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著名作家巫国明为《嫣然》撰写卷首语

       增城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巫国明向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东方分校嫣然文学社(通联:yanranwxs@163.com,主编钟林威:13763353140)主办的《嫣然》创刊号惠赐作品《在容与忍之间》。在此,嫣然文学社特向巫国明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在容与忍之间文/巫国明   去年的一天,我在文联看到一位新锐的书法家在拼命练写“忍”字。笔走龙蛇之下,那个“忍”字仍是不堪看。在忍字面前,他要不是把心上面的刃字写得太大,让人胆颤心惊地为大刀下小小的一颗心捏一把汗,就是把刀写得小小,把心写得大大,仿佛那把刀成了心头的宝贝,偌大一颗肥润而仁慈的心把一把刀哄在怀里,怎么也不是一件叫人放心的事,那不是孕育杀机吗?刀在那种溺爱环境中不茁壮成长才怪。我当时心里就想:何苦要“忍”,何不来个“容”字?须知百忍成仇,势成水火,终致不共戴天,你死我活,何苦来?中东战云密布,杀戮不断就是一个最可怕的恶例。而容呢,却是有容乃大,海纳百川,大小矛盾,包之容之最后化之,天下想不太平也难。   这个忍字,任你怎么艺术地折腾还不是刀压心头、利刃高悬?而你来看看这个容字,宝盖头下装了满满的谷子,多温馨富足的一个家!   于我看,同样是一种人生的处事态度,容是主动的,而忍则是被动的,故容大于忍,高于忍,也优于忍。主动的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而被动的则总是受制于对象,就象堤坝总受制于河水,决堤、崩坝始终不可避免。容主动包容一切,化解不满与仇恨,像伟大的托尔斯泰,在宗教情怀下怀抱着仁慈与悲悯而倡导的非暴力主义,你若要打我的左脸,我把右脸也转过来让你打,解恨了吧?解恨你就和解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若非如此,那就对不起了,在你解恨的背后,留下的却是你的可悲、可怜、可耻与人格的破产。我们古代说的丞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容。佛教就专门设了一尊弥勒佛,那张永远咪笑着的脸,是大肚子里容纳了天下难容之事而升华出来的欢悦。   我们从通常使用的容忍一词中,不难看出我们先人对待容与忍的态度与智慧。先人们早就在我们的母语里,在“容忍”一词中,把“容”排在了前头。容应是我们处事待人、化解矛盾的首选态度。扬容方可弃忍,能容弃忍就能避免矛盾的激化,于己可保一生平安,于心能持一世平静,而于社会,则可达至和谐。  (左:巫国明、右钟林威)作家简介:   巫国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州市作协理事,增城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主编《荔都》。出版有小说集《神经质时代的生活》、《露从今夜白》,诗集《如此固执地爱着》(合著)、《在母亲的土地上》,散文集《远行》等多部。博客:http://hi.baidu.com/巫溪之潭

    2008-12-17 00:00:00 作者:钟林威
    • 0
    • 9615
  • 第三届“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文散文大赛

      2009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10年中,“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值得大书特书。为此,澳门基金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京办事处和百花文艺出版社《散文海外版》杂志理联合举办第三届“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并邀请《澳门日报》协办大赛。大赛新闻发布会于2008年6月3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吴志良博士,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吴北明,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薛炎文,中国期刊协会名誉会长张伯海等出席了会议。2008年6月30日始,2009年6月30日截稿,2009年底在澳门举行颁奖仪式。凡此时间内在海内外各种华文报刊刊发的抒写澳门现实和历史题材的散文作品,由作家或报刊编辑部汇至大赛征文办公室,均属参赛作品。《散文海外版》开辟专栏选载和刊发,对选载作品及原发报刊,支付较为优厚的转载稿酬。一等奖1名,奖金20000元(作家15000元,责任编辑5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0元(作家各8000元,责任编辑各2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5000元(作家各4000元,责任编辑各1000元);优秀奖10名,奖金各2000元。邀请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家及一、二等奖获奖编辑赴港参加颁奖仪式,获奖作品由百花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征文作品应充满着自我生命的体悟,涌动着感情的力量,蕴含着人生的况味,有助于民族的统一和团结,具有着艺术创造力和创造性的思维。稿件字数2000字—4000字为宜。诚邀海内外作家、学者及各界人士踊跃参加,共同携手办好此次大赛。 “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办公室  地址及联络方式: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百花文艺出版社《散文海外版》杂志,邮编:300051,电话:(022)23332406,电子邮箱:swhwb@sina.com。澳门友谊马路918号世界贸易中心15楼C、D座澳门基金会,电话:(00853)87978517,电子邮箱:ieinfo@fm.org.mo。   (本文由文友余传钊推荐) 

    2008-12-16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604
  • 作家赵淑侠获世华“终身成就奖”

