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贾平凹:作家不能都在书斋写“穿越”

时间:2011-12-16 20:44:47     作者:蔡震      浏览:9563   评论:0   



贾平凹

  2010年末,作家贾平凹亲自走访了甘肃定西地区,这块目前尚为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地方,其传统,落后,贫穷的生存现状深深触动了作家的心 灵。回到城市后,他写出了长篇纪实散文《定西笔记》。贾平凹坚持每年走访数十村庄,不打招呼,不让接待,直接走到真正的底层中去。他称,作家应该拒绝书斋 写作,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是底层社会。

  爱跑农村有空就想去

  虽然影响大的作品多为长篇小说,但是贾平凹一直没有中断散文写作,这些年来,他每年都要悄悄走访数十个村庄,不定期到乡村探访,了解下层社会。他爱跑农村,有空就想去,“要走就走了,要不走永远都是事,忙不完。”

  《古炉》完稿后,在经过了数年长篇小说写作后,贾平凹称自己像刚结束长跑一样难以停下脚步,就和一位朋友自驾车到陕南、河南、湖北交界的十几个 县走访,回来后又到目前中国最穷困地区之一的甘肃定西,走访当地农民的生存现状,每次走访完后,都有散文问世,只是这些散文并不像小说那样引起广泛关注。

  去年,贾平凹写近百年中国土地问题的散文《一块土地》获得人民文学奖。当时有人对他说:“没有比土地问题更让人关注的,您敢于直面这个问题,把一块土地的命运,写得荡气回肠,用土地本身表明了这是这个时代最深的伤口。”

  希望官员们能够看到

  “人离开土地怎么办?”贾平凹坦言自己很迷茫,他说,“定西是真正的贫困地方,农耕氛围很重,在那里能看到齐全的传统农具,手工耕作的牲口牛、 马、驴一应俱全,对传统农业保持得比较完整。中国好多地方虽然也贫困,但是农具、牲畜很多都没有了。”贾平凹称他将自己看到的这些都写在文章里。这些文章 看似都是作家随手写成,但贾平凹说他将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社会问题包含在了文章中,希望官员们能够看到。

  “现在人都关心大都市,被忽略的是县城的经济、底层的生存状态、社会情绪。”贾平凹在下面看到,在现在的县城,有本事的人都走了,都跑到大城市 来了,留下的都是爬不上去的机关干部,“他们的日子很悠闲,我在每一个县上,都能看到乡镇干部锻炼身体成风,他们比一般农民好,但又当不了大官。而县城的 建设,也都走的是卖地的路子,这些变化,不到下面去看,没办法知道。”贾平凹说。

  作家不能都写玄幻穿越

  贾平凹说,现在乡村干部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他们的重点工作已经不是收粮、计划生育,而是为自己前程奔波,维护村庄稳定。这些现状没人关注,但 又的确是需要关注,包括定西农村,包括陕西地方村镇。“文字虽然看上去是顺手写来的,但能感到文章背后有一个很关心中国、关注现实的心,也传达了各种社会 信息,有一定张力。”他这样评价自己的散文。

  今年他仍然有跑村计划,这些走访不通知任何人,就是驾车到想去的地方,有些地方路况很差,一小时走不了几里,也常常在农家吃住。贾平凹坚持走出 书斋,写出最鲜活最有现实力度的作品。他说:“大量作家都在书斋里,都在写玄幻、穿越。我觉得有两点,一是作家始终要对社会保持一种鲜活的态度,二是作家 一定要保持自己对文字的鲜活感觉,这样才能进入写作状态。”本报记者 蔡震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