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胡适的个人主义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07综合文科2班张龙飞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胡适被视为中国的“个人主义”旗手,他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但同时,他的很多思想曾长时间被人们批判,其中一个针对点就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他所提倡的健全个人主义成为中国现代重要的思想,同时这一思想中的很多内容也成为国内关于个人主义争议的焦点。胡适在《再谈“五四”运动》一文中有这样的解释:“但我们当时曾引杜威先生的话,指出个人主义有两种:(1)假的个人主义就是为我主义(Egoism),他的性质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群众的利益。(2)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胡适提倡的是自由独立的人格和为我主义的个人主义。他指出社会最大的罪恶是摧折个人的个性,使之得不到自由发展,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应当成为青年最重要的人生主张。他认为,一些人把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当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生观来批评,平心而说,“是不公道的,是根据于一种误解”。他举苏俄当时用种种方法来提倡个人努力的例子反驳说,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需要“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同样需要有“独立自由思想的个人”。胡适在《易卜生主义》一文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的个人主义思想。他说,易卜生最可代表十九世纪欧洲的个人主义的精华,是一种“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他的宗教。胡适“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有四层含义:一是从充分发展个人入手;二是自由独立的人格与思想;三是积极进取的精神与负责的态度;四是尊重并容忍他。他认为易卜生(Ibsen)的思想最能够代表那种健全的个人主义。易卜生思想有两个中心见解:第一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就是易卜生说的:“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胡适先生认为,社会的进步必须从充分发展个人入手。他多次引用易卜生的话说“你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塑造成器”,“你的最大责任是要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他认始终坚信,只有“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他非常重视个人发展的作用,他说“争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第二是要造成自由独立的人格,像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戏剧里的斯铎曼医生那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曾动情地号召青年:“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救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的起来的!’”胡适提倡的自由独立的人格与思想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要存疑,反教条,具有批评精神。他说,我们随时随地都要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要“大胆的假设”。其二是要注重事实与证据,注重“求证”,绝不容许偏见和个人利益来影响个人的判断、左右个人观点,即要“小心的求证”。这种怀疑并非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的,其目的只在于“寻求事实、寻求真理”;是必须“撇开成见、搁起情感”的。这种求证,也并非是主观的臆断,是必须有充分的证据的。他批评那些缺乏独立思想的人:“最可笑的是有些人明知世界‘陆沉’,却要跟着‘陆沉’,跟着堕落,不肯‘救出自己’!”因为:“……却不知道社会是个人组成的,多救出一个人便是多备下一个再造新社会的分子。”所以他说:“……这便是易卜生所说‘救出自己’的意思。这种‘为我主义’,其实是最有价值的利人主义。”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只有自己有独立的意识,才能为群体做事,救助群体。不能因为胡适在“世界‘陆沉’”的具体情况下强调自我拯救,就以为他主张的个人主义是私性的。易卜生强调“真实纯粹的为我主义”,按照胡适的解释,“这种‘唯我主义’,其实是最有价值的利人主义。所以易卜生说,‘你要想有用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因为前提是“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方法是先使个人成器。除了发展个人能力和追求自由独立之外胡适还认为积极进取的精神与负责的态度是健全的个人主义不可缺少的精髓。胡适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说,“人生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假如有人说“人生如梦”,那么我们“岂可不振作一番,做一个痛痛快快轰轰烈烈的梦”。