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短信
当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大学余额只剩两年半了,这已是我大学的第三个假期,而假期就也意味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记得我前两次的社会实践是寒招、三下乡,都非常有意义,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此次我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家教辅导,不过这次和之前的找的家教不一样,大二了我想尝试去教育机构做家教,而这次我的工作性质是志愿服务活动,目的主要是想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师范生技能。在师兄的帮助下,我来到了一所名为湛江市全脑通教育(也叫湛江脑立方教育)机构面试,虽然第一次试讲很不好,但跟机构的老师说明缘由后,他们还是考虑同意我留下来,给学生提供晚辅导,有时候机构的老师临时有事,我偶尔也去代一下课。我辅导的学生主要是初中生,当然也会小学生,面试完后我把初中数学的内容大概阅览一遍,以防辅导时出现遗忘的情况。实践的前四天我主要是去辅导作业,辅导小班的学生,因为小班人数不多,只有4个学生,相对来说好辅导一些。记得第一次辅导的时候,前两次一直有机构老师跟我一起辅导,可能是担心我一个人辅导不来,后两次他就没有来了,应该是放心了我一个人辅导,虽然辅导前已经把初中数学的内容重新看了一遍,但去辅导时,还是出现问题,例如一开始讲题自己懂但是讲起来还是不够流畅,知识点总结归纳得不够好等问题,不过后面两次辅导还是有了进步。和学生也逐渐建立关系,慢慢熟悉了起来,学生们也开始聊自己学习期望,分享自己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也跟他们分享我大学生活的趣事,以及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思想。因为给他们上课的老师临时有事,联系了我帮忙给他们上两天课,心想我终于等上课的机会,所以我非常认真地备课,连夜在网上找资料、看优秀的讲课视频,去相关复印资料,在意料之中,这次上课讲得挺不错,同学们听课效果也很好,可能是熟了后容易交流,但之后我发现课堂和教案有很大差异,而且与机构老师课堂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课堂内容不够丰富、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技巧和亮点,没有完全做到角色的转换等,第二次课我着重这几方面的改进,所以第二次课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比较合理,教学重难点也明确了,但对于课堂内容和技法等其他方面还是没有明显改进,我知道,这些方面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上几次课就能达到的,是靠在讲课中不断积累的。最后两天我又回到了自己的辅导作业的工作,但我依然像一开始那样充满激情,很认真地辅导同学们完成寒假作业。实践结束后,机构的老师看看实践期间表现的还不错,希望我有时间可以正式来他们机构面试。非常感谢全脑通教育机构和老师们给我这次机会,八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也让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乐趣和不易,在教师层面重新认识了自己,学习宣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思想,同时让我再一次深入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学会很多社会生活的技能,这对我自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我今后真正步入社会、服务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之,这八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很充实也很有意义,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受益匪浅!撰稿人/黄邦权
2021-02-24 12:09:29 作者:数学与统计学院 黄邦权 9645 0
