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散文·随笔·短信

  • 这个重现的春天

    这个重现的春天作者:张惠这个冬天的夜晚雨声渐小,像一件事情到了拐点美好事物,能和往常一样来临吗月光拂面,谁苍白无力沉默的枝条仰望着悲伤每一扇窗户后面都有一双焦虑的眼睛每一个悲剧背后都有一个沉重的家庭每一个口罩里面都有一颗不安的魂灵有的骨骼在发烧有的脚步负重前行有的口舌却掩盖欲望武汉的惊慌,是一只只肺永远不止是数字。长江和往常一样,我俯身抚触拍岸的涛涛苍凉这是迷惘于无边寒潮的孤独。一座座历经生死的城倍加令人珍惜活着白衣天使的影子衣服浸透了汗与泪的交织正面要与新冠病毒抗战背面——还要防备患者的狂躁每一颗负重前行的灵魂昼与夜在两腿中间争分夺秒活着的人活着死去的人也活着这个久经雨水染病后初愈的春天一点点在重现它的美丽风一直在低低地鸣叫而枝头上的红木棉却挺起了头颅绽放出春天的娇艳

    2020-03-11 18:51:28 作者:张惠 9666 0

  • 旁观生命,思考生命

    旁观生命,思考生命文/林润铧生命里开始记事,大概是在2004年,非典后的一年。那时候家里的习惯和现在的大多数人家一样,会在墙上挂着带有一块硬纸板的日历。老家的铁门是由一条一条铁栅栏焊起来的,上面雕着缠绕的龙凤这样吉祥的图案。秋天的时候从公共楼梯吹来的风穿过铁栅栏,把挂着的日历一页页吹起。直到年末,日历撕完的时候。只剩下一块硬纸板荡来晃去,在墙上“咚咚”地敲。随之晃悠的还有印在上面的366个日子。岁数再大些的时候,再问起母亲零四年之前发生的事儿。母亲皱着眉想了许久,也只能记起非典了。后来在记者柴静的书里再读到非典的报道,在网络上回顾了那段沉浮不定的日子,听上一辈人谈论着那时的国情时,像是翻着一本历史书,像是在回望过往的年代。不由得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类似遗憾一样的,带有些许惭愧的色彩。那些在自己年岁里留下脚印的事,却因为自己的不记事而隐没在岁月里。那时对于生命的认知,大概是无法言说的不解。时间慢慢走过去的时候,太多人的生命走马观花般地从眼前掠过。人终归要从更多生命里认识生命,我想。于是“旁观生命”的权利像是海水从海岸褪下留下的贝壳般,我们就那么光着脚丫地从沙滩上捡起来了。我们才知道了老去的终点是死,才知道年轻的起点是生,才知道生命无论多么无常,但永远离不开生死。懂得这些的我送走了爷爷,送走了外曾祖母,也就是外公的母亲。每一次都声泪俱下,每一次也多了一份敬畏。年少时也难能可贵地懂得了庄子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多年之后,这些道理又在疫情再次席卷国土的时候浮在了眼前。与多年前不同的是,我是真真切切地看到这场生命与生命的博弈,在我所能以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的日子里。生命与生命间的斗争在以时间为裁判的拉锯里考验着生命的长度与强度。人类生命的强度,病毒生命的强度。忽而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惊觉唯一能与生命对抗的,无非是另一种生命了。以病毒的模样存活的细微的生命体,也在疯狂而倔强地展现出极强的求生欲。所有的生命在大自然的棋盘里,极其公平地被划分着红黑双方,楚河汉界。熟悉的遗憾感袭来,即便自己能够以清醒的角度旁观审视这场巨大的博弈,却无法投入到这场艰巨的战役中去。无法在还未老态龙钟的年纪,还未接受岁月尽头平静的审判之前,以抗疫的名义领教与另一种生命的对决。而生命带来的最后一种启示,大概便是“生命的力度”了吧。从指缝中消失的所有日子,不停地衡量生命的长度,考验着生命的强度,也在感受着生命握紧拳头的力度。每每听闻前线的医务战士倒下,心里便会炸起一声惊雷。忽而也懂得了:每个停驻在人间的生命,都在用力地保留自己活过的痕迹。生命无非一场大戏,所有的角色都在试探着自己的可能性。他们中的少数生命,选择了为他人创造和延续更多的可能性。他们的生命,终究自愿化成凄怆的悲鸣,用尽了所有的力度。写到这里的时候,想起了祖籍为武汉的一位已故的歌手,被我景仰为人生导师。她也用力地活过,把生命的力度存在了歌声里。慢慢地明白了许多人许下在灾难过后前往武汉心愿的原因。

