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张居正和海瑞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是在嘉靖皇帝当政时步入政坛。而且两人有过交往。《明史》记载:“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中外交荐,卒不召。”此时,两大名臣的权势是天壤之别,张居正以帝王师的身份为首辅,权倾天下,万历皇帝几乎是个摆设。而海瑞在官场却是空前的寂寞,作为以耿直忠贞之名闻于天下的道德楷模,海瑞的作用仅仅是个符号,他在政坛没有朋友,更不可能有党徒,自己的政治抱负没有实现的平台。张居正因为害怕海瑞的“峭直”,尽管面对舆论高度地推崇海瑞,但是就是不重用他。为此后人很是诟病张居正,认为他心胸狭窄,嫉妒海瑞,拼命地打压海瑞。张居正对海瑞的弃而不用是理智的,在封建官场中要干大事,仅仅凭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这点张居正深有体会,他在官场上的发达已证明了要有大的作为,是不能保持个人品德的高洁,有时还得不择手段,自污名节。对张居正的品行,史家一向评价不高。奸臣严嵩当政时,“嵩亦器居正”。徐阶代替严嵩为首辅后,同样“倾心委居正”,这左右逢源的水平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高拱秉权后,“两人益相密”。可是高拱是横亘在他面前的石头,不扳倒高,他不可能成为首辅。于是他又私下里结交司礼秉笔太监冯保。“神宗即位(万历帝),保以两宫诏旨逐拱,事具拱传,居正遂代拱为首辅。”可见,张居正的政治品德实在不怎么样,怎样对自己有利他就怎样干,毫不在乎什么名节。在个人的私德上,他也做得不怎么样。他好色纵欲,因为常服春药,大冬天都满脑袋冒热气,不能戴帽子。(据说,他还于隆庆皇帝的李妃有染。隆庆当王八,带帽子了。)父亲死了后,为了权柄不落入他手,和冯保共同策划,促使皇帝下达了“夺情”的旨意,在父丧期间依然紧握手中大权。明代是非常推崇孝道的,士大夫在父母丧后,必须丁忧三年。而且他也不清廉,属下的官员贿赂他的财物不计其数。张居正正式编制的姨太太,就达七位之多,这还不包括众多的姬妾,和长期、短期的性伴侣。为了保持旺盛的性欲不减,为了储存足够多的雄性荷尔蒙,张居正经常要吃一些能够壮阳的东西。食、色、性三者,在他这里达到了高度一致。兵部尚书谭纶曾把房中术传授给张居正,抗倭名将戚继光则用重金,购买称为“千金姬”的美女作为礼品奉进。即使年近六旬,政务繁忙,身心疲惫,体质虚弱,可张居正仍然沉溺声色,常有美人拥戴左右。戚继光在镇守登州的时候,专门指派附近渔民到黄海捕获一种名为“腽肭兽”,俗称“海狗”,取其阴茎和睾丸,定期送往北京,给他的顶头上司张居正煲汤喝,同时他还大量使用“春药”。据明代文人王世贞的记载,张居正喝了这种汤以后,奇热攻心,阳亢无比,虽数九寒天,头顶出火,导致头发脱落,热火烧身上炎至头,冰雪天时也不能戴帽子。由于张居正冬天不戴帽子,其他官员们也都在冬天一律光头,不戴帽子。这就成为万历年间京城的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历史上,动人的爱情故事很多,女子不顾父母的反对跟着心上人私奔的也大有人在。但一代才女、美女卓文君只因读懂司马相如缠绵的琴声,便毅然抛却生身父母和富裕的生活,与自己爱慕的人“雪夜私奔”,演绎一曲浪漫动人的爱情恋歌,为后人世代传唱,实属罕见。称之为古代才女天下第一奔应该名符其实。卓文君,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她是才女,善鼓琴,精诗文,又是美女,“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便是她美貌的生动写照。父亲是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卓文君生长在富贵之家,可谓千金小姐。这样的女子,哪个男子不想娶她?只是父亲安排了一个政治婚姻,将她许配给当朝皇孙,而使她的命运发生转折,因为皇孙是个短命鬼,还未成婚便命归黄泉。这样,卓文君尚未过门就在娘家守寡。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少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生活潦倒。