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璀璨文坛

韩少君:思考永远大于写作

时间:2012-04-15 14:27:20     作者:张德宏      浏览:9672   评论:0   


  韩少君,1964年出生于荆门。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全委会委员,荆门文联副主席。著有《洗浴过的工人阶级》《你喜欢的沙文主义》《倾听》《黄金日子》《另一粒阳光》等诗集,发表诗作千余首。先后40余次在全国各种诗歌大赛中获奖。

  我不知道,在当今社会,不是为了生存而写作,而是把写作当做生活乃至生命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的作家还有多少。我只知道韩少君算一个,他绝不是为生存而写作,因为他一直有着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视文学为精神家园,把写作当作人生快事,我以为这是一种境界。

  韩少君不仅具有这种境界,而且有着执著的追求和可喜的收获。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韩少君在诗歌王国里由上下求索到自由翱翔,充分展示出一个新时代诗人非凡的勇气和才华。近30年来,他出版《倾听》、《你喜欢的沙文主义》、《黄金日子》、《另一粒阳光》等诗集,先后四十多次在全国各种诗歌大赛中获奖。他是目前国内十分活跃且具个性的实力派先锋诗人,作品受到诗界和理论界广泛关注。他的写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摒弃了一般文人很难避免的功利性,因而拥有极大的自由。艺术的本质就是自由,唯其自由,才成其为人类向往与迷恋的殿堂。韩少君的写作因此插上了灵动的翅膀。

  读韩少君的诗歌不难发现,他的诗歌不受传统手法的限制,不被某种观念束缚,不为任何潮流左右;他在自己开辟的疆域里纵横驰骋,犹如天马行空。韩少君的诗擅长撷取典型细节,意象鲜活,时空开阔,语言诙谐风趣。尤其是重在呈现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与发现,字里行间闪烁着照射心灵的思想光芒。韩少君是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诗人,他的目光时常投注在普通生命及社会底层角色身上。请看《到北京见一见芸》这首诗:“过石家庄,我就想/到北京要见一见芸。我/合上西默斯·希尼/一队晨练的鸟儿飞到了车窗前/它们与火车平行。这些鸟/有葵花型的眼睛,但目中无人/我真想抓住一只河北籍小鸟/到北京送给芸,对她说:‘它从华北广阔的花生地里飞来/你看看它眼睛/像不像两朵缩小的葵花。’我要告诉芸,坐地铁穿越黑暗/蚯蚓一样的感觉。我打算/学习文学馆里巴金的样子/和芸讲话时,站在水边/低着头,垂着手/石膏的风衣,被北风打开一角。其实/我和芸并没有/熟识到可以使用比喻的地步。我只记得芸有白杨叶一样的眼睛/虫子一样的表情,一年前下岗了/春天,杨花飞舞的日子,芸来到了北京。”读罢全诗,虽然未见到主人公芸,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印在我们心里。诗人对下岗女工的同情与牵挂,让人感动。

  韩少君的作品看似写得很随意,有些诗好像就是从生活中信手拈来,但绝非是粗制滥造、鱼目混珠。韩少君说过:“思考永远大于写作。我强调的是一首诗歌的来历,强调它出现前的痛苦过程,强调那个站在作品后面的人的思想。我反对轻率的艺术行为。”严肃的写作态度,对艺术负责任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始终是韩少君坚持和恪守的基本原则。

  生活中的韩少君很现实也很超脱。在单位,他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职工作,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家里,他善于经营调理,给妻子女儿舒适、快乐与幸福。不与他人争名夺利,不为权力金钱所累,不作非分之想,韩少君活得自由活得轻松活得潇洒。尽管他现在有不少头衔,但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文人,普通劳动者。隔三差五,约上几个好友品酒论诗,或是下乡重温田园生活,那是他最惬意的事。自由地写作,自由地歌唱,自由地生活,这就是韩少君——一个真正的先锋诗人。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