    2020-03-09 18:38:23 作者:林润铧 9662 0

  • 谈做人与治学——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

    学会做人是一门大学问,做完整人更是一种素质、一种情操、一种美德的汇聚。做人决不是一种阿谀奉承的游戏,也不是慵懒散淡的闲游,而是脚踏实地、敢于付出、敢于担当、勤奋进取、与时俱进的姿态。做人很艰辛,做完整人代价会更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治学第一境也:因为登得高,所以望得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治学第二境也:因为废寝忘食,所以更容易达到成功的彼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治学第三境:因为执著地往既定的目标前进,所以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人与治学的相得益彰,要不断积累,才能登高望远,要刻苦努力,才能享受到海纳百川的辽阔,要孜孜以求,才能体会到笑看风云的淡然和美妙。您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面对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终于领悟到为人处事的重要性。我在不断反省自我的同时,也不禁感叹:“道德沦陷”真的刺痛了每个人的眼球,也伤痛了每个人的心。京港澳高速公路上的“哄抢柑橘”事件,不正让我们看清了个人素质的恶劣吗?武汉“外来民工禁止入厕”标语不正映射了社会道德的缺陷吗?“雅培奶粉”事件不也让我们揭开企业的真面目吗?“药家鑫撞人”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不也留给社会诸多的反思吗?反思什么?道德良知哪去了?还能唤回吗?学会做人的道理固然重要,我们更要深思,我自己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在学习上,我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在生活上,我还不能自立、自强。在时代大潮中,我还不能傲立潮头,博击风浪,在社会大环境中我还没有学会适应。所以,我不能算是一个整个的人。您说得好!做一个整个的人,就要有健康的身体,“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别作一个十八岁的老翁”;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当然,我们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因为在这个竞争剧烈的社会上,假如我们没有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就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更何谈做一个整个的人呢?您的做人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您的治学理念更让我刻骨铭心!还记得您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就好像我们的写作,只要我们都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素材也到处被发现,灵感的源泉也就迸发了。因此,写作的眼睛就是生活。您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更让我亲身体会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道理。课堂上会不会沉闷,老师是关键。第一:老师会不会调动课堂气氛。第二:课程是否与时俱进。第三:老师能不能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过,学生不配合也是徒劳。古有李清照夫妇典衣治学,今有唐俊造假文凭,“金文财”学术期刊被“停工”……古今治学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现今,学术欺诈问题接踵而至,留给我们连串的思考,让人对学术的公信力提出了质疑,这不正是功利追逐、治学秩序混乱所造成的吗?那么,当代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坚持治学?我认为他们应该重塑治学精神;倡导同学们努力培养浓厚的学习风气;把握规律,科学施教;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您治学的无私奉献品德;“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诠释着您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正彰显了您的强烈敬业精神。您最终以毕生精力,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摸索实践,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和近代化的伟大创举,更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在学习上的被动和盲从,更是时代的悲哀!我想,我们是时候反省自己,是时候有清晰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了,要不,我们永远也不会进步!正因为学习了您的做人道理,才让我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也更教会我堂堂正正做人;正因为拜读了您的治学精神,才使我知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真谛,并开始学会求实、求是、求真。今后,我会用您“做人与治学”的理念去演绎我的人生舞台。从而创造一个精彩的人生!

