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评论·奇章
让苦女不再“哭”
让苦女不再“哭”!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2015级陈楚敏在我本科时候老师们都很少给我们提及“报告文学”这类作品,而那天在咖啡厅读着何建明先生这本《落泪是金》时,我由原来十分享受厅内的西洋音乐,变得越加的沉重起来,手中的那根勺子也逐渐无力再去舀起那甜甜的奶酪蛋糕,不断地想要下咽口中那份甜味,心却有着一阵一阵的阵痛。是的!我很想亲口问问何先生,笔下那几位女生的事例是不是真实的!我很想亲口问问何先生,为什么辛辛苦苦考上了在我眼里看来已是全国第一的师范院校里,女生们还有那么多的无奈与委屈!生活在父权社会里面,女性一直以来都难以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与认可。最简单来说,夏商人再创“女”这个甲骨文时,它的写法是“”,像是一个屈膝跪地的人,连带一些“女”字旁的字,如“奸”、“奴”、“婢”、“婪”等都是贬义的。所以当我们看着《女生“有点想哭”》时,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女生就是活该,明知道别人有家室,还要留在家教的男主人家留宿,分明就是给机会别人糟蹋自己!明知道家里经济贫困,父母辛辛苦苦养大自己,最后居然会成了名校里的“杀人犯”!明知道自己是位知识青年,居然冒着被别人占便宜的风险去做“陪看”!明知道自己是一位未来的老师,无论多么难搞的小孩都要懂得“因材施教”!明知道做兼职就是帮别人打工,哪有那么多的公平公正,钱在老板手,不服你就走!是的,确实会有很多人会觉得这些出身贫寒,想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的女生有很多不符合她们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不够合理和正当,甚至觉得她们因为这样的追求而造成成长的伤疤与错误也不完全值得原谅。但是,贫穷不是她们的错啊!贫穷也不是她们被欺负、被忽视、被忽略、被糟蹋、被压抑的理由啊!同样作为一名女大学生,我真的是越看越心痛。真的很心痛!心痛得我快要向咖啡厅其他还在悠闲地享受着下午茶的女同胞们,深情地拥抱然后留下一股热泪。但又害怕这些陌生的同胞们,以为我看书看得太入神,犯傻了,于是难以下咽的那口蛋糕,随着快要涌流的泪水,被我一下用力地吞了下去。我家也并不是那么的经济宽裕,我很明白当一个困苦的女大学生很努力地想要通过知识、自己的努力来减轻父母的负担,但同时生活的环境、学业的压力、由于视野的开阔而不断增加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下,压在自己身上重重的胆子与在社会闯荡时的处处碰壁的无奈与伤痛。这样的苦女,从小吃苦,却仍要笑面人生,苦中作乐;这看上去是该有的积极乐观的心态。然而,当生命、生存、生活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现实限制与问题抛向苦女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依然坚强、依旧勇敢的。那位“陪看”的女生在触碰到自己的尊严底线时,说不下去,“有点想哭”了。确实,人总有难言之隐,总有难以启齿之时,这名苦女内心是有多煎熬和难受,相信即使不身临其境,我们也能体会得到。落泪、痛哭、泪流、苦痛。苦女成哭女,甚至是“骷女”,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也不是每位女生努力为自己创造幸福所要期待的。既然我们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与出身,贫苦的大学生们是不是应该获得应有的学业资助、心灵关注与社会关怀呢?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需要人人都做慈善家,要倾尽己囊去经济支持,但在大学的生活里,尤其是对于家境贫困的女生们,我们让她们能勇敢地痛哭、能自信地生存、能坚强地做自己、能幸福地生活!我的奶酪蛋糕依旧没有吃完,但希望苦女们都能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在不同的领域上舀上一口“苦尽甘来”。
2016-03-20 22:42:19 作者: 9668 0
大学生活剪影 ——《落泪是金》读后感
