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诗歌界呼吁:让诗歌有效介入公共生活

    关于“诗歌创作疏离社会生活”的话题一直以来颇多议论,细思起来,却令人存疑。因为就表现内容而言,几乎没有什么事件能够处在诗歌之外,而每逢重大事件来临,更会引起一阵阵诗歌创作浪潮。莫非是出在接受方面?但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审美形式的多样和现代传媒的冲击,读者渐少的也不止诗歌,其他文学艺术也受到不小影响,为何总是诗歌遭人诟病?在近日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包商银行共同举办的“诗歌与公共生活论坛”上,众多诗歌界人士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入探讨。大解认为,诗歌进入个人私密经验的叙述,有了深入生活细节的可能。而互联网出现以后,所有信息都进入公共平台,却把个人变成了信息提供和使用的终端。集体被分化为无数单独的个人,公共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个虚拟概念。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情况下,诗歌换一种方式介入生活,不失为一种主动应变的策略。对于诗人而言,借此机会对自我进行深入挖掘,探索灵魂和命运中隐藏的东西,揭示人的属性,并不是件坏事。相比而言,自语式的言说倒比全视角的书写方式要可靠,更加接近真实。汉语诗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生活全方位介入,因为每个人的切入角度不同,当下生活已经不存在死角,诗人们集体完成了人类生活的全景写照。与此同时,诗歌过度介入公共生活,其急迫性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整体上显得有些浮躁和琐碎。网络时代给予人们的东西太多了,信息的饱和度和快捷性超过了人们的消化能力,如何减负已变得非常必要。还有,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挟持了所有的人,慢下来还是继续加速,已经成为一个问题。马新朝也提到真实性问题,他说,检验一首诗的好坏,并不以它是否具有公众性为标准,而是以它的真实性为标准。首先要厘清什么是公众生活。事实上,公众生活仍然由众多个体组成的,即使个体私人空间也会受到公众群体性的遮蔽和挤压。而公众对诗歌也是有选择性的,对于有诗歌修养的读者来说,他们未必在意诗歌中反映什么公众生活,而是选择真实的诗歌。所以,诗人要用真实的诗介入公众视野。杨建仁认为,诗歌创作不要过于空洞,要接地气,有地气就有灵气,有灵气就大气,也就有了生命力。诗人们还认为,诗歌首先要考虑到它是一个艺术品,多在文本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介入公共生活。杨森君说,公众对诗歌闻声俱避,直接原因恐怕是因为某些诗歌早就败坏了公众的胃口。如果作品失去了美感和动人心魄的内涵,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期待公众对诗歌作出享受性的回应呢?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必须是富有美感的、知性的、表现人间情绪的、能引起世人共鸣的,而不是简单、苍白、扭曲的“分行文字”。一味强调“公众性”,是对诗歌的绑架。诗歌是安静的山野中一束自在的花朵,悄然开放,只属于能接受它、理解它、喜爱它的人,等待它的读者或被喜爱它的人寻找,而不是像为挣差价而卖力的推销员那样见门就敲。敕勒川说,诗歌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之用乃是无用,然而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这大用,就是可以安慰人的心灵和灵魂。诗歌的作用,最终还是一个精神的作用。诗歌的这种作用,决定了诗歌参与和介入公共生活的方式只能是“润物细无声”,通过影响读者的心灵从而来影响公共生活。所以,用什么样的诗歌来参与和介入公共生活就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诗人的写作,本身就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一个真正的诗人,一定要使美好的诗歌深入人心,才会对公共生活产生影响。娜夜的看法更显淡然:“让愿意参与公众生活的诗人积极地参与,不参与的也不是罪过。这才是正常的。你的诗歌无论参与了什么,都不能因此而降低它的艺术水准,否则就是对诗歌的伤害和利用。”她同时强调,仅仅把公共性理解成介入社会生活、对重大事件发言,那就有点简单,也不能成为评判一位诗人是否关注社会现实、有没有社会责任感的标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那天,卡夫卡的日记只有“德国对俄国宣战,下午游泳”。对于写出《审判》和《城堡》的卡夫卡,你绝对不能说卡夫卡对人类的重大事件无动于衷,也不能责难他是个人化或者过于自我。事实上,诗人在写作的经验里面很难分清楚哪一块经验来源于个体,哪一块经验带有公众性。对于一首诗来说,公共生活和私密生活没有伟大与渺小之分,只是题材不同。在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和过分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比如启蒙、呼吁、批判、担当、揭露、反叛、悲悯等词语之间,优秀的诗人更多地出自前一种。事实上,我们的诗人从来就没有逃避过现实,但要看他有没有力量穿透现实。谢冕、徐敬亚、林雪则对“公共生活”的提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论坛没有用“社会生活”或“大众生活”,而是提到“公共生活”,是很有意义的。公共生活的命名带有新时代的思维,只有在自由、民主、尊重的前提下才会真正产生。公共生活需源于公民社会,这里的诗人也就是公共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他们进行文化前沿的探索,触摸人类精神最深层次,才能成为时代的代言人。所以诗人要有公民性,而不是做泛泛的社会评判。这就要求诗人具有相应的历史积淀、哲学积淀、美学积淀等,要有很深的智慧,才能处理好复杂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日常经验,最终雕璞成玉。《人民文学》副主编商震说,论坛题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至今沿用三届,以后还将保持下去并不断开掘,让这个富有内涵的话题常谈常新。(胡军)