出于无奈,又因和临邛(县名,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县令王吉相友善,便经常去拜见。后经王吉的引荐,结识了临邛的大富翁卓王孙,到卓王孙家做客。卓王孙见司马相如丰姿俊雅,又是辞赋巨手,不仅置酒相待,还留在府中一起玩赏园池亭台。主人客人玩到高兴的时候,临邛县令便说:“我常常听人说起长卿很善于奏琴,何不在此弹奏一曲,以增乐趣,我们也可借机领略一下雅乐的韵味,饱饱耳福啊!”司马相如本意再三推辞,但众人哪里肯依。他只得凝神端坐,专心致志地弹起琴来。那琴声,或如行云流水,或如凤凰求鸣,声声动人心弦,众人都听的如醉如痴,弹了一曲又叫弹一曲。卓王孙有一个女儿名叫卓文君,当时正丧夫寡居在家;年纪十八岁,貌美而又聪慧,且琴棋书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司马相如又正好还没有娶妻,又从王吉嘴里得知文君是位贤淑女子,且多才多艺,便生了求凰之心。此时,月光如水,杨柳依依,司马相如在园中对月抚琴,不禁想起卓文君,想她既然十分喜欢音乐,莫如趁此机会,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因此,他边抚琴边唱起自己创作的歌诗《琴歌》二首,其一是: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处兰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相颉颃兮共翱翔。其二是:凰兮凰兮从风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谁知正好一个有心,一个有意。当司马相如来到临邛的时候,卓文君就早已听说了;今天相如来到卓家做客,即席弹琴赋诗,卓文君一直在门后偷偷注视着他,心里十分喜爱司马相如的仪容才学;现在又听到他的《琴歌》,暗自想道:“长卿有情,不知我文君也早已有意。”不禁大为所动,只怕自己配不上司马相如。宴罢之后,司马相如又趁热打铁,备下厚礼,让人送给卓文君左右的侍从,并再次殷勤转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似泣似诉的求偶之意声声入耳,文君听得如痴如醉。相如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仰慕已久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他们的私情,却遭到卓王孙的强烈反对,因为双方严重的门不当户不对。卓文君前思后想,觉得这是一辈子幸福的事,如果错过机会,自己恐怕将饮恨终生,卓文君凭着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背着父母逃出卓府,私奔到司马相如的住处。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来到,喜不自禁,二人悄悄地连夜购马,日夜兼程,偷偷跑到相如住所然后与深爱的人一起逃奔到相如的故乡成都结为百年之好。卓文君来到成都后,才只相如“家徒四壁”,无以为生。两人只好再次回到临邛,开了个酒铺,文君以弱质女流,亲自当掌柜,相如洗碟打杂,忙里忙外,他们以经营酒店维持生计。当时卓千金与人私奔并当垆卖酒,成为临邛小县城的头号新闻,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生意红火。而卓王孙却深以为耻,觉得丢尽了他的面子,于是迫不得已分给小夫妻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做成熟饭的穷女婿,打发他们重回成都。从此,小夫妻过上了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休闲生活。后来,司马相如写下的《子虚赋》、《上林赋》,才华横溢,让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惊为天人,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当时巴蜀两地社会不稳,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陈之利害,许以赏赐,遂消弭了危险的局势。汉武帝大喜,再拜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对蛮夷进行宣抚。