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书迷”获奖者合影留念 作家李洱访谈演讲中 杭州网报道,随着多媒体阅读时代的来临,读书的习惯、形式也愈来愈趋于多元化。今天下午,“钱塘悦读”江干区第三届读书节在江干区文化中心拉开帷幕,开启了一段别出心裁的文化之旅。全民参与读书节活动多内容广开幕式上,播放了以“书的钱塘生活,钱塘的书生活”为主题的微电影,展示了钱塘江畔读书的乐趣。随后,进行了“钱塘悦读”网络平台的开通仪式,今后,读者可以通过此平台获取一手的图书信息和资讯。据了解,在接下来的5—10月份,江干区第三届读书节还将陆续开展“钱塘文荟”高端论坛、“钱塘小伢儿”读书聚乐部、钱塘周末之“悦读钱堂”文化沙龙等三大系列活动。期间,区属的8个街道镇也将同步开展“两双眼睛,亿万个世界”好书互品活动书目征集、百家姓故事展览、“方寸世界蕴书情”书签设计展、“你我共赏”经典好书推荐等近30场活动。传统作家李洱眼中的网络文学当天的重头戏,在于开幕式后国内新锐作家李洱为大家带来的《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主题讲座,他以幽默的语言、动人的实例给观众们讲述了新时代人们阅读的变化,时而还谈及自己在创作《石榴树上结樱桃》时的种种小事,台下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谈及网络的诞生对于读书的冲击时,李洱说,彼时他给网络文学以“文学中的卡拉OK”的定义,曾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引来批评不断。尽管如此,他仍认为,传统作家笔下的文学作品,是通过阅读前人的作品等前期大量的积累和沉淀,才得以创作完成,然而,“据我所知,网络文学作家不看网络文学,看的是传统作家的作品。”李洱认为,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即网络文学作家的文学素养是来自于传统文学,而网络本身并不是一种小说体裁,不存在改编、吸收的过程,更像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形式。为此,北京大学新开辟的一门“网络文学课”,在李洱看来十分有必要。“如果说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某种现象,那就是网络文学。”他说自己所陈述的只是一个现象,至于如何队网络文学进行评估,以及分析浮现、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更专业、更深层次地进行探讨研究。作者:赵芳洲沈健关佳晶
书写真正有城市气质的作品 ◎深圳特区报记者钟润生 “什么是城市文学?城市文学的气质在哪里?”5月12日,由深圳龙华新区民治街道《民治新城市文学》杂志主办的首期“新城市文学论坛”在民治街道举行。主办方邀请了当下70后作家弋舟、80后作家王威廉、80后评论家李德南,以及深圳作家、评论家蔡东,来了一个四人谈。 城市经验是城市气质的基础 究竟什么是城市文学?是写城市生活的就叫城市文学?还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作家写的作品就叫城市文学?这是一个注定很难下一个完整定义的概念。探讨中,作家、评论家们没有纠结于给城市文学下定义,而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谈到自己的感受。 弋舟说,西方城市化经过几百年的循序渐进,而我们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完成了,中国人的心理失败感可能比同时代的西方人更加强烈。而且今天随着技术的飞跃式进步,这个变化更加剧烈,今天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情感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因此我们写小说的具体手段都会发生改变。比如我们以前描写人的熟悉过程会很缓慢,而今天不同了,他们通过网络交往突然间就会熟悉起来,小说写作技术上也会有变化,“城市文学从技术层面上不可避免符号化,如果带有强烈阶级意识去写,就可能写不出很好的东西,可能不需要那么泾渭分明。中国作家需要补城市这一课,不是学会开车了、住在高楼就是城市经验。这些经验大家慢慢具备了,把它还原出来,就能书写出真正有城市气质的东西。” 写出当代城市的立体性 一个“城市气质”带出了第二个问题:城市文学究竟该具有哪些独特性,也就是气质问题。 王威廉认为,放到世界的视野中去看,中国的城市是从模仿西方开始的,尤其像深圳这样的城市,外观和西方大城市区别已经不大,但它究竟缺少了什么东西?就是城市气质、权力的纠葛,这都是当代社会很复杂的东西。如果我们的写作能触及到这些复杂的东西,就能以城市为依托写出伟大的作品。王威廉说:“城市中每个人的空间非常狭小,我们必须用想像力去丰富这个世界,然后把当代城市的立体性写出来。我心目中最好的写新城市文学作家是村上春树,他的想像力非常丰富。” 谈到心目中写城市文学的好作家,大家纷纷发言。蔡东认为,在深圳新城市文学作家中,有两个人特别值得注意,一个是邓一光,一个是薛忆沩。邓一光最新的一篇小说《出梅林关》,应该是逃亡的隐喻,他的写法是新的,人物也是新的。薛忆沩把握住了城市的气息,他的作品非常讲究,你读到有气质的城市文学作品,会发现你常以为非常陌生的城市很有现代感。 李德南认为,今天这个时代,城市,因为有了现代科学技术等因素的支持,使它和传统城市有很大的不同。现代科学技术,包括新媒体等因素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中心城市,跟现代科学有很大关联,这些因素形成的合力,可以称为新文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解读,比单纯去讲现代城市更好一些。自然,今天的城市文学也要建立在这个更新意义上的城市去书写、探索、发现。”
