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文摘 > 感天动地

感天动地

  • 我的老师们

    毕业多年,我只见过宋老师一次,记得他和我说:“合鹏,可想你啊。”宋老师说着豫东方言,说话急促,可是那次说得很慢,“可”字加了重音,拖长。那天我可不敢看他,就觉得愧疚,偷瞄一眼,宋老师本就喝了点酒,脸更是通红。没想到,那次分别后,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前一个星期我过生日那天,有个学生打电话给我,说,“袁老师啊,祝您老人家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从我20来岁的时候,他就称呼我为“老人家”,分外亲切。蔡老师问:“这个学生,是除夕给你拜年那个吗?”是啊,2005年至今,每年的除夕他都会打电话给我。唉,我怎么比得上我的学生呢?宋老师个子不高,那个时候在我眼里可是“巨人”,我太崇拜他了。他拿着裁剪过的报纸,朗读他在《开封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的文章,声情并茂,下课后我看着他收起自己的文章,然后快速地迈着小碎步走回办公室,浓密的头发在头顶一上一下的跳动,可带劲儿了;他用粉笔字抄写新诗,一句一句地讲北岛的《回答》,我确定当时我听的时候,简直汗毛竖起,生怕错过老师任何一句话一个表情,太过瘾了。若干年后,我也做了语文老师,我也朗读我发表的作品,语句铿锵,言辞激动,过后学生和我说:“袁老师,你的文章很有批判性,不像你平时啊。”后来我也讲新诗,讲北岛,讲顾城,还讲弗罗斯特和里尔克。后来有个学生回母校,聊起诗歌,她说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学《未选择的路》,当时发表了感悟,英国的老师和同学都很震惊,她说:“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讲过啊。”原来,这么些年来,我一直在模仿我的老师,他曾经在我的心里种下文学的种子,后来我又把种子种在学生心里。再后来,大家如同蒲公英一样散落天涯,可是不管多少年过去了,我们总还是能记得那些句子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吧。王老师教数学,写得一手好字,下课后我们总是舍不得擦去老师的板书,那些字棱角分明,落落大方,我们总是对着黑板临摹。后来,到了高中,宋老师总说我和丁丁的字很像,或许因为我和丁丁初中时候就在同一个班,都模仿过王老师的字。我没有特意临摹过字帖,书写的方式就是老师怎么写,我就怎么写。后来,大三时习毛笔字,我又想起初中时候政治老师李老师的隶书,笔画圆润,敦厚朴实。第一次买来隶书字帖,开始临摹,可惜的是大学毕业后没有坚持写下去。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就在一撇一捺中,细致入微,却又如此久远。教书第一年,班上有个孩子字儿写得特别好,漂亮的楷书像印刷体,放在作文格实在赏心悦目,给他批改作文压力很大,因为你的书写放在他的作文纸上,很可能大煞风景。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先在草稿纸上写一次,觉得差不多了,再誊抄上去,回头看看他的字体,再看看自己的,还是觉得我的批改煞了风景。我经常表扬他,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开始模仿他的笔迹,待到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写出了漂亮的楷体。同伴的影响也在这一撇一捺中,加上老师的推动,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后来,我开始带领学生去临摹字帖,从端正态度到端正字体,半年也有小成。