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评论·奇章
等待与放下
柏拉图说,若爱,请深爱,如弃,请彻底,不要暧昧,伤人伤己。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柏拉图说,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因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可是,又有谁说得清楚等待还是放下呢?越是不能放下的,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的,越消失得快。越想拥有的,常不属于你;越想把握的,常已失去。越是看重,越得不到;越是在乎,越抓不住。那些想要的东西,大都不在你的身边,人生总是在追逐中不断修行着,在得失中不断感悟着。不执着,一切随缘。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当下。
1970-01-01 08:00:00 作者:赵秀清 9896 0
让萤火虫带着心愿飞
风吹得窗咯咯作响,我从梦中惊醒,喘了好几口大气才缓过来,左手扶上额才发现一脑袋水,又做恶梦了······撸了撸湿湿的长发,起身到窗前。初秋时节,夜里起了小风,冷不丁打了个寒颤,却也清醒了不少。这时不知哪里飞来一只萤火虫吸引了我的眼球,一闪一闪的黄绿光忽明忽暗,对上一跳一跳的心率。啊!我想它应该是这夜里的精灵,我跑回屋里随便扯了件外套裹在身上就翻出了窗,轻轻靠近它。祖母在世时,夜里总是很经常看到萤火虫,后来祖母走了,我也再没有看到过,今夜竟能看到,心里止不住的颤动,我哆嗦的从口袋里摸出眼镜戴上,细细的观察它。是一只雄性萤火虫,似乎还受了伤,一双长翼破破烂烂的,尾部所发出的光也很微弱,像极了祖母走时那奄奄一息的样子,我心里涌起一股痛意,鼻腔也酸酸的,想要伸手抚摸它,它却受惊飞走了,我本能反映的想要抓住它,却生生在空中僵住了手,我不能这么干,它并不想留下。看着它一上一下的飞向稻田里,我不甘心就这样让它离开。我回头看看家门口的白炽灯,又回头看看就要消失的精灵,紧了紧身上的衣服,提脚追了上去。跑在坑坑洼洼的稻田里,我想起了儿时。顶着日头,祖母赤着脚,披着爸爸去年就要丢掉的大衣,弓着佝偻的背一下一下挥动手里的镰刀,沙沙几声,又割了一大把。而我是呆不住的主,绕着祖母跑来跑去,自个玩的不亦乐乎,偶尔会摔跤,祖母也不扶我,还恶狠狠地瞪我,我也不怕,不哭不闹,自己爬起来又继续跑,累了就瘫软在麦谷上,翻滚几圈才睡去。傍晚,祖母收拾好才把我驮在背上,慢慢向家的方向走去。夕阳西下,余辉四射,其实我早早就醒了,趴在祖母背上暗自得意着,望着天边的红霞,闻着浓浓的稻香,我蹭了蹭脑袋满足的伏在祖母的背上。祖母平日里并不爱笑,总是绷着一张脸,皱巴巴的老脸显得无比严肃,但我从来不恐惧过,因为我知道她是这世上最爱我的人。冬天夜里怕我冷,把我抱得紧紧的,勒的我难以呼吸,我想祖母这么抱着我好像个小女孩抱住自己心爱的娃娃,生怕被人会抢走;夏夜热,祖母便会一手轻轻拍打着我的背,一手持蒲扇,停停摇摇,直到东方快要泛白才停住。啊!祖母啊!你给的爱温暖了我整个人生啊!视线模糊了,不知道是镜片蒙上了雾,还是我眼睛里溢出了泪,以致于我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痛,很痛,但我不敢哭,双手死死抠进土里。过了一分钟,又好像是一小时,我才翻过身来,眼里一片黑,什么都看不见,只觉的有一点淡淡的黄绿光时隐时现,是那只萤火虫?我以为它早飞走了。眼泪无声无息落下,划过脸颊,我哭了,从无声的流泪到蹭在地上嚎嚎大哭。我抓过那只萤火虫轻按在左胸上,听着缓慢的心跳,我满脑子都是那双充满宠爱的眼睛,是祖母的。我想她了,那个满脸皱纹,老到牙都没了,还爱整天装严肃的老婆子,想到我灵魂都痛了,可她不会再出现了。眼睛肿成了一条线,还是阻隔不了要向外涌的液体。我只能无助的喊着,阿奶。阿奶,你个女人真的好别扭,明明就爱我可为什么打死都不承认呢?明明不舍得我却还走的那么决然,你难道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你,有多么舍不得你吗?阿奶,我好想你,好想再看到你,好想在喊喊你,好想吃你做的饭,好想帮你捶捶背······好多虫子,好多发光的虫子,我仿佛看到了你。我撑起身体跪在地上将萤火虫合在双掌里,放在额头上,虔诚的许下心愿。许久才将手移到唇边吻一下,再举到上方打开让萤火虫飞走了,带着我的心愿飞走。我看着它没入黑夜才甘心倒下去。当我再次醒来,我已经在爸爸的背上,回家的路上,我无力瘫在爸爸的肩上,很厚很结实的背部可却没有阿奶的温暖。萤火虫啊!带着我的心愿飞吧!飞到我祖母那处去,告诉她,我们都很好,也很挂念她。还有,要记得告诉她,我已经长大了,我会好好的读书,考上大学,将来要赚很多的钱和哥哥们一起赡养父母。今天就起身回城里了,我站在船头,心里有些忧伤,看着渐远的码头,觉得好陌生。这时竟突然想起了《边城》里的那句话‘也许永远不回,也许明天回。’这次出去什么时候才会回呢?我不知道,如果2012是世界末日,我想我会变成萤火虫飞回来。
1970-01-01 08:00:00 作者:丑角-邱渐砾 9793 0
考研or就业
我们这一代很多中国孩子从小在父母、祖辈的期望下,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努力地去优秀,甚至是“焦虑”地去优秀。突然有一天,我们要面临抉择,出去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打拼,或者留在大学这座象牙塔里继续单纯。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诱惑的选择。很多人会不自觉地选择留在学校深造。徒曰其名说是深造吧。但是事实上更多人不过是多玩几年,读过大学的都知道,这个深造的可信成分有多少,恐怕是连老师自己都不敢打包票,更别说总是容易不自觉虚度时光的我们。如果你对学术有执着的热忱和浓厚的兴趣,决心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考研深造会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但是,如果仅仅是追求优秀,想要一个研究生的毕业证,或者是仅仅想让履历书更光鲜一点,读研不会是个明智的选择。