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杂文·评论·奇章

  • 读《落泪是金》有感

    读《落泪是金》有感南华工商学院外语外贸系物流管理2班郑水娣从看到这个题目,我的心情便无法平静.脑海里所能想到的这是怎样的一部文学作品,怎样的情感.而这一份份眼泪又该是如何的珍贵?在阅读之前我可能没有办法去体会,但我所能做的也是我最想做的定是好好地去阅读它.在阅读《落泪是金》时,我几乎只能一字一字地看,一字一字地读,因为我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是这些贫困生的一生.他们为上大学所经历的苦难让我感到灵魂在经受山呼海啸般的震撼,心胸在承受那种很难用词语表达的一种近似绝望的窒息与压抑.我似乎看到了一颗颗焦虑不安的心和一张张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贫血发黄的充满企盼的脸,他们让我感觉到呼吸的急促,心跳的加剧,情感的难以抑制,没有比这更叫我心痛的.有人说:“何建明的一部《落泪是金》让全国人民跟着掉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泪雨是的......”作者也一直说,是一部叫人落泪的作品,它是在用文学的力量为所有贫困大学生向社会发出嘹亮而有力的呐喊,它道出了中国当代一群不惧贫困而仍在发奋读书的学子内心的真实企盼.我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体会到什么才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才是人生的追求.然而于我而言它更让我懂得大学是什么?大学不仅仅是我们民族的脊背与栋梁,也是我们全体人民的责任与义务,它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更是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但并不止这些,它让我深刻的知道:大学,对于少数人可能是一种轻松的必然选择,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是一种企求,一种抗争,一种生命的全部意义.之所以产生如此认识,只因为我也是一名大学生,同样出身贫困家庭.由于高考失利,上了所不是重点的学校,家里也因此承担着巨额的学费.我内心的痛苦就如这本书所说的让我感同身受,让我知道上大学的不易,珍惜读书的时光.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受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而贫困大学生也是受到关注最多的话.这部作品的问世让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得到社会的重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关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政策越来越多,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难处.可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是一支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自然避免不了在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的价值观折射出好与不好的现象.虽然现在国内每所大学都设立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为贫困大学生解决了读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有少部分大学生本身并不贫困但却编织贫困的事实以获取利益.还有的大学生获得资助后,却没有认真学习,拿着国家的资助肆意挥霍,这样不好的行为就如书中的蒋永,步入误区,断送了读书的前程.也如作者所说:“穷则思变者,大路通天”,也就有了校园上岗,校外打工的贫困但自立自强的大学生.他们欢乐,他们流泪,他们留下羞涩与光彩,他们勇于面对现实,平和心态.他们始终认为家庭的贫困虽然不能选择,但人生的奋斗目标则完全可以选择.这些贫困生虽然物质上贫困,但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们能正确对待,也能妥善处置所得捐助,并以自己刻苦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之心报答人们所给予的爱心.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若要问我在阅读过程中所想,所思,感触最深,最想表达的恐怕远远不止这些.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大学.在脑海中想了很多很多......,其中最让我明白的一点便是大学让我深刻地知道一个贫困生无论你可以怎样地诅咒家庭与自己命运的不幸,但你无权对学习与知识有丝毫的懈怠.而现在的我正是一名热血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所能做且必须要做的便是好好学习,争取尽可能多地掌握那些在参加工作后直接可以服务于社会的知识与技能.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且必须做到!最后我要衷心感谢作者,感谢,想对您说的话有很多,但最想说的还是:感谢!