再后来,逐渐丢失了练字的传统,而是在个别学生的作文纸上批示“字体潦草,重写”,写完后我总会再看看我写的这几个字潦草吗。直到2018年,我再次意识到字体的重要性,再次带领学生临摹字帖,即使当时初三的学习任务很重,我依旧觉得认认真真书写,不仅习得一手好字,更是涵养心灵的途径。作为语文老师,能够真正影响学生的无非几件事,例如写好字,查字典,常阅读,这任何一件事,学生能够学会,受益必将是一生的。除此之外,老师们或棱角分明或敦厚朴实的字体,和他们的音容笑貌、处世态度,都不知不觉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成为生命的底色。高三开学两个星期了,我突然想转去文科班,我记得家长带着我去找校领导,那位领导趾高气扬,我被莫名其妙地训了一顿。我不死心,自己去找了文科班的班主任,也就是刘老师,他接纳了我,还嘱咐我“晚自习时候悄悄把桌椅搬过来”。从此我成了文科生,终于可以和那些学习疯狂的理科班同学说再见了。刘老师是那种老派的先生,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说话慢条斯理,做事有条不紊,我很少听到他大声说话,总是温文尔雅。私下里大家叫他“老头儿”,年龄大了,还做着班主任,每天一大早来到教室,站在门口,看着你从他面前走过,从不说你,你只能低着头,迅速逃到自己的位置,发誓明天一定早点来。老头儿平时说着豫东方言,一到上课,一定字正腔圆地说着普通话。当时其他老师都用方言上课,唯独他用普通话上课。老头儿讲数学题,慢慢地讲,每节课都能写一大黑板,下课后手上全是粉笔灰。高中时代,他讲数学,我是真听懂了。我没有听到过他的鼓励,也没听到过他的批评,他从不多说一句话,可是他接纳你,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我做过两次课代表,都是物理课代表,一次在初中,一次在高中。初中时候,因为我的物理学得好,被物理王老师赏识,做了课代表,同时也因为老师的赏识,我特别喜欢物理,越学越起劲。记得有天晚上做物理题,碰到一道题目解不出来,左思右想还是想不通,就想找人讨论,后来跑到同学家里,他正在做功课,对于我的到来他挺意外,不过很快也很兴奋地和我讨论起来,最终我们俩还是搞不明白,又一起跑去请教其他人,似乎弄不明白就不罢休。高中时候,正好相反,我的物理学得不好,记得物理黄老师找了我过去,叫我做课代表,我挺吃惊,朋友们告诉我肯定是黄老师想让我好好学物理,才叫我做了课代表。从此以后,我特别用心学物理。当时大家会用一沓白纸铺在桌子上,作为草稿纸,每天演算啊,写满公式和数字,用完一张就揭去一张,团成团,潇洒地扔掉,特别有成就感,我不知道我用了多少张草稿纸,结果是我的物理成绩果真提高了。回忆起中学时代两位老师,依旧满怀感恩。初中时候,因为被赏识做了课代表;高中时候,因为被鼓励做了课代表。不管是赏识还是鼓励,其实都是信任,相信你可以更好。信任就是力量。自己做了老师后,经常会有学生问我,袁老师你觉得我的语文能上120分吗,袁老师你觉得我能考上某高中吗,袁老师你觉得我能进步吗,我都会斩钉截铁地回答“能”。信任就是力量。你信任他(她),他(她)就会想办法,他(她)心里知道自己可以达到老师说的那个高度。记得高中时候,我早上五点多起床,就去演算物理题目,然后追着同学问问题,反复讨论、演算、思考、总结。今天想来,物理学习的方式,受益深远。回望过去,恍如隔世,却又历历在目。记忆里老师的模样温暖亲切,总是笑着叫我的名字,叫我去发作业,叫我过去聊聊天。多年过去了,我总是记得那个阳光斑驳的午后,记得两个兴奋的少年,记得老师弹奏着《我想我是海》。也记得那个寒冷的夜晚,记得老师竟然邀请我做物理课代表,记得我一路兴奋地归来,记得校园里路灯发出黄晕,朦胧而美好。教育无痕,就像那个阳光斑驳的午后,就像那个寒冷的夜晚,我的老师没有苦口婆心的教育,没有长篇累牍地鼓舞,几乎没有语言,可是那些场景长久不断地萦绕在我的心灵深处,挥之不去,并成为我成长的养分,一直到今天。我向往的教育,就像旧时“说书”一样,晴天五六人,雨天三四人,你来我说,你高兴我也高兴。我就想做一个这样的说书人,我说我的书,你听你的书,你高兴我也高兴。

