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杂文·评论·奇章

  • 《落泪是金》读后感

    《落泪是金》读后感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院14药学8班许景芝读完《落泪是金》的时候,心情很沉重,很抱歉自己知道的生活的样子只有一星半点。原来这个世界并没有自己想像得那么柏拉图,有太多的人其实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幸好也没有那么灰暗,因为还有大多数人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努力让自己还有别人的生活变得美好温暖。知道我们国家存在贫富差距,可是不曾了解到是如此地天壤悬隔。我无法想象父母因惧怕孩子上大学后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而选择喝农药自杀,先抛开这种做法负不负责任的问题,这样的悲剧,不管是对孩子,亦或是这个社会来说,都是抹不去的痛。自古以来,多少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为人上人。然而孩子争气的喜悦也冲不散白引明夫妇的无奈,最终双双选择了这条不归路。父母是孩子最最坚强的后盾和避风港,失去双亲的白家姐弟,该怎么安抚三秋之树般萧瑟的心?愿逝者安息,生者自强不息!我无法想象一个月60元到80元的生活费是怎么在城市生活的,对一个生活算是节俭的同学来说,一个星期80元的生活费也许只是刚刚好吧。馒头、方便面渣、咸菜,对很多人来说,碰都不愿意碰的吧。一日三餐的馒头、方便面渣、咸菜,该是怎样的味觉体验呢?我们从小吟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却一边在铺张浪费。这些学子的故事,是否像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我们的脸上,使我们愧疚,反省。“女孩们有太多的不易!”确实。这个世界一半光明磊落,一半阴暗龌龊。B不幸运地跌进了阴暗的角落,当看到她的遭遇的时候,愤怒,心疼,惋惜涌上心头。为这“道貌岸然”的大律师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愤恨,然而B该怎么反抗呢?绵绵不绝,缦缦奈何。可是谁能预言以后的事情?事情的发展对B来说,是残忍的,不管结局怎样,都造成了伤害。女孩们有太多不易,她们要更加坚强,更加努力,更加隐忍,才能为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如果不能提供帮助,那么停止伤害也是一种伟大啊。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却因为有了一些善良的人,做着他们自认为的微不足道的事,才让生活变得美好而温暖。白大爷蹬着三轮车赚来了200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自己却过着清苦的日子;生活拮据的“济困父女”慷慨地资助了一大群未曾谋面的贫困学生:李赛明老师为不让寒门学子赵广涛失学,给予了他每月的生活费和无限的关爱……他们的行动,让人肃然起敬。其实每个人赚钱都不容易,对他们来说更难,但是他们几乎倾尽所有去帮助许许多多的贫困生,让人感动。那些舍得为美人一掷千金而为的土豪们,请关心真实的世界吧,不要流连于灯红酒绿的过场,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也许只是你们吃一顿饭的钱。多希望不再有那么多贪官腐败,多一些真正在做事的人,让中国更加富强,让贫富差距不再如此天差地别,让更多家庭不再为了孩子的学费颠沛流离;多希望为这些贫困学子们建立多一点的慈善机构,拂去他们滚烫的泪;多希望自己是个腰缠万贯的人,这样子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我们也许能够给他们的帮助是微小的,但是莫欺少年穷,这也是一种善良。希望更多的学子,不再风餐露宿,不再为了学费而无奈辍学。希望这个世界对这些落泪的学子温柔以待。

    2016-03-13 22:32:37 作者:许景芝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9606 0

