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湖州市“80后”女作家群体崛起

     湖州市“80后”女作家群体崛起专家呼吁,少一点指责多一些宽容信任      7月12日,浙江省作家协会、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市文联为湖州“80后”女作家举办作品研讨会,来自中国作协、中国社会科学院、《小说评论》、《中华文学选刊》、浙江省作协等全国各地的专家汇集一堂,对湖州近年来出现全国罕见的“80后”女作家群现象进行研讨。   研讨会上,吴雪岚、潘无依、朱思亦、黄慕秋、吴瑜等8位朝气蓬勃的“80后”女作家引人注目,她们都出生在湖州,都具有较高学历。她们中有工学博士、文学学士和在读大学生,有的已成为中国、浙江省和湖州市作协会员。吴雪岚的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50万册;潘无依的长篇小说《群居的甲虫》发表于收获杂志;吴瑜的《上海,不哭》将被搬上荧屏。湖州市“80后”女作家有十多位。她们的崛起引起了文坛的强烈关注。不少人认为,“80后”作家是非主流作家,因而没能引起主流文学圈的重视,甚至引发了多次的争论。“80后”作家的位置日益成为文坛讨论的话题。与主流作家不同,湖州“80后”女作家群的文学创作大多成名于网络。如畅销书《后宫——甄嬛传》作者吴雪岚,2006年2月开始尝试写长篇小说,并被数百家网站转载,在网上有众多的粉丝;吴瑜(网名“清水无鱼”)就是在新浪博客上连载《上海,不哭》、《情迷夜上海》等长篇小说,成为全国美女博客大赛“最佳才华奖”得主的。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主流文学要重新审视“80后”这个作家群体,要正视他们,抛弃偏见。《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认为,“80后”作家不仅是文学的后来者,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他们有能力把中国文化传承下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白烨认为,湖州“80后”女作家群体起点高、路子正,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她们能够摆脱商业诱惑而从事创作,难能可贵,社会应大力扶持,为她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导吴秀明教授认为,主流文学对于“80后”作家过于苛刻,对他们应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信任和宽容,吸收他们的精华之处,这样才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曾经在文学界对‘80后’作家进行过一项调查,”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说,“有54%的作家认为‘80后’作家有好的作品,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作品具有很好的价值,‘80后’作家中会诞生大师级的作家。”  

    2008-07-18 00:00:00 作者:董平 叶辉
    • 0
    • 9619
  • 《国运——南方记事》首发式在京举行

        一部波澜壮阔、动人心魄的历史篇章《国运——南方记事》首发式在京举行      隆重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一部全景式反映广东改革开放历程的作品《国运——南方记事》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国运——南方纪事》是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作品,并列为中国出版集团的精品工程之一。7月9日,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广东省作家协会在京共同举办首发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功、高洪波,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郭义强,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中共广东省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人吴佳联,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廖红球等出席首发式并讲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士光主持首发仪式。与会者在发言中谈到,《国运——南方纪事》从中国南方百年的风云变幻和世事沧开始落笔,以邓小平南巡为主线,以原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作为贯穿全书的人物,讲述广东省一大批改革先驱如习仲勋、任仲夷、叶选平、林若、吴南生、袁庚等人解放思想、奋不顾身、强行突破,以坚忍不拔的努力使广东成为中国最早的改革试点。这部作品以雄阔的气魄、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地域特点,力图以改革前驱人物为经,以南粤发展大小事件甚至是市井轶事为纬,编织一段渗透着广东人民光荣与梦想的岁月,描绘出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激流勇进、敢于创新的共产党人活力四射、栩栩如生的光辉群像,力图探求中国人民奋发自强改变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闪光轨迹,全面记录充满生存与发展复杂博弈的中国改革真实历程,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高度阐释改革开放在广东珠三角成功实践的历史必然。与会者在发言中还谈到,构成这部作品的一个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它浓重的感情色彩和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作家采访扎实深入,甚至细致到了当年的文件、信件和会议记录。素材丰富,剪裁得当,截取了最富信息量和最能传其神韵的情节和细节,生动地再现了我们知之不详的历史瞬间,再现了许多重要人物的性格风貌。《国运——南方纪事》并没有就事件写事件,而是将视角转向事件的背后,将笔墨对准人,最终决定作家笔墨动向的是感情,最终催动的也是读者情感的波澜。评论家在发言中说,作家以情驭文,时代生活在他们的笔下呈现出感人的温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记者在首发式上了解到,《国运——南方纪事》由作家吕雷、赵洪历时四年,数易其稿精心创作。他们合作的长篇小说《大江沉重》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在创作《国运》中,他们再次以严谨而富于激情的创作态度,深入采访近200位当事人,查阅大量有关改革开放的文章和档案资料,在创作中真实地反映改革历史进程中的种种艰难曲折,格局宏大,人物众多,矛盾交错,雄浑厚重,是一部书写广东改革开放历史的优秀作品。出席首发式的还有作家评论家:雷达、吴秉杰、范咏戈、胡平、贺绍俊、周明、牛玉秋、阎晶明、李炳银、傅溪鹏、刘茵、脚印、吴亦锋、伊始、廖琪、赖海晏、温远辉以及首都20多家新闻媒体。(摄影:袁继彦)  