    2023-11-21 10:42:42 作者:袁合鹏
    • 0
    • 187
  • 抗疫记

    抗疫记文/欧阳旸这是一场令人一生难忘的经历。2020年春节前后,本是欢天喜地、春暖花开的好日子,可是,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在武汉爆发了,它叫新型冠状病毒。在疫情爆发之前,它是被武汉一个叫李文亮的大哥哥医生最早发现的,他把危险情况告诉了大家, 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这个病毒有很强的传染能力,所以很快就有很多人都被感染了,尤其是武汉,成为疫情重灾区。这时,又正好发生在春运期间,大量人口流动,所以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疫情灾难。我从电视上看到每天确诊疑似和死亡人数都在不断上升。在这危急时刻,一场全民抗疫战争打响了!我们广东也启动了一级响应。我从电视上看到,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解放军都积极响应国家号令,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奔赴疫区拯救病人。“非典”时期的巾帼英雄李兰娟奶奶和钟南山爷爷也再次临危受命,第一时间奔赴到前线,去指导救援工作。我还从新闻上看到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武汉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就封城了,又在短短的十天里迅速地建起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后来又建了方舱医院,用来集中隔离治疗被感染的病人。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还提出了“一省包一市”的号召,全国各地也都纷纷捐款、捐赠了大量的医疗物资、食品。就在三八节的那天,我还看到了我们惠州派出了医护人员组成的广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他们出征前还签下了请战书、按下了手印: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让我非常的感动。因为这次疫情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国家号召要求大家都呆在家里,不要到处走动。原本热闹的春节,不能走亲访友、玩耍聚会,我也只能每天都待在老家跟姐姐弟弟妹妹一起玩,爷爷连出去买菜也都戴着口罩。我和妈妈从老家返回惠州的时候,我看见所有人都戴着口罩,上下火车都要量体温。爸爸还一再提醒我手不要去碰口鼻,吃东西一定要先洗手。回到惠州的时候,我看到大街上空空的,人和车辆都非常的少,到处都挂着红色抗疫的宣传标语。进出小区也都要量体温,电梯里也贴了科普知识和卫生提示。外地返城的人还要居家隔离十四天。学校也一再延迟开学时间,为了不耽误学习,我们开始了上网课。从老家回来惠州,我已经待在家里快一个月了,我很想老师和同学们,我已很久没跟她们玩了,我多么希望疫情能够快点结束。经过一个多月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努力,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被治好出院了,疫情这个可怕的魔鬼终于被人们控制住了!经过这次疫情灾难,我看到了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我也看到了无数医生护士和志愿者们不畏艰险、舍身忘死的英雄精神;我还从那些捐款捐赠物资的人们身上看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暖暖真情和爱心。据说这次疫情有可能是从野生动物身上传染给人类的,所以经历了这次灾难教训,我还想呼吁大家要爱护野生动物,不要伤害和食用野生动物,我们还要自觉养成讲卫生、勤洗手、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渡过这个难关,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疫战争。武汉必胜!中国加油!

    2020-05-21 11:36:29 作者:欧阳旸 来源:青年作家
    • 0
    • 9703
  • 激扬的青春 ——读长篇报告文学《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

    激扬的青春——读长篇报告文学《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文/李洽长篇报告文学《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傅宁军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从军报国之路进行描写记录的力作,反映了这个青年群体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作者以全景式、立体式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大学生军人及军嫂群体的人物画卷,以其老道朴实且充满文学性的笔触,为我们提供了一本思想性、纪实性和文学性兼具的优秀传记式、档案式作品。军队对大学生从军群体的影响和大学生从军群体给军队带来的变化正是这本书所要突出的主题。作家傅宁军以“强国梦”、“强军梦”为切入点,将焦点投向基层作战部队,通过采访数百位相关人物,著成此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人民军队人才建设的不同政策和特点。特别是对大学生群体从“缓征”到“应征”,再到依托重点院校培养的“国防生”和普通高等院校的“特招”,以及60后至90后等几代大学生军人从军经历和心路历程的异同探究,揭示了国家和军队对于兵员成分的优化调整和大学生从军问题的探索、实践。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强军变革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时代课题的思考。作品写作的重点聚焦于数百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大学生从军个体。作者经过长期的追踪和采访,通过“抉择”“砥砺”“跨越”“重塑”“兵魂”等五个章节,分别呈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从军群体的人生道路选择,理想信念追求,接受历练,超越自我,而最终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有彷徨迷茫,有义无反顾,有嘲笑和不理解,有血泪和不放弃,而伴而随之的,是大学生群体从当初“天之骄子”到如今“比肩皆是”的时代变化。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军营和时间的历练,当初稚嫩的大学生们部分已成长为高级将校,成为所在单位的主官和中坚力量,而新生代的大学生从军群体则更多地在部队各级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才干,成为各级的骨干兵魂,成为人民军队实现现代化、信息化、正规化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作品的另一部分着墨留给了军人坚实的后方——勇敢而伟大的军嫂群体。通过军嫂群体在婚恋过程以及生活中的寻常点滴,体现了军恋军婚的不易和弥足珍贵,同时将充满泪光、不舍和离别的细节融进文字当中,击中了读者内心最软的部分,读罢无不感同身受,为之动容。好钢需淬火,青春需磨砺!整个作品中让读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整个大学生从军群体的意气风发和坚韧不拔。这些大学生个体无论是出身家境优越的独生子女,还是出身普通家庭,无论是面临大国企、公务员的就业机会,还是面临出国深造、考研的选择,无论是面对与女友、爱人朝夕相处的甜蜜,还是面对两地分居的苦涩,最终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绿色军旅。他们都怀揣着一颗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之心,从城市来到偏远的山区、海岛,选择了最基层的单位,在这里燃烧青春,奉献自我。虽然其中有个别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提前退出和逃避,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坚持,不断调整自我,经受住了考验。淬火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而坚持下来的大部分人,则都汰去身上的杂质,完成灵魂的重塑,最终熔炼成钢,实现了由地方青年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谈及此书对自己的影响,可谓至深至纯。我本身就是大学毕业后特招到公安边防部队服役工作,作为一名大学毕业后从军的大学生,我所感受到的就是这部作品贴近生活,尊重事实,真切地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在从军之路中的所思、所遇、所悟。书中的王意东、贺霖等大学毕业生的入伍、历练经历和范晓、萧黎等大学生军官的婚恋经历,与我如出一辙,我似乎都能从他们的某段经历中获得代入感,寻找到自己的影子,读着读着竟也泪流满面,是青涩,是无悔,是成长,是蜕变,酸甜苦辣,五味杂陈!2018年,根据中央深化跨军地改革的总体部署,我所在的公安边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全部转改为人民警察,由橄榄绿转向藏青蓝,从部队回归地方,我们面临的又何尝不是部队给予的又一次“淬炼”。而正如书中所说的“军队尚武的氛围如同一把雕刻刀,对于一个人的重塑是全方位的”“艰难地适应,痛彻地打磨,坚韧地重生”,我们也将继承军队淬炼重塑的成果,在新的征程中带着青春、热血和理想再次出发。书中这些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深刻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在融入军营、超越自我过程中不怕苦,不服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而这些,恰恰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为我们当代青年的人生选择和理想追求提供了精神坐标。