大学生活剪影——《落泪是金》读后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文系汉语言(5)班蒋励“这几天在微信朋友圈上疯传的一条链接你们有注意到吗?”老师在课堂上发问,“它有很会抓住别人的心理的标题,例如父母不转会后悔,关乎孩子未来之类的。”台下的学生抬起茫然的脸。“内容是让我们一起支持莫言的提案,学习国外的升学机制,取消高考定终身的模式。”老师解释了一下,让同学们就“如果取消高考会有什么改变”进行讨论。“因为有了高考,我们才有机会上大学。在国家最高等的学府有穷的家里揭不开锅的孩子,在专科技术学院里也能看见才上大学就开着豪车的孩子。而这一切只是因为高考分数有较少可以动用其他手段来改变的可能,如果取消了这一模式,我们还能看到有穷孩子能上大学吗?”台下的同学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是啊,虽然读书很辛苦,可是读书是穷人唯一的出路啊。”“有钱人的孩子读不好书也能就业,穷孩子不能拼爹妈只能靠文凭了。”“我爸妈供我上学就是不想让我也像他们一样,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学也这么难。要是没有高考不能上大学,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下课铃响起,学生们冲出教室。杨桐收拾好课本,慢慢悠悠地走回宿舍。“公示栏贴出获得国家贫困生补助学生的名单啦!”有同学喊,杨桐无可无不可的晃过去一看,同班同学白富美的名字赫然在列。“她也能申请上,挺厉害的嘛。”杨桐心想。“申请这个不用什么证明资料的吗?”他转头问同在围观的同学:“不用,要什么证明啊?不用这些资料的。”回到宿舍,果然空无一人,大概又是打工去了。舍友A家庭拮据,一直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而B的家庭状况同样糟糕,但他选择的是发奋读书争取奖学金这条道路,“像B这样整天泡读书馆的人在大学真不多了呢。”杨桐心想。他打开电脑玩起了游戏。“你们有申请补助吗?”A,B回来后杨桐问道。“什么补助啊?”“就是那个贫困生的。”“没有,不知道怎么申请。”他们沉默了一会儿。“你们听说了吗?”A问。“什么事?”杨桐有点好奇。“校门口前两天不是有个学生出事了嘛,他们班的人明天在饭堂门口募捐。”“好可惜啊,据说那个人成绩挺好的。”杨桐说。“是啊听说他妈妈一直卧病在床,他弟弟还在上高中呢,明天一起去捐款吗?”“好啊,一起去。”B出声赞同。第二天他们一起去了饭堂,捐款的人并没有想象中多,只在摊位外薄薄的围了一圈人,但是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捐了一些。“你说有这么多家庭拮据的大学生,为什么没有什么人帮助他们呢?”捐款回去的路上,杨桐有些疑惑。“你忘记丛飞了吗?他那个时候资助那么多学生,最后有几个领他的情的?最后自己出事了也没人帮他。”A说道。B也很赞成:“是啊,而且捐款的话,也不知道钱到底有没有到他们手上。”“这样的境况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A不由得感叹。“是啊,什么时候才能改变呢?”杨桐心想。
2016-03-20 22:12:01 作者:蒋励 9576 0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落泪是金》读后感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药学14药学2班符安饶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家很穷,但从小到大,我也不曾挨过饿受过冻。当然,全靠我那平凡却在我们姊妹心目中伟岸的父母。我的父母坚信读书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们也要送我们兄弟姐妹五人读书上学去。他们依靠自己瘦小却坚韧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一片港湾,呵护着我们不为外界所打扰。我常听父亲说他当年生活艰苦,他们兄弟与奶奶相依为命,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还要努力挤出时间来学习。但年少无知的我并没能感受到父亲曾经的艰苦和无奈。《落泪是金》给予了我了解的契机,书中将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活生生地展开在我眼前,我内心是那样沉重,但同时又有庆幸和喜悦。对,是庆幸和喜悦。庆幸今天同为特困生的我,至少不用因为学费而挣扎或者是选择放弃自己的学业;庆幸今天同为特困生的我。至少不用因为没有生活费而去挨饿受冻。喜悦如今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跟我一样拥有今天的生活。这样的我们何其幸运!曾经的贫困大学生对于学费和生活费是那样求而不得和无奈,此间缘由有来自家人与社会的误解和阻挠,也有来自自己心里面子上的过不去。情愿挨饿都不愿意申请受助或通过劳动赚钱。这不得不说是真的愚蠢,学识上的巨人,观念上的矮人。但,幸运的是有一群人,他们不愿向命运所屈服,拥有前卫的思想。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为我们带来了今天这样的大学——贫困不再是进入大学之门的最大阻碍。今天的我,在进入大学时可以走绿色通道缓缴学费,还可以贷款,同时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等等各种途径为我缓解燃眉之急。今天的我,在课余生活中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等兼职,为自己赚取生活费,不再需要向贫困的家里索要,实现自给自足。