  • 读《落泪是金》有感

    读《落泪是金》有感广东金融学院《落泪是金》,当看到这题目,便涌出一股复杂的滋味。里头记录的每一个挣扎的求学生存无不让人揪心,描写的每一滴眼泪无不承载着拼搏灵魂的沉痛和悲愤。“落泪是金”,为何落泪?为何谓金?“金”的高贵和闪耀,似乎萦绕着一层耀眼的希望,但在我读来,“泪”与“金”含杂着言不尽的求学人生。从作者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繁华角落下常被浮尘掩盖的生存。贫困的生存状况让人触目惊心,不曾想象,不敢相信。求学是实现理想的最佳道路,而对于贫困生来说,求学成了理想的唯一出路。大学,在众多人眼里承担着传授知识,改变命运的使命。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大学是增长知识,提升自我,增强自我的重要场地,而对大多数贫困生来说,大学是可以不惜一切争取改变命运的希望窗口。不同的目的和心态使两者的投入成本显得不一样,一旦失败,普通学生最惨重中的损失便是青春,而贫困学生的失败,失去青春的同时很可能损害一家甚至一条村的希望和生存质量。一般学生的失败,可以利用周围的有利资源创造多向的成功,而贫困生的失败,由于周边资源以及自身条件的匮乏很可能就被永远淘汰,难以重来。一般人的成功选择,可以全心全意投进自身的热情和兴趣,贫困生的成功需要在社会、家庭以及心理煎熬的压力中求存转化。压力是把双刃剑,能在压力中抗击最终得到胜利,这当然可喜。但贫困生所要面临的压力是复杂多样的,除了面临物质缺乏的压力,还要应对精神心理的压力。众多的贫困生中,恐怕难以做到每一位百分百的成功转化,倘若失败,这结果可怕得令人不敢想象。不可否认,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有效途径。每一个人都有求知的欲望和权利,对于每一个机会都不可轻易放弃,知识的学习和获取,摒弃众多有利的条件,有心人亦可得取。始终坚信,任何外在的阻力都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然而一旦动摇到“根”,前进的步伐便会变得艰涩沉重。家是生命成长之根,是人生无法断联的精神重地。它既是众多贫困学子求取功名改变命运的首要动力,又是求学道路的重要阻力。家一日无安,学一刻无轻。知识被附上了难以割离的功利,知识力量的发挥、思想的自由、知识陶冶自我的境界等效果很可能遭到损坏。众多学子的努力,不仅是为自身努力,也是为家庭努力。无论此刻人生多么苛刻,总能看到永不放弃,坚定向前的身影。残酷的现实总会打击希望,但从不希望拥有亿万之家的社会遗漏难以被看见的角落,那一角的生存和理想。希望每一间屋顶都可以得到灿烂阳光的普照,每一条求学道路少一分与生的沉重和牵挂。

    2016-03-13 18:21:21 作者:CC 9588 0

  • 寒门里的大学梦,大学里的中国梦

    寒门里的大学梦,大学里的中国梦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1504班胡铭珏于梦想和贫困的接轨处落泪,于知识和饥饿的冲突处落泪,于自尊和物质的矛盾处落泪,矢志不渝的眼泪最后变成了闪闪发亮的“金子”,熔铸成生命的韧度和灵魂的高度。《落泪是金》第一次揭开了中国大学收费并轨后贫困大学生的面纱,他们的生活困境、精神冲突和外部关怀成为读者目光的聚焦点。读罢此书,贫困大学生对于大学的极度向往和渴望深深打动了我。家境窘迫,病亲在榻,困苦的物质条件压榨了所有的安详和圆满,却没有挤压掉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学的向往。流浪、打工、乞讨,绞尽脑汁,倾其所能,都要去上大学。大学,对他们来说是最遥远的梦想,但他们依旧以最艰苦的步伐去跋涉,即使从此以后,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遥马亡。敢问一句,为何非得上大学?或者说,何建明先生为什么要如此关注贫困大学生这个群体呢?又或者说,为什么团中央、学校和社会上各界人士如此支持寒门学子圆梦大学呢?我想《落泪是金》的第十五章《大学是什么》就有讨论这个问题。古时有四书中的《大学》记载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94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对于寒门之子来说,是掌握知识、改变命运、扭转乾坤的舞台,所谓“鲤鱼跳龙门”之场所。上大学成为了一种梦想的支撑和人生的信念,成为了他们在物质生活的泥淖中抗争的原动力和前驱力,更是人生大厦的顶梁柱,撑起了人生和梦想的重量,撑住了苦难施与他们的压力。确实,在大学里,有知识,有技能,有人文,有思想,有精神。在大学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和精神的铸造是在为实现价值和独立生活设好铺垫,埋下伏笔。上大学,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就是完善自我和追求更好的生活的练兵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大学与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无法割裂的。昔日,在湘江岸头的大学里,身着长衫,手执卡尔·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宣言》的青年毛ze东,心中沉思着4万万同胞的解放之道。那时,在中国繁若晨星的大学里,饥肠辘辘、刚毅坚卓的贫困大学生,脑中推演着哥赫巴德猜想,构思着社会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正如书中所说:“你现在又该对中国的大学有了新的理解。它是什么?它是我们民族的脊背与栋梁它是我们全体人民的责任与义务!它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更是我们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复兴需要大学,需要人才,而贫困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特殊群体,也是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进程中的生力军。中国的大学不仅仅承载着大学生个人的未来,更是承载着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脊梁。大学赋予莘莘学子以知识,以智慧,以技能,以精神,而学子们包括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走进社会,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上,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人才,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大学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输送新鲜的血液,我们又怎么能让这些血液因为贫穷和饥馑而失去活力和光泽?所以说,大学承载着中国梦,一个造福中国人民的梦想,一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个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贫穷与屈辱处的眼泪,终究是会化成人生旅途中的闪闪金光,更会是见证中国梦圆满那一刻的光辉与璀璨。

