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作协主席刘恒、北京市作协副主席李青主编的《百名作家手稿真迹珍藏本》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刘恒说,将这些手稿展示出来不是要追求这些文章的不朽,只是作家们惺惺相惜、敝帚自珍罢了。《百名作家手稿真迹珍藏本》收录了130位北京知名作家的手稿,其中包括王蒙、林斤澜、邓友梅、张洁、陈建功、刘心武、史铁生、张承志等。书中所收作家和手稿的时间跨度很大,既有林斤澜、邓友梅等老作家,又有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作家祝勇、徐坤、邱华栋等。书中每位作家都配有一幅个人照片、一份简历、一页珍贵的手迹。其中陈建功的手稿为《妈妈在山岗上》,史铁生的手稿为《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刘庆邦的手稿为《鞋》。张承志的手稿上还写有他随手摘录的蒙古文诗,展现早年在内蒙古生活的印记。刘恒说,印刷术迫使文人的作品至少在外观上彼此雷同。“网络几乎灭绝了手稿。如果文章也有灵魂,那么手稿便是这灵魂的底片,消灭了手稿,我们的文章只剩下缤纷的叶子而没有根了。将这些作家的手稿结集出版,无非是作家们惺惺相惜外加敝帚自珍罢了。”
7月15日,奥运圣火在吉林省松原市传递,由诗刊社编选的向北京奥运会献礼的图书《奥运诗典》被送到每一位火炬手的手中。《奥运诗典》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诗刊社邀请30位诗人写每届奥运会的诗作合集。该书中的部分作品曾在《诗刊》分两期选载,引起了很大反响。当奥运圣火即将来到松原时,当地有关部门决定将该书分送每位火炬手,让诗歌与圣火亲密接触。《奥运诗典》在北京也受到欢迎。在北京申奥成功7周年之际,诗刊社还在北京市朝阳文化馆举行了《奥运诗典》的签赠活动。《奥运诗典》的一些作者林莽、刘立云、白连春、谷禾、唐力、李志强、耿国彪、谢建平、蓝野参加了签赠活动。热情的读者为拿到《奥运诗典》,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千本图书很快签赠了出去。
由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深圳重点题材项目管理办公室主办的“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深圳重点题材创作第二批项目签约仪式暨第二届‘我和深圳’网络文学拉力赛颁奖典礼”日前在深圳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段亚兵,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董小明,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宏海、谢君心、王廉运、姚峰,深圳市作协主席彭名燕、专职副主席李兰妮等领导出席了仪式和颁奖典礼。“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启动于2006年,是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与中国作协共同倡导、发起、主办的。“深圳重点题材创作项目”是这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批项目于去年10月签约,迄今已出版了长篇小说《岭南烟云》《园青坊老宅》,长篇自传体纪实散文《旷野无人》、长篇报告文学《袁庚传》。一年来,签约作家还分别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重要期刊发表或被转载了文学作品20多篇。为使之取得更多更大更好的成果,深圳市文联和作协继续组织发动市内外作家创作深圳改革开放题材的文学作品,至今年4月征集到60多部这类题材的作品。经过筛选评审,6部作品列入扶持。这批作品中,已有长篇报告文学《深圳三十年》、文献编撰《深圳九章》、长篇纪实文学《南方的河》、长篇纪实文学《蛇口日记》等相继完成,并分别列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广东出版集团、作家出版社的重点选题。签约仪式上,20多位作家与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深圳重点题材项目管理办公室签约。
一部波澜壮阔、动人心魄的历史篇章《国运——南方记事》首发式在京举行 隆重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一部全景式反映广东改革开放历程的作品《国运——南方记事》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国运——南方纪事》是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作品,并列为中国出版集团的精品工程之一。7月9日,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广东省作家协会在京共同举办首发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功、高洪波,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郭义强,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中共广东省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人吴佳联,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廖红球等出席首发式并讲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士光主持首发仪式。与会者在发言中谈到,《国运——南方纪事》从中国南方百年的风云变幻和世事沧开始落笔,以邓小平南巡为主线,以原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作为贯穿全书的人物,讲述广东省一大批改革先驱如习仲勋、任仲夷、叶选平、林若、吴南生、袁庚等人解放思想、奋不顾身、强行突破,以坚忍不拔的努力使广东成为中国最早的改革试点。这部作品以雄阔的气魄、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地域特点,力图以改革前驱人物为经,以南粤发展大小事件甚至是市井轶事为纬,编织一段渗透着广东人民光荣与梦想的岁月,描绘出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激流勇进、敢于创新的共产党人活力四射、栩栩如生的光辉群像,力图探求中国人民奋发自强改变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闪光轨迹,全面记录充满生存与发展复杂博弈的中国改革真实历程,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高度阐释改革开放在广东珠三角成功实践的历史必然。与会者在发言中还谈到,构成这部作品的一个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它浓重的感情色彩和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作家采访扎实深入,甚至细致到了当年的文件、信件和会议记录。素材丰富,剪裁得当,截取了最富信息量和最能传其神韵的情节和细节,生动地再现了我们知之不详的历史瞬间,再现了许多重要人物的性格风貌。《国运——南方纪事》并没有就事件写事件,而是将视角转向事件的背后,将笔墨对准人,最终决定作家笔墨动向的是感情,最终催动的也是读者情感的波澜。评论家在发言中说,作家以情驭文,时代生活在他们的笔下呈现出感人的温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记者在首发式上了解到,《国运——南方纪事》由作家吕雷、赵洪历时四年,数易其稿精心创作。他们合作的长篇小说《大江沉重》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在创作《国运》中,他们再次以严谨而富于激情的创作态度,深入采访近200位当事人,查阅大量有关改革开放的文章和档案资料,在创作中真实地反映改革历史进程中的种种艰难曲折,格局宏大,人物众多,矛盾交错,雄浑厚重,是一部书写广东改革开放历史的优秀作品。出席首发式的还有作家评论家:雷达、吴秉杰、范咏戈、胡平、贺绍俊、周明、牛玉秋、阎晶明、李炳银、傅溪鹏、刘茵、脚印、吴亦锋、伊始、廖琪、赖海晏、温远辉以及首都20多家新闻媒体。(摄影:袁继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