而这所有的一切,来自于改革开放后,国家的不断强大富裕和对我们的呵护,来自于社会对大学生的包容,来自于大学生自身观念的不断更新与进步。每一条道路走来总有荆棘和不平坦,所有的社会文明都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被改变,被适应,被升华。从96年南京大学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探索到今天一步步的传播与完善,是大学生们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带来的珍宝。而从今天到未来,我们也会将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如果我看得更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谢这个巨人为我开辟道路,感谢这个巨人让我站得笔直。这个巨人曾一点一点成长,以后也将一点一点成长。而我,将融入这个巨人。
2016-03-20 21:58:24 作者:符安饶 9586 0
读《落泪是金》有感
叶冠林如果没有这本书,我永远不会知道,我国实行教育与国际并轨后的大学生活会如此艰难。因为大多数青春电影描述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活是充满爱情的色彩以及热血的青春,却对"贫困"的描述一笔带过少之又少,并且与如今的大学生活截然不同。如今的大学生活,随着时代的迁移,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上大学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事情,早已不是“农门跳跃龙门”的困难,更不是要如何勤工俭学艰苦度日才得以生活下去,可往往容易得到的东西,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今的大学生活如何了呢?在我看来,是美好的,但却夹杂了堕落。没有了高中课堂非要弄懂没一道题的压力,也不用为下一学年学费生活费而冲击奖学金,于是大学生活吼着"六十分万岁",显得格外轻松简单;没有了高考的倒计时的鞭策,也不用为下一支笔下一顿饭下一个生活物品着想的忧虑,过多的空余时间,便用于终日懒觉、游戏和电视剧过日,颇像旧时吸食鸦片卧床的懦夫。我时常不禁的问自己,这就是高中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所换来想要的大学生活?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就是过着这样的“美好”的生活!我扪心自问,这样的大学生活后出来的人,能成为祖国的栋梁吗?祖国能依靠我们发展吗?显然,这很难。相对于高中,我们少了把握时间努力学习;相对于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活,我们又少了源于生活的压力,我们就如同温室的花朵,正如老一辈的人总说现在的大学生,总是少了自立、自强的坚韧。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给别人的印象差之又差。但不得不承认。看完何作家的《落泪是金》,我无地自容。从一开始对大学生贫困的生活为之震撼,到对比如今的大学生活感到羞愧无比,源于文字的力量,有些字眼如同阳光一样刺疼了我的双眼,我用双手捂着眼睛,乐还是避免不了那心头的一击,震撼的心灵久久不停息的回荡。“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我想,我该有一个更好的大学生活。那更好的大学生活不是非得在学习成绩第一力争学生会干部主席,更不是六十分万岁得过且过的生活,而且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下苦工,为日后步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不是非要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多么的艰苦难熬,更不是向父母摊开手掌,花起钱大手大脚游手好闲,而是利用空余的时间做做兼职体会生活的不易;更主要的是不能虚度光阴蹉跎岁月与游戏电视剧过日,而是利用多余的时间,多一点锻炼从而培养自己的自信。翻完我的最后一页,我并没有把书放在角落,而是专递给了下一个人,我说不出我从书中学习到了什么,可我轻轻的擦去书页上的眼泪,我想,我的大学生活,从这一刻始,截然不同。
2016-03-20 21:20:47 作者:叶冠林 9596 0
读《落泪是金》有感