    2016-03-12 23:02:58 作者:胡铭珏 9607 0

  • “我”的大学,我的泪

    “我”的大学,我的泪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14文秘(中英文)班-肖梦娟1995年——1996年,当我们成为上帝的宠儿降临人间,当我们裹着亮丽的衣裳在温暖的怀抱中呱呱大叫,之后,我们便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当我们嫌弃没有颜色的电视机,当我们队饭桌上的菜品左挑右挑,却不知,在我们身旁,有一些人却只为有没有饭吃而愁眉不展。他们不敢奢望完整的衣服,只为有饭可以填饱肚子。是的,他们便是大家所耳熟的贫困生和特困生。我依然记得我在高一的时候,有几个男生坐在教室的最后面老是睡觉,幽默风趣的语文老师总会说:“后面的‘特困生’快醒醒了。”愣了几秒过后,全班大笑,确实,他们很困,每天上课睡觉。当我上了高二,对班上的事情有些了解,知道学校会给经济困难的同学补贴。大家都是从农村里出来,对于我们来说,几百块算是大钱了,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争取名额。当我看到有一些学生脸色白白,衣着朴素,心中便放弃了念头,虽然自己不是富裕,可还是能够吃饱饭,不为衣服担忧。但是当我看到经济困难的同学拿到钱感动流泪,好好计算着如何用这笔钱的同时,我也看到那些拿了钱到外面乱花的人,去逛街,去换新手机。他们可否想过,钱的来之不易,钱对经济困难同学的巨大作用。大人们一直教导:钱乃身外之物。但是,有时候,钱真的没有是不行的。中考那一年,美术生的哥哥,上到高二,大家都以为我可以上市内的重点中学,省着钱给我上高中,因为高中没有义务教育了。家长们因为哥哥高昂的费用,让他放弃美术而选择理科。我永远不会忘记哥哥学美术的努力,他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不出来吃饭我们都不知道他在家。我跟爸妈说,没关系,要不我不读了,考上证明自己能力就行了。可天公不作美,我没有考上中学,哥哥最终还是选择了理科。妈妈知道我落榜跟我商量要不出来工作吧,我当时灰心丧气,一切都好。可我偷偷听到上了大学的姐姐对妈妈说:“妈,让她读吧,这么小,出来也不容易,我现在上大学了,可以自己找找兼职,可以自己解决生活费,上过高中总是不一样的,让她读吧。”时至今日,我依然会记得姐姐的好。我虽然没有像文中的大学生那样没钱要挨家挨户地借钱,也没有让父母陷入为儿女挣钱而卖血,但是每当夜晚我想起哥哥放弃他热爱的美术,便会偷偷地哭泣。以前的哥哥虽然可能会认为我跟弟弟阻碍了他的梦想,可是现在,他很疼我们。大学是多少农村家庭的梦想,多少父母希望儿女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可是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高兴还没有来得及,多少家庭便被高昂的学费狠狠伤了心。亲戚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烂了,可是谁人知道父母吃了多少闭门羹;家里的牛也卖了,终于凑够钱为儿女上学,可是当他们交完学费剩下那几十块钱躺在兜里的时候,他们怎么敢向家里要钱。或许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他们迈进大学门的第一步就比别人多了一份沉重。”还记得那年,本来每3、4周家里都会在我的银行卡里打进两百元,可是那一个月当我的手上只剩下五十元的时候,依然没有钱打进我的银行卡,我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敢问,以为自己平时花太多钱了。剩下那四十不到五十块的钱是我接下来一周的生活费,我每一天都在计算着如何吃饭,计算着什么时候吃不会太饿,这样下一顿就可以吃少点,也在不断地找着借口说自己不饿避开同学吃饭,兴许是自己的自尊心在作祟,不想被同学看到自己就点一个菜而问为什么。我也记得有一次很晚才去饭堂,饭堂阿姨把剩下的肉碎都给了我,我流泪了,不知道是感动还是难过。可是落泪之后还是得继续前行。后来我从阿姨口中得知,家里生意被小偷偷了钱,爸妈知道我平时不追着要钱所以没有及时打给我。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困难的时候,但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够梦想成真,不被困难打败,前途漫漫,逆流而上,才能成为强者。