    2020-02-28 20:24:19 作者:吴海凤 9669 0

  • 青春里的初恋

    青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用在人的身上也无可厚非。一人之计在于青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为深刻、有力、甜美的阶段。也许正值青春的你谈着一场甜甜的恋爱,也许你在职场中奋力拼搏企图寻找自己的立身之地,又或许你忙于学业无心琐碎之事,还是流浪他乡寻求安命之所,这都将是你若干年后珍贵的碎片,这些破碎而优美的碎片构造着你一生的轨迹。情感,在这个阶段最为敏感。人,在这个阶段最为激情。不管是年少轻狂,还是风流多情,总归自己种下的果子要一口一口的咽下去,甜美还是苦涩,酸甜还是微辣,只有品尝了的人才最为深刻。青春的懵懂带着清纯,痴情的男儿总是容易捕获女孩的芳心。娇美的容貌,善解人意的心灵同样吸引着多数的男子。叛逆,是一个尖锐而疼痛的词语。他直接了当的刺痛父母的心,却只能忍受,压低怒气悉心教导。这是一个孩童成长过程中的必然,是不可忽略的不可强硬折断的羽翼未曾丰满的臂膀。我的青春,多是隐蔽而沸腾的,她像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故事,藏匿在文字之中,热烈在阳光之下。一晃多年,学涯露壁。多少个夜晚的月亮曾睡在我的心房,为我疗伤。多少个夜晚的操场陪我静默,对抗彷徨。长大是学生最难学会的科目,成熟是最难达标的项目。熬夜或许是成长的过度,梦想或许是自励的招数。落花有意,流水并非无情,错过是必学的医术。青春是一杯浓烈的酒,你的模样,是醉后泛红的浅尝。初恋那一个眼神饱含爱慕,那一个拥抱温暖有力,其实你知道彼此的内心将各自放置在何处。你想要付出,不断的付出去证明自己的爱意和专注,可不知不觉的,你开始渴望回应,渴望一个同等的不留余力的爱。第一次的恋爱是最难以忘怀的,那份天真、懵懂、纯情、痴心、单纯,甚至是憨厚和愚笨,总是难能可贵的,有些东西甚至给了一个人就再也拿不回来,也放不出去。第一次织毛巾,第一次接吻,第一次拥抱,第一次牵手,第一次一起睡在操场的草坪里看星星和月亮,第一次……分手,复合,然后呢?我想你的心已经有了想要的答案。恋爱,是两个人彼此欣赏、肯定,两情相悦的爱恋。这并不是爱得更深的一方去付出,另一方只需要施舍些爱意便得以享受。一厢情愿不如一拍两散,互相猜疑不如开诚布公。情人节是情人的殿堂,但并不是一个爱情的考验。日常的细微之处,不经意间的爱护和着想,才是发自内心的守护。初尝爱情的人大多拘谨,时常自我考量,更多的是揣摩对方的心思以此思考自己的行为是为稳妥,是否伤了对方的心。但凡来来回回几番争吵,日久可见人心。小心翼翼的爱情是一份毒药,是一种束缚和消耗。曾听过一句话:谈恋爱是因为在一起舒服,爱是因为被爱。对于中学生的恋爱,更恰当的称之为“不成熟的喜欢”。爱由心生,而喜欢便是一颗种子,不成熟的种子自然结不出丰满的果子。这是一种浅尝,一种爱情的错觉,一种情感的自我修复。早恋,是在错误的时间里遇见正确的爱情。生活,总是需要经历一次次的错误去筛选正确。不管结局如何,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在于诚心和珍惜。请善待一个幼稚的女孩,她把成熟留给了自己。请善待一个喜欢对你傻笑的男孩,他的眼睛里只能藏下一个姑娘。最暖人心的,不过人心。最有力的爱,在于被爱。