毕竟拖延了三年的时间,最后得到了什么?一点学术知识,一点履历上的漂亮。之后就没有了。可能找到的工作起薪会比本科生多个一两千。但是很可能当年和你一同毕业的同学,今天已经成为了面试你的经理,他的待遇比你还好,经验比你更丰富。时间不等人,年龄也不等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犯了错,我们都会觉得可以体谅,毕竟他还小,刚出社会,没有阅历。但是一个年近三十的中年人呢?若是他在同样的事情上犯错误,大家就不会觉得情有可原了。因为他有足够的年龄,理论上也该有足够的阅历,如果没有别人也不会同情。大学教育是个风险投资。但不是说,你读的书越多,你的学历越高,你以后的工作就会越如意,待遇就会更优渥。成功的道路是不能设计的,未来我们都不可预见。学历与工作的待遇是不成等比例关系的。一个二本大学的学长在大三就拿到了很好的Offer。他没有拿过国家奖学金,他绩点不是很高,也没有出国交流过。他的大学时光,用于研究在自己喜欢的计算机,虽然他是念文学的。同时他在学校网络中心帮忙,参加过计算机的很多比赛。最后他因为文学和IT方面的差异化竞争力,被公司直接签下。但同时,另一所211的大学出来的研究生却被刷下去了。这说明什么?学历是不能保证什么的。能念到好一点的大学的人,都肯定有足够的智商了。不一定还非要去读个硕士、博士的证明自己的智商。我们在面临这样的抉择的时候,真正应该想的,是自己是怎么样的人?自己出色在哪里?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去选择自己的路。而不是一味追求那些闪光光的东西。鲜花和掌声谁都会喜欢,高学历谁都会羡慕,但是你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而不要一整个大学生涯都在追求表面的光鲜。所以说,在做决定之前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决定了之后,然后踏实地把自己培植好我们大可不必去追求高学历多证书,没人可以保证有了它们你就有好的前途;也不要去歧视比你学历低的人,学历始终不能代表一切。他们也许已经找对了自己的路,也许表面没有你那样光鲜,但是他们的成就可能比你高、生活更甚于你。就像种花一样,未来究竟能开几朵,谁知道呢?未来能结多大的果,又怎么能预言得了呢?但只要找对了自己的土壤,努力吸收养分和阳光,未来总会开花、总会结果的。
1970-01-01 08:00:00 作者:阿MAY 9748 0
不读书的民族真可怕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国古代的智者早已经知道,书籍里面有很多比黄金都要珍贵的东西,只可惜,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已经不再热爱读书了,全国上下崇尚阅读和把读书当作一种提升自己的必经之路的人已经所剩无几。或许我没有资格苛责我们的国人,因为我需要先苛责我自己,我自己每年读的书也不过一百本。但强烈的责任感和心头的痛让我知道,如果我不发出一种有力的声音,不去为这个可怕的民族感到忧虑和患难,我想这个民族真的就可能很快疏远了灵魂,未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就真的要为此付出代价。很多次在长途飞机飞行的途中,睡眠时间到了,机舱也已熄灯,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和外国人有习惯上的巨大差异,不睡觉玩手机、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不是在看电影就是打游戏,而外国人此时却在安心地睡觉。在求学时代,我的寝室除了我不玩手机游戏、不玩网络游戏之外,其他七个同学每天都会疯狂地玩游戏,很多时候要玩到深夜一两点,而且又吵又闹,言语极其让人反感和担忧。曾经有国人写文章写到,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德国人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而中国乘客大部分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我们国人的确具备了“很难静下来读一本书”的素质,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各种场合打电话、玩手机、发短信、刷微博或者打游戏。国人如今的生活状态,不是喧嚣地忙碌,便是孤独地忙碌,缺少书籍的陪伴和书籍对灵魂的洗礼,没有一种情感和思绪上满足的安宁。有媒体曾经对世界各国的阅读量进行过调查,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韩国人年均7本,日本人年均40本,俄罗斯人年均55本,如此巨大的阅读量差距,我想很多中国人形成了暴躁的性格,或者失去耐心、对工作和朋友不耐烦的性格,不是没有原因的。我在小城市和大城市都生活过,几万人的小城镇,最繁荣、最具有特色的娱乐节目就是麻将馆、网吧和夜宵大排档了,中老年人打麻将赌钱,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而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家里,我注意到大多数人都在玩游戏、聊天,到半夜肚子饿了或是又轮到该谁请客吃夜宵了,又拖着沉重的肉身去消费了。大城市里面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公交和地铁,人多到每次都要挤,或者说每次都要抢座位,甚至是站的位置都要抢,很多人都把时间用在了交通工具上了,挤完了、抢完了体力也耗费了很多了,已经没有多少心思用来看书了。再看看我们“素质最高”的群体——公务员的读书情况,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被各种形式化的东西“整得”身心俱疲,还谈什么读书,看报都可能只看大标题或者干脆不看了。