    2016-03-12 11:14:13 作者: 9770 0

  • 《落泪是金》读后感

    《落泪是金》读后感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药学院14中药1班刘美如《落泪是金》这部作品第一次将中国贫困大学生问题摆在公众面前。真实记录了贫困大学生在教育产业化实施后的大学梦,还有学生们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艰辛,以及他们落下了多少艰辛的泪。对于每个农村孩子来说,出生就意味着选择了承担。家境贫困并没有压倒贫困学子的大学梦,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以及学子们顽强刻苦努力,大学生们克服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艰辛,终于圆满完成学业,取得令人欣慰的学业成绩。在这部作品里,我有找到自己的影子。摆在这些经历了万千辛苦而终于有所期盼的贫困学子面前的道路,却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美好。由于教育产业化的实施,伴随而来的现象就是大学扩招。由于产业结构的原因和社会风气的恶化,大学生们的求职经历了比当年求学更加艰辛的路程。许多大学毕业生没有找到符合所学专业的工作,即使幸运应聘到心仪岗位的大学生,其待遇还不如农民工。更有走投无路的学子只好去寻各类兼职来缓解一下生活压力。造成毕业生们再次面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艰辛,再一次落下艰辛的泪。人世间有很多事情都无法去探寻前因后果,只有走过,才发现曾经的过往是未来的前兆。中学至今,我也受过不少爱心人士的资助。我很感激他们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觉得,人生的最好状态就是幸福的花开在感恩枝头,然后等待爱的源泉喷涌而出。我看清前方的路,找到努力的方向,不再局限于眼前,敢于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审视人生的得失,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社会的博大,积极融入社会大家庭,充实自我,增加生命的厚度。2014年,当拿到那为之拼搏三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知道人生又将踏上另一段征程,或许离自己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无限的期待和兴奋是那一个漫长的暑假的所有。很多人去过很多贫困的地方,听过很多很多贫困者的故事,在他们面前,才意识到当年的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中国高校,贫困学子们,不局限于大学生,他们哪个不是承载了个人的梦想,承担着家庭的使命,承受着巨大社会压力,无以言诉的辛酸和泪水刺痛了我。我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中学都有得到助学金。那些感觉,给了我更为深刻地体会。与我一同站在同一路口的无数农村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被求学之路无情地抛弃。庆幸的是,在众多的农村孩子中,我是那幸运的一个,能一直走到现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步入大学,规划人生的蓝图。这一路上,每一步都有感恩的种子洒下,让我无了后顾之忧。每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望着那崎岖的路,并没有心生怯意,而是朝着向阳的那一方,一路前行!