    2020-02-27 14:45:16 作者:邱杰雄 9661 0

  • 派谁合适

    在昌江县公安局局长的办公室里,局长王耀宣正背着手不停地踱着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大事情。“派谁去合适呢?”虽然是刚接到通知,但这个问题已经在局长的脑海里自问了无数次。本来抽调人员外出公务这种事是不需局长考虑的,交给政工室安排就行了,但这次不同,抽调的人员是派去支援武汉的抗疫前线的。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武汉已成重灾区,很多从武汉出来的人都被感染或者都变成带病毒者了。抽调的人员是要在抗疫一线工作的,随时有可能接触到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受感染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如果这次抽调的人员不当,出了问题,面对家属时,他这个局长可不好交待,所以应抽调什么人去合适,这成了局长的一块心病。加上当前全局人手紧缺的情况很严重,每个单位都是“只有少的人,没有少的岗位”,不是想抽人就能抽出来的。其中交警不能抽,当前疫情下,自己辖区的交通管理是关键,万一有个堵啊塞的,其他警种代替不了他们;巡警不能抽,除了巡控,还要做好各种应急准备;派出所更不能抽,一个所就那么五六个人,除了应付春节期间治安防控和配合乡镇开展抗疫工作,还要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专项工作任务,正是“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支针”,一个乡镇就全靠一个所撑着;刑警也不能抽,全县大要案都在他们的身上,压力太很大,特别是防疫期间,农村群众不能外出,在家打牌聚赌现象不少,万一响个枪或弄出什么动静,也是件头疼的事……这时,政工室主任敲门进来。“局长,何事召我这么急?”主任问。局长没说话,直接将放在桌面的县里要求马上派遣民警参加“抗疫”救援队支援武汉“抗疫”工作的通知递给主任。“从治安、经侦、禁毒三个大队抽几个人,再加上去年撤下来的那几个,您看怎样?”主任看完通知后说。“去年因工作任务完成不理想临时将他们撒下来跟班学习,现在还没恢复他们的职务,我怕他们有情绪,就是勉强去了,如果弄不好,出了点什么事,我们也不好交待。”局长说出了他的担忧。“应该没问题吧,要不我找他们谈谈?”主任说。“叫他们现在来吧,我们一起跟他们谈。”局长说。“好,我现在通知。”说完,主任拿出手机开始打电话。不一会,刘敏、魏俊捷等几个就到了局长的办公室。政工室主任清了清喉咙,说:“这次叫你们来,是想了解一下你们现在的工作、生活情况及近段有何打算……”“不用说了,如果是抽人参加“抗疫”救援队的事,我们几个都报名参加!”刘敏还没等主任说完就打断了主任的话。局长疑惑的望向主任,主任也看向局长,耸了耸肩。“是县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的,知道县里正在从各个相关单位抽人组建‘抗疫’救援队支援武汉的‘抗疫’工作,我们局的人手紧缺,所以我们几个已商量好,都想参加‘抗疫’救援队去武汉,申请书也已写好了,唔,申请书在这。”刘敏说完,拿出一张折叠好的纸递给了主任。主任接过纸打开看了一下,确认是申请书,上面有刘敏他们五个人的签名,然后将申请书交给局长。局长很认真的看完申请书,半晌他抬起头来看着刘敏几个,说道:“你们能这样想,我……”“局长,其他的不用说了,撤我们下来跟班学习,我们当时不服,但现在已经想通了。特别是这段时间我们几个按照局的安排,通过跟班学习,对照我们原来的情况,我们真正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当时消极怠工没有将工作任务完成,拖了全局的考核后腿,这是我们的不对,我们服从局党委的决定。现在我们不在其位了,肩上的担子轻了,确实有点不习惯,想找一点事来充实一下,更想弥补一下曾经的错误。这次是个将功补过的好机会!其实今天您不找我们,我们也会找您的。现在,您同意就行了,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刘敏是个急性子,还没等局长说话,就抢过话来连珠炮的说了一大堆。“但这次去支援的时间有可能会很长,远离家庭,也有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风险也很大,你们有想过吗?”局长盯着刘敏他们几个,严肃的问。“我们都考虑过了,请局长放心!”这次,刘敏几个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好!我同意,但我有个要求,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并安全回到我这里。”局长有点激动的说。“保证完成任务,请王局放心!”刘敏几个站起来向局长敬了个礼。送走刘敏他们,局长走到窗边,背着手,看着窗外,似乎在自言自语,也似乎是对主任说:“这么好的同志,当时怎么就没完成好任务呢?”