读《落泪是金》有感南华工商学院外语外贸系物流管理2班郑水娣从看到这个题目,我的心情便无法平静.脑海里所能想到的这是怎样的一部文学作品,怎样的情感.而这一份份眼泪又该是如何的珍贵?在阅读之前我可能没有办法去体会,但我所能做的也是我最想做的定是好好地去阅读它.在阅读《落泪是金》时,我几乎只能一字一字地看,一字一字地读,因为我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是这些贫困生的一生.他们为上大学所经历的苦难让我感到灵魂在经受山呼海啸般的震撼,心胸在承受那种很难用词语表达的一种近似绝望的窒息与压抑.我似乎看到了一颗颗焦虑不安的心和一张张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贫血发黄的充满企盼的脸,他们让我感觉到呼吸的急促,心跳的加剧,情感的难以抑制,没有比这更叫我心痛的.有人说:“何建明的一部《落泪是金》让全国人民跟着掉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泪雨是的......”作者也一直说,是一部叫人落泪的作品,它是在用文学的力量为所有贫困大学生向社会发出嘹亮而有力的呐喊,它道出了中国当代一群不惧贫困而仍在发奋读书的学子内心的真实企盼.我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体会到什么才是人生的价值,什么才是人生的追求.然而于我而言它更让我懂得大学是什么?大学不仅仅是我们民族的脊背与栋梁,也是我们全体人民的责任与义务,它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更是祖国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但并不止这些,它让我深刻的知道:大学,对于少数人可能是一种轻松的必然选择,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是一种企求,一种抗争,一种生命的全部意义.之所以产生如此认识,只因为我也是一名大学生,同样出身贫困家庭.由于高考失利,上了所不是重点的学校,家里也因此承担着巨额的学费.我内心的痛苦就如这本书所说的让我感同身受,让我知道上大学的不易,珍惜读书的时光.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受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而贫困大学生也是受到关注最多的话.这部作品的问世让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得到社会的重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关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政策越来越多,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难处.可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是一支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自然避免不了在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的价值观折射出好与不好的现象.虽然现在国内每所大学都设立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为贫困大学生解决了读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有少部分大学生本身并不贫困但却编织贫困的事实以获取利益.还有的大学生获得资助后,却没有认真学习,拿着国家的资助肆意挥霍,这样不好的行为就如书中的蒋永,步入误区,断送了读书的前程.也如作者所说:“穷则思变者,大路通天”,也就有了校园上岗,校外打工的贫困但自立自强的大学生.他们欢乐,他们流泪,他们留下羞涩与光彩,他们勇于面对现实,平和心态.他们始终认为家庭的贫困虽然不能选择,但人生的奋斗目标则完全可以选择.这些贫困生虽然物质上贫困,但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们能正确对待,也能妥善处置所得捐助,并以自己刻苦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之心报答人们所给予的爱心.我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若要问我在阅读过程中所想,所思,感触最深,最想表达的恐怕远远不止这些.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大学.在脑海中想了很多很多......,其中最让我明白的一点便是大学让我深刻地知道一个贫困生无论你可以怎样地诅咒家庭与自己命运的不幸,但你无权对学习与知识有丝毫的懈怠.而现在的我正是一名热血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所能做且必须要做的便是好好学习,争取尽可能多地掌握那些在参加工作后直接可以服务于社会的知识与技能.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且必须做到!最后我要衷心感谢作者,感谢,想对您说的话有很多,但最想说的还是:感谢!
