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杂文·评论·奇章

  • 《落泪是金》读后感

    《落泪是金》读后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系15级金融工程专业杨鸿基一贫困学子在现实大学独木桥上的贫困大学生,登上了梦中殿堂,痴迷的以为化龙傲宇。殊不知,踏入社会后,大学校园中的生活过于安逸,虽有人在大学不懈努力,才艺双收,更多的确是就业与本意不相吻合。当曾经的农村中的“天之骄子”来到理想的大学时等待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挑战,生活条件和精神压力也是极大的。“状元泪”滴落,是一种苦楚,是无奈。李骏在接到复旦大学学工部应岳林老师的电话时:“我们复旦大学不会让经济困难的学生辍学的。”这句话,改变了“状元”的命运,寒门得以平台继续深造,有了改变自我的机遇。但更多的是赵永钧,千千万万个赵永钧。同为贫困学子,《人民日报》中的李骏得到了帮助,人民遇报的赵永钧还是太多,有着太多的泪水。母亲躲到一旁抹着眼泪说:“孩子,家里哪付得起那么多钱呀?”当赵永钧考上东南大学时,四处借钱筹学费4000多元,考打工解决学费和生活问题。大二的赵永钧这种大学生活,或许有着更多。我便是其中一员。二或许,我们都是赵永钧广东的本B大学在省外为三本,在粤则为二本,然而昂贵的学费确实负担不起,虽然不是辍学,却丧失了读本科的机会。咬牙贷款、找亲戚借钱,18000多的学杂费仍是无法筹齐。于是又有了这样一幕:xx同学回去复读了,或读专A,或直接辍学……“能力胜过于文凭。”在2016年3月16日,一在华立读本B的蒋同学说:“说是这么说,可是在不同人看来,专科和本科,还有本科与重本是有很大的区别,名声、就业还是有区别的。而且本B的学费相对于专科来说太贵,里面的消费水平可能也不一样,想读本科不堪学费的重压又不想读专科,本来有能力上重本却因为失误或其他原因上了普通二本不甘心,很多原因也让很多人不得已选择了去复读。若非迫不得已,没有人宁愿重来,毕竟高三复读不仅是多付出了一年的青春时光也承载着巨大的压力!”我无法反驳,我本持有不复读的观点。能读本科尽量读,因为想象中的国本,除非重本,其实和普通本科并没有太大出入。还不如选择好专业。末流挂名堪比研究生扩招。一个人的格局具有环境弹性。或许这是我现阶段的无知。绝大部分同学不甘心又不得已地放弃读本科,重本,甚至直接辍学,我们的身边有着一个个实例,却是充满无奈。我在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读本B,高校贷款加之家人向亲戚筹借,其中有多少凄楚,无以何人说。或许,我们都是赵永钧。三儿女的世纪,母性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安金鹏是幸运的,他考进了北大,一片无比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可是,谁有权利说安金鹏是幸运的呢?谁又敢开口?诚然北大是共和国第一大学,可是安金鹏的苦难,其实是不能用考入北大来衡量,因为他的生活是不幸的。他的求学生涯充满挑战,举目四望却如雨中浮萍,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时是因为扎根深壤。没有人能够说卖掉家中毛驴换得600元学费是幸福,一块肥皂一个素菜也要犹豫不决时,已经不仅仅是苦难生活,有的还有废稿纸的笔墨青春。懂得英语的安金鹏得知父亲患癌,也许是命运的更大考验。家里省吃俭用,母亲悄悄为他理发,已不仅仅是经济的拮据,更大的还有人格的光辉。志向在前方。安金鹏在北大了。无论是高洁,还是安金鹏,或者现在的你我,身边此种比比皆是。立足于贫穷不屈于贫穷。众人耻笑而更加奋斗,家中慈母的蹒跚身影历历在目……当世纪由上辈演变到儿女,母性的圣洁也与天壤齐肩。永是同光。

    2016-03-19 02:05:30 作者:杨鸿基 来源:广东校园文学网 9816 0

  • 自强不息不是“口号”

