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人民文学》联合举办象山杯“我与奥运”有奖征文启事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举办,这是举国欢庆的庆典,为迎接这一盛事,进一步体现“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精神,《人民文学》、《民族文学》将联合举办象山杯“我与奥运”有奖征文活动。征文分小说、诗歌、散文三组,分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各一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各二名,奖金5000元;三等奖各三名,奖金2000元。优秀作品除有选择地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发表外,还将结集出版。 征文要求:1、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讲述我与奥运、各民族与奥运之间的故事。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展现“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精神。 2、内容清新健康,符合《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纯文学刊物的风格,生动、可读、感人。尽量通过具体事例、人物、细节来达到主题,切勿泛泛抒情,避免乏味空谈。 3、小说不超过10000字、散文不超过3000字、诗歌不超过20行。每位作者限投作品一篇;诗歌不超过三首。4、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且在参赛之前没有公开发表、出版。如发现有剽窃、抄袭以及非首发等情况一律取消比赛资格。 来稿方式:1、征文不接受电子稿件。投稿请在信封上标明“征文”字样,并注明体裁。2、投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南沿大翔凤胡同3号《民族文学》杂志社 邮编:1000093、参赛者请注明真实姓名、性别、民族、地址等详细通联方式。 征稿时间: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以邮戳日期为准。 版权说明: 本次征文的主办单位对参赛作品拥有发表权和出版权,作者对其作品的出版和发表拥有署名权,所有参赛稿件一律不退。组委会对以上条款拥有解释权。《人民文学》杂志社《民族文学》杂志社2007年9月16日
2008“浦东高桥杯”新都市小说征稿评奖活动启事 活动宗旨作为上海唯一一份反映城市文化生活的综合性文化杂志《上海采风》,愿在彰显“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方面贡献绵薄之力。我们将以本杂志为平台,面向全球华语写作者开展“新都市小说”征稿评奖活动,倡导文坛新流派和推出一些新的作家和作品,希望能活跃上海城市的文化气氛,加强中外城市文化交流,促进上海原创文学的繁荣。 活动创意1、本次征稿活动将立体、全方位运作,邀请各个文化艺术单位和新兴媒体参与。优秀应征作品,不仅在《采风杂志》上刊登、结集出版,还将提供给合作伙伴,改编成小剧场话剧、广播剧、电视剧、电视电影等,并在网上刊登播出。2、邀请北京、上海十大中青年评论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客观、公正进行评奖。3、在《上海采风》、申报网、博客大巴等网站上请网友投票评选“我最喜欢的新都市小说”。4、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翻译成英文出版。 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上海采风月刊社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人民政府支持单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外高桥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特别策划:上海申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顾问:吴贻弓(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叶辛(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征稿要求(1)反映新世纪以来的都市生活,尤其是处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和其它城市的社会生活及其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 (2)小说文体,每篇作品的字数限定在万字左右。(3)作者年龄、国籍不限,面向海内外华文写作者,可以通过书面投稿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投稿的形式。一经刊登即付稿酬。未刊登应征作品和已刊登作品均参加新都市小说征稿评奖活动。 (4)作者应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应征稿件应是在海内外未发表过的(包括在互联网上);也不得有抄袭等现象。一经发现有上述情况,将追究作者的责任。 (5)主办单位对应征作品有出版和改编其它艺术样式的优先权。(6)本次征稿活动的解释权归《上海采风》杂志社所有。(7)征稿日期:2007年12月15日—2008年12月31日 奖项奖金(一)原创奖:1、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2、二等奖3名,奖金3000元3、三等奖5名,奖金1000元4、纪念奖10名,奖金价值500元(二)改编奖:1、改编大奖1名,奖金5000元2、改编提名奖5名,各1000元(注:改编作品系完成的新艺术样式作品)(三)读者奖:1、读者大奖:1名,奖金1000元(通过网络投票,要求与评委评选结果一致;如有多人,采取抽奖形式)2、读者提名奖:20名,奖金价值300元 活动说明1、2009年1月中旬,征稿评奖揭晓,并举行颁奖典礼。2、获奖作品须公示5天,如无人投诉和疑义,则确定获奖者和作品。3、获奖作品奖金税收自理。4、书面稿件请寄:上海市延安西路200号,《上海采风》杂志“浦东高桥杯”新都市小说征稿评奖办公室,邮编:200040。电子文本稿件请E-mail:cfyk@shcaifeng.com 上海采风杂志社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人民政府2007年12月15日