2016-03-20 20:32:43 作者:郑水娣 9599 0
挣扎在贫穷洼地的他们
挣扎在贫穷洼地的他们——读《落泪是金》有感以同为大学生的身份读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会不自觉的以自身的处境与他们的现状作比较,会不自觉的想象他们为完成大学梦所付出的艰辛代价。我知道书中所描绘的贫穷大学生,并不是个别案例,还有成千上万个并未写进书尚挣扎在贫穷洼地的他们。他们,身上背负着贫穷的枷锁,一个或许曾被社会忽略的群体。我的家庭经济情况虽未能让我挥钱如土,但尚未达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物质极度缺乏的窘境,因此我不曾体验过因金钱缺乏所带来的辛酸滋味。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脑海如电影倒片般会不断穿插自己上大学的整个过程,会不断的联想与此同时他们所处的境况。当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只需收拾好行李衣物悠闲地等待九月份开学到来之时,可能正有农村家庭的孩子在为是否上学而犹豫不决;当我周末还在宿舍闷头睡大觉时,可能正有一群人在为自己的生活费而在发愁;当我在饭堂吃饭因看见新品种菜式一不留神比平日多点了几款菜时,可能有人正在琢磨着自己如何点餐才能省下更多的钱……在大学的这趟旅途中,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我们所要经历的境遇却大相径庭。当我在阅读这部著作之时,每往后翻内心愈发沉重和辛酸。他们所要承受的压力和所要肩负的希望,以及内心的意志力,至少是同为大学生的我所难以想象的。在当代,中国已成功跻身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事实前提下,国内贫富差距依然明显,教育资源依旧分配不公,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亦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层面。他们的存在,无疑是对这个畸形社会的控诉。我们强调教育兴国,我们多年来在宣传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可却有这么一群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热爱学习,心中怀有大学的美丽梦想,但大学之路却走得比常人格外困难。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挣钱,千方百计谋划着如何省钱,这是绝大多数贫穷大学生学生生涯的写照。挣扎在贫穷洼地的他们,出路又在何方呢?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什么呢?文中有一处地方让我格外印象深刻,一众本是贫穷大学生身份入学的孩子,只因各自所上的大学档次不同,所得到的资助亦有所差别。名牌大学每年所得到的社会资助远远多于其他普通大学,因此学校所能用于资助贫困生的金额会出现天壤之别。在其他普通大学的贫困生仍在为自己生活费忙碌奔波之时,名牌大学中的贫困生已经不需要为这些问题而烦恼。学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费用,让他们安心于学习当中,真正享受大学生活的乐趣。我们会感慨,为什么只因所上的大学不同,他们本应相似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答案显而易见。社会上的某些企业家在行善助人时,看中的更多是自己所要资助学校的名气,因此导致学校间所获得社会资助产生差异,受益学生的范围也有所局限。这种“特殊对待”的资助行为令我们痛心,但我们亦要学会从中警醒。作为社会中的个体,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像企业家般将大笔的钱财资助给学校,但我们亦可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一对一接口资助某位大学生,应该是我们很多人都有充足的经济条件能够做到的一件事。当我看到文中作者所列举的一些接口资助的例子之时,虽能从文字中感受到资助者的善意与温暖,但隐隐有一种痛心。大概可能是这些例子中绝大多数是贫困的家庭救济贫穷大学生。或许是因为同处贫困的处境,所以能够理解对方所受的苦难,但我们社会的爱心建设不应有过多这种“贫济贫”的行为。如今贫穷大学生这个现象已被报导、被关注,他们同是社会中的个体,我们不能只是知道有这种情况的存在过后置之不理,即使不能一对一资助,应想方法通过自己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挣扎在贫穷洼地的他们,努力地匍匐在大学的路上,这并非只是他们个人的事情,他们的出路、他们的希望需要更多人的帮助。
2016-03-20 19:57:16 作者: 98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