    2020-05-21 11:16:52 作者:李洽 来源:青年作家
    • 0
    • 9707
  • 野性与文明

    野性与文明文/杨舟子你曾赤身裸体立于天地之间手持长矛,威风凛凛你血色的眼睛犹如日月星辰炙热、柔情、深广、虚静在你的足下那里有无边的广袤无垠的真实与公正有最凶险的杀戮以及最交融的和平一切彰显于地表 是谁用衣物遮挡裸体用火种掩盖血腥用摩天大楼分割广袤无垠我牵着猎狗走向文明从此与狼划清边界 我蜗居在城市里头感受你的种种已然变异一切,尚存,却混沌不清文明,既将我成就也将我撕裂 今夜,我舔舐自己的血液一如,怀念自己的祖先

    2020-05-21 00:24:35 作者:杨舟子 来源:诗集《躯体之光》
    • 0
    • 9679
  • 锁声

     车锁在风中摇晃着,有节奏地敲打着自行车部件,像单曲循环一般地反复发出清脆的金属敲打声,参杂着路上嘈杂的声音,心中泛起一种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别骑太快,路上不安全,注——意安全啊!慢——慢点!”母亲一边骑着追上来,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着,不过却始终在我的自行车后,无法超越。小学时,很早便学会了骑自行车,骑得飞快,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像邻居家的金鱼在水中游荡一般,如此快活自在。我哭闹着要骑自行车上学,可是毕竟年龄太小,母亲一直不肯。我便继续哭闹着,直至她同意为止。尽管最终母亲无奈同意了,但我还是被迫作出了让步:她陪着我骑车到学校。能骑车上学,倒也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了。在陪我骑车上学出发前,母亲为防止我忘锁车,总会将有点笨重的D型车锁挂在车头上。渐渐地,我开始后悔当初的让步了,母亲骑车总是慢吞吞的,过于“斯文”。我总是飞快地骑在她前面,直至把她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一路上,我时而拐弯穿梭,时而来个急刹车,那把挂在车前的蓝色车锁便随着我骑车的节奏摇晃撞击在自行车身上,发出清脆的金属声。有时候一回头就能看见母亲拼命地骑着,边骑还边喊着让我骑慢一些。每每到了学校,我总是看着大汗淋漓的母亲暗自偷笑:“谁让你把我当小孩跟着啦?”即便如此,母亲每天仍不厌其烦地骑车送我上学,我依旧把母亲甩在后面,母亲依旧满头大汗充满担心地边骑边喊,锁声依旧在我骑车快的时候响起。时间依旧不曾停止地流淌着,就这样不知不觉到了初中,毕竟长大了,母亲也就放心了我自己骑自行车上学了。起初觉得自行车终于可以“自行”了,开心得忘乎所以。可是每当骑车上学时总觉得缺点什么,只有当锁声清脆地响起,我才忽然想起母亲一路的呼喊。 (原载于《中学生报》2014.08期07版) 