    2016-03-11 22:06:24 作者:刘美如 9590 0

  • 眼泪晕开的花开不败

    眼泪晕开的花开不败——读《落泪是金》有感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外语系14商务英语2班罗明这些日子都在品读何建明先生的《落泪是金》。今日的我,延续着昨日看完一篇章节小小的忧伤。而这些小小的忧伤,却在心里淘气地编织起了一道巨大的网,层层叠叠,交织起伏。而我怕极了内心最深、最暗的角落里,有一天会突然涌出一个巨大的暗黑物质,遮蔽我眼前依旧纯真、依旧烂漫的风景。我和你一样,痛苦来临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地规避这份刻苦铭心的疼痛。这仿佛是全人类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英子(化名),何建明先生笔下的这位成都“相亲大学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父疾母残的七尺陋室,英子是这个屋子里唯一的劳动力。她在父母面前,总是坚强的挤出笑容,从不把自己心里巨大的悲伤表现出来,让他们担心。为继续进行自己的学业,和能够送父亲去大医院治疗,年轻美貌的她甘愿嫁给比她大十几岁的,有几亩“肥田”的男人。辗转嫁了几次,她在学校的声名大作。面对同学的指指点点,她莫衷一是,表现的毫不在乎。可是,何建明先生,您为什么就这么残忍地触及一个坚强的女人,最不想被别人看到的无比沉重与巨大的悲伤呢?英子的泪,很沉、很重,那是眼睫毛再也无法承受的凝重,轻轻触碰,就会滑落,滴落地面,冲击着我们和她一样桀骜不驯的、不卑不亢的灵魂。我十分清晰地记得,当时,我和何建明先生一样,哭得稀里哗啦。“探究别人的痛苦,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何建明先生也真是有先见之明,从《落泪是金》的扉页的引言里,就已经暗示着,这将是一场通往无数人内心无限绝望,又彰显人性无限坚强的“不归之旅”,而我还会这么一直心疼、心痛地走下去。因为,我仍在等待一场花开,那是世上最美、最精彩的瞬间。一张红通通的“录取通知书”,本是引导广大莘莘学子通往自由,与开创崭新未来的入场券。但在当今中国的不少偏远地区,它仍是一张苍白、年代久远的支票。曾祥德,一名优秀的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却因为在苏南(苏州以南)地区乞讨,而几次被送进警察局。《落泪是金》中“文乞”一词,我是怎么看,就怎样的生气与心痛。堂堂理工学院的大才子,就因出身贫寒,无力支付学业,行街乞讨,就被媒体肆意地炒作。有人同情他的遭遇,有人抨击社会的不公、人情的冷落。而现在的大多数贫困大学生,个性独立,自尊自强的意识成为主流。人心隔着一道墙,有时候,对于别人好心的同情,我们会觉得这是不屑的施舍。当看到乐善好施的人慷慨地给予我们更大的帮助时,却又有人眼红,将它炒作为一种可悲的炫富......当我们经历了伤害,才会懂得隐忍和退让,可这时候,那些原本属于青春的放肆与飞扬,也离我们渐行渐远。对于大多数贫困的莘莘学子来说,那份对自己家人的沉重的爱,沉重的牵绊,既是他们的盔甲,又是他们的软肋。何建明先生在对各大高校进行贫困学生调研的时候,校方都表示:学校可以帮助一个学生,却无法拯救和负担一个家庭。诚然,这就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世上没有不贪玩的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一夜之间突然长大的传说。有的,只是自己与家人之间越积越深的彼此牵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自尊经历现世的嘲讽,当钱财与名利一次次地将我置于冰点,我不低头,也不落泪;我不要事先的看好,我要逆袭这世界的精彩。甘做一朵向日葵,在一面向阳的坡道上,沿袭你那耐人寻味的笑容。让眼泪从心底倒流,晕开一场最美、最绚烂的花开不败。

    2016-03-08 16:56:29 作者:罗明 来源:原创 963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