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给青春多加几个形容词

时间:2011-11-30 16:13:16     作者:杨火虫      浏览:9663   评论:0   

    ●精彩的青春在作家窗外飞驰 

  青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彩,这样嚣张,满世界都可见到它呼啸飞驰的身影,从网络到校园,从酒吧到Party,从广场到陋巷,时尚如蜂如蝶追着它翻飞流转:哈日哈韩哈拉丁,光头板寸染长发,手机松糕养宠物,街舞锐舞PalaPala……青春的形容词如花瓣般洒落得满地都是。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学界却异常固执地沉默着:我们尚没有自己的青春文学;在一个叫做“儿童文学”的王国里,勉强有一块叫做“少年小说”的菜地,作家们对那满地的形容词却视而不见,他们在忙着栽种着自己的青春经验,把玩着自己的青春记忆,不停地“探索”、“试验”,盼望着写出人性,写出永恒,并且希望今天的青春能在这里获得感动,而一任今天热闹精彩的青春在自己的窗外喧嚣着飞驰而过。 

  然而青春是耐不住寂寞的,它早已按捺不住表达自己的冲动,要么纷纷拿起笔来“自画青春”,韩寒、郁秀们借此一举成名;要么就转向港台及国外的青春题材,让《流星花园》、《蛋白质女生》们一炮而红…… 

  ●破茧而出的“花衣裳” 

  一边是热闹红火,一边是冷冷清清,总会有商家跃跃欲试,总会有作家无法无动于衷。 

  “花衣裳”就在此时破茧而出。 

  说它“破茧而出”,是因为它的成员都有很深的“儿童文学”背景(郁雨君先后供职于《少女》、上海《少年文艺》,本人是儿童文学硕士;伍美珍来自《少年博览》;饶雪漫曾在江苏《少年文艺》工作),却抛弃了旧的“少年小说”的写作方式,不再囿于或固执于自己青春经验与青春记忆的书写,转而走向“都市”、“青春”、“流行”的写作路线;更因为她们是自觉的,因志趣相投而走到一起,成为国内第一个女作家的自动组合,明确地提出要“为14到20岁的朋友写作”;她们是勇敢的,不再躲在“儿童文学”、“少年小说”的旗号下作茧自缚,高扬起了“青春文学”的大旗。 

  短短几个月内,“花衣裳丛书”(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月版)、“花衣裳系列”(海天出版社2002年1月版)、“少年网事系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月版)纷纷隆重推出,“花衣裳QQ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胖企鹅丛书”(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版)也即将上市。仿佛就在一时之间,一件小小的“花衣裳”就撑起了一片五彩的天空,妆扮出一派迷人的风景。 

  ●我们花枝招展地迎风上路 

  “花衣裳”是时尚的。聊天、黑客、分身;街舞、派对、野营;卡通、电宠、电玩;QQ、FLASH、H.O.T;星座、血型、闪灵;追星、扮酷、叛逆;呆呆、酷酷、跳跳……种种青春的形容词,布满了她们的作品。 

  “花衣裳”是青春的。杰潘面对女孩子们的悲喜交加与磕磕绊绊,“从来就没有旁观”,每次都会“真心实意地投入”,并能“突如其来地爆发灵感、冲动和不一般的力量”。这不是爱情,甚至也不是友情。它只是青春的激情如花儿般自然地绽放,不求结果甚至想不到让人来欣赏;它只是心灵的阳光像歌声般溢出了胸膛,烂漫了自己也烂漫了这个世界。(郁雨君《呆呆向前冲》) 

  “花衣裳”是纯美的:单看题目就可以让你沉醉了:《一只酒窝,去找另一只酒窝》、《假如给猪一对翅膀》、《眉飞色舞》、《我对老师有点慌心》、《最熟悉的陌生人》、《恍惚的翅膀》……尤其是饶雪漫,所有的故事都编织得聪明、精彩,弥漫着浓浓的诗性与黏稠却率真的少女情怀,任性、叛逆都散发着青春的美丽。 

  迎着时尚的风,伴着纯美的青春上路,“花衣裳”显得格外花枝招展。 

  ●给青春多加几个形容词 

  能够点缀些青春的形容词,没什么稀罕。这些飘飘荡荡的时尚表象,大部分都会在时光中风吹雨打去。强行剔除或许是大多数成人的愿望,加点东西让它自我沉淀与净化岂不是更好的选择?“花衣裳”采取的就是后者:给青春多加几个形容词。 

  她们给他们举行成长仪式:“飙舞的感觉无与伦比,大概像在飞”,可以“晃动满脑子的幻想和理想”“创造”、“攀登”,现实却让他们难逃“抽线木偶的命运”,只能街头狂舞一曲,带着快乐的“巅峰”体验,走上大人要求的“day day up”的漫漫长路,告诉他们,有时候“真的喜欢就意味着割舍”。(郁雨君《偶们都是木头人》) 

  她们给“冷的”他们送上“小棉袄”:隔着浩如烟海的网络,“你的寂寞和孤独也会直击我心”的瑟瑟,终于能够正视人性的暧昧与阴晦,绕过任性与叛逆的坚冰,融入亲情与友情,因为人类心中有阳光,“让人开心的理由很多,让成长变得更加顺畅的理由也很多”。(饶雪漫《最熟悉的陌生人》) 

  她们教给懵懂的他们豁达与幽默:只要自自然然,钟情又何妨?更何况有时爱慕只是欣赏,失落并非绝境,一点点薄雾罩不住这一段充满阳光的风景;误解再多也能顷刻冰释前嫌,挫折刚过就能再次蠢蠢欲动,苦恼乍现便又眉飞色舞,这就是青春的快乐。(伍美珍《我对老师有点慌心》) 

  ●一件衣裳的风景 

  《我为歌狂》已经卖了四五十万;《蛋白质女生》也卖得火了;一切都在预示着青春文学会有广阔而辉煌的前景。 

  然而我们的作家们却还只是贡献出了一件“花衣裳”的风景。 

  而且,让人惋惜的是,这风景还并非完全实在的风景,还没真正流行,流行的并发症就已开始出现:比如饶雪漫,几本书人物、故事大都似曾相识,免不了自我复制的嫌疑;针脚却还嫌不够精细,郁雨君有些篇章还需要更细致的提炼与结构(如《忘了,心要搭一座桥》),写网络也还有些力不从心;伍美珍讲故事的耐心与技巧还需要再加强,往往开头很精彩,结尾时却失之轻率与简单(如《牛仔服归来》)。 

  很明显,她们还需要更认真、更耐心的浸染、体会、思索、创造,而这最需要的是时间。如果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件“花衣裳”,还会出现那么多出版社对她们涸泽而渔吗?一件衣服的风景毕竟孤单。 

  愿更多的作家加入到“给青春多加几个形容词”的队伍,让青春更加眉飞色舞。 

  毕竟,一个愿为青春多加几个形容词的时代,一个肯让青春眉飞色舞喧嚣飞驰的时代,肯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