    2011-10-08 15:40:56 作者:胡军
    • 0
    • 9575
  • 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给诗人 诗歌处境能否改观?

     “祝贺特兰斯特勒默获得诺奖!”“诺奖评委这次做了一个伟大正确的决定!”这届诺贝尔文学奖前晚揭晓,瑞典年届八旬的著名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奖,国内众多诗人在网上第一时间表达了兴奋之情,并一致认为此次评奖实至名归。但是,这样的喜悦却掩饰不了现实的尴尬。近些年来,诗歌日益趋于边缘化,很少受到大众关注。此前诺贝尔文学奖也连续15年未颁给诗人,此次特兰斯特勒默获奖,能否改变一下诗歌寂寞的现状?国内多位诗人、学者表示,诺奖颁给诗人,是对当下诗歌创作成就的肯定,但要想改变诗歌边缘化的处境,恐怕不容乐观。诗人得诺奖其实不意外近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中,总能看到一批诗人的名字,如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韩国诗人高银等,特兰斯特勒默更是多年名列其中。在诺奖的历史上,诗人也是领奖台上的常客,历年来的诺奖获得者中,有近半数都是诗人。然而,自从1996年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获奖以来,诺奖已有15年没有光顾诗人,总是小说家屡屡摘得桂冠。难怪此次特兰斯特勒默获奖,国内外诗人群体发出一片欢呼声。“其实他早就该获奖了,可能因为他是瑞典人,需要避嫌吧。从十几年前到现在,他在任何时间获奖,都不感到意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诗人胡续冬评价说,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每首诗都很有力度,堪称是当今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诗歌评论家唐晓渡也认为,托马斯获奖有足够的说服力,虽然他并不高产,没有创作气势磅礴的史诗般作品,但他以简驭繁的诗歌方法、精湛的诗艺,是当代诗人中做得最好的。“其实,诗歌才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诗人写的是干货,小说家往往会掺水。”唐晓渡感叹,只是读者更喜欢看小说,而诗歌没办法去迎合读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则认为,诺奖近年来对小说家青睐有加,与当下长篇小说的创作状况有关。“上世纪末以来,长篇小说怎么写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以往的创作模式走到了尽头,人们开始从少数族群、边缘群体中寻找思路,诺奖也因此更多关注了小说家。”大众对诗歌认知太滞后特兰斯特勒默此次获奖,能够让诗歌重新得到大众的关注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清华表示不容乐观。“外国诗歌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同的语言经过转译后,魅力就丧失了。人们很难从语言上感受其原汁原味了。”这一看法得到胡续冬的认同。“上世纪90年代获得诺奖的诗人,也都没能带动诗歌关注度的提升,很多获了诺奖的小说也不一定能引起太大的轰动。不要指望托马斯获奖能够引起高潮。”在专家们看来,十几年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不如现在,可是还能跟上读书节奏;但是现在,人们的阅读惰性却越来越大,诗歌阅读在全世界都越发薄弱,国内尤其如此。胡续冬说:“在国外的地铁和公车上,还能看到人们捧着诗集阅读,但这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现代诗歌的教育和普及太不给力了。”张柠也感慨,大众为生计、为工作而奔波,即使有了业余时间也会用于娱乐,毕竟诗歌跟世俗的功利和权力都没有关系。相比古典诗歌的教育普及,现代诗歌在大众眼里比较陌生。诗人西川近些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文学,据他对学生们的观察,现在不少人的诗歌阅读经验还停留在中学时代,有些成年人最近一次阅读诗歌的经历,不过是上学时读的语文课文。他不禁感叹,现在大众对诗歌的认知非常滞后,不是滞后五年到十年,可能滞后三四十年。只停留在中学水平,显然难以理解当代诗歌,也难以理解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虽然诺奖诗人对诗歌现状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未来也不必过于悲观。“很多人认为诗歌当下处于相对弱势和边缘的地位,这要看你怎么理解了。”唐晓渡解释,如果从一种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诗歌,很多其他文艺作品也体现了诗歌的精神和精髓,“比如米兰·昆德拉,就是很有诗性的小说家;另外,广告、流行歌曲、摇滚等,也或多或少具有诗歌的某些功能。”唐晓渡相信,随着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心灵扁平化,语言破碎化,人们内心深处,其实对诗歌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期待。“诗歌是能够给人以抚慰、恢复人内心力量的东西,能够让人们找回自己、找回内心。”对于诗歌的发展,张柠也表示非常有信心。“在当代中国,小说已经完全跟市场搅到一块儿去了,相形之下,诗歌还比较平静,它不需要市场,市场也不需要它,诗人是因为自己想写才去写,这也使得诗歌远离功利。”他觉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随着物质生活渐渐单调,会有更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去寻找自己的天生诗性。相关新闻新晋诺奖得主作品暂难加印对于很多人来说,新晋诺奖得主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的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但在热衷于诗歌艺术的少部分读者眼中,他们早已熟知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有的人甚至能够流利地背诵出他的一些代表作品。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仅有不到200首诗,一本书便能全部收录其中。此前,他的诗作曾有两个版本的中文译本在国内出版,其中青年诗人、翻译家李笠的译本最为人称道。该版本于2001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仅印刷了3000册,主要是在诗歌爱好者的圈子中流传,此后也并未加印。目前,这两个译本早已在市面上绝迹多年。据南海出版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前出版的特兰斯特勒默作品,其版权协议早在2006年便已到期,只有重新购买版权后才能加印该书。这位负责人透露,出版社方面将会尽快着手研究此事。这也意味着,今天的读者要想读到特兰斯特勒默的诗歌,还要再耐心等待一阵子才行。(周南焱)