    2008-07-18 00:00:00 作者:胡殷红
    • 0
    • 9582
  • 作家余丛赐作《雏鸣》

        著名作家余丛向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雏鸣文学社(通联:chumingwxs@163.com)主办的《雏鸣》月刊惠赐作品《每一次写作都是“雏鸣”》。在此,雏鸣文学社特向余丛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每一次写作都是“雏鸣”余丛   “雏鸣”是什么,是雏鸟的鸣叫吗?也许我们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年轻,在写作上才刚刚起步,这就是一只雏鸟对自身的要求。它应该这样,一只雏鸟的鸣叫,充满着迫切的期待。然而,在面对更长远的写作时,我们并不想让一只雏鸟成长。并不是说不是一只雏鸟了,我们的鸣叫就变得悦耳,变得响亮。也许事实是这样,鸟儿学会了歌唱。但是,写作却不是这个道理,是例外的。   当我们面向写作时,是面向,而不是深入。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写”的问题,就如同一只雏鸟要学会如何发声,就必须学习和模仿。学习是掌握技巧,而模仿则是找到形式。其次是深入写作,而不是面向,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就关乎到心灵,关乎到人性,关乎到写作的本质,并且构成文本的底线。否则,任何的写作都会是无效的,仿佛千篇一律的鸟叫,唧唧喳喳地集体恬噪。简单地说,“如何写”就是到写作中去的,而“写什么”则是从写作中走出来。   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是“雏鸣”,而不是一只雏鸟。我们说,每一次写作都是“雏鸣”,而不是说每一次写作都是“雏鸟”。对于写作者而言,成熟是必然的过程,但写作却是追求先锋的过程。先锋的写作是反对经验主义的,而“雏鸣”的心态则能保持我们的激情和创新性,避免了惯性和惰性的写作。昆德拉认为,“人的大地是无经验的地球”,就是告诫我们的写作是从无经验可言的。只有把每一次写作都当成“雏鸣”,我们才会在写作中有所发现。   为了更好的写作,或者拥有一个专业的态度,“雏鸣”对于写作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鸟群淹没个性、充满着鸟叫的嘈杂环境,“雏鸣”的声音是原生的、清脆的和单纯的,而这正是我们对写作的莫大追求。既然不能做一只永远的雏鸟,那就让每一次的写作生发出“雏鸣”吧。作家简介:   余丛,1972年出生于江苏灌南,现居广东。著有诗集《诗歌练习册》、《多疑的早晨》,随笔集《疑心录》。

    2008-07-16 09:11:10 作者:钟林威
    • 0
    • 9701
  • 作家韩松落赐作《雏鸣》

       著名作家韩松落向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雏鸣文学社(通联:chumingwxs@163.com)主办的《雏鸣》月刊惠赐作品《灵魂的篝火》。在此,雏鸣文学社特向韩松落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灵魂的篝火                 ——献给《雏鸣》韩松落                                             1994年冬天,我在大学门外的书亭内发现了一套《约翰•克里斯朵夫》,傅雷先生的译本,白色封面缀着浅黄暗花。当时惊喜若狂,当即买了下来。抱在怀里,怕雪霰打湿了封面。这时旁边的一位教授,推了推鼻子上的眼镜对我说,这些书我早就不读了。他的语气有些疲惫。我注视着他蜡黄的脸颊,无言以对。   记得当时借了许多《收获》杂志,没课就躺在床上看。读余华那篇《活着》时忘了吃饭。后来天黑了,宿舍的人谈恋爱的谈恋爱,看电影的看电影,我一个人站在窗前,看着熙攘的陌生人,心里全是对他们温暖、明亮、甚至是热切的祝福。我不知道是书让我的情感变得细腻,还是天性如此,总之当我挣脱开书籍里的故事和情节时,我会发现,我对这个世界更加迷恋,而对人们,心底里流淌的,是那种类似基督教里所谓的博爱情怀。   那时最羡慕的是隔壁的一位新疆同学,他有套《追忆似水年华》,七卷本,纯白封面中间,是优雅、看起来有些忧伤的M.普鲁斯特肖像。他留着小胡子,眼神幽暗。我鼓起勇气跟他借,出于面子他借给我一本《在少女们身旁》,可是第二天跑早操时他就要走了。我至今还记得书里的一句话,“我捏着一万法郎,但他们对我毫无用处。”当时我是这么想的,要是我有一万块钱,我就把学校淘汰的旧书全买下,然后打包用火车运回家。   现在,那些或厚或薄的书,仍让我在深夜叹息或欣喜。我知道,在这样一个物质社会,书籍的分量越来越轻,灵魂也越来越轻,但我也相信,始终有些人,譬如喜欢《雏鸣》或为《雏鸣》而努力的同学们,他们肯定也在书籍里享受着精神上的自由,并将这种自由转化成心灵的歌吟,变成铅字,把我们内心幽暗的篝火,燃烧得更旺一些。作家简介:   韩松落,70年代人。祖籍湖南,生于新疆,落户兰州,现居河北。1997年开始散文及小说写作,作品见于《散文》、《人民文学》、《大家》、《天涯》等。2002年开始专栏写作,在《京华时报》、《北京青年周刊》、《青年时报》、《时代人物周报》、《东方早报》、《信息时报》、《新闻晨报》、《晶报》、《武汉晚报》、《新世纪周刊》等处开有专栏,多为电影、音乐、娱乐、文化评论。另编著有音乐读物若干。