他说,“世界的缺点很多,是要我们来补救的;世界的痛苦很多,是要我们来减少的;世界的危险很多,是要我们冒险进取的。我们要做一个人岂可贪图自在,这个世界岂是给我们静坐旁观的”,可见,胡适先生是反对消极的人生态度的。胡适先生提倡一个人不但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且其言行要对社会负责。他援引杜威博士的话说,“个人对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的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厉害”,又引用了范文正在《灵鸟赋》中的话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提倡人们要“敢于说老实话,敢于攻击社会上腐败情形,不肯避‘国民公敌’的恶名”。可见胡适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真精神,也是一种敢于同腐败势力抗争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一种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精神。假如除去这一点,则不能称之为“健全的个人主义”;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独善的个人主义”。胡适一直坚定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他说:“容忍是很不常见的,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们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们的容忍。“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我们就应该先培养能够容忍谅解他人不同见解的度量”。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胡适所提倡的个人主义,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性的个人主义,而决不是那种单纯从自我利益出发的唯我主义,更不是提倡只是自私自利地追求个人发展,,胡适先生所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虽然强调救国要从发展个人入手,但其目的更主要却是要“有益于社会”。我们不能把他的“个人主义”断章取义,不能忽略了胡适先生也是推崇个人应该积极服务社会的,也是提倡社会协进观念的。胡适不但不主张私性个人主义,而且也很反对这一点。差不多和五四运动同时,新村运动在日本轰轰烈烈地展开,波及到了中国,周作人等人参加。新村运动也标榜个人主义,但本质上与独善其身的隐逸生活同,胡适《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主要是批评新村运动,文中他重复了杜威的真个人主义的两条,指出新村运动为“独善的个人主义”即为我主义(egoism,或译利己主义),强调杜威所讲的个人主义,即真个人主义,即既具有独立人格、又为社会负责的个人主义。胡适此文针对新村运动个人主义的单纯私性,特别强调个人主义的公性,提出“我所主张的‘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就是‘社会的’新生活”。由于新村运动者也标榜个人主义,所以胡适用“非个人主义”,以示与之对立,但这样的用法欠妥:自由主义者胡适怎么又主张“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呢?他肯定新村的人“完全发展自己个性”(这只能满足杜威真个人主义第一点),他批评的是他们企图脱离社会独善其身,(违背了杜威真个人主义第二点)。就是说,新村人忽视了胡适一贯着重强调的个人主义的“公性”的一面:要对社会负责任、不计个人利害、甚至不怕牺牲生命,即强调的是他的一贯思想即健全的个人主义,为社会负责的个人主义,他所以说新村运动者具有危险性,就是因为他们虽然打出的是个人主义旗号,但不是健全的、完整的、真正的个人主义,而是与传统的独善其身相近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中国读书人具有亲和力,具有欺骗性。胡适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强调充分发展个人、独立思考、积极进取,以及容忍他人等理念,无疑是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真正的个人主义,健全的个人主义,它绝对不是与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对立的。相反,健全的个人主义不单只有利于个人的强大,也将有利于集体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我们呼唤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不能忽视个人主义的重要性,不能再以集体主义的名义打压个人主义,更不应该继续扭曲健全个人主义,扭曲胡适的伟大的思想。

    2009-02-06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7771
  • 情依旧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06级1班林宗衡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我还在默默地等待,等待一个温柔的梦变成现实。一个个爱情在我的摇头里擦肩而过,可我的柔情只为你蓄得满满。我不后悔所有美丽的错过!你的心还是蓬莱的云峰,我的等待是否注定无期?也许你可以成为我的诗,我却进不了你的梦。你的梦里自有你的所属。身边爱情的故事一度一度起伏,如芦苇深处鸥飞鸥落。我默默在渡口眺望你的归舟,轻轻放下诗集,出现的是你侧身走过的身影。为何爱总令人魂牵梦萦得心碎?无数梦乡轮回人潮似水,不换的总是你花开的笑脸。水云之间海天相连,粼粼柔波恋着你的倒影。飘飘细雨飘飘,我不忍离去。我于你能否如雨里的轻风?