司马相如一朝飞黄腾达,也使岳父卓王孙刮目相看,觉得女儿慧眼识英才。司马相如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见的美女多了,也有了喜新厌旧的思想。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寄来了一封十三字的书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这是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感觉周身发凉,于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读完卓文君的来信,回忆惜日恩爱有加的时光,司马相如接信之后,惭愧不已,羞悔难当,从此不再提及纳妾之事,与卓文君白头偕老。
第二十四章相遇在餐厅我由于周五有熬夜的习惯,周六又要狠狠睡上一次懒觉,那天也没有因为周六考英语四级而做丝毫改变,于是早晨空腹去了考场,还没考完就要了命了,肚子开始饿的厉害,闹饥荒,就没心思和他们争论,快步走向餐厅,却看见早已人山人海,长长的队伍,让人看着都发憷,更加让人无可忍受的是这队伍不仅长,而且肿了起来,特别粗。竟然看到黎家茗,于是就一副吃惊的语气对黎家茗说,茗茗,你也亲自来吃饭啊?她先是一惊,吃饭还要人代劳吗?我看她上当,立即一本正经的点头,是啊,是啊。这种粗活哪是你这种女孩子干的呢?干脆交给我这种下人就好了,你就把饭卡给我,让我替你吃吧。她狠狠瞪我一眼,去死。不说话会憋死你啊?我回答的她立即无语,我会憋疯。由于队伍太长,缓缓移动着,百无聊奈,黎家茗竟然一边用筷子敲完,一边唱起歌来,可是唱的确实老谋子《金陵十三钗》的插曲《秦淮景》: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呀,诸公各位静呀心静静心呀,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细细呀道来唱给诸公听呀,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瞻园里堂阔宇深呀,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搞的众人都纷纷看她,甚至议论纷纷,我却面红耳赤,感觉非常丢脸,于是轻声对她说,不要乱敲碗,又不是乞丐。她瞪我一样,就不再唱了,排队中,竟然发现一个女生用大勺子在免费的汤里捞个不停,开始以为可以理解,毕竟汤太稀,几乎是白开水,努力捞几根菜叶补补维生素也情有可原,要不这么有骨感的女孩还不营养缺乏,被小风一吹就晃悠悠着没了踪迹。可是久了,我们开始议论了,以为太担心,差不多就行了,别一副不要命的架势,恨不得自己也扑进去狗刨似地。同时担心她那杨柳小蛮腰,别扭伤了。有人忍不住发话了,嗨嗨,捞了这么长时间,该够了吧?她狠狠瞪那人一眼,真美,简直十足的冰霜美人,就是眼睛小了点,可能是她妈疏忽一点,在把一个美女孕育的差不多时,松了一口气,没生好的缘故吧,于是有点遗憾。继续埋头奋战,不一会,松一口气,一脸欣慰,居然从汤里捞出一副眼镜。立即我明白为什么眼睛小了,这不能怪她妈啊,可是我再看那汤,和长长的队伍,立即没了胃口,对着更后面的黎家茗说,走,我们出去吃吧。她眼睛都不眨一下,连客套都免了,立即道,好啊,人之初,性本善,你掏钱,我吃饭。有免费午餐当然乐意了。我们离开时,老大和老二一起眼巴巴的说,陈总,带上我们吧?我装作疑惑,问黎家茗,他们谁啊,你认识他们吗?她立即会意,摇头,也十分困惑似地道,不认识啊?我也说,我也不认识啊。然后一起离开,远远回头,还能看到他们鄙视加愤怒的目光。我们吃的牛肉拉面里看不到一块牛肉,我便指着碗问老板:牛肉拉面怎么没有牛肉?老板淡淡地说:别太认真,难道你还指望从老婆饼里吃出个老婆吗?黎家茗却吃的一脸的欢欣雀跃,离开时还说,真好吃,我晚上继续吃,明天早上还吃,中午接着吃……我立即来了一句,吃吃吃,就知道吃,你吃货啊……她立即来劲了,别以为请我吃饭就可以无法无天,忘了姓什么,信不信我照样打的你满地找牙。我回答,不信。她却抓住我的胳膊撒娇,我求你了,就信一回吧。时光匆匆流逝,不觉间已入深秋,一次结束一天的课程返回宿舍时,一阵秋风吹在身上,阵阵凉意,再看婆娑的落叶沙沙飘落,带着一种感伤,一种凄凉,不觉提笔写下一篇文字《秋近秋思花落处》。并且把这篇文字在院报投稿,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一切在悄悄进行,害怕不能发表,又那样期待发表。