    2016-03-19 17:34:58 作者:郑水娣 9595 0

  • 最美不过此生

    最美不过此生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1504班蔡苗苗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最难将息。阴雨天笼罩着大学城,想来已有一段时间没见过太阳。连续几日里细密到微不可见的雨,把一切都染上了愁绪,愁绪在快要发霉的空气里,濒临窒息。在这样压抑的午后,终于读完何建明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落泪是金》。原本因其沸腾不已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我开始慢慢整理脑海中涌现出太多太多的思绪。《落泪是金》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贫困大学生的窘境与压力,经济上的潦倒,精神上的贫瘠都那么的触目惊心。一个又一个心酸无奈的事例紧凑的连在一起,让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主人公们困境虽有不同,痛苦却出奇的相似。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多坎坷,渺小的自己为坚持的心目中的学业梦,尝过多少苦与累,付出多少汗与泪。也正因如此,贫困的苦味毫无保留的渗入到书里,也浸入读者的心田。还好,作者并没有让压抑的情感蔓延。后半部分的感情基调与前面的大有不同,像是加上了一道曙光,射进昏暗而无望的世界里。我看到新生,看到希望。贫困的生活处境并不能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有大学生自己努力,有校方的支持,有社会的救助,渐渐地让“大学生贫困”这个话题不再每次被提及都带有心酸的语气。原来贫困也可以变得更积极,更振奋人心。犹记得书中描写了一位来自农大的贫困大学生何初联,被同学们戏称为“致富了的贫困生”。他凭借着自己的生意头脑在学校里做起小生意,从起初的卖贺卡到大规模卖学生日常用品与书籍,何初联摆脱了经济压力,甚至还发展一批贫困同学和他一起做生意。看,自立自强的自己,为酸涩的生活加上一块糖,一切有了幸福的味道。推人及己,我也是一位贫困生,来自落后的小村庄,家里儿女多又有一位高龄的奶奶,全家却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经济压力可见一斑。被穷怕了的祖祖辈辈迫切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口,割断贫穷的根。而如今,实现这个愿望的方法,在父亲看来,唯有读书。通过上大学,跨入更好的生活区域。我依旧记得父亲拿着我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热泪盈眶的模样,昏黄的灯光下,无比认真的注视着我,说“只要你想读,砸锅卖铁爸也会供你上”。自己的大学梦,加上父辈的期待,出生于贫困家庭的我们更应勇敢前行。万幸的是,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暑假的时候我干了两个月的厂工凑够学费,乡里的长辈们听闻我考上大学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又有学校的补助,我的大学生涯在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下,伴着期待慢慢展开。想要在校园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费中奔波。所以我选择了在学校图书馆担任学生助理的工作,工资对于省吃俭用的我来说已经足够。且在图书馆里有一群和我一样勤工助学的小伙伴,相互温暖着彼此。狄更斯曾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引其至此,是想表达虽然现如今社会上任存在许多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好的一面,相信它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贫穷绝对不会成为你追求更好生活的决定因素,只要你肯努力,愿意奋斗,这时代总会为你提供一片舞台。最美不过此生,不去怨天尤人,不去堕落到只剩追悔,一切磨难都会在奋斗之中显得光彩照人。

    2016-03-19 16:59:24 作者:蔡苗苗 9600 0

  • 冷暖人生

    冷暖人生——读《落泪是金》有感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13汉语言文学1班曾琪玲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落泪是金》成书于21世纪初,写的是21世纪前后贫困大学生的血与泪,他们有各自家庭的不幸,但这不幸似乎又可以用一个理由来概括——贫穷。生活的重担,金钱的需求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压弯了脊梁、熬白了头发。然而,对于贫苦人家的孩子来说,读书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新命运的钥匙交之他手,为什么不开启命运的锁?于是,他们承载着父辈的希望、顶着生活的压力、众人不赞同的眼光来到了大学的校园。再于是,一部史诗般的社会报告书诞生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从那一年的9月1日开始,他们就注定了没有寻找黄金屋、颜如玉的天真浪漫,他们更早地、更多地感受的是社会的残酷、金钱的压迫。似乎每个年代都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不管是改革开放成果初绽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还是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在富裕的土地之上曾听闻过有同窗一个月仅用200元——这对富养的九零后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毕竟,爱美的女生一件衣服都要好几百。然而,谁又能说没有呢?几千几百万的大学生,有人选择沉默,有人选择低头苦干,他们在初亮的清晨踏进饭堂只为几毛钱一个的馒头,他们在烈日之下派着传单的手连额际的汗都来不及擦拭……他们在最该享受书香的时候却被迫承受生活的淬炼。这样的一群人又是让人敬佩的,不管是书中的每一个个例,还是生活中勤工俭学的同学们,他们一直坚强不息、与命运抗争。落泪是金,生活的苦难终究会给受苦受难的人们一个合理的答案,“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书的每一个镜头都是这些受难大学生的实录,这些实录是千千万万贫困大学生的缩影,然而明珠不会蒙尘,二十年后的今天,曾经在镜头前、在深夜里哭泣发抖的男孩女孩们都已成人成才,书中描写的生活的剪影如今看来都是他们人生际遇中的一笔不可抹杀的财富,落泪成金。20世纪末的中国百废待兴又百废俱兴,可是教育界的状况,特别是特殊的弱势贫困大学生群体却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时格格不入,他们走投无路。那是一个狂想之歌回响在神州大地的时代,却经不住这些孩子的痛哭流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幸的是,神州大地有着很多的善良人士,有着很多的爱才人士,他们的善行帮助了在贫困漩涡苦苦挣扎的一群人,更是拯救了中国的一代。中国大地上一直谱写着努力与回报的赞歌,两者往往能成正比。时光飞逝,大学四年仅在人生中占几十分之一,苦难与希望并存的大学时光却是无法复制的,苦难使人落泪,希望使人笑——那是一张张淳朴的面孔,泪中带笑,眼中熠熠生光。《落泪是金》叙写了那个年代的贫困大学生的真实生活,也给后代的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大学生涯。苦难也好,希望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冷暖人生,所求不过一面向阳的山坡——当青春回转漫过夜的边缘/许多只眼睛亮若星辰/没有名字的人从蚕茧中抽出。