    2009-07-04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7771
  • “没关系,我们还年轻”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0702班谢致欣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师范大学海碰子文学社推荐流逝的风带不走执着的梦,我们用年轻的笔法,书写下明天的希望。——题记那个下午重遇她,真是令我非常意外。她是我的小学同学——晓雨,小学毕业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她从来没有参加过我们小学同学之间的聚会,我也只能从别人口中听说过关于她的一些消息,诸如她去了哪里读中学之类的。而至于她的家庭现在怎样,我们都无法得知,只能在心底一直默默地祝福着她。晓雨的爸爸妈妈都是被毒品所害之人,生下她以后,他们就被勒令进了戒毒所,从此,晓雨便与奶奶相依为命,而父母再都没有出现过。在她的记忆里,她没有享受过一天能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日子,她曾经在班上读过自己写的一篇叫做《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作文:“爸爸、妈妈,曾有多少个夜晚,孤独的我躺在床上,傻傻地盯着天花板看,脑中不停想象着你们的样子,你们为什么要留给我一片空白的记忆呢?每当我看见别人牵着妈妈的手逛街,看见别人被爸爸抱在怀里,我就想,原来这就是爸爸妈妈的样子啊,你们也是这样的对吗?……我不会恨你们的,我不会任性、不会调皮,你们回来吧,好吗?……”那天,我们全班都留下了眼泪,包括班主任……但晓雨是个很坚强、很懂事的女生,尽管生活对她如此不公,她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勤奋学习,保持一颗善良、友爱的心,活泼开朗,还经常与同学一起玩游戏。我仍记得,她一直是学校里朗诵的能人,她可以把一首诗朗诵得让人如痴如醉,可以把一个故事讲述得牵动人心,所以每逢学校里有什么大会,总能听到她那悦耳的声音,她在台上是多么的大方、多么的自信,难以看出她的肩上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忧伤。分隔多年后再见,她变黑了、变瘦了,虽然脸上还挂着乐观的笑容,但眼里已经多了一丝疲惫的目光。我提议去公园走走,她答应了。我们一开始只是说些不咸不淡的话,感觉有一堵纸墙正隔在我们之间。直到她问起我的近况,当我说了我正在华师读书之后,她叹了口气,说:“真羡慕你们啊……”,我再也忍不住要捅破那面纸墙,便趁机问道:“那你呢?现在怎样?”她没有望我,也没有作声,似乎在酝酿着要说的话,或许太沉重,早已被她封闭在心中。一阵尴尬的沉默后,她淡淡地说了句:“我没有再读书了,家里供不起,而且,奶奶已经老了,我要在她身边照顾她。”我这才知道,原来一直以来我们给予的祝福是何等的无意义,我们的心愿是何等的渺茫,我眼前这个女孩,这个坚强生活了十八个春秋的女孩,原来她的境况一直没有好转!她跟我说,小学毕业后,她和奶奶就被政府安排到了一个简陋的小房子去住,之后又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所以与同学都失去了联系。读完初中后,家里的积蓄基本就用光了,但凭着救济,她还是读完了高中,并且参加了高考。今年7月,她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是喜悦的,毕竟这证明了自己十二年寒窗苦读获得的成果,但她内心又是沉重的,爸爸妈妈一直音信全无,奶奶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那些微薄的救济金只能勉强维持她们的生活,家里有太多太多的责任压在她身上,使她不得不放弃……我问她:“你遗憾吗?对于你的青春。”她先是苦笑,又默想了一会儿,终于提起精神,坚定地、平静地说:“没关系,我们还年轻。”