    2008-07-12 11:22:25 作者:钟林威
    • 0
    • 9590
  • “姚抄抄”是怎么炼成的

      “姚抄抄”是怎么炼成的 几年前一位当红青春文学作家被以抄袭之名告上法庭并败诉后,其多为中小学生的忠实读者发表过“抄是看得起你”、“不抄你还不红”等类似言论。而在最近,网友们在天涯社区、百度贴吧上爆料出一件“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位“天才写作少女”姚牧云从初二开始,就在多种杂志刊物以及网络上发表“抄袭之作”。据称,“她不仅是抄情节,抄部分词句,她实在是一个字都懒得改动,主角姓名都不曾换一个。”抄袭对象从著名作家杜拉斯、白先勇到网络各种无名作者的作品。然而因为这些作品,她获得的不仅仅是稿酬,而且还被成功地包装成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女作家。有关姚牧云成长经历的点点滴滴被披露后,众网友把它当作是咄咄怪事,纷纷参与热议之中。“从十四岁抄到十七八岁,而且竟然还基本上都被发表了,得到了广泛肯定。此次事件,究竟只是一个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究竟是学校教育问题,还是一个传媒无能的问题?”一些网友就此事件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缘起“人肉”再次发威多年抄袭败露 今年6月底,一热心网友在阅读姚牧云于2008年2月刊登在湖南省《小溪流》杂志上的文章《比天空还远的季节》时,发现故事中人名、对话乃至故事情节都“似曾相识”,查证之下,发现是此网友曾经阅读过的一篇名为《不疯魔不成活(作者:微笑的猫,晋江文学城06年发表)》的小说。除了人物性别改变外,其他的内容几乎未变。此网友把此事放到网上后,在众网友的帮助下,发现此女发表的多篇号称是“原创”的小说皆为抄袭,她抄袭的对象甚至有作家杜拉斯、白先勇和现今知名写手落落等等。一大批网友自发收集了大量的详细材料,作为抄袭证据公布在天涯社区、百度贴吧上。通过比照原文和抄袭文,众多网友评判道:此人的作品抄袭极为明显,更改主角姓名,东挪西拼多个著作的片段,甚至有时完全照搬原文,一字不改。于是,在网上网下皆有小名的“天才写作少女”姚牧云,其所发表与未发表作品大部分皆被证明是抄袭之作。有熟悉情况的网友还称,她在网络上发言总是礼貌地称呼那些小有名气的作家为老师,她给他们写信留言,希望得到关注。她甚至参与谴责文坛抄袭。她把作品发到北大文学系的论坛,在论坛优秀作者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姚父“痛心疾首的父亲”现身检讨“教育失败” 在被人揭发之后,有人发短信到她父亲的手机,告知实情。6月26日上午,一个ID名为“姚牧云”的网友自称是姚牧云的父亲,在网上论坛中发表公开信,自称是一位“痛心疾首”的父亲。他表示一个朋友告诉他女儿抄袭的事,开始真不敢相信,“为女儿所做的一切感到可悲、可耻!”他在发言中诚恳地道歉,恳求各位给女儿一个机会:“女儿做了这样不道德的事,作为做父亲负有很大的责任,是我平时教育不好。再可能我太喜欢把她抄在本子上的一些东西都贴到网上。也许是我的喜欢和我的虚荣心引发了她急于写出更多的东西吧?才会发生这么多本不应该发生的事。请各位看在女儿年纪轻,不懂事,尽量原谅她吧!给她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其父姚国庆在江西省上饶市市委宣传部工作。在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姚国庆承认网上的公开信是自己所写,而女儿抄袭的情况也是事实,自己已经检讨是自己教育失败,再谈也没有新的东西可说了。据他透露,女儿最近精神状态尚可,只是不再写作,一心扑在学习上,准备迎接明年的高考。至于几年前为女儿开的个人博客一直没有时间打理,现在更不会花精力在上面。  ◇各界抄得离谱,发得也离谱 在网上,“驱姚风波”愈演愈烈。北大中文论坛28日发布公告,表示要取消姚牧云12强的资格,并禁止其发言。天涯“散文天下”栏目也发公告,认为抄袭情况基本属实,除删除其所发帖子外,还要求其向作者和读者交代并公开道歉。除了网站相关论坛、社区有大量的帖子讨论外,还有很多网友前往姚牧云的个人博客上留言、评论。对于姚牧云的博客声明——“本BLOG的文章纯属原创”,一些网友更是嗤之以鼻,批评之声愈烈。对于姚牧云欲凭自己写作上的“成绩”进入北大,有网友讽刺道:“北大已经有范跑跑了,不差一个姚抄抄。”