也许读书已经变成学者的专属,但在我国论文剽窃和抄袭已经不是个别人能干的出来的事了,很多学者也已经不看书了,很多诗人和作家也已经不看书了,这难道不是很让人担忧吗?在我的大学时光里,我发现到图书馆的同学鲜有人看“闲书”,很多人到了图书馆的确是来学习的,只不过还是对着课堂上那本教科书或者资料参考书在那里拼命地啃,图书馆里那么多珍贵的图书,有伟人的思想、巨人的肩膀,很多同学都已经直接视而不见、忽略不计了。更可悲的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我们自己国家的经典文籍,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去理会了,大学生被很多人赋予了崇高的使命,但就连大学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也已所剩无几。不用多想,不爱惜自己民族精神内涵、不挖掘和弘扬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的人迟早有一天会迷失自己,会落得一个可怕的下场。中国人不爱读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价值取向扭曲导致国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大多数人从小缺乏正确引导没有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国民的人才观畸形导致孩子们只读教科书不读或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我们的作家和伟人为了书籍的经济利益已经不专心写书而专心写书赚钱了;五是我们国家的书籍数量太多,好坏让人分不清,缺乏正确的阅读取向指引。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触动了很多中国读书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这里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另一个国家是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大国”。骆家辉曾经这样冷酷地评价中国人: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在小事上却斤斤计较;计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动辄批评外界,却很少反思自己;自己爽不爽没关系,反正不能让别人爽;不为长远未来谋福,愿为眼前小利冒险。他这样评价中国人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国人我也感到痛心,但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国人所具备的这些坏习惯、坏品质,不可能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正是这几十年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所造成的,量变引起质变,几十年不爱阅读,几十年不能安静下来读一本好书或者反思自己,越来越多的国人变得浅薄和懒散、爱计较小便宜、空谈误国、危言耸听,这个可怕的趋势是难以避免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和思考、写作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写作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这个民族到底花了多少时间追求物质利益和追求精神境界,当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发展经济时,那么就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阅读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就等于停止了,要知道一个人的精神发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人的精神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它和人的生理发育不同,精神发育一旦停止,那么这样的精神就会越来越狭隘,越来越没有耐心和淳朴,因为精神的发育是需要阅读在内心的植根的,这从近代鲁迅犀利直指国民劣根性的文笔拯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就可以得到反映。一个国家哪些人在看书,在看那些书,又在再创作着哪些灵魂的作品,熏陶着哪些灵魂发育,哪些人在用哪些智慧教育着身边的哪些人,用哪些精神指引着哪些人创造着哪些价值,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很多时候是一个人的事,但滴水穿石,一个人的读书最终是要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一个不爱读书或者不读书的民族,它的精神必定会越来越退化,发达国家的梦也许就是这个民族永远的梦了。
1970-01-01 08:00:00 作者:张文胜 9734 0
郑康洁队员心得1
