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广东文学已经“安乐死”?

        5月18日,由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主办,方圆地产协办的 “广东文学的现在和未来”主题沙龙在方圆·云山诗意会所举行,广东文学界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多位代表性人物在沙龙中对广东文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小说家郭小东称,广东文学处在“已死方生”的处境之中,批评家何龙也指出,目前正是广东文学最为低迷的时期,广东文学的不自信和方向迷失使广东文学面临困局。在沙龙上,与会者针对广东文学的现状、亮点与不足提出问题,并期望通过分析,为广东文学可能存在的困境寻求出路。“传统意义上的广东文学已经死掉” 主题沙龙于5月18日下午举行,参加沙龙的有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批评家陈剑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小说家郭小东,《花城》杂志执行主编、作家田瑛,《羊城晚报》文艺部主任、批评家何龙,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批评家谢有顺,《诗歌与人》杂志主编、诗人黄礼孩等六人。沙龙由谢有顺教授主持。在活动开始前,与会者向汶川大地震的受难者表示了哀悼。谢有顺说,“默哀是对死者的沉痛缅怀,也是对生者的心灵训练。默哀这样的心情,是非常文学的,因为文学最打动人的地方,往往是带有哀伤之情的。相信大地震这样深刻的创伤记忆,会对文学从业者今后的写作产生影响。”沙龙开始,黄礼孩率先发言,他认为,2000年以后是广东诗歌最好的时期,诗歌活动密集,诗歌的民间出版在全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不过,黄礼孩认为,“广东诗歌缺乏文本的先锋性,诗歌观念并无突破,和外地诗歌群体相比,广东诗歌团体松散,没有核心的力量和代表性人物的存在。”郭小东对广东文学有一个总体的观察,他认为,“广东文学正处在一个已死方生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广东文学,在今天已经死掉了,已经安息了。”郭小东解释说,他所说的“死掉”并不是否定意义上的,而是就文学传统的继承而言(何龙随即把这种死亡概括为“安乐死”),“那批五十年代出生,经历过文革,当过知青的作家,他们依靠充分的生活阅历创作出来的文学,在目前看来,和真正的文学相去甚远,三十年来,这批作家在本质上并没有获得前瞻性的进步,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在历史上应该有的、时代对他们的要求。”郭小东并不认为自己对广东文学是丧失信心的,他说,广东近三十年来迎来了大量外省移民,移民群体要真正写作出广东的故事需要时间。“一个作家一生的创作归根到底是来源于他的故乡和童年,我之所以指‘方生’,‘方生’的意义就是说他们为广东文学注入了新的力量和资源,要在他们五十岁、六十岁的时候,或者在他们下一代,才看得出他们的影响。”郭小东也认为,广东许多的文化资源并没有被现代作家所重视,像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思想先锋,广东没有几个作家能够说出这个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学资源的谱系,郭小东指出,“广东文学的希望,应该从对梁启超的文化和思想资源的重新认识开始”。“广东文学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广东实际上拥有很多‘文学之最’,领导对文学最重视,投入最大,深圳和东莞在文学上的投入甚至超过了内地的一些省份,在广东,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数也是最多”,田瑛说,在这些为数不少的“文学之最”的背景下谈论广东文学的问题,似乎是不成立的,但事实刚好相反。