纪念朱自清诞辰110周年:全国“背影”同题征文启示 朱自清先生(1898-1948)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的散文《荷塘月色》、《绿》等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背影》,曾感动了多少中国人。“背影”这两个字与朱自清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朱自清先生自幼生活在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扬州的这段生活经历深深地烙进了他的生命里。朱自清先生高风亮节,赢得了人民的敬仰,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尤其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了我们崇高的民族节气和爱国主义精神。2008年是朱自清先生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他的人与他的文,由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人民文学杂志社、江苏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并由扬州日报社承办及新浪网、中国作家网等支持的以“背影”为主题的全国同题征文活动。具体事宜如下: 征文体裁散文(字数在15000字以内)征文内容以“背影”为主题征稿时间:2008年4月1日起至2008年9月10日止。接受方式1.电子邮箱:rmwxzzq@126.com2.邮寄:100026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人民文学》杂志社“背影”征文组收。信封上注明“背影”字样。五、征文评选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与扬州市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家协会及资深编辑、作家、评论家共同组成评委会,于2008年10月公布获奖结果及名单。部分获奖作品将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刊发。其中:特别奖1人,奖金10000元;一等奖1人,奖金8000元;二等奖3人,奖金5000元;优秀奖50人。所有获奖作者均有证书及奖品。 六、颁奖于2008年11月在扬州举行颁奖仪式。届时将邀请特别奖、一、二等奖及部分嘉宾到会。七、未尽事宜请向人民文学杂志社“背影”征文组咨询。联系人:冰峰 电话:010-85951310 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人民文学杂志社江苏省作家协会
“文明东莞活力新城”全国征文大奖赛启事 中国作家网、东莞市文联共同举办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暨“文明东莞活力新城”全国征文大奖赛启事为了推进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的实施,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东莞成立地级市20周年,东莞市文联及《东莞文艺》杂志与中国作家网共同举办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东莞成立地级市20周年暨“文明东莞活力新城”全国大型征文活动。具体相关事宜如下: 主办、承办单位主办单位:中国作家网、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单位:《东莞文艺》杂志协办单位:东莞市文学艺术院、东莞市作家协会支持单位:《东莞日报》、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阳光网 征文要求1、围绕“文明东莞活力新城”这一主题,围绕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东莞建市20年来(兼顾建国以来),发生在东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事件、人物,新变迁、新成就,可述人文历史,可写自然景观……内容健康向上,杜绝诡谲荒诞。 2、提交征文的题材、体裁任选,要求主题突出,语言精练唯美,文字简洁朴实、自然生动,内容真实感人,严禁抄袭和转载,严禁一稿多投,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3、体裁与篇幅:(1)小说:3000字以内;(2)诗歌:不超过30行;(3)散文:2000字以内;(4)报告文学:4000字。4、来稿请写清投稿人的单位、通信地址、E-mail、电话。征文来稿一律不退,重要稿件请自留底稿。5、征文时间:半年。6、来稿请寄:东莞市新城市中心石竹路9号17楼《东莞文艺》编辑部(信封请注明“征文”字样,请尽量发电子文本)或电邮至:dgwy@dg.gov.cn。 联系人:王先生联系电话:(0769)2283725113712040688邮政编码:523071 奖项设置与颁奖1、本次征文活动按体裁分为4大项。每项各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2、奖励:所有获奖的作品均颁发奖励证书,发给奖金。3、征文结束后,分别在中国作家网、《东莞日报》、《东莞文艺》、东莞电视台、东莞阳光网及有关搜索网站发布消息,公布获奖者名单。作品结集公开出版。 4、本大赛活动,诚征“××杯”冠名单位、协办单位,冠名和协办单位获取的回报条款,请与组委会索取,联系方式见本启事第三项第6款。 中国作家网 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08年3月18日
为推动当代原创小说的蓬勃发展,打造培养未来文学名家的重要平台,上海文艺出版社、《收获》、《小说界》、《上海文学》、《萌芽》和《上海壹周》联办的首届“锦绣文学大奖”昨启动,大奖对象为全球从事华文小说创作的45周岁以下作家。 大奖设金奖一名、银奖两名,最高奖金为10万元,获奖者同时将获得上海青年作家研究生班免试入学的资格和主办方提供的在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如放弃可获相应的上海地区半年生活费用),并出版作品集一册。大奖从今年起每年举办一届,首届大奖即日起至2008年5月15日在全球范围内接受参评推荐。