欧洲华文作家协会成立22周年暨第十届年会于2013年5月24日至26日在德国柏林举办,大会开幕式由现任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朱文辉主持,世界诗人大会主席杨允达、北美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赵俊迈、作家网总编赵智(冰峰)等出席会议并致词。来自欧洲二十余个国家的近60名华人作家出席了本次年会。在这次年会上,比利时的作家郭凤西当选为新一届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捷克的李永华、荷兰的丘彦明与德国的谢盛友当选为副会长,奥地利的俞力工当选为监事,德国的麦胜梅当选为秘书长,德国的黄雨欣、穆紫荆当选副秘书长,另有朱文辉、杨允达、高丽娟当选理事。会议邀请严歌苓、冰峰、施叔青、葛亮分别进行了文学专题演讲,并回答了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员的相关提问。严歌苓演讲的主题是《我在迁移中的文学写作》,冰峰演讲的主题是《微型小说创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施叔青演讲的主题是《主流之外的海外华文写作》,葛亮演讲的主题是《重构遗忘中的历史情境》。演讲会气氛热烈,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大会期间,会议特邀作家吴宗锦、蓬丹、池莲子、陈亚美、刘咏平等与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员进行了文学研讨。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李永华、荷兰作家丘彦明分别主持了研讨会。会议结束后,主办方还将组织参会人员前往柏林东部的德列斯登、艾尔福特、莱比锡等城市旅游考察。欧洲华文作家协会新一届领导成员。前排左起:高丽娟、丘彦明、郭凤西、麦胜梅、黄雨欣、穆紫荆。后排左起:李永华、杨允达、俞力工、谢盛友、朱文辉。会议特邀作家严歌苓(左二)、冰峰(左三)在会场前排就坐
信息时报讯记者林梦建,通讯员黄希报道,21日,国家版权局在广州召开全国作品登记工作推进会议,来自国家版权局和全国各省版权局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记者了解到,目前个人也可以通过网上申请,最快将可以5个工作日内获得证书,申请作品包括文字、音乐、美术、杂技、电影等,甚至包括微博和QQ日记都可以进行登记著作权。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广东省已设立了18家版权登记代办机构,并且开设了“广东省版权登记系统平台”,开发了作品变更登记权利信息跟踪、条码收发件自动清点、数字作品确权保护、数字时间戳分发系统和二维码溯源认定作品权属等功能。
中国作协和广东作协昨天举行网络文学作品研讨会。会上集中讨论了六部网络作家的作品,它们分别是《杀梦》、《凤囚凰》、《说春秋》、《山海经密码》、《原来是美狐》和《毒胭脂》,涵盖了历史、玄幻、仙侠、穿越等多种类型。 评论家王祥认为,所谓的网络文学,或者大众文学,反映的不是历史规律,而是人的基本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愿望不能如愿,所以到艺术层面去得到补偿。还有个动力学原理——快感奖赏机制,“怎么样让主人公有快感?就是让读者有快感。读者有快感,就会掏钱给你。”但是,他指出,这些网络作家所写的东西很难经典化,一个是基本功不够,再一个就是负载的快感奖赏机制后面的价值观不讲究。但是,王祥也认为,到目前为止,至少有20部网络小说已经成为经典,一定会进入文学史。 评论家杨早认为,网络文学现在正在改变我们对文学的一些定义,“当我们要讨论网络文学的文学性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模糊掉一些层面的标准,比如说我们以前比较喜欢讨论人物和语言,但这恐怕不宜在讨论网络文学时过多使用,能够谈的大概就是想象力。” 杨早表示,之前网络文学可以借助读者的需求和热爱,来规避很多之前对文学标准的评判和挑剔,但同时它又要面临着读者无所不在地追索,就是要求更新,“读者现在跟作者的互动极端密切,每天六千字的更新,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你写出来的东西的价值。现在的作者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作品越写越啰嗦。因为要凑够这个量,不可能很精密地去思考、去修改,说白了,啰嗦就是策略,因为你要填够那么多字。” 在本次研讨会上,有好几部作品,特别是《毒胭脂》,受到几位评论家的好评。评论家欧阳有权说,“这是一部非常富有传统特点的小说,它是一种超越网络的网络写作,首先是作者具有非常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篇幅不长,仅20万字,写得很精致。”他认为,当今的网络文学,因为社会对它的评价,包括传统文学圈已经对网络的创作形成了倒逼的机制,逼着网络要调整,要改变自己,“这个小说表明了网络写作向传统写作的回归趋势。今年上半年我们统计网络创作原创作品量和读者群开始有下滑的趋势,表明了我们的网络创作模式、网民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记者韩秀)
为进一步弘扬琦君文化,促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繁荣中华传统文学,瓯海区举办第三届两岸琦君文学奖征文比赛活动。 此次征文内容以“我与琦君”为主题,分为两部分:一是两岸学生琦君文学奖,针对温州市及高雄市、台南市、嘉义县各高中、初中的所有在读中学生投稿,体裁不限;二是微博琦君文学奖,体裁限散文,针对成人微博网友投稿。投稿方法:1、两岸学生琦君文学奖:统一采用电子稿件投稿,温州地区的学生采用网上投稿(投稿地址www.qijun.net.cn,打开琦君专题网点击首页左下角“在线投稿”或琦君文学奖栏目下的“在线投稿”进行投稿)。2、微博琦君文学奖:通过博客绑定微博或图片的方式(因微博字数受限)将文章发于微博,并“@琦君文学奖”官方微博即可参赛。稿子后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投稿时间:即日起至6月25日止。学生参赛稿件由两地评审专家各自进行评比,温州市和台湾(高雄市、台南市和嘉义县)分别设初中、高中一等奖各2名、二等奖各6名、三等奖各20名、优秀奖50名和指导师奖若干名,组织奖若干名。微博参赛稿件将特邀国内知名散文作家进行评选,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8月份公布获奖结果并举行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