“我们看到了广东在文学上的巨大投入,但是,在投入和产出上却是不成正比的,也是不如人意的。”田瑛认为,从国内权威的几个文学奖项中,尤其在小说这项,广东作家一直榜上无名,多年来,广东文学缺少具有全国影响的作品,相比于对它的巨大投入,这是不太正常的现象。批评家何龙也进一步指出,“广东文学进入了最为低迷的时期”,广东并不缺少文学活动,但是,很多都是广东人搭台,外地人唱戏。何龙特别注意到,广东的很多作家都急切地想到北京去开研讨会,希望得到京城批评家的确认,这样的官方或非官方的活动都很多,“但这些进入北京批评家视野的作品,在我看来,往往是中下水平的。”陈剑晖教授也认为,这正是广东文学的可悲和自卑之处,他从来没有看到上海的作家像广东这样,如此急切地需要得到北京批评家的确认。陈剑晖教授也说,“广东文学界观念之保守,思想之守旧,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广东作家要养浩然之气” 作为沙龙主持人,谢有顺教授认为,广东给人的印象是双重的,既有很多保守、甚至落后的文学现象,也有很多新锐的事物,比如《花城》杂志、民间出版、打工文学、包括像林贤治、艾晓明这些人的思想,都是领一时风气之先的。“广东文学实际上是多面的,有双重性,甚至是多重性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包容性,它为新的文学经验和文学力量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  谢有顺说,广东文学的长处,一是作家的心态比较平和,不像一些北方作家,对文学充满不切实际的幻觉;二是广东作家所面对的生活经验的鲜活性、复杂性和独特性,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数以千万计的人都选择南下广东,在这里工作、生活、扎根,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盛大景观。在这里,最传统的和最现代的,最高尚的和最污秽的,最先进的和最落后的,最新锐的和最保守的,混杂在一起,这就给广东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按理说,这是一个能出大作品的时代。不过,谢有顺认为,广东文学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比如缺乏标志性的作家,“最大的问题是,广东作家的话语方式过于陈旧,没有探索和冒险的勇气,只关注‘写什么’的问题,在‘怎么写’的问题上一直未有突破,无法产生话题,更无法成为艺术变革的风向标,有自己语言风格的作家几乎没有。”另外,谢有顺也认为,广东作家普遍不太勤奋,容易小富即安,习惯在一个小范围内争一己之短长,缺乏更大的文学抱负。“广东文学的希望,应该在一些年轻的作家身上,他们都很有才华,且文学观念、艺术经验都还在生长的过程中,假如他们能坚忍、刻苦、养浩然之气,当会成就新的气象。”谢有顺说,文学是精神的事业,好的作家,应是才华、智慧、勇气和勤奋的完美结合,就此而言,广东作家还需努力。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广东文学的基本格局中,文学批评是较强的,诗歌是最有活力和希望的,散文杂文界既有筱敏、林贤治、鄢烈山这样的大家,也有很有新的生长点,值得关注,小说呢,写作阵营强大,但急需诞生有冲击力的作品。当有听众会后问到报告文学如何时,有专家反问:“报告文学?它在这个媒体时代,是已死亡的文体,也早已退出文学的视野了。”(记者钟刚)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8-05-22  本站声明:本站转摘本文,为的是好文共赏、传播美好,为的是发展和繁荣广东校园文学事业,并不表示赞同文中的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或原载单位来函与广东校园文学网联系,我们将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最后,感谢作者创作这篇优秀的文章,感谢原载单位发表这篇优秀的文章。附上本文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80f5001009o87.html

