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应邀到杭州高级中学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文学社团联谊会第二次联席会议。2006年浙江省中小学文学社团联谊会在江南文学会馆召开成立大会时,我曾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过,见证了联谊会的诞生过程。虽说自己今日已离开了教育界和出版界,但关注教育的情愫一直还在,因此在收到联谊会执行主席谌卫军老师发来的邀请函时,我爽快地答应了——一是感动于谌老师仍然惦记着我;二是想去会会老朋友们;三是想在会上为公司做做宣传;四是仍然情系联谊会的发展。
浙江省的青少年文学创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作为一位从事过多年中学语文教学和中学生读物编辑工作,现在仍在从事以服务教育为主的经营活动,仍在关注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语文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心里是很为之高兴的。浙江省的青少年文学创作活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主要原因有四:一、拜浙江的经济格局所赐,浙江是个经济大省,开展青少年文学创作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基本不成问题;二、拜浙江的社会风尚所赐,浙江社会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三、拜浙江的文学创作传统之赐,浙江文学创作传统渊深,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浙江文学史;四、更重要的方面,乃是由于近年来浙江省教育、文学、写作、新闻、出版等各界联动、大力倡导的结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教育、文学、写作、新闻、出版等各界,紧密配合和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部署,在繁荣青少年文学创作活动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激励青少年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在钱塘大地蔚然成风。如浙江省作家协会率先成立了省少年作家分会,大力发展少年作家团体会员,编辑出版《浙江作家·少年版》和《浙江省少年作家作品选》,建立少年作家网站,组织作家宣讲团到全省各地校园巡回举办文学讲座,与省教育厅、省中语会小语会联合举办“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与《少年儿童故事报》社合作编辑出版《少年儿童故事报·少年作家版》,推荐优秀少年作家会员加入省作家协会并为他们出版个人作品集,等等。浙江省写作学会依托浙江大学写作教研室,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中学生、大学生征文比赛活动。
与此同时,省内各新闻和出版媒体纷纷介入青少年文学创作领域,虽然从主观上来说都有为了分得一小块市场“蛋糕”的嫌疑,但客观上大大推动了浙江省的青少年文学创作(包括作文)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培养和推出了一大批校园文学创作新人。如《钱江晚报》开辟了“作文界”专栏,并多次组织举办了“我是农民的儿女”中学生作文比赛、中学生博客大赛等活动;《都市快报》组织举办了“中学文学社PK大赛”;《青年时报》开辟了“初阳台”学生作文专栏;《作文新天地》杂志开辟了“星约”“印象”等纯文学栏目,此外,杭州《少年儿童故事报》、《今日早报》、《每日商报》、《中学生天地》、《语文新圃》、宁波《未来作家报》等报刊以及全省各地级市、各县日报、晚报,均不定期、不定量地刊载青少年作文和文学作品,大力举荐本土校园写作新人和文学新星。
由于新闻和出版媒体的推动,特别是由于建设校园文化、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浙江省中小学文学创作活动遍地开花,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学社刊争奇斗艳,不少文学社还获得了“全国百佳文学社团”、“全国校园文学社示范社团”、“全国百佳文学社刊”、“全国校园文学样板社刊”等称号,如杭州风帆中学的“风帆”文学社及《风帆》社刊、杭州二中的“桃李”文学社及《桃李》社刊、杭州高级中学的“鲁迅”文学社及《鲁迅风》社刊、杭州外国语学校的“西溪”文学社及《西溪》社刊、杭州学军中学的“繁星”文学社及《繁星》社刊、杭州青春中学的“红帆船”文学社及《红帆船》社刊、萧山十中的“花雨”文学社及《花雨》社刊、余杭高级中学的“天鸡”文学社及《天鸡》社刊、德清一中的“朝花”文学社及《朝花》社刊;嘉兴一中“五彩螺”文学社及《五彩螺》社刊、海宁高级中学的“紫薇”文学社及《紫薇》社刊;元济高级中学的“涵芬”文学社及《涵芬》社刊、温州龙港二中的“龙渊”文学社及《龙渊》社刊,等等。全省近百名文学社社员先后公开出版了个人作品集,数百名社员获“中华小作家”、“全国校园文学希望之星”等各类称号,近千名社员在“冰心作文赛”、“新概念”作文大赛等各种征文比赛中获奖,数万篇社员作品在各地报刊发表……青少年文学创作整体成绩之显著,为全国其他省份所罕见。
文学创作活动的开展,于广大青少年而言,无疑是一场意义巨大的心灵“救赎”行动:其一,它可以舒缓广大青少年由于应试教育这架庞大的杀人机器的无情绞碾而产生的精神巨压和灵魂窒息,为他们黑暗的精神领空打开一扇天窗,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无趣中感知人生的乐趣;其二,它有利于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文学精神。“文学精神”主要包括尊重人性、崇尚美好和悲天悯人等情愫。文学精神构成人文情怀的内核,是防止“人”异化成“魔”的“定影液”。其三,它有助于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人生理想。从本质上说,文学是“理想”的而非“现实”的,文学创作所追求的真、善、美,是一种高于生活或远于生活的“幻象”。一个人把寻求这种“幻象”作为人生的使命,便具有了“理想”,便具有了把自己从庸众中拔离出来的力量。其四,它有助于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文学的宪法是“立人”,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也是“立人”。让文学的血液流入生命的脉管,无疑有助于我们做一个现代公民而非现代臣民。
正如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样,文学也是一个好东西。一个拥有生活乐趣、文学精神、人生理想和公民意识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质量的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生活乐趣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文学精神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浇铸,人生理想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确立,公民意识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树立,这是关乎民族整体素质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