霎时,我的心灵受到了一阵震撼,为她这句话而震撼,我深知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对生活的希望,尽管希望在她面前一次又一次地被毫不留情地撕碎、打破……晓雨说,她打算先去找份工作,一边赚钱、一边自学,争取以后可以参加自考,拿回个本科文凭。她说:“我还是有很多机会的,靠自己把握吧,生活总不会让人绝望的,我相信。”而那一刻,我分明看见了,她眼里闪动着泪花。道别时,我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不想再失散彼此,她也很怀念在小学的那段时光。我送她去坐车,上车前,她转过头来对我说:“你要珍惜……你的幸福……”我说不清自己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为她感到安慰吗?还是压抑、自愧?我已迈不开步子走动,只能呆呆地看着她的背影,淹没在落日的余晖中;只能呆呆地看着公交车风尘仆仆地开走,祈愿车子将她载往那个她等待了许久的春天去……“没关系,我们还年轻。”她这句话不断地在我耳边回响,使我重新思考青春、思考人生。我是幸福的,从小就被包裹在父母浓浓的爱意中,我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追逐自己的理想,而不受其他东西羁绊。青春对于我是一段飞扬的岁月,但对于晓雨、还有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也同样受着苦难的儿童或青少年来说,能经历这样一次花季雨季,就是一种奢侈了。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迫要承受着与他们年龄不符的责任与压力,使他们过早地成熟。他们缺少了一份爱的关怀,却不得不坚强地学会用博大的爱与宽容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他们已经与五彩缤纷的童年失之交臂,却还要失去黄金的青春年华,在年轻的岁月里,他们就要学会无奈地放弃。我的心好酸,这本不是一个孩子应该去承担的日子。但我心底又存有安慰,因为我相信会有很多像晓雨一样的人,没有被生活击垮,他们只是为了扛起家庭的重担,选择了暂时的放弃,但这不意味着妥协与退缩,他们依然对明天抱以希望,执着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生活并不能夺走他们青春的梦想与年轻的希望,他们还有一腔热情将要迸发,还期待着不久后的展翅飞翔。我自此知道,青春不再是一个代表年龄的名词,只要是有理想的人,就永远不会失去青春的朝气与色彩。当生活向我们发出了挑战,其实我们可以从容接受,并坦然地说一句:“没关系,我们还年轻。”的确,我们还很年轻,以后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挫折只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道坎,跨过了,生活还将继续,所以不必对人生悲观,只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同样也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而且,生命的意义不应只在于个人的理想,还应该立足在家庭与社会的责任上,只有兼顾好这一切,我们的青春才得以无悔、我们的人生才得以完整。花开花落,年月走了,青春却可以不走。容颜会无情地衰老,岁月会无情地变迁,唯独那份用希望托起的青春,会永远驻守在心间,告诉我们:无论道路多么崎岖,tomorrowisanotherday!

    2009-06-27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7771
  • 云游(5)