    2020-04-15 23:17:06 作者:何文钦 来源:《中学生报》2014.08期
    • 0
    • 9679
  • 患癌女孩冯莹的爱情梦想

            在4月11日播出的中国梦想秀第七季第一期中,一个特殊的追梦人引起了大家的热议。一段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一个坚强的女孩,一个令人感叹感动的梦想,不仅征服了现场300位梦想观察团,令邓亚萍、梁家辉等助梦大使落泪纷纷,更是在网络上掀起了巨大的反响。2013年七夕,冯莹在郑州一家医院住院,半夜因头痛醒了,就打开手机微信“摇一摇”功能,“摇”到了当时因工受伤住院的杨海斌。第二天,两人第一次见面,就热络地聊了一下午。回忆当时的情形,冯莹说自己那时候只是想有个陪自己聊天的朋友,而未想以后的事。相识半个月后,杨海滨提出希望和冯莹交往,冯莹向他说明了真相,自己患有恶性胶质瘤,不可能和他在一起过正常人的生活,并希望杨海滨放弃,但是杨海滨不同意。9月23日,杨海滨对父母隐瞒了冯莹的病情真相,俩人领了结婚证。 2013年3月2日,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两人举办了结婚仪式。面临无法承担的手术费用 中国梦想秀鼎力相助2014年,3月10日,冯莹接受了专家会诊,专家表示手术只有两种可能,偏瘫和直接死亡。冯莹已经做过一次手术,进行过几十次放疗、化疗,经常头痛、恶心、吐绿水,冯莹倾向于先做射波刀保守治疗。射波刀疗法对于复发的肿瘤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射波刀无法根治,只是一种治标之法,换句话说,就是拖延时间。最终治本的方法,还是开颅手术最为合适,但是开颅耗子巨大,风险很高,对于家境贫寒的冯莹来说,无疑是不可承担的事情。“2011年6月,我做第一次手术时,医生说我活不过一年,现在都2年半了,我相信我一定能创造奇迹。”冯莹这么笑着说道,仿佛是在安慰自己,也是对无奈情况的一种妥协。对于未来,冯莹也有自己的打算和担忧。“医生说,如果再做手术,风险很大。但为了我的家人、爱人,我不害怕尝试。我其实很想去北京的医院治疗。但依我们现在的条件,我从未奢望。很心疼我爸,不想让我爸妈为难,不想给他们压力。”随着肿瘤不断变大压迫神经,冯莹的右眼视力下降右半身时不时失去控制,如果颅压一直升高的话她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中国梦想秀栏目组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总导演蒋敏昊先生以及栏目组的多方联系沟通,为冯莹找到北京天坛医院最好脑科医生。为了给她带去最完善的治疗,把二次开颅手术风险降到最低,天坛医院根据情况多次调整手术方案,以期给她最妥善完美的治疗,目前已做好术前检查,等待会诊结果再确定最终开刀时间,手术时间暂定四月下旬。冯莹的身体情况目前处于稳定状态未来生死未卜为丈夫找新女友 网友表示:一个希望永远不要实现的梦想此次冯莹来到中国梦想秀,冯莹向大家讲述了他们温暖的爱情故事,并提成了她“最后的”梦想:如果手术失败,请替她的丈夫寻找一位新的女朋友。这样一个梦想,让大家无法拒绝,却又如此不愿圆梦。冯莹的故事播出后,引起广大反响,这催人泪下的故事在网友间传播甚广,无不发出惊叹、感动的声音,更是引起具有影响力的网络红人转发评论。“快哭晕在电视前”“又开始相信爱情了”“相信真爱!祝福他们”“这是第一次真心希望永远不要实现的梦想”“眼泪止不住了”祝福、心痛、悲叹… 在中国梦想秀的官方微博,各种情感真挚的评论留言如潮水般涌来,大家都对冯莹表示祝福和关心。

    2017-08-20 00:28:23 作者:健康最贵 来源:网络
    • 0
    • 9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