深切怀念张光前辈
程占功惊闻,我尊敬的良师益友、新闻界的老前辈张光在西安因病逝世,让人泪如泉涌,十分悲痛。在沉痛悼念张老的时刻,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两个月前,我给张老打电话问候他,他说,今年已住了三次院,现在身体状况有了好转。我说,好转了让人欣慰。您平时要多吃饭,多喝水,不要劳累。又吿诉张老,您作序、我的长篇小说万世大禹和电影剧本倪岱传奇今年国庆节前出版。张老说,出版了给我寄一本。8月底前,16开、近460页的万世大禹倪岱传奇就出版了。一天下午,我打张老手机,却关机。我打他家电话,照顾张老的李亚老师说,张老正在休息。我即给张老和张老的女婿晁阳老师各寄了一本新岀的书,几天后他们都收到了。随后,我得知,张老又住院了。可是,这次住院竟然是最后一次。令人泪目,无限悲痛!我认识张光前辈是1981年秋天,我釆访过刘志丹夫人同桂荣,写岀专访稿后,请张老审阅(张光是刘志丹女婿、老新闻工作者)。同年9月7日中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综合节目》全文播岀了我的专访“革命的传统永不丢-访刘志丹将军夫人同桂荣”。在此后漫长的几十年里,我与张老交往的越來越多,主要是向他学习求教。张老不仅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而且平易近人,待人亲切随和。多年前我釆访曾任刘力贞(张光夫人)秘书的宋亚萍同志,她说,张光是公认的厚道人,我深有同感。我退休前责编黄河报文化版时,曾向张老约稿,请他支持。作为一位省党报总编辑,张老二话没说,很快亲笔写下《谁也不能藐视黄河》的文章寄给我,我放在文化版重要位置予以发表。5年前,我的《名将孤女》一书岀版,也是张老作的序。要写我对张光前辈的怀念,多少字也写不完。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永远怀念老人家。原载2019年9月18日凯迪社区《原创文学》
2021-02-17 15:01:41 作者: 9631 0
难忘欧阳夏丹主持“新闻夜线”
程占功日月如梭,难忘当年,欧阳夏丹在上海主持“新闻夜线”,青春靓丽,风釆非凡。我责编的黄河报文化版应为她做点宣传,我给夏丹寄了几张报纸,附上留言:请写一篇反映自己励志成长的稿件,并配照片。不久欧阳夏丹寄來亲笔写的,“真诚面对观众”并配她的照片。她的文章字迹俊秀文笔优美,特别是内容感人,让人惊叹!黄河报文化版很快给予头条发表,受到读者称赞。时间过去多年,我常常想起,欧阳夏丹主持的“新闻夜线”。
2021-02-17 14:59:13 作者: 9670 0
主播程伟游黄河
河南电视台《河南报道》栏目精心打造的“国庆七天乐”节目,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他们的“国庆七天乐”,每天一期,内容包括“游览黄河”、“体验健身”、“品尝美食”、“走进农家”、“把玩收藏”、“观摩训犬”等,可谓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但美轮美奂,令人难忘的是主播程伟游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润泽了辽阔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世代的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有一个黄河情结。这期节目,河南电视台《河南报道》主播程伟,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飘然飞至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于是,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仿佛跟着她走进景区。随着程伟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滔滔黄河的美妙风光、不少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其是她站在炎黄广场介绍栩栩如生的“炎黄二帝”雕像,让人不胜感叹!依向阳山而建的二帝巨型雕像,历经十多年雕塑,不久前才耸立在黄河岸上。两位先祖的眼下,大河滚滚东流,生生不息,一幅雄浑壮美的画卷。还有令观众忍俊不禁的镜头:平时在演播室的程伟既端庄又优雅,可是这会儿她坐在山际间索道中的吊箱里,竟然花容失色,看上去吓得不轻。这也难怪,她说她有恐高症嘛!呵呵,她还有点儿调皮,骑着马问道,它要把我带向哪里呀?美丽的程伟,黄河的女儿!