    2008-06-06 00:00:00 作者:谢有顺
    • 0
    • 9784
  • 广州文学研究所所长张梅赐作《雏鸣》

      广州文学研究所所长张梅赐作《雏鸣》       广州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著名作家张梅向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雏鸣文学社(通联:chumingwxs@163.com)主办的《雏鸣》惠赐作品《期待》,在此,特向张梅所长致以衷心的感谢! 期待    ——赠《雏鸣》       在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的颁奖会上,许多领导和嘉宾都发了言。而王蒙先生发言中的一句话却令我记忆至深。那就是王蒙说:“我们的作家要对自己有期待。”       这么多人讲了话,有获奖的,有颁奖的,有专家,有领导。滔滔不绝,洋洋万言。而我偏偏就记住了这句话。这怎么说呢?可能就是自己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这句话听起来很普通。首先,就是“期待”这个词特别普通。“期待”,谁没有期待呢?期待遇到美人,期待获奖,期待中六合彩,期待住豪宅,期待开宝马奔驰,期待做领导,等等。而对自己提出期待,还真是新鲜。因为王蒙先生所指的期待,肯定不是物质上的期待。即使是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也不是多发一篇小说多出一本长篇小说的期待,而是对自己创作上的期待,对自己思想上的期待。这种期待,每个人不一样,每个创作个体不一样。人要是永远都保持着对自己的期待,那是一种什么的境界呀。       文学这种创作形式,之所以能深深地吸引我们,就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的丰富和独立。而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是在于人有思想,人能够对美有欣赏和思考。正因为这样,作一个作家,她肯定是幸福和痛苦的。幸福在于她有能力和才华去掌握这种形式,而痛苦就在于你到底能运用这种形式到哪一种程度。于是我们就期待,期待自己除了欣赏还可以创作,期待自己能够创作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小说,期待自己有托尔斯泰的思想,期待自己有卡夫卡的天才。因为了这些期待,我们的生活能够得以充实。在期待的映照下,我们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发现创作上的苍白。而正因为不断地对自己期待,才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大师出现。大师与俗人的区别之一我认为就是对自己有没有期待。       期待是一种很累的东西。永远期待,也就是说永远也不满足。这种期待就窝在你的内心里,时时地折腾你。所以有期待的人永远是谦虚的人,是自卑的人,永远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于是能保持对自己的期待就是一种境界。       于是在热热闹闹的人群中,我突然平静了下来。眼前出现了一洼静静的湖泊,无颜色的水面上浮着一朵深紫色的睡莲。天才与梦幻相结合的深紫色。 作者简介:       张梅,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长篇小说《碎碎的激情》,中短篇小说集《酒后的爱情观》、《这里的天空》、《女人、游戏、下午茶》、《随风飘荡的日子》等,出版散文集《木屐声声》、《暗香浮动》、《此种风情谁解》、《讲什么身世飘零》、《肚皮上的宝贝》、《口水》、《夜色依然旧》等。目前出版著作十六种。现为广州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小说学会理事,广州市政协委员。曾获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新人新作奖,广州市文艺奖等。

    2008-06-01 00:00:00 作者:钟林威
    • 0
    • 9571
  • 作家湛汝松赐作《雏鸣》

     作家湛汝松赐作《雏鸣》        作家湛汝松前辈向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雏鸣文学社(通联:chumingwxs@163.com)主办的《雏鸣》惠赐作品《愿雏鸟都能变成振翅高飞的大鹏》。在此,雏鸣文学社特向湛汝松前辈致以衷心的感谢! 愿雏鸟都能变成振翅高飞的大鹏       借助时尚的网络传真技术,我收到钟林威给我发来的几期电子版《雏呜》。鼠标一点,我看见一群吱吱呜叫的雏鸟,在春天的花园里练跳学飞。文学的园地,多了这群如雏鸟般的新兵与我们共同耕耘;顿时显得更加欣欣向荣,充满活力。       眼前是几十篇文稿,散文、小说、诗歌……各种文学形式应有尽有。我细细地读,缓缓地品。读着读着,我感受到一颗颗青春的心声在呜动,一排排青春的脚步在前行。透过字里行间,我触摸到当代大学生面对家庭、学校、社会的种种微妙心态;领悟出少男少女对人生、友情、理想的渴望与追求。《雏呜》是一个培育文学新苗的园圃,她的展现让我眼前一遍葱绿,一遍亮丽。       文学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不但要勤奋好学,而且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难看出,《雏呜》的大部分作者,已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有的还留下了一串串足迹。文学的路,又是一条寂寞的路。走在这条路上的人,不但要守得住寂寞,而且还要守得住清贫,抵得住金钱利欲的诱惑。我赞赏你们的爱好与追求,更相信你们会在文学世界中创出一方崭新的天地。       幼苗的成长要有阳光、沃土和雨露。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已给同学们提供了充足的阳光;雏呜文学社就是培育文学青年一块沃土;那雨露呢,就靠学校的教师、文学界的前辈和社会各界人士来给这株文学新苗浇洒了。       愿雏呜文学圃园里培育出来的新苗,都能长成出类拔萃的参天大树。祝今天吱吱啼呜,练跳欲飞的雏鸟,明天都能变成振翅高飞的大鹏。作家介绍:       湛汝松,增城市新塘人,初中毕业后当过教师、文化站站长、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市工业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自学考试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专业;长期坚持业余文学创作,作品见于《广州文艺》、《作品》、《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报刊,《新塘文艺》创始人,出版有散文集《品味新塘》;现为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增城市作家协会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新塘文学、摄影、书画等协会顾间。