有人观察到,姚牧云的“个人特色是每发表出版一篇均留下详细联络地址,据考证为了出版联系而用。”有人质问:“这小姑娘还不简单嘛,看的都还是耽美类的。是不是觉得耽美作者不会找你算账?”还有人总结道:“令人不解的,倒还不只是这个人抄了,而是为什么一个所有作品都是抄来的人竟然能获得那么多荣誉?问题是抄得离谱,路子也发展得离谱。”《小溪流》杂志社主编黄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姚牧云的父亲已经联系杂志社表示道歉,并承诺把稿费、发稿证书都退回。黄女士说,她获悉此事后,将姚牧云发表在杂志上的6000多字与《不疯魔不成活》对照看了,发现有千余字是基本一样的。目前,杂志社网站上已经挂出了声明,表示:“发生这样的事情,说明我们的编辑工作尚有疏漏之处。在此,谨向读者和《不疯魔不成活》的作者致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所发表的作品进行严格把关,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其他不少相关杂志社如《新作文》杂志社等,都表示会追讨支付的稿费,同时表示审稿将更为严格。 本报记者卢欢实习生李韵采写  姚牧云 女,1991年6月生,江西省上饶市第一中学高二(一)班学生,原是市二中学生,因“嫌弃二中语文老师没水平”转学至一中。2005年开始写作,文字细腻、清新、随性、灵动,大多描写中学生生活。至今有50余篇、共计13余万字的习作先后发表于《散文海外版》、《黄河文学》、《创作评谭》、《布老虎青春文学》、《少年文艺》等三十余家报刊,有作品入选《文精粹》、《2007散文中国》、《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赛获奖作品集》、《经典知识宝库精美散文》(人生感悟卷)等。曾获得过各地组织评选的文字奖项十余次,如作品《女孩与四重奏》获第三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中学组特等奖。  百度百科上列举的姚牧云部分抄袭列表 抄袭作:《阿凤》原作:白先勇《孽子》中阿凤和龙子的片段抄袭作:《断水人》原作:《断水人》by:玛格丽特·杜拉斯抄袭作:《只做你的小魔女》原作:《后半生的魔法师》by:落落抄袭作:《指缝间的幸福》刊登于《中学生博览》第一期原作:题记和名称抄《指缝间的幸福》by:风过无痕06年完结文章主体部分抄《许我向你看》by:曲阑斜04年完结  

    2008-07-11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569
  • 收购三网站 盛大进军文学领域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7月4日在京宣布,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三家著名原创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网成为其下属的全资公司和投资公司。业内专家表示,整合了网络文学优秀力量的盛大文学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国内原创文学界的标志性事件,将使文学更为普及、更走向大众。盛大文学是继对“盛大游戏”(SDG)和“盛大在线”(SDO)两个事业部进行企业化管理之后,盛大进军的一个全新业务板块。新浪网原副总编辑侯小强担任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出任盛大文学总裁,三家原创文学网站负责人担任盛大文学副总裁。对于公司的运营,侯小强强调,三家网站仍将继续各自品牌运作,公司将集中三家网站优势,大打规模牌,促进网络文学健康规范化发展。此外,盛大文化与盛大其他板块也将充分合作。盛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天桥表示,盛大文学不但会成为独立而且强大的文学版权运作中心,而且将与盛大游戏、盛大在线充分互动,在创意提供、内容产出、用户发掘、资源积累等方面有所作为。

    2008-07-11 00:00:00 作者:刘蓓蓓 马春茂
    • 0
    • 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