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折下翅膀去飞翔(中)

    三终于到开学典礼了!他迫切地想“瞻仰”校长的“佳容”,那种迫切之情越来越强烈。毕竟,校长不是那么容易见到的,大学四年可能就见两次面!一次是新生开学典礼,而另一次则是毕业典礼。四年就仅仅两次,多么的宝贵啊!校长终于出场了,在全场目光的焦聚下,他,慢慢地坐了下来,慢慢地抬起了那张令所有的人都不会忘记的脸,慢慢地对准了镜头。这一刻,李超凡终于看清楚了校长的脸,记住了那张令他四年后才有机会再见到的脸——甚至他脸上的每一颗老年斑。校长讲话很短,也许他的时间并不多,然后在全场所有人的注视下退场,带着所有人的目光远去……接下来就是副校长的“粉墨登场”,在说完一句“同学们好”之后,他从口袋中拔出一叠厚度吓人的演讲稿。“哇!”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暗抽一口冷气,天啊!他要讲到什么时候?难道他就没听说过林语堂先生一句关于演讲很经典的话——“演讲就像女人穿的裙子,越短越好”吗?但副校长地演讲还在继续,不过,李超凡想起一位哲人讲过“时间是宝贵的,不能轻易浪费,哪怕是在开会时,也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哪怕是睡觉”。于是,他选择了睡觉,不仅仅是他,很多人也这么做。不知睡了多久,也不知醒多少次,总之,每次他醒来,依然看见副校长在讲——真所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最后副校长的声音越来越大,好像已经激动到高潮了,吵得他再也睡不下去了。“妈的!还在讲,我都睡几觉了。”李超凡在暗地里咒骂,却看到旁边的人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他以为自己的讲话太粗鲁了。没想到后面传来一个女生的怒骂声“这个死校长,婆婆妈妈,比八婆还八婆,给我一把刀,我上去把他给杀了。”听到这话,李超凡深深一震,女生都变得这么厉害了!但仔细想想,原来大家都是“深受其害”,刚才是“同感”的目光。也不知又过了多久,副校长的“演讲”终于完了,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是解脱的心声。殊不知那副校长竟以为是自己精彩的演讲得来的掌声,频频在那里挥手说:“谢谢,谢谢……”“我见过不要脸的人,但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小A在旁边无奈的说。“对”他也深有同感地点点头!四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那就是军训。一位师兄曾说,在大学中分辨大一新生是最容易的——光头帮,短发队,黑人群——大多是大一的。光头+黑人=大一新生男孩。虽然这个等式看起来有点恐怖,但对李超凡来说,却无大所谓。反正他也正要剪头发了,至于晒黑一点,那显得更加健康。不过,接下来的军训还是让他叫苦不迭。最痛苦的是站军姿——一种很“文明”的体罚方式。既可达到惩罚的目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军人气质”,真是“一举两得”!最开始站军姿是在连队获得“内务第一”时,连长提出连队要“戒傲戒躁”时“顺理成章”成立的一个“锻炼项目”。“拿了第一还要罚站军姿,连长有病!”小A在旁边不满道。“对!”李超凡忙附和道“早知我就不会用毛巾擦地……”“咳!咳!”连长像肺结核般地咳了两声,接着喊到:“不要说话啊,坚持住,你——你还讲!”连长用手恶狠狠地指着前面一个男生怒喝。全场一片死一般的寂静!所有的人都畏惧地闭上了嘴,包括李超凡。另外一次站军姿是被罚的,“锻炼”了接近一个小时,那是和隔壁连拉歌时“拉输了的结果”。对方拉歌的指挥员实在太厉害了,张开“血盆大口”,差点要将他那边的指挥员吞下去——如果他嘴巴足够大的话。结果李超凡的连队毫无疑问地输了——就像中国的男足和巴西比赛那样,结果不用猜想。然后李超凡他们就站到了篮球场上。“不就是一个拉歌嘛,输了就输了,连长死爱面子。”后面的一个女生在嘟囔。“输了要罚站军姿,我认,但之前得了第一还是要站军姿,这是什么道理啊?”李超凡心里很不平,“难道连长就像明末的张献忠一样‘变幻无常’?”不过军训也不全是痛苦,也有快乐的时光。例如连队获得第一时,又例如看到特种部队(接受高强度训练的坚持错误的‘顽固分子’)同手同脚走步时,虽然很同情他们的遭遇,但又很滑稽,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在这种“睡醒就练,练完就吃,吃完就睡”的“高循环”日子,李超凡甚至忘记了自己身处何处,来大学的目的和人生的奋斗理想,毕竟,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日子里,没有人会想“高雅的事情”,“饱食”才“思淫欲”。时光过得很快,而军训的日子却过得很慢,但它最终也走到了尽头。他现在反而怀念军训的日子,也许艰难的日子更容易给人回忆和想念,但绝不想重新经历一次——军训也是如此,想念却不留恋。

