,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则是两个“弱点”,该如何应对?谈及此,柳斌杰表示,图书发行今后将实施“一体两翼”的战略,即巩固城市市场主体,开拓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农村这“一翼”怎么开发?柳斌杰介绍说,我国实施的农村“农家书屋”工程,将用10年左右实现农家书屋村村有。“在这个工程的基础上,让政府的行为和市场对接,把发行网络延伸到农村农家书屋,实现长效发展机制。”他表示,政府将加快这一工程的建设,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具体到国际市场这“一翼”,我国目前正从几方面寻求突破:启动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针对国外读者的需求,将创作、生产、翻译介绍等人员组成一支开拓国际市场的力量;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包括支持出版单位创办外向型的期刊报纸、奖励开拓国际市场的出版企业及个人等。论坛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说,“互联网将改变新一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有人形象地把它比作‘15分钟主义’,就是说,人们读书的耐性只有15分钟,再好看的书,15分钟以后就不大愿意看下去了,前几页翻得很认真,到后面就哗啦、哗啦地过了。”对此,他认为,传统阅读虽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依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同时,新兴的媒体也在经受着极大的考验。出版业应该顺应这种潮流,及时调整战略,从传统出版和数字化出版两方面来扩张自己的竞争能力,为提升国民的阅读率做出贡献。 

    2007-08-29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40
  • 50位佛山作家共谱《彩色交响》

     来源:文艺报郑宇嘉 佛山作家走进社会主义新村镇50位佛山作家共谱《彩色交响》近日,由佛山50位本土作家合作创作,描写商贸名镇的《彩色交响》已经付梓。这是“佛山作家看佛山文学工程”的又一个标志性项目《佛山社会主义新村镇风采录》的首部文学专集。据该书主编、佛山市作协主席郑启谦介绍,《彩色交响》全书25万字,共收入50篇时代感强烈的各种体裁作品。分“商潮澎湃”(名镇卷)、“画屏叠翠”(名村卷)和“星辰闪烁”(名企卷)三辑推出。据悉,“佛山作家看佛山文学工程”已历时三年多,《彩色交响》是该活动出版系列丛书的第10本。此前,已出版了《星河璀璨——佛山中国名牌风采录》、《岭南明珠——佛山文化名城风采录》等9种。佛山作协正分期分批组织作家到各社会主义新农村采风创作。 

    2007-08-29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25
  • 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启动

     人民日报隋笑飞   记者近日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活动日前正式启动。本次评奖范围包括出版物、出版单位和人物,设立出版物奖、先进出版单位奖和优秀出版人物奖,奖励数额共计200个。其中出版物奖为100个,包括图书奖60个,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奖20个,印刷复制奖10个,装帧设计奖10个。先进出版单位奖50个。优秀出版人物奖50个。参评出版物的出版发行时间为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凡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个人及近5年内有上述行为的单位,不得参与评选。申报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单位可登录中国图书出版网(www.bkpcn.com)进行在线申报,申报时间截止8月10日。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申报日期截止8月20日 

    2007-08-02 00:00:00 作者:隋笑飞
    • 0
    • 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