    自强不息不是“口号”——读《落泪是金》有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4班杨艺刚开始阅读《落泪是金》时,我以为自己内心已足够强大,看过了大多数的悲伤,使我不会轻易落泪。但当我看到一例例寒门学子在大学求学路上的经历,还是忍不住落下泪来。泪珠在眼眶里打转了许久,已快要阻隔我阅读的视线。眼泪最终落下,而我的思绪还在。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同时还有后一句,“只是未到伤心处”。在我看来不仅男儿,女子也并非都是娇滴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许多女子从小便承担着家庭重责,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能让她们伤春悲秋,纤纤玉手一向都在梦中,那双结实的手和手上的老茧才是真实。有人把这些情况看做是孩子命苦,我却不这么认为。能够有毅力让孩子们考上大学的父母,所经历和付出的并不会少于求学中的孩子们。许多报道励志大学生故事的纪录片,都会讲述其如何地勤工俭学,却很少有报道养育培养这位励志大学生的父母。也许你会说,纪录片里都说了,爸爸做着怎样的工作,妈妈又与某种疾病在做斗争,孩子很懂事,成绩也很好。那么请问,是谁教导着这懂事的孩子,是怎样的环境使之会去奋斗。若是父母目不识丁,有学校老师可以教,但一个人的心性可不是单靠老师就能培养出来的,父母在这方面也很重要。我们步入了大学,如果我们在学校里吃得不好,父母只会更差;如果我们在学校里穿着朴素,父母断不会是全身的名牌;如果我们的用度拮据,父母怕会更加不堪。我们在申述自己的苦楚,因多年的努力将要付之一炬而痛苦万分,作为我们生活避风港的父母们,他们的心情同样。哪怕是最终因贫困等原因不得不使自己的孩子止步于大学门外的父母们,他们也时刻心系着孩子。记得我在寒假看过的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搭错车》,剧中的“哑父”佟林为使小美成为出色的人,哪怕生活已如此艰难,他仍旧坚守。多少孩子在父母紧衣缩食,满心期待地将孩子送入大学校门后,孩子变了,爱攀比,以各种不应是理由的理由来搪塞父母,向父母要钱。现在的政策虽不完善,但已让不少优秀的寒门学子有了步入大学的机会。我们这群靠着国家的好政策而步入大学的寒门学子们,是否能够不忘初心,不辜负并不富裕但咬牙坚持让自己能学好吃好的父母呢。清华大学校训中的“自强不息”取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我们有更多的寒门学子获得了学习更高阶知识的机会。一方面,我们希望帮助政策能够更为完善,造福更多的人;另一方面,也望好不容易进入大学学习的寒门学子们能够坚持自己最初的信念,莫让父母等关心、帮助我们的人痛惜。自强不息不是口号,应该用行动来诠释。

    2016-03-18 21:59:22 作者: 9587 0

  • 让泪成金,人生至境

    让泪成金,人生至境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15园林1班卓柳兰居里夫人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读了何建明的《落泪是金》之后,我深深感触到居里夫人的这句话是多么到位。也许很多人都会在某时感叹过一些事情,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感慨过人生,也许你听到后会问我,你现在才可能过完你生命的四分之一,你知道什么是人生吗?虽然我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懂人生是个什么神奇东西,还是说人生就是一种动物、一个活生生让你可触不可想象的动物。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我们自己亲自尝试之后才会明白什么事情会让人感到心痛,什么境遇让人错失脚步。在读《落泪是金》这篇文章,我内心也很感动,但我更佩服那些高校贫困生在逆境中奋进的勇气。张爱玲说过人生在世,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但作者笔下的那些高校贫困生却用他们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的人生克服了长的磨难。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把心中眼中的泪水化成汗水去成就了辉煌,也就是成就了人不可缺少的“金”,所以对于人类来说这就是最高至境了。大家都可能知道落花生,它只有熬过了成长的这一阶段方可拔起来看到成熟的花生,否则就只能被人当做杂草丢掉。《落泪是金》这篇文章让我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自己好像与作者笔下的那些主人公有着相同的遭遇,不同的是他们依照着他们的努力充实了自己、成就了自己。而此时的我呢却一事无成。我暗自啜泣,自己也努力过、勤奋过,甚至付出的可能比别人更多,但结果不尽人意。所以对我来说,我暗暗对那些高校贫困生那自强不息、自立自救的品质所深深触动。这些大学生,的确不错,而此时此刻的我们也要好好想想今后的路了。越读到最后,心里更是揪心。在佩服作者笔下的那些大学生之外,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拥有着支持他们的亲人。这些父母无私地奉献着他们的一切,不管是看得见的付出还是默默无闻的支持,这就让他们的子女在成功路上作下了铺垫。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个强大的女人,可见一个成功的学子背后也肯定有对伟大的父母,感谢他们!这也许也是让泪成金、人生至境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中有位女贫困生说过的话至今让我历历在目。她说,宁愿少吃少穿,也不愿意让人知道她是贫困生,如果告知就等于当众把她的衣服扒光,她无法忍受...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见爱自尊之心,更是人皆有之。士可杀不可辱,有时候这种心理感受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因为很多人生来就拥有了一切,一时可能体会不到贫困是什么滋味。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贫困这两个字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之所以如此说明这个社会贫富差距太大。我真希望以后的某一天,人人都能进入小康生活,这样的话是不是《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真的会存在了呢?希望如此...曾经很单纯的希望自己成为天使,这样或许就可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但似乎只有经过自己双手去克服的事情才是自己最最拥有的。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它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让泪成金,人生至境。不管未来有多难,让我们像那些高校贫困生一样——在困境中保持不懈努力