    2009-06-28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0653
  • 文宗2班林妮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一直很想谈有关茶的话题,但是不知从哪里开始,有一种感觉,茶是老者,是神仙,是生活的极品,人生的精致。而我只是孩子,是人生的刚起步者,青色的苹果,翠绿的嫩芽。我只能仰望他,敬佩他,闻他的香,感受他的风韵,在这种品味中学习高尚,景仰深刻,亲近至善至美。请喝一杯中国茶,中国茶的历史很长,中国茶香飘得很远,中国茶让世界各地的人读懂中国。老师曾告诉我成都的茶馆和杭州的茶楼很旺很热闹,那里的人爱喝茶,爱闲侃,充分享受着闲适的乐趣。我们潮汕人也爱喝茶,我们喝的是小杯装的小壶泡的功夫茶。喝功夫茶要细细品的,一小口一小口,喝得满嘴茶香,酣畅淋漓。有客来临,功夫茶是最佳的接待者,品茶闲侃,谈天论地,时事英雄。孟浩然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想说,若到潮汕家,应品功夫茶。功夫茶很浓,味道很深,靠近茶,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扑鼻而来,茶水入口茶味更浓,有点苦,有点浑,茶入喉咙,开始甘了,茶下肚了,满嘴茶味,余香未尽。这种茶是潮汕文化的结晶,所有的潮汕人家的故事的酸甜苦辣,高奇博大都在这里面了。如果不是极品也肯定是精品了。北京的大碗茶与小杯的功夫茶是很不一样的,一咕噜入怀,解渴醒神。想起妙玉的妙语,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便是解渴的蠢物了。还是功夫茶意境幽远啊。苏杭的茶也不一样,茶里有的是柔情蜜语,有的是清谈高雅。我不知成都的茶怎样,但是我相信有闲情逸趣的人们的都能演绎茶文化的。茶文化已经超越了,升华了,也许说它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也不过分。罗曼罗兰写过《闲散赋》,歌颂闲散的可贵,有闲才能创作,有了创作才能产生文化。几千年前,有个普通人对茶有很浓的兴趣,他学习茶,种茶,品茶,看笔记,问茶农,最后写了一部茶书《茶经》,这个人叫陆羽,后来历史给了他“茶圣”的美称,他可不在意名利,能与茶结下深缘的人已经升华了。茶道人生,人生茶道。李白说天地间惟有酒是个好东西,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我想说,茶才是天地间的好东西,茶香缕缕心安宁。陶渊明“把酒东篱下”一醉长不起,如果他能喝到好茶,想来也会品茶菊花间,悠然见南山的。刘伶善酒,竟寿终,我相信他若能爱上喝茶定会更长寿。茶与酒,酒与茶,集天地之精气,汇万物之精华。一个是铿锵玫瑰,一个是风露清兰;一个是腊月梅,一个是春海棠。若说好酒能醉人,解万分愁绪,我宁愿茶香缕缕飘我心,取得一分自得与安宁。茶,人在草木间,草木间有人,这才叫“和谐”。天地间有了茶,才有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种美好的愿望一直在人类世代中繁衍,有时我们会不小心远离它,但是我相信,只要信仰在,有梦总会和谐。碧草

    2009-02-06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0653
  • 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

    林妮文综2班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这是德国哲人海德格尔说的。哲学家自有令人敬佩的远见,他们的目光是能穿透时空的。现在的人们动不动就自杀,视生命如鸿毛,昨天听一个学习很好的同学说想死,真是让我惊讶万分。原因是争夺利益之战让她心力交瘁,觉得生活得很不开心。我对她说生命是最重要的,有了坚强的生命才能在世界上乘风破浪。以前读张晓枫的《敬畏生命》,并不能体会那种深刻的含义,现在渐渐明白生命是这世上,或者宇宙间最值得歌颂和敬畏的东西。我说东西并不是怀有轻视之意,恰恰相反,东西,表明它是实实在在的。而正因为实在,它不容忽视,它值得热爱,值得尊重。现代的人们物质条件优越,反而不知道感恩了,容易忽视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他们忽视,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感受不到人性的光辉,感受不到创造生命的自然的伟大与奇妙,感受不到人之为人的优越性。而因此,他们便容易轻视人文关怀,容易得意时张牙舞爪,失落时自暴自弃,容易把自己的快乐凌驾于他人的痛苦之上,以欺负弱小为快。这是一种生命的空虚。思想最深刻者,热爱生机盎然。当下是一个信息化,商业化的社会,人们很容易就把人性那些最需要的文化装备忽略掉,一味追寻商业利益最大化,物质程度最大化,而当到了想要的一切钱,楼,车,名,性欲全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无力去支撑这个巨大的物质的快乐球。因为他们内心的那种能把这些外在的东西内化,美化,溶化,同化,消化的力量太薄弱了。