    2011-10-08 15:35:17 作者:周南焱
    • 0
    • 9595
  • 80后作家拒领全国青春文学大奖

    近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首届青春文学大赛”在北京落下帷幕,因大赛最高奖项十万元空缺,80后代表作家、长篇小说《苦夏》的作者林萧在大河网发表文章《谁“强奸”了中国当代文学?》,表示他将拒绝领取在本次大赛中的所获奖项。林萧在文章中称,号称全国性的青春文学大赛实际上由北京某文化公司幕后操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在大赛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6000多名参赛作者盲目等待了近一年时间,大赛组委会将原先规定的获奖名单公布日期一推再推,让许多参赛作者错过了出版时机,林萧称他的长篇小说《苦夏》本来去年11月份即可上市,然而按照大赛的要求,参赛作品不能与任何出版机构签定出版合同,《苦夏》至今未能正式出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编辑高君渡先生对此予以证明。据悉,全国青春文学大赛共收到参赛长篇小说4000多部,短篇小说2000多部,林萧的《苦夏》入围长篇小说前30强,获得本次大赛的入围奖,按照大赛规则,将领取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及《人民文学》杂志社、《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南方出版社等协办单位联合颁发的证书,享有作品优先出版资格。林萧告诉记者,他参加本次大赛就是冲着最高奖而去,没想到最高奖却搞空缺,但是他对此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本次大赛在他看来,最终已演变成了北京某公司炒作的一种商业手段。鉴于此,林萧决定拒领本次大赛的所获奖项。他认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如此举办大赛无疑是“挂羊头卖狗肉”,其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尊严,如果他领取了奖项,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

    2011-09-29 17:22:05 作者:记者吴勇
    • 0
    • 9603
  • 中国作家爱吃“青春饭”?