    (八)抱起她时,许七夜感到出奇地轻,似乎所有的伤害与忧郁一点点地蚕食了她的体重。肖濛的头往里靠着。他清晰得看到她皮肤上的毛细血管。他还记得在高中时,每逢假期不上课,他总花一下午的时间待在音乐室弹钢琴。钢琴室外面很幽静,有棵很高很高的树。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发现有个女孩坐在树下。许七夜从未发现这棵树很大,或许是女孩的身子太弱小。一到夏日,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在那庞大的树荫下,那个女孩就那样安静地坐着,大大的本子就摊在双膝上,一直在写着画着。不久,他认出那个女孩就是同班的肖濛。在外貌上,肖濛真的不出众,一个既不妩媚也不娴雅的女孩,如此沉默无闻的女孩,许七夜只是奇怪为什么自己无法忽视她的存在。“或许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个特殊。”许七夜这样对自己说。肖濛当然不知道那时段常常听到的钢琴曲是出自许七夜的手。她很喜欢待在那棵大树下,因为走到校园深处的人很少,这里成为她藏起自己的好地方。肖濛自认不懂音乐,但不知道从何时,只要听到那优美动人的钢琴曲,她发现她置身的这片树荫似乎在霎时成为一片变幻着色彩开满各色各异花朵的湖面,随着午后的旋律一张一合,像浪潮一样一卷一舒。在许七夜看来,肖濛身上似乎有种静止的傻。她和班上江少游的关系似乎很好。江少游是个很爱玩很好动的人,女生缘超好。他爱捉弄肖濛。肖濛不像有些被捉弄的女孩那样和江少游吵着闹着。她就那样抿着嘴坐着不说话。有时江少游玩笑开太大了,肖濛也就不理他,坐在教室里看她的书,反倒是她的同桌看不下去,捶着江少游的桌子吵着要江少游向肖濛道歉。江少游有时总和两三个女生同时一块说笑,但对着肖濛,哪怕四周还有谁在,他都只和肖濛一个人说话。许七夜经常看到江少游放学离开教室时,如果发现肖濛还没走,就会走到她身边:“喂,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有一次放学后,肖濛还在和班上的同学围在一起谈论着什么,原本踏出教室的江少游折了回来,走到肖濛边,将头凑近肖濛耳边:“我走了。”说完转身走了。肖濛转过脸,天真地看着江少游的背景,觉得有些异样,叫住他。“干吗?”江少游不耐烦地问着,但脚却立即站住了。“站住别动。”肖濛跑上去帮他把书包的拉链拉好,江少游一动不动的。“好了,再见!”说完,肖濛跑回人群中。江少游也不回头地了离开。但只有许七夜看到,江少游走出教室的神情有些复杂的。许七夜不喜欢江少游那样的男生,但他无法否认他羡慕江少游和肖濛之间的感情,给他一种坦荡和清澈的感觉。对他来说最美的一幅图应该是那次放学后,对了,就是那样柔和的金色阳光散落在教室里。江少游那一整天的脸色很不好看。许七夜相信肖濛是察觉得到的,但肖濛好像并没有去过问,也没和他说过话。江少游那天放学后也奇迹般地没立马离开教室,像在等待着什么,又像什么都没在等。两人就这样,前后排安静地坐着。肖濛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在翻阅着桌面上的一本书。好久,江少游起身收拾书包,背上书包,正要转身,肖濛转过头,朝他点头示意,江少游像往常那样探过身,手肘撑着着桌面,而肖濛也往后靠着书桌,将书捧起来,指着书上的什么给江少游看,脸上满是期待的神色。江少游看后,笑了,起身朝肖濛摆摆手离开。肖濛脸上露出很纯真的笑容,然后点头,转身,继续看书。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许七夜一直不清楚,肖濛究竟给江少游看了什么,像是魔咒一样让江少游的心情在一瞬间起了变化。两个人的关系变僵似乎是在高一后半期。似乎没什么征兆。后来许七夜细细地想,可能与那件事多少有点关系。那天肖濛下午放学后没来舞蹈室画画,他估计她临时有事。所以弹完琴准备叫上四维一块回家。下楼时听见声响,奇怪,艺术楼这边很少有人出入的。快到在楼梯口时,他听见了江少游和伊诺的声音。他停住脚步,伊诺似乎在请求着什么,江少游只是拒绝。许七夜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听见江少游用如此冷的语气在说话:“我是来找肖濛的。”说完很坚决地走了。只剩下伊诺站住那里,全身禁不住轻颤着。隔天班上开始关于江少游和肖濛的谣言。其实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只是两人都像不知道一样没反应,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许七夜分明感受到一种沉沉的黑暗压了下来。