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昨日羊城阴雨,没能挡住南国书香节成千上万“书迷”的热情。据悉,截至昨晚8时,入馆人数已达7万人,首日售书额达200万元。昨日上午10时,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等领导与相关代表一起扳动拉杆,共同启动“2010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据悉,“南国书香节”从创办至今已是第七届。在刚结束的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每年举办一次‘南国书香节’”已被写入《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林雄向南都记者表示,今年的书香节设于琶洲会展中心,由于场地的扩大,内容变得更丰富。“除了图书的展销,更增添多种文化活动和名家讲座,堪称历届最完整的书香节。这多少是借鉴和吸收了香港书展的先进办展经验”。据悉,本届书香节展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设有展销、展览和专题三大展区共26个专题展馆。参展的国内外出版机构共有600余家,场内将举行相关文化活动超过200场。从即日起至25日,市民可在琶洲会展中心免费领取门票当做优惠券,以三到八折的优惠价进场挑选好书。此外,今年的书香节首次实行全省联动,除琶洲会展中心主会场外,各地市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举行书展或读书节。乘地铁看书展4万人得免费书香节与地铁、南都合作推出20万张专用票不花一分钱,坐地铁到达南国书香节主会场。这是书香节组委会与广州地铁公司以及南方都市报联合推出的免费“地铁专用票”。据悉,全市总共20万张的“专用票”,目前已发放完毕。书展开幕首日,尝此便利的市民共有4万人次。昨日上午9时,记者从五羊邨地铁站入站,体验搭地铁不用刷卡的滋味。在“南国书香节专用通道”指示牌下,乘客只要出示“专用票”,工作人员便会把侧门打开并撕下副券,让乘客进入。到了琶洲站,持“专用票”的乘客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经专用通道出闸。退休教师叶姨说,自己是带着儿媳妇和孙女来参加书展的。“免费地铁很贴心,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立刻就到新华书店领票了。”她表示,专用通道不拥不堵,通过迅速“很方便,满意!”现场林雄捐书《新中国第一》启动图书漂流迎亚运,写下寄语“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幕式后,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一行到各个展馆进行参观。林雄首先来到“数字阅读体验区”,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南方网数字出版成果演示,体验汕头大学自主研发的阅读新技术。在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馆,一幅长达15.9米的《姑苏繁华图》苏绣品吸引了他的注意。“这么精细的作品,花多少年才能完成?”工作人员向林雄介绍,这是苏绣名家蔡梅英女士带领18位绣娘耗时5年完成的。1.5小时的巡馆过程中,林雄参加了“图书漂流迎亚运”活动,为广西馆进行揭幕,见证了粤桂出版集团战略合作签约,还为“诗润南国———2010广东省首届小学生诗歌节”的获奖小朋友颁奖。对于书展开幕首日的人流量,他表示满意,并笑说,女儿也会和朋友来看书展。在书香节上,林雄带头捐出书籍启动“2010图书漂流迎亚运”的首漂。手持《新中国第一(青少年版)》,林雄郑重地写下寄语“腹有诗书气自华”。何谓图书漂流?据悉,这是指任何一位读者阅读完一本书后,签下自己的名字,将图书放置在市区内指定的公共场所,供下一位市民阅读,如此漂流传递下去。在书香节首日,设于广东展馆的放漂点已投入书籍800册,多为亚运知识和励志书籍。主办方表示,将视情况陆续增补。据悉,第一批漂流书架计划投放到全市部分报刊亭中,然后将陆续走进全省多个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曾获羽毛球世锦赛女单两连冠的谢杏芳是本届“图书漂流爱心大使”。她说,“在我心目中,每本漂流书籍都像一个个点燃的亚运火炬,让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在温情关爱中恒久传递”。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瑛 实习生 许佳
诗歌呼唤个性 诗人需要担当 ——第26届青春诗会在浙江文成举行 自1980年举行首届青春诗会,素有诗坛“黄埔军校”之称的青春诗会走过了30年,这一活动也成为当代诗坛生力军代表的集中展示。8月7日至11日,诗刊社第26届青春诗会在浙江文成县举行。青年诗人许强、慕白、黄芳、李山、赖廷阶、东涯、泥马度、柯健君、刘畅、扶桑、唐不遇、俞昌雄、刘小雨参加了本届诗会。王巨才、李小雨、王家新、张清华、树才、柯平、荣荣、池凌云等同青年诗人共同探讨新世纪诗歌发展之路。诗歌要追求对现实表达的有效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下诗歌有了较好的发展生态,在诗歌表达的技术层面也到达了相当的高度。新世纪十年,诗歌发展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多元格局。不少诗人认为,不能简单满足于诗歌表面的繁荣和进步,而应认清进步中隐含的问题。一是当下诗歌是否有效地回应了现实。诗人们认为当下诗歌创作环境是自由而健康的,但诗人并没有合理使用写作自由的权利,也不乏滥用写作权利的现象。