    2010年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出炉了。前十名里,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占了半壁江山: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韩寒和天下霸唱。这还没有包括专写职场经验的李可,专写育儿的尹建莉。如此看来,说“中国作家爱吃青春饭”,多少是有点根据。作家富豪排行榜的出现,传递了一种时代观点——它说明,“君子固穷”的陈旧理念可以抛弃,更多的中国作家应该努力创作,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因为,读者不会亏待他们喜欢的作家。不过,这份榜单,也折射出当前出版界的现状。首先是阅读人口的年轻化。谁是中国大众图书市场的主力?毫无疑问是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近几年的国民阅读率调查都证实了这一点。处于梦幻年纪的他们,以旺盛的求知欲和日益增强的购买力,造就了中国出版界的一座金山——青少年读物市场。近些年,凡是做得风生水起的出版社,几乎没有不从中分一杯羹的。众多作家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荣登富豪榜,也属自然之事。相反,据调查,中国成年人年均阅读图书不到两本,与发达国家大多在10本以上、以色列甚至高达64本的阅读量相比,实在悬殊。这也使得中国成年人的读书市场,在整个大众图书市场里偏弱。其次,中国阅读市场存在娱乐化、功利化倾向。排行榜前十名作家中,没有一位是严肃文学作家;青春文学、玄幻小说、职场攻略最受追捧。在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样的市场选择难说对错。但问题是,对青少年而言,如果他们的青春都是在低幼化、浅阅读中度过的,未免太可惜了。一旦走出青春阅读的气场,读书的习惯就会在生活的压力下渐渐消失。问问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走出大学校园后,一年中究竟能读完几本书?而中国出版界的问题还表现在富豪作家们的“低含金量”上。和国外的同行比起来,就算是挤上了富豪榜的这些中国作家,其实也相形见绌。像J·K·罗琳、丹·布朗、斯蒂芬·金这样的西方流行文学作家,每年的版税收入都在上亿美元。与他们相比,中国作家的“致富”能力有待提高。这恐怕有一个重要原因:创作理念和水准欠佳。罗琳本人没来过中国内地,却不费吹灰之力赚走了中国人9550万元。而我们从来没听说过,哪位中国作家,包括现在“榜”上有名的作家,在国外能达到这样的销量。一份榜单,其实各方都可从中“照镜子”。2010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    排名    作家     版税(人民币)      代表作1     杨红樱     2500万       《淘气包马小跳》2     郭敬明     2300万       《幻城》、《爵迹》3     郑渊洁     1950万       《皮皮鲁总动员》4     当年明月   950万        《明朝那些事儿》5     曾仕强     780万        《中国式管理》6     郎咸平     600万        《郎咸平讲战略》7     李  可     580万        《杜拉拉升职记》8     韩  寒     460万        《三重门》、《毒》9     尹建莉     448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10    天下霸唱   420万        《鬼吹灯》注:版税统计时间为2009年11月15日至2010年11月10日。榜单制作人为吴怀尧。张贺(记者)《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6日12版)

    2011-09-29 17:18:38 作者:张贺
    • 0
    • 9618
  • 长期接受外来投稿并长期招募实力作者

    做中国最有实力的编辑出中国最有影响的图书李金福长期接受外来投稿并长期招募实力作者投稿须知:1、投稿方向:经典名著、畅销书、官场小说、军事小说,战争小说、儿童文学、文史、健康养生、生活、教育等类型的成品稿件或成型的选题策划。2、所投稿件或选题策划如符合我单位出版要求,将按照国际惯例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3、对于有长期写作经验和写作能力的作者,单位会根据其与本单位合作的第一本书的写作情况决定是否成为本单位的签约作者。投稿方式:1、 电子版本请发至邮箱:qdnljf@163.com2、 打印稿或复印稿请寄至: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科技三路创新生产力服务大厦4楼总编室李金福,邮政编码:401332。3、QQ:6579154273、 联系电话:13677607579