可是一天我刚因为临时有事,回宿舍有点晚,一进宿舍就发现宿舍有种很不正常的味道,大家都盯着我怪怪的看,询问时,一个很要好的哥们却说,你不是很喜欢文学吗?下面给你念篇文章,你来评点下,然后就念开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秋风秋雨裹着一身寒气总会带给人们一些莫名的惆怅,而秋叶秋草则因充满了沧桑与哀伤,让人看后便有些许的不忍与疼痛……就季节而言,我是偏爱春的。“一年之季在于春”,春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是力量也是希望,而这种力量一旦崩发,一个新的欣喜便会立即降临。金色的希望,绿色的梦想蕴涵其中,让人心情舒畅,使人满心甜蜜,惹人喜欢。……他居然不念题目,直接念开了,由于没留底稿只觉得熟悉,我一愣,嗯,怎么这么熟悉呢?大家竟然都笑了,并且一人一张最新的院报传递到我的眼前,我立即看清楚了自己的名字,心中一阵悸动。可是隔壁的那个很要好的朋友也正好惊叫着闯进来,莫爽,你小子,我都看到你的文章了……看到我面前一堆宿舍兄弟们收集的报纸,就笑了,你小子已经看到了啊?以后,我陆续写了很多文字,院报的胡老师也给我陆续发表了许多,现在想想其实真的很感谢她,如果没有她的精心整理,打成电子版,可能按照我以往尽兴写作,写完就丢,并且字又差的特点,估计现在早就不剩什么文字了。可以说胡老师给我的不只是信心与鼓励,更是促进我有意收集整理个人文字习惯养成的一个开端。
童年时光,蹒跚学步中,每当手扶一扇门扉,远观群山,在炊烟袅袅升起的袭人画卷映入眼帘,心中便会涌生无限的遐想与期盼,希望自己有一日踏上那崎岖的小路,追随着梦想一路前行,行至天涯之畔,海角之端……随了岁月的流逝,梦想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并在逐步展开延长,虽不乏风雨吹袭,梦想也未能开出五颜六色的鲜花,在一路播撒中随了梦境的呼唤慢慢生长蜿蜒……于是有一日终于背上了背包,将青春的希冀装入行囊,踏着祖辈的足迹远航……青春的烦恼也蜂拥而来,有时伴着惆怅,蘸着无言的酸辛与痛楚颓唐中好想独自流浪。但胆怯的心灵终究阻止了前行的步伐,于是只好载着心绪在沉默中将情感掩于心扉,伴着稚嫩的文字将梦想写于笔端,在夜深人静中独自叹息沉吟,那是并入纸笺的翅膀小船,梦想缤纷,心绪召唤……偶然在《命运的承诺》看到一个镜头,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看到一个流浪者,羡慕中渴望一起流浪。对方却冷冷道,流浪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流浪需要钱……突然竟忍不住阵阵心痛,本来为了在超脱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才选择漂泊,可是守望圣土的代价却正是将自己变作一忍受更多束缚的囚徒。一种滑稽的怪圈看似矛盾,却又是那样的真切而现实。在现实面前,梦想常常太容易化作一地狼藉的再也拼不完整的碎片,这种结局的缘由往往并非不够坚毅执着,而是在重重思绪面前单薄的心性着实早已憔悴疲惫……虽然流浪的想法还会常常涌于心头,面对流浪者心也会重新波澜起伏,但终未成行的行囊却只能静静沉睡于一处角落,独自吞咽回味着昔日那张稚气未脱,洋洋洒洒的风华少年的无畏容颜,直到随了流年光景渐渐老去,浮光掠影中生命不再年轻,不再年轻……忆及汪国真的一句诗:拿虽拿的起,放却放不下……不禁心生感慨,生命中着实有太多的拿虽拿的起,放却放不下……有时虽仍会忍不住汗颜于自己的懒散沉沦,将青春期的豪情壮志与曾经的热血激情一起扯成碎片,在心灵的伤口中独自疼痛伤感,但并不漫长的逝水流年中似乎也便从开始就注定了某种遗憾,正如《哭砂》中写到的那样,每个短暂的生命在扮演者匆匆过客的角色的同时,或许都如一粒小小的尘埃,在苦涩的等待中从来都不放弃漂泊……或许每一个现鲜活的生命都是在不断地漂泊流浪的过程,虽然有时并不乏感慨与无奈,但停止的步伐也注定只能定格在生命的终结……于是不禁发觉其实自己一直都在流浪,虽然远没有期盼的那样清新脱俗,浪漫炽烈,却还时时透着些许的凄凉与遗憾,梦境的召唤似乎不再那样遥远,那样遥远……当尘埃散尽,轻轻拉扯着那副苍老的琴弦,层层笑意浮现眼前,虽然心还是那样悠远孤单,蘸着泪水的欣慰笑颜却也很甜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