诗人们需要反省是否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二是当下诗歌是否参与了当代公共经验的创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个年代都能找到见证一个时代精神的诗歌和诗人,不少作品有效地记录了他们所处时期的精神空间的状态。诗人们认为,诗人与文本应该具有互文性,从精神和品格上互相建构。柯健君说,青春诗会是青春与庄重为主题的诗歌盛会,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更要让诗歌的力量渗透到当代生活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的美。三是日益繁多的诗歌活动如何才能促进诗歌生态的优化。当前诗歌活动非常丰富,为诗人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但如果活动过于频繁和仓促,则无益于良好诗歌生态的发展。诗歌的个性来源于经验的生长网络的发展让诗歌的写作变得越来越容易,也让诗歌艺术进入了复制时代。当下诗歌复制性和类型化倾向日益显著,诗歌文本和主题出现了高趋同性。不少诗人认为,当下诗歌普遍缺乏个性,缺乏生活的粗粝质感和细节;诗歌活动现场很热闹,导致不少人热衷于诗歌生活而忽视了诗歌精神的追求和表达。李小雨介绍说,针对这一现状,本次诗会坚持选拔最优秀的青年诗人的前提下,尤其注重诗人的个性和个性化表达。比如本次入选的诗人中,泥马度的《花椒树的红与黑》可称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认知的内化的文本,作品使花椒树这一意象具有了命运感、烟火气和独具个性的历史表达。以诗歌作为自己打工生涯的精神拐杖的许强有着深刻创痛的底层打工经验,这次向诗会提交的《打工者生存白皮书》组诗,既有自己的真实的生存体验,也有自己在使命感和责任感激荡下的思索。他告诉记者:“对于打工诗人来说,我们经历了什么就该说出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汗水泪水血水永远是写作坚实的大地。”威海诗人东涯的一组写给大海的诗让人眼睛一亮。东涯告诉记者,四五年前,她的诗歌也曾没有特点没有个性,于是她转向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海边常会听到有人遇难的消息,这种生命的痛感震撼了她,给了她纯正的文学感受,让她明白了什么是诗歌的尊严和精神的力量。她认识到大海不是简单的呈现,而是个体命运个人经验的呈现。于是她的诗歌寻找到了一种安静的表达姿态,来表现生命在时空中的孤独、苍茫和焦虑,这让她的诗有了生命意识和生命的痛感。她认为,诗应表现生命的境界,诗人要进行人性化的写作。一些诗人还谈到,最近三十年,中国诗歌积极探索,文本上表现出很大的丰富性。当前诗歌对个性的表达太过于依赖想象,而真正的个性应该是从个体的书写中体现出人类生命的经验。在未来的发展路途上,中国新诗还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无论如何,坚持母语文化的传统,是首先应该持有的文化态度。
17日,汇聚全国400余家出版社和15万余种图书的2010上海书展落幕。记者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获悉,为期一周的上海书展吸引了25.2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连日来,在酷暑考验中,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热火朝天地举行。这一场“文化嘉年华”吸引群书云集、群贤毕至。15万余种图书、两百余位文化名人与蜿蜒曲折的队伍、摩肩接踵的人群共同绘就2010上海书展的一幕幕动人画面。“今年,上海是最有文化感召力的城市;这个夏天,城市因阅读而更加美好。”著名作家莫言说,在世博会举办期间登场的上海书展,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更多元的精神享受。据悉,伴随上海书展落幕,由出版界和读者共同评选的“10种最具影响力的好书”也出炉,它们分别是:《重读近代史》《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风语》《海上文学百家文库(131卷)》《画眼》《莫言作品集》《“三十年集”系列丛书》《阅读的故事》《余震》和《庄子的快活》。
成都8月17日电 由《星星》诗刊和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开营,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17名年轻诗人开展诗歌讲座、诗歌诵读等活动。这17位80后、90后的校园诗人分别来自医学、历史、外语、地理等各个专业,夏令营的相聚让这些校园诗人在诗歌追求的道路上携手前行。据悉,这已是《星星》诗刊举办的第三届诗歌夏令营。自创办以来,诗歌夏令营已聚集了一批中国高校爱好诗歌的年轻人,参加过前两届活动的一些年轻诗人也已开始在诗坛崭露头角。夏令营对年轻诗歌写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扶持校园诗人和繁荣校园诗歌,为未来诗坛储备并选拔后备力量,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本次从200多位报名者中选拔出来的17位校园诗人,基本出生于1985年至1990年之间,可说是中国诗歌的最新鲜力量。《星星》诗刊主编梁平表示:“上世纪80年代,诗歌的校际交流十分频繁,在促进校园诗歌的发展上起了很大作用。而现在中国大学的诗歌,缺乏的是校际的交流。让各所大学之间,而不单单是一个大学内部,形成校际的交流与互动,在校园里架起诗歌的桥梁,这就是我们举办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