    2016-03-19 16:51:59 作者:曾琪玲 9611 0

  • 大学美好不应辜负

    大学美好不应辜负——读《落泪是金》有感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审计学二班杜佳仪《落泪是金》这本书,在我打开之后与合上之时,都有无限的感慨,何建明先生在此书引子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探究别人的痛苦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因为单单作为读者的我去通过作者笔下这些文字去感受这些不幸或幸运的求学故事时就有颇多感触,这些感触最后便化为一句话“大学美好不应辜负。”“愿人生无可辜负,岁月无可回顾”,这是最近流行的一句话,当我在读此书的时候,其实最大的思绪就是惋惜与感动,惋惜那些因为没有学费而与大学生活失之交臂的学子们,感动的是那些在大学校园里努力自己的梦想而活着的学子们和那些为寒门学子圆梦助力的人们,人人都应该有平等的大学生活,美好的大学生活不应因贫困而辜负。“失泪大学城”,这是此书第一部分的标题,也是本书最让我心情沉重的一部分,通过里面许许多多的故事让我感受到大学梦的筑梦始端便是把许许多多的寒门学子推向辜负自己大学梦的边缘,为了学费,石开一家开始了因凑学费而家庭尴尬的煎熬,唐丽霞的继父放弃了治病的机会,高洁差点无人资助而上不了大学,除了他们里面还有许多因为学费而被拒之于大学门外,而且这并不是个别的事例,我国的贫困大学生队伍是我们大学校园一直以来都存在的一个团体,他们在跨进他们理想中的大学时却是异常的艰难,记得小时候家中的一位远房表姐因为家里贫困无钱支付学费而要与大学失之交臂的时候,我外公用他不多的退休金资助了她,我至今都无法忘记她知道自己能上到大学那一刻的开心,她的眼神直到至今我才明白,原来她开心的是她终于不会辜负她一直坚持的梦想。“生存自救歌”,作者在此书的第二部分讲述了许多大学生在跨入大学之后所面临的生存问题,这个困难同样也来自于贫困,在大学梦的圆梦路上这也让许多寒门学子陷入了辜负大学梦的地步。因为生活困难,他们需要勤工俭学,因为勤工俭学,他们需要背负来自生活形形式式的眼光,甚至来自家人的不理解。有些人会说,现在的大学生脸皮太薄,但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生活的艰辛,学习的压力已经让他们自顾不暇,倘若我们在他们洗厕所,扫楼梯的时候还要对他们投以别样的目光,哪怕是一种探究的目光有时他们也可能承受不起,所以只有让勤工助学变成一种风气,变成一种人人能参与,人人能尊重的一种氛围,大学生们的生存自救歌才能一直的唱下去,美好的大学生活才不会辜负。“感受阳光与热爱”,在这部分里让我看到了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随着报纸新闻互联网等媒体的传播,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帮助如温暖的阳光向寒门学子们投来,他们或许不是大款或许也不是富翁,但是他们却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这些频临失梦的大学生们撑起一把小伞,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雪中送炭的优良传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们的温暖成为了许许多多大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让美好的校园生活不再与他们擦肩而过,让他们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梦想。“中国大学‘希望工程’的咏叹”,希望工程的成立,便是承载着许多人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期望,记得它成立之初的海报是一位小女孩睁着大眼睛,坐在书桌上,手上拿着铅笔,她的大眼睛曾经震撼了无数的中国人,透过那双眼睛我们看到了那些贫困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对于走出大山,探索新生活的渴望,所以希望工程的这首咏叹调,应该一直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演奏下去,让美好的大学生活不会辜负,也不应辜负。美好的大学不应辜负,因为它是一个梦,一个属于个人的梦,一个属于社会的梦,更是一个属于国家的梦,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共同携手让踏入大学不再是梦想,让爽朗而开心的笑声响彻大学校园的上空,让美好的大学不再被辜负,让大学真正成为一个大家一起来学,一起进步的地方。