    2016-03-18 13:29:27 作者:卓柳兰 9578 0

  • 求学之路的坚持,切莫辜负

    求学之路的坚持,切莫辜负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院13药物分析技术专业2班黄晓倩斗胆而言,我第一次知道《落泪时是金》这本书,是在看到征文启事之后,对何建明老师亦是同样,当时怀揣着极大的好奇心去网上搜索下载后便即在被窝中阅读,直至看完。平时的我很少选择线上阅读,甚至心里有些许排斥,大抵是觉得纸上阅读更有韵味,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是我认为纸上阅读的逼格更高。《落泪是金》一书真实记录我国贫困地区孩子在求学过程中的心酸经历,充分揭示了当时中国贫困生通往大学之路的艰辛及其心理感受,其文学价值不可估量。那么,在生活水平相对有所提高、国家大力倡导普通高等院校大力扩招的今天,拜读此篇经典,必然亦有一番感触:1、关于贫困大学生是否应该坚持上大学的问题;2、关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收入问题;3、关于上大学本质意义是什么?书中列举了众多克服家庭贫困及沉重的心理压力后踏入大学校门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贫困大学生本人及其家中亲人,谁也不容易,那么关于贫困大学生是否应该上大学这是个问题。关于这一思考,我犹豫许久,因为在一开始我自己都在质疑自己的这个问题未免太没深度。但是这却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得最多的一个问题,甚至上升到人性与道德的层面,正如家中穷苦,甚至双亲患病或一方缺失的情况,家人坚决反对继续求学,那么这个时候,人性与道德往往就开始影响人心。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女性朋友,成绩一直优异,家有一弟,姐高考之后,父母坦言因家庭条件限制只能供一人,那么结果正如大家预测的一样,姐姐放弃大学,即使姐姐心里无比渴望大学生活,但是人性和道德会参与她的思维,直至影响她的决定。她说自己作为姐姐,肯定要让弟弟,不然会内疚和良心不安。以至于很多年,我都不敢在她面前提起大学二字,直到后来她跟我说她攒了钱,想参加自考,该如何报名及复习。对于贫困大学生是否应该上大学的问题,即使有可能上升为人性或道德层面的矛盾,答案也是肯定的。从理想的高度回到现实的问题,关于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实际收入情况,网上2016年1月21日公布的最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月收入平均值数据如下:专科生为2640元;本科生为4010元;硕士生为6363元;博士生为6753元。单从这部分数据看,似乎学历与收入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但是于整个大社会环境来说未必如此。更何况相对于前期的教育投入来说,这根本就是冰山一角。由此我想到了2016年的另外一组数据:关于各一线城市基本生活费用,广州应该是4300元左右,也就是说本科生毕业后月平均收入标准勉强维持一线城市生活。所以有人会说:那读这么多书干嘛,毕业后赚钱也不多,还不如早早出去打工赚钱。那么,这就到了第三个问题:关于上大学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又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大学时光?读大学仅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大学这个地方,能够满足人的求知欲望,使人向更高的知识层面前进,进而形成健全的三观,便是其最大价值体现。大部分同学进入大学之后,远离父母的管束,享有着父母的经济支持,充分享受自由。在这个特殊阶段,如何使大学价值充分体现,课余时间的安排显得尤其重要。在2014年12月,我就我们学校的在校学生课余生活安排情况进行抽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我校在校生对自己课余生活表示满意仅占21%;周末期间选择继续学习或到图书馆比例仅为5%,而周一至周五课余时间中,38%选择在使用手机或电脑中度过。大学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地方,同样也可以说大学是一个可以选择自我的地方。充足的课余时间,有的人选择勤工俭学,有的人选择手机电脑游戏为伴,有的人选择当学霸,有的人选择社团一展所长。接受高等知识教育,富足的是内心,当然同时也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经济收入。众多的选择归于当初如一的努力,无论是对分数的追求还是对知识的渴望,求学之路的坚持:切莫辜负。