这种力量来自道德力,感性力,仁爱之力。为什么?因为这种力量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财富,有了这份内心的强大,才能对现实与理想进行融会贯通,才能接近生活的真善美,也才能过得自在快乐。有人认识到现代文明的这种弊病了,于是大量的复古产品接踵而来,红楼翻拍,赤壁,三国,哪一部不是打着传统的旗号,追述历史,拼命想抓住点文化气息。这是意识到现代文明水源枯竭的人们在寻根,想在老祖宗那里掏宝贝。远的不说,就说清末民国初的辜鸿铭,一位生在外国,学在外国,精通欧洲多门语言的学者,却拖者长辫,戴者瓜皮帽,一身师爷装行走在北大校园里,这用当下的说法叫行动力,他这样做摆明捍卫中华传统文化,凭它西风如何盛行,他辜鸿铭见过世面多了,什么法国,德国,英国,还是咱大中华好啊.后来的傅雷不也是学贯中西了吗,但还是中国的儒学,道学给他的人格影响最深.鲁迅骂传统礼教吃人,他是太了解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了,他是太了解中国人了,于是,他以一个怀着对中国文明的热爱的战士身份去捍卫她,保护她.深刻的批评源于了解,有多恨源是有多爱.而四十多年前那场大浩劫更让经历过的老知识分子看到民族与个体生命的连接,看到人性关怀的伟力,看到生命真正的美好。他们走过了大半人生,经历了风风雨雨,最后说,人生是一条道路,一步一步走下去,没有平凡与伟大。有情有感有体会,真正生命内在的体会,那才是你选择的人生,于是生命便因此而有价值,开始生长,像窗外的月桂树一样生机盎然。也许正像老子所说的物极必反,物质化到顶了需要来点精神文化调剂一下。有了调剂,希望在一片精神文化沙漠上栽树种草,梦想寄托在绿洲上。这种调剂可以是音乐,色彩,诗歌,舞蹈,让大家抽点时间放一放手头的工作,谈一谈争名夺利的热切念头。有了这种调剂,希望能让炸鸡食品店,我是指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快餐店多一点鸡德,当他们杀鸡的时候也想想人性点的方法。有了这种调剂,希望旅游胜迹,文物古迹能少受点虐待,这种虐待可是多方面的,从不合理的开发到游客的无意识破坏,还有商业气息愈浓的炒作,令人恶心的装饰,把好好的文化活生生的埋葬了。有了这种调剂,希望家庭里的和家庭外的人与人之间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交流与沟通,多一点体谅与关心。写这篇小文,也是因为积蓄已久的想法想要表达,也许粗陋的文笔并不能完全表达笔者的真正所想,但愿能抛砖引玉吧,让更多人思考这个问题。碧草

    2009-02-06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0652
  • 幸福的解读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06级4班梁俏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理想国》的上篇“理想国家与理想政治”中“论财产与老有所福”克法洛斯提到晚年的自己随着对肉体快乐的需求越来越清淡,就越来越享受聊天的快乐。他没有和别的老人一样感觉到晚年的苦,他老有所养,老有所福。在我们看来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灵魂得到了宁静与自由。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对生活中的一切琐事都看透了,他好好地享受着晚年的那份平静与安宁。幸福是什么概念,是老有所养,老有所福吗?幸福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看法。贫穷的人认为有用不完的钱就是幸福的,富有的人认为能与家人轻轻松松地吃个饭度度假就是幸福的,恋爱的人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就是幸福的,爱智慧者渴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翔,静静地看本书,做学问就是他们眼中的幸福。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有一百种看法。无论具体人们的幸福观是怎样的,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它支配着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何种选择,为社会做何种贡献。那么幸福是如何定义的呢?“我们现在主张自足就是无待而有,它使生活变得愉快,不感匮乏。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幸福。”“不过把幸福称为最高的善,看来是种同语反复。”“我们把善看作是灵魂的行为和活动,这乃是个早已存在的、古老而美好的主张,现在的哲学家们也没有不同的意见。在这里,准确地说明了行为和现实活动就是目的,所以灵魂的现实活动就是善,但不是外在的善。