    2016-03-19 13:52:58 作者:杜佳仪 9609 0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1501班庞心怡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题记春回大地,每一个生命都在此刻迸发着活力。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如何永葆青春,经久不衰?是朝气!谁能持有这份朝气?是拥有一腔热血,一份豪情壮志的青年人。没错,他们是祖国最新鲜的血液,他们的路是走在时代的前沿,他们是一个民族中最先进的团体,未来是属于他们,他们将成为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人间的四月天,化作一缕和煦的阳光,融成一泓清冽的甘泉。“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艰难的求学路上无数贫困学子带给我们的是他们最坚定的信念。农大(东区)的“致富者”何联初说:“我只是利用课余和别人午休的时间去干我自己的生意,我既不影响学习,又能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原来,他的生意就是帮同学采购一些更便宜的学习用品。别看这些生意简单其实很辛苦,但是通过自己双手去解决生活的窘迫,对何联初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且他还成立了一个组织,带动学弟学妹们用劳动养活自己。正如康德所言,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用行动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用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何止何联初一个,在贫困的大学生面前什么累都值得自己去熬。因为他们心中怀揣梦想,而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就是养活自己,为了生计承包厕所清洁的李祥华便是其中之一。他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打扫学校厕所卫生,使学校厕所文化变得更加文明,这难道不让人感到骄傲吗?他们只为了证明“我是贫困生,但我不是没用的,只能吃学校助学金的弱者!”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贫困的大学生们就是那股一夜吹绿大地的风,就是那颗点亮世界的星,就是那滴滋润心田的雨露,给人们带来最殷切的盼望。通过《落泪是金》这本书能了解的不止是一个个为梦想执着的青年,还有那些社会的仁人志士,如果大学生们是人间的四月天,那这些仁人志士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花,一朵化作春泥的花。他们为了这些贫困而成绩优异的学子无私奉献着,却从未想着回报。这些人有很多,而令我最深刻最感动的便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叫白芳礼,是天津市的一位最普通不过的市民。他,八十多岁,却资助了近两百多个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也许你会觉得他一定是个富豪。可他就是一个为了资助学生十多年来风雨无阻蹬着三轮车去拾破烂的老人。他用这些赚来的钱去解决贫困学生的吃饭、穿衣和上学的困难......一个自己不舍得吃好穿好却舍得花钱资助教育事业的人是何等高尚和伟大!面对这些为梦想努力和为了帮助有梦之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人,我感动,惭愧。想想我们这些90年代末的出生的孩子,一出生虽然不是含着金钥匙,却也是哄着捧着长大,哪里懂得生活的艰辛。看完了《落泪是金》我才知道原来自己身边竟然有为了读书而去乞讨学费的人,而我们却整天想着上网打游戏。他们,贫困大学生中有的人已经失去了父母,而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中,仍然不懂得珍惜。我们没经过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却还在为一顿不合自己口味的饭菜而去抱怨生活。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因此,我们要更加关注那些想读书而读不起书的人,让四月天的风吹暖人间。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带着微笑,笑音点亮了四面风;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着清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2016-03-19 11:33:28 作者:庞心怡 9674 0