    2016-03-18 10:13:51 作者:黄晓倩 9595 0

  • 《落泪是金》引发的思考  

    《落泪是金》引发的思考何建明老师在《落泪是金》中描述了很多贫困大学生现象,也提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生贫困问题的建议。回想起自己读本科时接触到的类似的贫困例子,以及近几年社会上对于寒门大学生的讨论,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书中列举了很多贫困学生人生悲剧般的家庭背景以及学费的压力如何给一些极端脆弱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些事例令人唏嘘之余,也令人感叹社会贫富差距深深影响到国家人才的培养。我们的文化自古就强调寒门出贵子和贫贱不能移,贫困大学生一方面贫困,另一方面也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为学费和生计所经受的磨难从客观角度看或许使得他们拥有超越一般学生的个人意志力,如能完成学业,这股力量应该能够很好地让专业知识得以发挥。但从书中所知,现实往往更加复杂。出身贫寒不仅意味着经济压力,还带来了身体素质下降,社交困难等附加问题,让他们无法专心学业。更严重的,无可逃避又难以彻底去除的压力让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扭曲,原本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却反而在拮据的大学生活中被压力异化,在身心上都成为弱势群体。比如第四章就专门提到失落的“天子骄子”们如何因他人的歧视或自卑而陷入精神误区。虽然不同大学有不同的勤工俭学方案以帮助贫困大学生,但如果社会财富日益集中,贫困家庭有增无减,那么大学内的帮助无法从根本上减少贫困大学生的数量。所以我觉得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贫困的问题。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生活成本比较高的大城市也使得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生活成本比原来在老家陡然增高。虽然国内大学的食宿条件普遍比较实惠,但大学生活已不仅仅只关乎学习,学生通过大学这扇窗开始与大学所在的城市打交道。大部分学生都面临就业压力,都需要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必要的社交或求职活动上,贫困大学生相比之下又显劣势,当其他学生为增强就业技能和扩充社会人脉而投资时,他们往往输在了起跑线上。就算在大学的帮助下他们得以维持温饱,在冷酷的就业市场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很多贫困大学生依然举步维艰。解决贫困是国计民生的大事,除此之外,当下贫困大学生在精神方面,相比一般家庭或富裕家庭的大学生,似乎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贫困’。这就牵扯到他们进入大学前的教育质量。随着中国相对富裕的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中小学教育的资源也向大城市集中。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家庭即使孩子表现出天赋,也越来越难为之提供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当一二线城市的中小学开始提供多语言教育,依托社会资源开设多种兴趣班和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甚至国际交流时,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依然是集约型的为高考而教育,目标只有一个,以考试改变命运。书中不少案例都说明了这个现象,比如第一章中的石开,他的高考就承载了全家人的希望。一方面,贫困地区本来资源就少,素质教育,或者说全人教育,在激烈的应试竞争前被迫让步,学生普遍缺乏城市学生所拥有的视野和交际能力,到进入大学时,一下子被默认为必须拥有适应城市生活的软实力,贫困大学生往往出现类似于国际交流中的文化碰撞那样的不知所措。这些情况从积极的角度看,其实也体现了国内教育体制在抗拒社会阶层固化方面的作用。在英国,往往只有出身中产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才有可能上大学,还有支付高昂的学费。他们在中学阶段就因为父母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而得以进入私人学校或贵族学校,从而增强在升学考试中的竞争力。而来自工人阶级的孩子绝大部分止步于一般文法学校,一方面因缺乏教育资源而在升学中落败,另一方面即使考上大学,很多家庭也无法担负学费。而在中国,很多寒门子弟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也不乏因此改变人生的例子。所以我觉得,一方面国家在扶贫方面的工作会在源头上减少贫困大学生,另一方面,缩小贫困地区和城市的中小学教育差距,也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016-03-18 07:38:38 作者:一夜秋箫 9607 0