    2008-06-01 00:00:00 作者:钟林威
    • 0
    • 9787
  • 国外作家团体对四川地震表示慰问

     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横川健先生5月15日来电话,转达了该会会长辻井乔、理事长黑井千次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罹难者的沉痛哀悼,他表示该会正在所属会员中募集捐款,募捐结束后将款项交给我国有关部门,以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在近期出版的会刊中,会长辻井乔发表署名文章,呼吁大家以协调有序的组织向中国灾区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辻井乔特别强调:“我们严肃批驳指称这场天灾是人祸之类的言论。”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于1956年,多年来致力于中日友好和中日文化交流事业,广泛团结对华友好的日本文化界的著名作家、艺术家,曾多次接待由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老舍、冰心、周扬等组成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日。曾于2006年访问四川省、重庆市的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家、翻译家代表团团长岸阳子先生及四位成员也致电四川省作家协会,对四川的作家朋友和受灾人民表示深切的慰问。电报中写道:“我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自然灾害!我们衷心祈祷,你们创造生命的奇迹,重建美好的家园!”菲律宾华文作家代表团5月15日至21日菲律宾华文作家代表团一行五人来访,菲律宾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代表团团长、诗人蔡沧江在北京与我作家座谈时对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表示了深切哀悼。他说:“我们在菲律宾的华人、华侨十分关注高速发展的中国。这次大地震不会阻碍中国的复兴,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两小时之后就亲赴灾区,向世人昭示了中国政府领导人心系人民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崇高风范。”当得知中国作家协会将组织中国作家赴灾区慰问采访,蔡沧江说:“中国作家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作为他们的同行感到十分骄傲和荣幸!”越南作家协会越南作家协会主席友请近日致电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代表越南作家协会执委会对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人民表示慰问,并向四川省的作家和受灾家庭表达了哀悼和深切的同情。越南作协相信中国作家协会将同中国政府各部门并肩奋斗,积极参加救灾工作,使人民生活尽快恢复稳定。叙利亚作家协会叙利亚作家协会主席侯赛因·朱马博士5月21日给中国作家协会发来慰问信,对中国四川汶川地震遇难民众致以诚挚的哀悼。侯赛因·朱马表示,叙利亚作家曾见证过中国人民具有的坚强意志,愿与中国朋友共渡难关,期望中国战胜此次灾难,永远是友爱、和平、友谊之乡。  

    2008-05-31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649
  • 诗人杨克参加中宣部抗震救灾小分队

      著名诗人杨克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参加中宣部抗震救灾小分队   著名诗人杨克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参加中宣部抗震救灾小分队,5月25日飞赴灾区。在此之前,杨克已经应约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组了250页反映汶川大地震的诗歌,并应新浪网之约组稿了数千首哀诗,其个论《给湮没的身躯以不朽的名》反表于《羊城晚报》(5月21日A13版)。 

    2008-05-31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634
  • 广东作家主动请缨深入灾区采访写作

     文艺报邱海军        连日来,广东作家们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广东省作协副秘书长杨克已参加作家采访团,作家姚瓦随广东医疗救护队赴四川灾区。何锹、邱超祥等也纷纷请缨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采写文学作品。广东省党组经过认真讨论,决定派遣作家姚中才代表广东作家参与抗震救灾采写工作。目前,广大作家创作了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刊登在各地报刊上,记录抗震救灾过程中党中央领导亿万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英勇壮举,反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发挥文学作品鼓舞人心的作用。在全国哀悼日,《羊城晚报》发表了丘树宏、吴迪安的诗歌《真爱在人间》和《祈祷》,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杨克受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浪网等委托,在全国范围组稿,编发抗震救灾诗歌3000多首。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广东省作协捐款37810元,全部款项现已转交广东省慈善总会。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做好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关通知,作协全体党员共计交纳24000元。近日,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发起组织全国各地文学界人士,开展“5·12灾后乡村学校重建行动”。他表示,要为灾区重建做三件事情:一是领养一个地震孤儿;二是去重建后的北川中学或别的学校义务做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的语文老师;三是联合写作的朋友们一起在灾区捐建一所或多所小学。 

    2008-05-31 00:00:00 作者:佚名
    • 0
    • 9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