作为转型期最富活力的文体之一,报告文学一马当先,以《人妖之间》为开端,迅速带动了诸如《一枕铜官梦》《紫红色的禁地》《廉政风暴》《毕竟东流去》《无声的浩歌》《检察官汤铁头》《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钱,权力的魔方》《失控的权力场》《没有家园的灵魂》《隐匿与搜查》《黑脸》《红与黑》《对面坐着马向东》《法与“法”的较量》《天怒》《天意》《天恨》《天使在作战》《根本利益》《为了弱者的尊严》《为了国徽的庄严》等一批“反腐报告”的面世。我们将这类题材的报告文学称之为“反腐报告文学”。批判的目的在于建设,否定之后是为了更好地建构。转型期反腐报告文学的社会矫治功能恰好隐含了这一诉求。惩奸伐恶:探析腐败根源。转型期的反腐报告文学始终视惩奸伐恶为己任,在揭批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时,重在挖掘产生腐败的根源,以期引发社会疗救的注意。杨黎光是近年崭露头角并连续三届蝉联鲁迅文学奖的一位报告文学作家。《没有家园的灵魂》《打捞失落的岁月》《美丽的泡影》《生死一线》《惊天铁案》《瘟疫,人类的影子》等有关重大题材的作品联袂而出,几乎篇篇产生轰动效应。但我们最看重的,还是他的《没有家园的灵魂》这类反腐报告文学。该作没有满足于表面的事件铺陈,而是深入到报告对象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王建业复杂的个性特征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因果关联。为了更清晰地探究王建业的腐败根源,作者用了两年时间对犯人、犯人家属以及有关机关人员进行了跟踪采访,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没有家园的灵魂》在对王建业犯罪过程和犯罪事实作生动报告的同时,十分着力于对他犯罪的思想、情感和行动根源的探索。在对犯罪事实追踪时,展开了对于人物行为、命运和心灵的追踪,使作品具有更深更丰富的开掘。《没有家园的灵魂》并不止于现象的再现,而是深入到事实的背后和人物灵魂的深处,让读者不仅了解王建业犯了何罪,而且明白他为何犯罪,以此劝勉他人不再犯罪,因而堪称超越了事物表象的理性书写。长江的《对面坐着马向东》《矿难如麻》等也是对腐败根源的探究性作品。前者以特有的现场对话方式再现贪官马向东的腐败历程;后者则通过山西两次矿难事件的发生,揭示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矿主为隐瞒事故真相,私自偷运、填埋、焚烧遇难矿工尸体的罪恶行径及其社会和心理动因。一般说来,腐败这一重大社会题材决定了反腐这一同样重大的文学主题,因而反腐报告文学大多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匡扶正义:守护民众利益。在揭批和否定腐朽思想、腐败行为的同时,转型期的反腐报告文学还积极颂扬匡扶正义的人间壮举,体现出守护民众利益的人本情怀和“底层”观念。这方面,何建明、蒋巍等人的作品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根本利益》是转型期一个很重要的文本。作品既揭露了诸如公安部门特别是法警队长解林合之流无法无天、践踏人权、侵害民利的卑劣行径,更写出了以梁雨润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民为本、为民除害的浩然正气。因为作品代表了底层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出版后发行30多万册,400多家广播电台连播,30多家媒体相继转载,并被搬上银幕,单田芳据此改编评书,主人公梁雨润也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当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为了弱者的尊严》是《根本利益》的续篇。作品以催人泪下的方式讲述了底层百姓饱受艰辛困苦,在腐败势力压制下几近丧失最基本的公民尊严的真实故事。作品引言这样点题:“因为这个社会并不太和谐,所以我们呼唤和谐。因为这个世界常常以强凌弱,所以我们呼唤对弱者多一份爱与同情。因为这个时代有人得势获利后总在改变善良本性,所以我们呼唤回归人情与人性。因为你我之间有了基本的尊重和理解,我们的民族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与进步。”作家与报告对象梁雨润之间的“人格沟通”,使作品倍添人性的深度和守护的力度。蒋巍的《你代表谁?》同样是一篇为受害农民争取正当权益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2003年,作者听说黑龙江呼玛县种田大户唐维君因种了乡政府卖给他的假种子,致使倾家荡产,沦为逃债户。他从乡、县、地区到省一级级申诉,最后一直告到北京,整整奔波5年,却没能解决任何问题。据此,蒋巍写出近2万字的报告文学《你代表谁?》。很快,《作家文摘》摘要转发,央视《新闻调查》以《无果的种子》为题连播三次,中共中央办公厅索要原文,国务院有关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这样,这个被拖延了整整5年的假种子案终于得到公正处理,受害者获赔28万元。由此可见,这类作品已经显示出“揭批必不可少,建构尤为重要”的卓然风采。人道管理:呼唤和谐秩序。无论是惩奸伐恶还是匡扶正义,反腐报告文学的核心价值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从前述相关作品来看,反腐报告文学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大判断符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它为包括反腐报告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学创作的社会担当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使反腐报告文学更加有效地发挥矫治腐败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呢?作家一合告诉我们,“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反腐败案件放在文学的天平上称一称,看一看正反面人物在事关生死与荣辱的矛盾最尖锐的时刻,心灵的明暗、感情的浓淡到底呈现着一种怎样的状况,我相信这总会比言情滥情的写作更受读者欢迎。”此种告诫,以人文的光辉烛照着读者的心灵,使人在发现中自我感悟。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求作家放弃抵抗和战斗,刚好相反,我们只是希望报告文学作家能够以智慧的“和谐写作”来推进经济、政治、社会的和谐发展。 原文网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xw/whxw/81_120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