  • 迟到的十二年:致何建明老师的一封信

    迟到的十二年:致建明老师的一封信广州中医药大学针康学院肖鑫敬爱的建明老师:你好!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里,无意间读到你所著的《落泪是金》一书。心中积聚了颇多感触,实在不吐不快。又见你在书的尾页留了邮箱,于是乎就抱着一试的心态,写下了这封也许收信人可能读不到的书信。《落泪是金》自2004年出版至今,春秋十二载。无疑,它得到的褒奖是空前的。同时我也深信,它曾经遭受的质疑和诽谤也是空前的。尽管如此,最终它还是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获得了无数人的肯定与赞许。像是一位勇士,用他坚韧的体魄与智慧赢得了一场胜利的战争。我静坐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指尖不住地翻动着已经有些许泛黄的书页,细细的品读着它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十二年来,实在有太多的人读过这本书。我不敢说自己是最忠实的,但我相信自己一定与它是最有灵气的。此话绝非夸大事实,而是学生真切的肺腑之言。也许你会疑问这灵气从何而来。待学生与你慢慢道来。灵气之一在于人与书的默契感。我与书中提及的主人公们一样,都来自一个叫山区的地方,都是众人眼中的“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由此,文中所描绘和记载的每一份情感,我都毫不保留的感同身受,仿佛是看到了世界上的另一群自己,只不过我要整整晚了二十年。也正是这二十年,不知让我多得了多少幸运。相似的经历,相同的心理,让我觉得自己在这场战胜贫困的路途中不是一个人。因为早在二十年前,我就已经有了这么多可爱可敬的战友。另一灵气的缘由则是建明老师你本人。从你玳瑁眼镜后面的瞳孔里,我看到了一位中国大陆的柏杨先生。书的后面你写了这么一句话∶“说来许多人都不会相信,我这个常被人冠以著名作家的文学爱好者,其实到了今天为止还没有当过一天真正的专业作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苦苦思索了好久。我在想,什么是文学爱好者,又或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专业作家?后来终于琢磨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在这里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皇帝偌大的后宫当中,不同的女人们都会有不同的称号。正宫娘娘母仪天下,便称作皇后,而其余的女人们则为妃嫔贵人以及才人。虽然她们的封号不同,但她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共同为皇上的女人,一个风流男人的私有物。看到这个例子也许会有人出来反驳:后宫的女人们,那地位怎么能说都是一样的呢?你看妃嫔才人贵人们见了皇后都还不得弯腰行礼?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封建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女人的地位会是高贵的。因为在她们的头上,永远有那么一群高高在上的男人,无时无刻不压抑和管束着她们。人都没了自由,那地位又从何而来呢?同样的,文学爱好者也好,专业作家也罢,其实质都是文学的崇尚者。至于世人所提及的两者之间的专业作家地位比较高的问题,我认为那纯属无稽之谈。相反,在对文学的崇敬度方面,有些专业作家还不如文学爱好者。为何有此一言呢?作为一名专业作家,势必会因为一些社会因素而感到压力。他的职业要求他必须要不断的创作出一些新的作品,否则可能社会地位就会受到威胁。试问在这样的催产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引起其共鸣吗?而文学爱好者呢,他们的思想自由,不受束缚,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东西,。敢于批判,敢于正视民族和社会的丑陋面。为了追求最纯粹的文学,谱写最真实的文字,宁可顶着千万人的唾沫也义无反顾。如柏杨先生,为著书《丑陋的中国人》,就遭受了十年的牢狱之灾。那些自诩为“专业作家”的人,有几个能够做到这样?正是这份可贵的真实,自然地戳中了每一个读者的心扉,使文化欣赏者能够以一个全新的目光看待生活。当今社会,为了爆棚的点击率或是高价的薪酬,一些所谓的专业作家,正在用他们的笔,一点一点的削弱自己作为作家的灵魂。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做一个和你一样的文学爱好者。而事实证明,自己也的确是这么一个合格的文学爱好者。当一个合格的文学爱好者遇上另一个合格的文学爱好者,我想,这如果不是缘分,那又是什么呢?也许文学爱好者之间都存在着这么一个特性,那就是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写作与思考。独自看书的时光,是热闹的,也是孤独的;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是煎熬的,也是享受的。在与文字同甘共苦的征程里,你可能已经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了自己文学上的战友。邂逅了《落泪是金》,我想我也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恰刚好。你说生命如歌,文字亦如歌。在这里我愿所有热爱文字的人,都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生肖鑫

    2016-03-17 22:07:40 作者: 959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