幸福就是生活优裕、行为美好的观点和这一原理完全符合,因为我们已经把它规定为某种好的生活和好的行为。”这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提到的关于幸福的理解。幸福作为最高的善,是灵魂的行为和活动。幸福有外在的表现,最明显的标志是一个人感到幸福时,他精神上也必定感到满足,他的脸上会洋溢着微笑。灵魂的行为意味着幸福只能去感受,而不是一个摆在你的面前,昭示它就是传说中的最高的善——幸福。幸福是一种心理感觉,它捉摸不透,它灵变。亚里士多德提到灵魂的现实活动就是善,可是并不是每一个灵魂都是美好的,那么丑陋的灵魂所展示的行为还是善吗?幸福不是外在的善,那生活优裕、行为美好不是外在的可观的表现吗?幸福不仅仅需要内在心灵的感触也需要一些物质实体的支撑。亚里士多德把善的事物分成三个部分:一些称为外在的善,另一些称为灵魂和身体的善。而灵魂的善是主要的、最高的善,换句话说,灵魂上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外在的物质可以使我们生存得更好,但是精神上的满足是我们寻觅已久的幸福。“有些人说,幸福就是德性,有些人说幸福就是审慎,另外一些人则把智慧当作幸福,还有一些把其中的一项与快乐相结合,至少把快乐当作不可缺少的因素。此外,还有人把外在的好运气也加进来。这一些说法中有的源远流长,主张的人数众多,有的虽出自少数人,但他们是杰出的人物,不过没有一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它们或者在某一点上站得住脚,或者大部分都能认同。”无论是德性、智慧,还是快乐都与我们平时所感悟到的幸福相关。“最美好、最善良、最快乐也就是幸福”如此看来世界上只有追求幸福的人,而没有真正得到幸福之人。“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然倾向,幸福以自身为目的,同时又是其他一切目的之目的。这种以幸福为伦理活动终极目的的观点被称作幸福主义。”“一个完全合乎德性而现实活动着,并拥有充分的外在善的人,难道不能称之为幸福吗?还必须加上,他不是短时间的,而注定终生如此生活,直到末日的来到。不过,既然我们主张幸福是目的,是彻底的完成,那么它究竟如何也就难于说清了。如若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有生命的东西中,把已具备和将具备所说条件的称为至福,当然是至福之人。”真正幸福之人尚且没有出现,因为我们人类暂时是拥有充分的外在善,可是我们的行为还有待于继续修炼。幸福是目的,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以追求幸福为目的,一步步地向幸福的灯塔迈进。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我们的守卫者仅仅只能得到吃的,除此之外,他们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还能拿到钱。因此,他们想去哪里都无法如愿,就连旅游都和他们无关。至于女人、高消费、住奢华住宅,那就更不敢想了。”在我们今天的人看起来,这观点是荒谬的,因为这样的守卫者跑完全世界也未必能找到一个。如此商品经济充斥着市场,人们每天为生活忙碌着。“我说城邦守卫者的那种‘一穷二白’的生活是最幸福的”柏拉图的这个观点在今天的人眼中似乎是疯子所言。没有人愿意奉献自己去做守卫者,忍受着各种的诱惑,但是自己却不能去尝试。中国的贪污现象自古有之,而且这股风气难以灭绝,就是因为人的欲望在作祟。没有的想拥有,有了的希望的到更好的,似乎在颠峰的人又想满足一下自己玩刺激的心态。正因为如此,柏拉图构建的才是理想国,而现实中的城邦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而且理想国中博爱的思想在传统的中国也难以很好地传播开来。因为中国人落叶归根,讲究认祖祭宗。而理想国中孩子不能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身体有残疾的婴儿当场掐死,从人道主义方面而论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理想国过于美好而没有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它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一种表现。有了这幅美好的蓝图,人们生活的方面更加明确。幸福不仅仅是理想国中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它还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善的体现,它不停留在外在的善,它是灵魂上的善。

    2009-06-28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0651
总28页,文章1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