    2011-09-28 19:41:45 作者:李金福
    • 0
    • 9583
  • 台女作家老公违法看诊称看A片可治精神病

     中新网9月24日电 据台湾《苹果日报》报道,台湾女作家陈艾妮结缡30多年的丈夫陈健生,无医师执照却违法看诊30多年,不但称“癌症不用化疗”,还离谱地对求诊的精神病患表示“看A片放松就会好”。陈某收费昂贵,估计月收入逾百万元(新台币,下同)。陈健生自称医学博士,他的妻子陈艾妮出书逾百本,以写两性、婚姻关系闻名,活跃于艺文界,且因具画家身份,有“才女作家”称号。对于枕边人违法行医多年,陈艾妮昨称“不清楚”。先卜卦解运才看诊读者王小姐向台湾《苹果日报》投诉,她曾陪两名分别罹患癌症及精神疾病的亲戚找陈健生求诊,陈说:“癌症不用化疗,在我这里就没问题。”还对罹患精神疾病的亲戚说:“你带几片A片回去看,心情放轻松就会好。”亲戚见陈一副“名流医生”姿态,对病情好转充满期待,但吃了陈开出的中药粉,付了每个月1.2万元药费后,两人都治疗无效。王小姐说,陈笃信命理,给他看诊得先至桃园中坜小神仙相命馆卜卦、解运后,才愿意看诊。记者本月中佯装病患至相命馆指名找陈健生,翁姓女相命师即拿陈健生名片给记者,并说陈认为治病要“命理与药理结合”才易治愈,随即收费500元为记者“解运”。记者向陈健生约诊后,至陈位于台北市忠孝东路四段阿波罗大厦的工作室求诊,墙上挂满匾额,还有陈健生穿医师袍和影星胡因梦等的合照。记者等了半小时才看到诊,陈却先与记者闲聊40多分钟名人八卦。记者佯称要求子,他说:“在我手上还没有不能生的,除非是八字没有。”并说胡因梦等名人都靠他帮忙助孕或安胎,胡险些流产,是他打电话给小神仙帮忙化解才保住孩子,“很玄很玄的。”估月收入逾百万元为记者看诊时,他要担任助理的儿子拿音乐CD及佛经等书给记者,“听音乐、念经调理身体。”陈的儿子随后收取8千元药费,并交付一个月份量的中药粉末药包,但无任何明细及收据。估计陈每周看诊4天,每次8名病患,月收入逾百万元。卫生部门指无照将查缉台北市卫生局昨日确认陈健生无医师执照;医护管理处副处长陈青梅说,无照却把脉、诊断及提供药品,属密医行为,依“医师法”可处6月以上、5年以下徒刑;陈涉违法行医,卫生局将查缉。记者昨与陈健生对质,他坦承无医师执照,但辩称没开业也无医疗行为,“大家都是来找我聊天,我卖药给老朋友而已。”记者质疑病患没处方笺,他也不能卖药,且药品无明细及收据,他慌乱说:“不要这样!大家交个朋友好不好?”针对陈健生指与马英九熟识,台当局“总统府”发言人范姜泰基说,马英九与陈艾妮是台大同届同学,所以认识陈健生,多年前陈艾妮夫妇确曾主动提供健康咨询,马英九予以婉拒,近年已无联络。“国泰”慈善基金会董事长钱复坦承认识陈健生二三十年,“陈医生是很好的人。”但他表示只是常向陈咨询健康问题、请陈帮忙调养身体,并无医疗行为。钱复严正表示,从未带马英九给陈看过病。为胡因梦把脉安胎影星胡因梦说,怀孕时确曾让陈健生把过脉,询问营养方面的问题,“因为陈艾妮的关系,大家都是朋友。”双方很久没联络;她听到陈健生是密医,苦笑说:“我不知道这件事。”对于陈健生称看A片可治精神疾病,耕莘医院精神科暨心理卫生中心专科医师杨聪财直呼:“鬼扯!”他强调,千万别听信不符医学常理的说法。

    2011-09-25 14:43:53 作者:佚名
    • 0
    • 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