郑康洁队员心得12013年7月9日,经过几天的筹备,我们“心语心愿”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终于到达了支教地点廉江石岭二小。天公不作美,在我们到达的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原本就坑坑洼洼的泥地更是变成了一个一个小池。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减少大家的热情。到达之后,同学们互相帮助,将每个人的行李抬上了我们居住的教学楼,然后又将居住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大家很快进入了支教状态。在9日到17日的支教过程中,我们队伍的成员和小学生们建立了友好而深厚的感情。当他们课堂表现好的时候,立刻能够得到精美的小礼物;当他们受委屈的时候,我们这些老师往往都会陪伴在他们左右;当他们放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总会确保每个孩子都出校门,并且平平安安回到家;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都会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而我们队伍举办的一系列特色活动也令学生受益匪浅。“争当创卫排头兵,共建卫生廉江城”创卫活动组织孩子们打扫教室和校园,让整个校园焕然一新,不仅如此,老师们还对学生进行创卫宣传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更好掌握创卫知识;“圆梦共闯,最炫龙湾”文艺晚会给孩子们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同时也提供了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感谢有你”主题班会让孩子们体会感恩,还学会了感恩卡的制作方法,充分体现了我队的人文关怀;“卫生与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通过有奖竞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更多日常健康知识,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我们的比赛类活动更是让孩子们运用在课堂上新学的本领,在比赛之中加以巩固;“安全在心中,生命在手中”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运用真实生动的例子让孩子们体会生命,真爱自我;“娱乐身心,激扬青春”趣味运动会在紧张有趣的运动项目中让孩子们加深了对集体团结的理解,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用我真心换你友谊”心理游园活动运用多种新颖丰富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之中获得放松,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辅导中,共同前进”辅导课会有班主任和当天任课老师进行指导,以便让孩子们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但是相信我们队伍周到的教学服务与丰富新颖的特色活动都会让参与其中的师生终生难忘。
1970-01-01 08:00:00 作者:心语心愿支教队伍 9864 0
郑康洁队员心得2
郑康洁队员心得2在我们“心语心愿”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我有幸当选为支教班级4年级2班的班主任,现在回头想想,那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当时参与班主任的竞选,起初只是觉得好玩,也当一把过老师的瘾。后来才知道,原来当班主任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当班主任对我而言,意味着必须最快记住班里所有孩子的名字,记住他们的性格特点;意味着不能像其他老师那样,如果没有自己执教的课程就可以休息多一些,而是必须在早读和午读都必须到教室查看情况,宣布通知;意味着放学都不能端起饭碗直奔厨房填饱饥饿的肚子,而是要组织孩子们排好放学队清点人数,确保孩子们全部出校门,无论是烈日还是雨天,因此常常会错过最早的那锅饭。在吃饭时也没办法和大家一起谈天说地,而是必须时刻准备好接孩子们回家后打过来报平安的电话,无论我在哪里,在做什么,都必须放下手头的东西第一时间接电话;意味着要经常巡堂,确保孩子们表现良好;意味着每个课间要到教室查看,带领学生做游戏,组织好纪律,提醒学生上课;意味着管理班级所有的事物,确保学生在校的安全;意味着基本上每晚都会开的班主任会议,准备好第二天下达的通知……这一切看似很琐碎,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都是很小的事,非常容易做到。但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想说的是,当这一切全部叠加起来时,你才会发现每天都坚持这样,真的是一件非常考验耐心和意志力的事情。而且在最后离开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班主任和班里的孩子感情是最深的。作为朝夕相处的师生,点点滴滴的光阴,就算是仅有的8天时间也显得漫长而珍贵。在这8天的时间里,我记住了班里孩子的每一张稚嫩的笑脸,每一句童真的话语,每一堂不同的课程……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曾经镌刻为永恒。有人说,离别的泪水是最珍贵的。曾经的我不相信,也不想信。但是当了班主任之后,我信了。离开时,带着孩子们送的我的一袋小礼物,我无言以对。也许,这是我用成人之心去打量儿童那么纯洁无污染的心灵而感到的愧疚,也许,这是孩子们送给班主任最好的回忆……恍惚之中,《放牛班的春天》里面那一首《风筝》在我耳边久久回荡,带着我的理解,似乎朝我诉说着那深深的情殇……
1970-01-01 08:00:00 作者:心语心愿支教队伍 983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