    2020-02-26 18:54:00 作者:黄书平 9780 0

  • 那颗镶进心里的“明星”

    古人常说:人去世后便会化成天上的星星。我不知道这句话为何而来,但是我却对这句话抱有深深的敬意。在我的脑海里家乡的星空是最美的,它挂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仿佛每一个离世的灵魂都在以他们最好的姿态绽放着。星空下那座平房门前坐着一老一少,“一闪一闪亮晶晶,挂在天空放光明…………”那面容稚嫩的女孩仰望着一闪一闪的星星在喃喃自语。旁边的老人欣喜地对着她认真地说每颗星星的不同。有些星星能给迷途的人指引方向,有些星星能用来观测星象,有些星星还有各种美丽的神话……那时天真烂漫的女孩便对她的爷爷抱有崇敬之情。她觉得这个世界很奇妙,爷爷很有智慧。而让她最激动的时刻是看到黑夜里飞行的飞机。一开始她以为那是一颗特殊的星星,因为她有与众不同的光芒,而且还特别耀眼,位置移动的速度相对较快。“快看,爷爷,那里有一颗一闪一闪移动地很快的星星。”女孩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欣喜若狂。“孩子,那不是星星,那是一架保卫国家,巡查太平盛世的侦查机。”老人的目光追随着那架远去的飞机,眼里好像在期望着什么……每次门前有飞机飞过,爷俩便会激动的喊道:“快看,飞机。”然后目不转睛的看着他躲进云里,直到消失在千里之外。乡下的午后是令人怀念的,时光里承载着笑声。那一缕缕浓烟从烟囱里冒出来,有些残烟像调皮任性的孩子从窗户逃出窗外。他们不愿跟随固有的潮流,他们选择了另辟蹊径,因为自由总是令人神往的。久而久之,那间白净的厨房披上了一层层黑色的灰尘。灶前的老人一边吹着烟筒,一边咳着,眼里还被熏出了几滴眼泪。他在竭尽全力为这个沉甸甸的家奉献他不可或缺的那份力量。操劳着全家人的口粮,除此之外,还给家禽们准备丰盛的晚餐。此时,那顽皮的孩子又不见了踪影。出门一看,全村的小孩都聚集在门前玩着各种游戏。原来放学回来,书包随处一扔,她便像脱缰的野马往外飞奔,生怕错过了玩耍的时机。有时候也会被老人训斥一番,特别是到了夜幕降临时还不见回来吃饭便会满村搜捕。那个时候被找到的孩童总会心里一直打颤,感觉犯下了滔天大罪一般,等着挨骂受罚。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即使那孩子总是让人操心,那位发怒时嗓门能震天的爷爷也从来没有打过她。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份独特的回忆也一直深居在她的心里,温暖着她的人生。乡下的鸡啼总是很早便唤醒了沉睡在梦乡的人们。清晨的风很新鲜,空气中夹杂着雾,因为太阳公公还没掀开它的床帘,但勤奋的人们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去迎接全新的一天了。在通往市场的泥泞小道上,大人们提着两袋青菜便急急忙忙地往回赶。老人已早早煮好了饭,等着绿油油的菜花下锅呢。时光正好,早饭过后,儿子和儿媳便出门忙碌今日农事了。回想当年,老人也曾是家里的顶梁柱,还是唯一的。家里的产业是老人花费了大半辈子的心血才换来的,这江山便是他留给后人致富的基石,更值得让人铭记于心的是他不畏艰难,勤劳朴素的精神。他的精神也将在他子孙后代的血液中流淌着,延续着…你相信这世界上存在灵魂吗?人去世后他会去往哪里?我想他应该去往了另一个时空,像小时候玩捉迷藏一样,化成了一颗星星藏在天空里。抬起头便看见他在微笑地守护着你,轻轻地对你说:“孩子,别怕,顺着那束光,一直向前走…”

    2020-02-25 15:15:43 作者:程碧玲 967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