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启动

           文艺报和淄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参评作品征集和评奖活动正式启动。征集对象为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之间首发的汉语短篇小说。评选标准为关注当代现实,体现社会审美理想,故事性、想像力俱佳,具有民族风格和大众阅读价值。截止日期为2008年9月18日。联系地址:100125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文艺报》专题部,电子邮箱:ssmzwyzk@126.com。

    2008-09-01 00:00:00 作者:光明日报 王山
    • 0
    • 9693
  • 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启动

         文艺报和淄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参评作品征集和评奖活动正式启动。征集对象为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之间首发的汉语短篇小说。评选标准为关注当代现实,体现社会审美理想,故事性、想像力俱佳,具有民族风格和大众阅读价值。截止日期为2008年9月18日。联系地址:100125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文艺报》专题部,电子邮箱:ssmzwyzk@126.com。

    2008-09-01 00:00:00 作者:光明日报 王山
    • 0
    • 9614
  • 著名作家魏巍逝世

     著名作家魏巍逝世铁凝金炳华等前往吊唁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魏巍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4日19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魏巍逝世后,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等前往魏巍家中吊唁,向魏巍家属表示亲切慰问。他们说,魏巍同志是我们敬仰的老作家。他在抗美援朝时期深入前线战地采访,写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优秀作品,教育、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进入新时期,魏巍同志仍笔耕不辍,写出了《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等优秀长篇小说 ,《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得到广泛的赞誉,对魏巍同志的逝世,我们表示沉痛哀悼。   

    2008-08-27 00:00:00 作者:中国作家网
    • 0
    • 9552
  • 著名作家魏巍逝世

     著名作家魏巍逝世铁凝金炳华等前往吊唁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魏巍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4日19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魏巍逝世后,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等前往魏巍家中吊唁,向魏巍家属表示亲切慰问。他们说,魏巍同志是我们敬仰的老作家。他在抗美援朝时期深入前线战地采访,写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优秀作品,教育、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进入新时期,魏巍同志仍笔耕不辍,写出了《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等优秀长篇小说 ,《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得到广泛的赞誉,对魏巍同志的逝世,我们表示沉痛哀悼。   

    2008-08-27 00:00:00 作者:中国作家网
    • 0
    • 9615
  • 著名诗人陈亮赐作《雏鸣》

       著名诗人陈亮向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雏鸣文学社(通联:chumingwxs@163.com)主办的《雏鸣》月刊惠赐作品《校园之梦》。在此,雏鸣文学社特向陈亮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 校园之梦      ——寄语《雏鸣》陈亮多少年了!我们在柴米油盐里奔忙,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声音嘶哑,眺望的窗棂间竟然结出了蛛丝网,年青的树枝上,有花苞却迟迟不肯绽放。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坚挺的脊背竟然弯出了月亮的忧伤,瞳仁也渐渐的磨去了往昔的明朗心脏,竟过早的生出了小偷的慌张。终于有天早晨,才三十多岁的人呵!居然被镜子尖叫着读出了大片雪霜!不知多少回了!你从梦里委屈的哭醒,仿佛一条大鱼,被抛到了旱地上:闭着眼睛是渴,睁开眼睛是,望呀!你渴望回到校园,那个充满梦想的世界,那时候白云会依旧陶醉在无限的蓝天,点点白帆使劲亲吻着博大起伏的蓝床!那时候,白帆招回了鼓涨的激情和理想,血液又在脉管猎猎的喧响,发根开始返青,鱼尾纹灿烂成桃花,红透心脏,也轻轻的,涂抹去了苍白的亚健康。连浪花都大笑着,一遍一遍的鼓掌,连鸥鸟都弹着风琴欢快的为你演唱。呼喊!呼喊!你成了涅槃重生的凤凰,你仿佛又回到了先前那个任性的孩子,那个强男子:悬佩着贝壳,披着霞光。是时候了!呼喊!呼喊!让我们点燃暗哑的生命,用草绿的声音,清脆的呼喊把被我们长久遗忘的青春再喊回来! 作家简介:   陈亮,男,1975年生,山东胶州人,18岁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在《诗刊》《星星》《诗神》《诗潮》《青春诗歌》《北京文学》《北方文学》《飞天》《芙蓉》《清明》《山东文学》《红岩》《散文诗》《散文天地》《散文诗世界》《作品》《绿风》《诗林》《青岛文学》等国内50余家报刊发表诗、散文诗约300首(章)。曾多次入选年度《中国最佳诗歌》《中国最佳散文诗》《中国散文诗精选》等重要选本,曾获《诗刊》、《飞天》、《散文诗》奖等十余次。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主持山东诗歌论坛。

