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池
4月5日出版的《文学报》刊载了报道《青年评论家为何难“冒头”?》,书写了青年文学评论家在当今评论界真实状况。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冒头”难现状的有种种外部因素的制约,但青年评论家也应该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素养,通过更多的主观努力打破这种现状。
要养锐气,乐于直抒胸臆。年轻人精力旺盛,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青年评论家要利用这种优势,把青年人特有的锐气表现出来,敢于挑战权威。当下文坛部分评论家四平八稳,文字风格过于死板,客观上使得一些评论文章缺乏锐气,读来毫无力道。青年评论家要有拔刀相向的锐气与魄力,敢于把现状陈述出来,把真相摆到台面上来,这样的评论文字会是快意的,也是读者愿意看见的。
要养正气,敢于刚正不阿。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读者而言,文学批评可以引导作者对文本以及文学事件的判断,可以说是文学阅读与思考的拐杖。对于被批评的文本的作者而言,文学批评更是对作者和作品的毁誉有着重要影响。有些评论家总是要达到一击毙命的效果,不考虑作者与读者的感受,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有些批评则显得过度友好,这种友好甜蜜的程度让人觉得矫情,让人读出交易的味道来这点“意思”让评论变得没有意思。作为年轻评论家,既然涉世未深,就更要注重自己在学理与利益之间的关系,要能够洁身自好,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多看看长远和道德的效益,做一个讲正气、说真话的批评者,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好、走长。
要养底气,勤于读书治学。说到底,青年评论家有锐气和正气关键还是要有自己的底气。这种底气来源于在学理上的建树和写作上的坚守。要能够拿出大量的作品,还要能拿出更多的好作品征服读者,这是青年评论家的底气所在。要多读书,多读理论之书,更多地掌握理论武器;多读细读原著,少说空话,更多地立足作品发言。要勤于创作,坚守自己的选择,多把内心交给学术自身的建树。同时,作为一个有志气的青年评论家,要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地选择重新出发,不断地超越自身固有的状态,以更多更新的理念和深厚的学养投之于批评实践。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