      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第七届年会在台北海外青年活动中心召开。来自五大洲的近三百位会员与会。北美纽约分会赵淑侠荣获“终身成就奖”。同获此一殊荣的还有司马中原和余光中,林忠民获“文化贡献奖”。赵淑侠代表会员致词时回顾了成立于1992年的世华,筹备过程之艰辛。她说,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做这样的大事是十分困难的。当时还在欧洲的她,在非常认同协会不谈政治、宗教和种族,只谈文学文艺,以文会友,把全世界的华文作家联合起来,使中华文化得以在世界各个角落开花结果,亮丽发扬的宗旨下,为欧华作协的成立而奔走。赵淑侠说,迄今世华在世界各地共有一百数十个分会,拥有三千多位会员,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华文文学组织。曾在台北、新加坡、洛杉矶、纽约和澳门等地举行过六次会议。赵淑侠认为,一个没有文学的社会,无论经济如何繁荣,生活如何现代化,质量仍嫌粗糙,算不得真正的文明社会。她说,文学本不是立竿见影,立刻就见到效果的东西。但是文学能陶冶心灵,促成人善于深思、会丰富人的智慧,让人能明辨是,会无形中提高社会的素质,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国家变得更优雅、更文明、更可爱。1、文建会主委黄碧端颁奖,旁边站的是文化基金会的林忠民先生(非律宾)2、赵淑侠以会员代表身分,在开幕式上讲话 3、文建会主委黄碧端(中)为北美纽约分会赵淑侠(左二)、司马中原(左一)和余光中(右二)颁“终身成就奖”。林忠民(右一)获“文化贡献奖”4、赵淑侠与文友在会场合影5、全体合照 6、赵淑侠档案照片   赵淑侠简介: 赵淑侠女士,黑龙江人。自1970年代开始专业写作。以《我们的歌》一书成名。其他长短篇小说有《落第》、《春江》、《赛纳河畔》、《赛金花》、《西窗一夜雨》等。德文译著有《梦痕》、《翡翠戎指》、《我们的歌》。共三十余种。1980年获文艺协会小说创作奖,1991年获中山文艺小说创作奖。1991年三月十六日,欧洲第一个华文作家协会,由赵淑侠女士辛勤奔走筹划下在巴黎成立。会员分布十九个国家,掌握十三种不同语言。为全欧洲多年来成立的第一个华人文学团体。本会经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推荐,特赠〔终身成就奖〕以表尊荣。  (本文由文友余传钊推荐)

    2008-12-16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97
  • 第七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盛大开幕

        江曾培、黄孟文等4位荣获“终身成就奖”   第七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于12月5日上午假上海好望角大酒店举行。这次会议由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和名誉副主席王蒙分别发来贺信,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孙颙、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杨益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贺词。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赵丽宏,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社长张晓敏等。这是一次国际性的文学创作及研究的会议,100多位来自海内外微型小说的作家、学者济济一堂。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及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致欢迎词,并宣布研讨会开幕。    创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前六届先后于东南亚的新、马、泰,菲律宾、印尼、文莱等国举办,经过了十四、五年的路程,终于首次在母语国——中国召开,这无论是对文学,还是中华文化影响方面都具有特别积极和重大的意义。微型小说这个新时代产生的文学样式,在众多微型小说作家、评论家、编辑与读者持续不断的爱护和努力下,已经在浩瀚的小说家族中萌芽、发展直至日益壮大,已经独树一帜,为文坛所接受。它几乎伴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变化而一路成长过来。这么多年来,微型小说的表现手法已相当纯熟,涉猎的题材也非常广泛,借用各种文学的、艺术的,甚至戏剧、影视蒙太奇的技巧也相当娴熟,它已凭借手机、网络等先进的媒介平台,以更迅速、更深入、更青春、更边缘地传扬开来。    与会者高度评价了这几年微型小说的创作与发展,一致认为以微型小说写作为媒介,以理论研究为平台的这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越来越成为真正的世界性的华文创作与研究组织,参加组织活动的会员遍布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华文学、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在国内和海外华人文坛里的凝聚力也愈加强大。    在开幕式上,主办方还向长期从事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理论研究,并在积极推广微型小说这文体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德高望重的学者、作家江曾培(中国)、黄孟文(新加坡)、司马攻(泰国)和渡边晴夫教授(日本)颁发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终身成就奖”。    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如新加坡的黄孟文、希尼尔、马来西亚的曾沛、朵拉、泰国的梦凌、菲律宾的柯清淡、印尼的袁霓、文莱的孙德安、新西兰的林爽、澳大利亚的李明晏、奥地利的俞力工、瑞士的朱文辉、美国的王渝、穆爱莉、日本的渡边晴夫、荒井茂夫,中国香港的东瑞、陈荭,澳门的许钧铨等40多位海外作家;中国有江曾培、郏宗培、徐如麒、凌鼎年、韩英、郑允钦、郭昕、冯辉、胡永其、孙方友、滕刚、刘国芳、谢志强、沈祖连,以及微型小说研究学者凌焕新、刘海涛、顾建新、姚朝文、卢翎、古远清、龙钢华等,还有《小说界》《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文学报•微型小说选报》《百花园》《金山》《天池小小说》《微型小说》《精短小说》《微篇文学》《上海故事》《东方剑》等报刊的主编、副主编与编辑人员参加了会议。开幕式后即进入研讨会阶段,先后举行五场,共宣读、交流论文40余篇,并安排了自由发言。会议还组织参观了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碧云高级社区,包游轮夜游黄浦江。会后,主办方组织部分远道而来的海外代表驱车苏州地区,游览了东山、西山、太湖大桥、吴江市的静思园、同里古镇的退思园、珍珠塔等,海外作家对具有浓厚中华文化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色,颇有兴趣。    会议期间,在会长郏宗培的主持下,还召开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会,会议增补了俞力工(奥地利)、陆扬烈(澳大利亚)、穆爱莉(美国)、陈荭(中国香港)等四位为受邀理事,并原则确认香港为下届研讨会的举办地,会议还重申要进一步加强华文微型小说创作与研究,拓展研究会在海外,如南美、非洲等地的影响力,并举行不定期的理事会议和专题研讨会、国际笔会。  (本文由文友余传钊推荐) 