江少游和肖濛开始避着对方。江少游也不再开肖濛的玩笑。肖濛要不一下课就不在教室里,要不就趴在桌面上,看情形她既像在睡,又像在哭,或许更恰当地说,她像死了。坐在飞机上,外面的云层翻滚着,像浪潮一般。许七夜不由得想起那多少个充满魔法的午后:树荫下光斑点点,就像泛着小小涟漪的湖面,开满奇幻的花朵,风一吹,光线变动,那些花瓣变得如同玻璃一般透明而脆弱。宛似大教堂中罗可可式的彩绘玻璃,肖濛就像坐在湖面上,白皙的脸被湖光勾勒得忽明忽暗,但不变的是那双平和的眼睛。肖濛就像玻璃那般易碎,可是那双眼睛中的静默和平让他出奇地感到心灵平静,似乎十多年来能给他这种平静的只有肖濛了。“只要能远远看着你就好……”(九)来到大学城,抬头望天。肖濛一片茫然,分不清是什么时候。肖濛宛如一只柔弱的蝴蝶,突然闯入异乡的世界,分不清气味,迷失方向。肖濛觉得内心像出现一条裂缝。汩汩而流的血染红了胸前纯白的玫瑰。只能剜肉补疮般地以往事来填补心灵精神上的空虚。但没想到,愈补伤痕裂得愈大,愈扩大愈要自欺欺人地用往事填补,似乎稍微放慢步骤就会逼得自己发疯,殊不知自己早就发疯了。她心里很明白和江少游的友情裂缝是永远弥补不了。“卸下军装等于卸下重负,但我却背上对您淡淡的思念。你现在在哪呢?”肖濛自言自语。如果心也有厚度,那么堆积到现在的思念想必已经高耸云端了,只是如此的高度会蒙受缺氧窒息的折磨。几天后,肖濛接到一个电话,是沈四维打来的。肖濛有些吃惊,这位高材生从未与她有任何交情。沈四维的嗓音很沉,他说先不要问他是怎样得知她宿舍的号码,此刻,他有极重要的东西要交给她。肖濛依约来到沈四维所说的Z大。沈四维推了一下眼镜架,把一封信递给肖濛:“阿七叫我给你的。”肖濛打开信,发现许七夜的字刚劲有力。肖濛:认识你的日子不算长。但回想起来却如三月的春雨那般绵长。曾经有种错觉,觉得你是我茫茫的人生行路上一方清新的水泽。几次想忘世,却又在山穷水尽处悄然相遇,其实仅是错觉。算来只是一种不舍。我知道,这方水泽是不会伴我同行的,上帝曾经将我的手置于你的手中,可是我从来都不是你最大的分享者,不,从来都不是分享者。你内心中丰溢的一切从未倾倒入我的杯中。除了四维,只有你看我的眼神是真诚的。我很想成为你的朋友,可你却从未发现我。是啊,又有谁会愿意和人们所说的不良少年交朋友。可我并没有做什么坏事。我怕你不能像四维那样承受舆论的压力。肖濛,你知道什么是爱吗?很有趣,汉语中说爱“上”了一个人,英语中却说“fall”inlovewith。一个是“上升”,一个是“坠落”。爱究竟是“上升”还是“坠落”?但认识你我坚信是“上升”。愿快乐!许七夜留字“还有这个。”沈四维从挎包里掏出一样东西来,“阿七他家老头子要阿七到国外去读书,他这次专跑来大学城是想和你告别。”东西是用一块白色的手绢包着的。肖濛伸出双手接住,是她当年的那块手绢,接过手,她触到一片冰冷。“我和他从小认识,他只是曾经为了救一个女生和那群混混惹上了,就被人传坏话。他和他家老头子关系不好,索性就借这件事装坏到底。”肖濛哆嗦着手打开手帕,是一把做工极为精细的银色口琴。沈四维笑得很难看,像是在哭:“他竟然舍得把这个送你。好好珍惜,他吹得很好听,当年他一直在音乐室里吹给你听,还和我一路偷偷护送你回家……他不回来了。你是唯一能让他下决心戒烟并记得那么久的女孩。”泪水悄无声息地滑落,肖濛哭泣得像个孩子。原来许七夜和她都像孩子一样渴望着温存。她渴望着江少游的温暖,而七夜渴望着她的温暖。他们各自窖藏了多年的情感如酒,不敢轻易开启,不是吝啬,而是怕品酒的人不懂,不懂酒的香、不懂酒的醇、不懂酒的味、不懂酒的醉。怕品酒者无法从自己的眼波中那一抹朦胧中看出令人心痛的清醒,无法从醉酒者香甜的双唇中舔到那一丝难言的苦涩和忧郁。大群大群的白色云层急速地掠过这个城市孤独的上空。肖濛霎时觉得天旋地转,过去不同的镜头被打碎了,不同的时间碎片好像都在这里遇到瓶颈,怎么也流不过去。那么多破碎的时光感情一下子涌塞住,被埋藏在一起不停地发酵……原来,一叶浮萍不是她可以停泊的地方,忧郁的海水也终将会流过心头,只是这陪伴了她多年的夜晚,是不是也被她错过了?“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2009-06-28 作者:海碰子文学社
    • 0
    • 17770
总28页,文章1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