  • 勇士

    《落泪是金》读后感——勇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14政法系历史班彭志富脑子里突然很凌乱,一向自觉文思还算敏捷的我似乎是因为手中的笔太过沉重而下不了手。前日方才收到征文消息,不喜欢参加太过世俗的文学性比赛的我本来抱着好奇的心随便翻了翻《落泪是金》这本之前没有听过名字的著作,仿若是一个深渊或黑洞,吸进去后纵使千万般不愿也抵挡不了继续下去的趋势,跌落到一个什么程度呢--一整天的休息时间外加大概久违半年的通宵。为什么对这本书如此较劲,甚至有很想要写点什么的冲动?我想大概从“引子”里的那对因怕孩子上大学后无力承担高额费用而服农药自杀的夫妇开始就深深地震撼到了我,不管是境况各异但同样连学费都难以负担的学生家庭,还是那些咬着牙坚持上大学却经历各种困难的“天之骄子”本身,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很难释怀,深夜时偶然还感觉眼睛进了沙子。那个时代离我们又有多遥远呢?十几二十年吧大概,还没有我的二十刚出头的年纪大。“探究别人的痛苦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作者如是说。我还记得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作者毫无疑问算得上是一个勇士,那些血淋淋的现实换了现在温室下长大的花骨朵们未必有勇气面对。现在绝大部分的孩子哪懂得书中描写的人们的那些艰辛与无奈?怕是连想都没想过。如果可以,我倒想它们全部尘封起来,宁愿孩子们永远做不了勇士也不要他们体会到那些艰辛与无奈。始终不过逞逞笔下之快罢了,即使幸福如今天的许多孩子,迎接他们的也将是生活的重重考验,如宿命般,不过是换了种形式。却不值得可憎可悲,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和惊喜,就像我们知道生命终有一天会形同枯井,却依然如此执着、如此渴望地期待着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我试着努力将自己的笔触放得轻快些,莫名的沉重感勾起了那些我在青春期曾竭力思考的关于人生,关于命运的艰难命题。我并不觉得苦难离自己有多远,尽管如今的生活已胜书中描写的时代数倍,但我仍觉得一出门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不止一次地我在外出游玩时看到衣衫褴褛的老爷爷老奶奶就着张破席子或报纸躺在路上乞人救济,不止一次地我想起作为留守儿童的岁月里我亲身接触的那些艰难困苦的乡亲和小伙伴们。我努力不去触碰它们,就像书中写的那些不愿接受采访的贫困生们,我能体会到他们那种矛盾不堪的心情,我们也想当个勇士,可上了名为人生的战场才发现连挥刀的勇气都没有。我很欣赏地看到书的后面那些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勇士战胜了贫困与挫折又反过来帮助其他贫困生的勇士们,他们给予了我勇气的重新定义,一扫我阅读之前章节带来的阴霾。白芳礼老人自不必说,那些伟大的父母、教授老师、班主任们无一不令我感到了振奋,这就是希望吧!我想作者也看到了这耀不可息的希望,不然也不会有直面这么多痛苦的力量和勇气。特殊的时代会造就特殊的群体,困难与挑战在哪个时代都不会缺席,关键的是有没有敢于直面现实的勇士。看完这本书后我暗下了一个决心,那就是更积极更坦然地面对过往。除了之前经历过的种种的挑战与挫折,比如成为留守儿童的那段岁月,最近不能释怀的应该是去年“三下乡”支教时所见所闻带来的落差,我试过从这段经历中去写一些什么,如前文所写的那样没有勇气挥刀,应该说是挥笔才对。那时我突然了解到即使是如今声称要全面奔小康的时代,有些地方竟然比我小时候还要困难得多。全村都是留守儿童、妇女和大都佝着背的老人,鲜有青壮年,当时正值收龙眼的时候,全村忙的无闲暇招待我们,我也明白那些农作物之于他们的重要。从住在学校看门人家里的一个小孩子那我了解到一些附近孩子的艰难境遇,比如父亲卧病在床,母亲外出打工,然后自暴自弃不读书的孩子;比如这个看门人家里的孩子,看门人是他姑父,脚跛了,脾气也十分不好,他爸爸外出打工了,妈妈嫌弃他爸穷,带着两个女儿改嫁香港了,留下他寄宿在学校的姑姑家里;又比如我很喜欢的一对姐妹,她们经常披头散发,衣衫褴褛,姐姐不太友善,不喜欢和人接触,妹妹则见了谁都傻笑着,孩子们对她们“敬而远之”,说她们“偷”东西,从孩子们杂言碎语中我大概了解到她们家里只有体弱多病的父亲,当听到她们过冬甚至没有被子时我的心分明是像塞了冰块一样的冷,努力忍住,生怕冰融化了化作眼泪留下来。我甚至不知道他们以后有没有成为贫苦大学生的机会。当我明白自己对这一切无能为力时,我的心情差到了极点,但我还是每天嘻嘻哈哈地牵着所有我能牵的孩子的手去沐浴阳光,去聆听蝉鸣鸟啼,至少我的手温可以驱散一时的寒冷,我怀着那种无力又美好的愿望度过了那段我不忍再触及的时光。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还是在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直面现实的勇士。我想起通宵看完《落泪是金》的时候,我从阳台向清晨的黎明远眺,雾还是遮盖着苍茫大地,仿佛看不到尽头。忽然稀疏的影子从操场闪来,那是基本每天都会有的早起跑步的同学啊。是啊,我们始终不会缺少勇往直前的英姿的。

    2016-03-19 03:26:06 作者:彭志富 96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