    2008-12-16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97
  • “改革开放30年与广东文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1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与广东文学”研讨会在中国作协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功,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洪波,原党组副书记、主席团委员王巨才,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承志,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廖红球,党组副书记、主席团成员孙丽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廖琪、张建渝,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刘海斌,以及在北京和广东方面的专家学者50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学的一批重要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和研讨,涉及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大风起兮》、《苍天厚土》、《大江沉重》、《仙人洞》、《神仙·老虎·狗》、《终结于2005》、《商界》、《世纪贵族》等,纪实文学《国运——南方记事》、《庄世平传》、《冰点燃烧》、《瘟疫:人类的影子》、 《守护生命》、《袁庚传》。很多评论家还谈到更早期的一批广东知名作家的作品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等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因时代风气之先,广东省在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学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面貌,优秀作品不断问世。广东省作家协会在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引导作家深入生活,努力创作精品,加强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作协特别重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工作,重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运用到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当中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来引导作家和文学创作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作协就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广东的文学创作”的课题,召开了研讨会;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统领,2006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协和中国作协一起在京联合举办了“科学发展观与广东文学创作研讨会”;2007年“建设和谐文化与广东文学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今年底,“改革开放30年与广东文学”研讨会又在京召开。通过这一系列研讨会,在促进广东文学创作的同时,也探讨和总结广东作协和广东作家们所做的努力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广东乃至全国文学界更自觉地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使文学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更好地在文学领域当中进行创新,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和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廖琪主持。出席会议的评论家、作家有:范咏戈、李敬泽、潘凯雄、白描、阎晶明、彭学明、王必胜、张陵、杨志广、冯敏、吴秉杰、牛玉秋、李炳银、吕雷、谢望新、伊始、陈晓明、张颐武、王干、黄宾堂、骆军、王兆胜、张柠、何向阳、李东华、李朝全、温远辉、吴赤锋、杨克、熊育群、胡的清、卢卫平等。  (摄影:袁继彦) 

    2008-12-16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50
  • 欧阳山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我党文艺宣传战线的优秀领导人欧阳山诞辰100周年之际,由中国作协、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湖北荆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欧阳山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12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各主办单位的负责同志、作家、评论家、学者、欧阳山同志的亲属友好等聚集一堂,共同缅怀这位革命文艺的前辈,学习继承欧阳山同志遗留下来的丰厚精神财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李冰,欧阳山同志的老战友贺敬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等首都文学界人士和欧阳山生前友好120人出席了会议。铁凝代表中国作协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欧阳山同志一生的文学成就及其精神遗产给予高度评价。铁凝说,从1908年12月11日到今天这一百年来,中国文学与中国社会共同经历了20世纪革命风云的洗礼,中国作家与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作为自20世纪起始到20世纪终结的时间段落中的一员,作为中国社会发展重大历史进程的宝贵的见证人,作为一个作家,一个一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念的文艺战士,欧阳山同志以他一生的为人与作品,为我们后来者树立了榜样。铁凝说,作家欧阳山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作家不能脱离生活,不能没有勤奋,不能停止思索。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铁凝同时强调说,学习欧阳山等老一辈革命作家为人民写作与时代同行的崇高精神,继承他们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的优良传统,坚持他们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艺术追求,无疑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学的一笔宝贵财富。我相信,我国文学界的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一定会继承光大欧阳山等老一辈作家的精神财富,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作出新的贡献。欧阳山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亲自关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左翼作家和文学战士。欧阳山原名杨凤岐,笔名凡鸟、罗西等,长期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文学事业和为民族谋解放求独立的革命事业,创作小说、散文、杂文、文学评论等作品1000万字,丰富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画廊。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荆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郭跃进以及廖红球、郭志刚、李云雷等专家学者在发言中对欧阳山思想和艺术成就作了高度的评价和深入的剖析。欧阳山的家属代表欧阳代娜作了答谢讲话。座谈会由陈建功主持。(摄影:袁继彦)  

    2008-12-16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