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长篇·连载·精品

《三代人的母亲》第四节

时间:2008-10-09 09:17:05     作者:余传钊      浏览:9554   评论:0   

(四)林礼民:我不怀疑我是师院发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我总是喜欢用文字表达我内心的成长历程和情感起伏。先秦诸子散文曲乐、百家争鸣诗文篇章、唐宋元明清历代长河史诗,无不用文字记录着那些逝去的过往,那些稍纵即逝的片刻,那些弥足珍贵的记忆。

爷爷那一代白塔农场的记忆还记忆犹新,但建校初期的田径场早已在文革期间被拆毁后建成了纺织厂车间。中文系的爷爷在赣南客家家喻户晓的诗文仍在,但赣南师范学院艰辛的历史变革并不是所有现代的师院人所能深谙。

父亲那一代海归者的光辉事迹仍在人群周围传唱,但那一代成长的《新芽》、《东流》已在另一个角落寻找更为凝重的价值;化生系教授的所做的各项科研成果至今乃至以后的一个很长的一个时期依然光辉夺目,但和我同龄的师院人有多少人知道2002年的那一次评建所付出巨大的牺牲和血泪?

2003年秋,在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上学的我曾经随同父亲到达新开辟的黄金校区,在苍茫的山岭屹立、在稀疏的次生林静卧、在农家菜园环绕、在猪牛牲畜走动的新校区,我看到了岁月是如此的艰难,而希望又是在绿色的家园中如此茂盛。

听父亲说,早在1999年1月26日,新上任的林多贤总书记快马加鞭,在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作了《关于校情再认识》的讲话,那一年学校审时度势,制定了《赣南师院2000—2002年发展计划》,提出了明确一个中心、实现两个目标、实行三维定位、做好四篇文章的发展思路。2001年。学院第三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赣南师院“十五”发展计划》,林多贤书记作了《集全院之智,举全院之力,共同谱写赣南师院发展的新篇章》的院长工作报告。

永远也无法忘记2002年学校在章贡校区征用的水塘和民房的废墟上建设起主干道崇德路、球场和游泳池;永远也无法忘记2002年学校评建期间爷爷和父亲忙碌的身影和成日布满血丝的眼眶,永远也无法忘记2002年的9月,爷爷和父亲为用行动实现“群策群力谋发展、促改促建求实效、爱校爱岗讲奉献”的精神,起早摸黑、废寝忘食。永远也无法忘记2002年的首次评估顺利通过后,爷爷和父亲像小孩子般如此兴奋而舒心的雀跃……

父亲在科研与教学之余,总会在家里谈起首次评估磨砺后,学校取得的重大成就,我和妹妹林巧巧、母亲Linda听后总是在心中荡漾着一种无比的自豪感。不必说获得了开辟新校区、建立独立学院、获得硕士授权点三项跨越式的成果,就在教学科研中,学校获得了国家级科研课题、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品牌专业、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等8项零的突破。

2007年那个燥热的秋天,我参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因为志愿服从调剂,我被录取到了赣南师范学院外语系,这就成就了林家一家三代“同窗度过”的奇迹。我的英语在母亲Linda的精心培育下成绩蒸蒸日上,在学校迎接国家教育部本科评估的这一年,我获得了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为学校增添了一份光彩。

爷爷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退休了,但他依然密切关注着学校的发展,在2007年的评建中,爷爷的校园诗歌受到了评建专家的一致好评,而我的父亲和我,站在师生的身份、凝聚学科课堂、营造校园文化,本着师院人特有的“精气神”(多谋思变、同心创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建方针,为促进评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加快创建师范大学的伟大进程贡献着自己应有的那份力量。

时间流淌,青春的歌谣在传唱,属于历史不可或缺的那一页,在岁月的风铃中,散发着淡淡而悠远的清香。

 

责任编辑: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