    2008-08-19 16:59:29 作者:钟林威
    • 0
    • 9608
  • 29岁诗人吾同树自缢身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5日  南方日报 生前失业半年须还房贷,疑因生活压力大且感厌倦    本报讯(记者/谭志红)上周五,青年诗人吾同树在位于东莞的家中自缢身亡。4天前,他刚被东莞一家报社录用。诗友们在悼文中提到,吾同树生前觉得生活压力大并且感到厌倦,而吾同树在生前的一篇文中也写到,他面临着极大的房贷压力。进报社仅4天自缢身亡昨日上午,记者收到《文化周末》编辑部寄来的最新一期报纸,出版日期为8月1日。记者看到,这期报纸的封面上写着“最意网十大写手之一、青年作家李云龙青年诗人吾同树双双加盟本报”的字样,用的大号红色黑体和报宋字体。据《文化周末》介绍,今年29岁的吾同树,原名曾桓开,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在《诗刊》、《星星》、《鸭绿江》、《北京文学》、《作品》等数十家全国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首),被《诗刊》评为“2007年度中国20位最具活力青年诗人”。不过就在这期报纸出版的当天上午,吾同树在家中自缢身亡。《文化周末》负责人汪晟说,他回江西探访生病的母亲,周五上午打电话得知吾同树没有到办公室,于是又打吾同树的手机,却被告知关机,后来才知道他已经上吊身亡。据汪晟介绍,上周一即7月28日,吾同树在朋友的介绍下到《文化周末》工作。他很勤奋,每天早早地来到办公室。上周四,汪晟跟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考虑到他文字功底不错,打算安排他做一些专题。在上一期的《文化周末》报纸上,记者看到了两篇署名“曾桓开”的稿,当时他是实习记者。这两篇稿件是关于莞产音乐剧《蝶》获韩国国际音乐剧最高奖和一家艺术馆开业的消息。在汪晟的印象中,吾同树内向、儒雅、单纯,很有书生味,让他想起了以前的自己。生前面临较大生活压力从诗友写的悼文中可以看出,他面临着极大的生活压力并且感到厌倦。据介绍,吾同树的家在梅州偏远农村,他自幼丧父,他和妹妹靠母亲拉扯大,家里很穷。2005年7月,吾同树从暨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入职金地集团东莞公司。东莞作家航亿苇在博客中说,吾同树“后来去了深圳,办了家文化传播公司。听说亏了。或许生存的压力让他最终做了这种绝望的选择。”另据介绍,吾同树生了一场病,在进《文化周末》之前失业半年。曾经和吾同树有接触的一些人则认为,他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堪房贷压力。据介绍,吾同树去年和女友按揭买了一套复式房。后来吾同树应一家刊物之约写了一篇名为《同是房奴沦落人》的文章,叙述了他购房的心路历程。文中写到,他东借西凑,凑齐了10万元,支付首期房款、律师费、契税等费用。吾同树在文中感叹:“从来没有这么花过钱,但花得很疲倦。”据介绍,他每个月要还2000多元的房贷,要供240个月。“供到那时候,差不多都有白胡子了吧。”他这样写道。而这让诗友们很羡慕。刘大程说,吾同树毕业两三年就和女友买房了,“而我们这些在底层辗转滚打的家伙,来东莞这么多年仍两手空空,对买房连想都还没多想”。不过有媒体透露,今年年初,吾同树从深圳回来后就失业了,靠女友的薪水维持生活,交完7月的房供后,他手中的现钱紧张了不少。关于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诗友们反思生存之道对于吾同树的死,汪晟很痛心。汪晟说,此前他还没有和吾同树谈待遇的问题,但是在《文化周末》的收入,足够他支付房贷,他准备从江西回来后再跟他谈待遇问题,没想到竟然成了永别。对于吾同树的死,诗友们除了感到无比痛心外,也在思考这个社会的生存压力。他的朋友赵原说:“在我们的思想和内心中,在我们对这个时代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中,一个诗人的死亡,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刘大程在悼文中这样写道:“在这个生存压力逼人的时代,我们都过得不轻松,不快乐。”当看到吾同树和女友辛苦置下的房子,刘大程觉得悲伤而愤怒:“不就这么宽一点的复式结构的居所吗?一点也不敞亮,囚笼般压抑感扑面,竟就要那么几十万?一月月地掏钱供着,直供到渐趋年老?与其如此,我如挣到了生活资本,是宁愿回到僻远的乡下,住着几间瓦屋。”吾同树自杀前一天所写诗歌消失一只鸟,在层云上飞那疲倦的身躯、迷茫的眼神只能被云朵的灰色遮蔽或许云有多么脆弱,然而他无法穿透,他的力气已将用完内心的虚弱,更能感觉天空的缥缈努力地扇动翅膀,依旧没能绕过雷电潜伏在云的周围他爱的人都在下边大地上熙熙攘攘地过往他们无法飞起,沉溺其中———幸福和苦痛,在尘嚣中难分彼此雨下了,寒凉的雨丝没有零落的羽毛再无孤独的影子之后,天空像新鲜的蓝床单而大地,继续像垃圾场物质坚持物质的腐烂梦在无形地蒸发,一切在缓慢地消失,于相近或遥远的未来。    

    2008-08-05 00:00:00 作者:新闻要闻
    • 0
    • 9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