2021-02-17 14:57:35 作者: 9691 0
恩师王宝善
程占功他像松柏正直高洁,他像长辈宽厚慈祥,他是我的恩师王宝善。1928年4月10日,王宝善出生在河南新野县城关镇,19岁考上河南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在河南大学校刊编辑部工作几年,后去武汉大学水利系继续深造,1955年毕业来到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学校(后为黄河水院)连续任教几十年,离休后仍然为学生授课多年,把一生都献给了治理黄河和国家治水的教育事业,直到近九十岁高龄病逝。他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培养的人才遍布黄河上下,流域内外,深受大家的尊敬。他多次被评为学校和上级有关单位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红军会师地初见王老师上世纪三十年代,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来到陕北吴起与刘志丹创建的西北红军会师,消灭了尾追的敌人,结束了长征。吴起{也叫吴旗},是我的家乡。1973年秋天,我在县里一个公社(现为镇)电影队当放映员已近两年。此时,全国许多专业院校面向各地招收工农兵学员,大致要求是,应招者自愿报名,当地群众推荐,有关组织批准,学校审核。我符合报名条件,便认真看了许多院校的有关资料。我了解到,黄河水利学校是治理万里黄河的流域管理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的专业学校,黄委老主任王化云曾兼任该校校长。这个学校还被誉为黄河流域的“黄埔军校”。我从上小学开始,就对万里黄河心驰神往,于是,毫不犹豫报考黄河水利学校。当时的基础课考试题并不复杂,我全答对了,还有一篇作文,要求内容是叙述自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心得体会。我根据近两年为机关、学校、各队、各村干部、学生、农民放映电影的工作实践,同时不断向他们学习的经历,很快写了出来,自我感觉写的还不错。为便于报考黄河水校,我向电影队请了假,住在县电影院楼上刘世棣师傅给我安排的他的办公室(我们电影队业务和培训由县电影院管理)。考过试,我找到代表黄河水利学校从开封来到吴起招生的王宝善老师,向他表达了我对万里黄河的向往,和上黄河水校的愿望。王老师和蔼地笑了笑,没有正面跟我谈这个问题,而是问我,你在电影队放了哪些影片?我说,革命样板戏比较多,如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国产故事片有《南征北战》、《奇袭》、《英雄儿女》等。王老师又问,有外国影片吗?我说,朝鲜故事片多一些,如《卖花姑娘》、《南江村妇女》、《鲜花盛开的村庄》,还有苏联故事片《列宁在一九一八》等。然后,我对他说,王老师,我想请您吃顿饭,尝尝我家乡的荞面饸饹。王老师仍然笑了笑,说,为了公平公正,我们不能吃考生及其家长的饭,请理解。我又说,晚上电影院有电影,我请您看场电影。王老师说,我有些忙,准备去延安,就不看了。我告别了王老师,虽然有些失落,但理解他说的公平公正,仍然对他心生敬意。第二天,我回了电影队,继续放映电影。不久,我收到一封挂号信,是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高兴地来到古色古香的宋都开封,走进了心仪的黄河水校大门。他是严师亦是慈祥的长辈上黄河水校不久,由于我的数理化基础比较薄弱,在听这些课时颇为吃力,心绪烦闷。有一天,我见到了王宝善老师,他问我,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吗?我便说出了自己的苦闷,尤其是数学课的“微积分”,听不明白。王老师说,掌握数理化基础知识,是对治理黄河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你要认真听授课老师讲课,勤做笔记,努力学习,不懂就问,除了问授课老师,还可以到实验楼制图教研室来问我。此后,我在听有关数理化授课时,专心致志听讲,不懂就问,也常常找王宝善老师求教,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地给我讲解。一个星期天中午一点左右,我从学校附近的拆除旧房工地上干完活回校,遇上加过班的王宝善老师从大门出来。他问我,你到哪里去了,怎么满身尘土?我说,我在一个工地干活拆旧房,挣点钱,不给家里增加负担。王老师叹口气,说,陕北贫穷,孩子们却能吃苦!旋即,他问,中午饭怎么吃?我说,早上我在学校食堂打的馒头和咸菜还有呢!他说,你别吃冷饭,我午饭也没吃,你到我家跟我吃点热饭。我不去,但王老师执意要我到他家,吃了顿大米炒菜热乎乎的饭。黄河水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甘肃陇东,在野外工作8年,1983年调到郑州,先从事有关编志修史的工作,几年后调到黄河水利委员会机关报黄河报社任编辑记者。在编辑报纸时,我经常给王宝善老师寄黄河报,请他点评指导我编的版面。王老师对黄河报、特别是我编的版面看得很仔细,常常在电话或通信里与我沟通,表达他的看法。有时表扬说,那些文章选题和文笔不错;有时批评说,那些文章缺乏特色和深度。特别是有一次,他把我寄的报纸、在我编的版面上标出三处错误,写下意见后,将报纸给我寄了回来。三处错误是,一、本应用“地”字,用成“的”;二、本该用分号,用成逗号;三、该用引号处,引号少了一半。王老师在标出错误的旁边,写了几句话:“小程,黄河报是公开发行的报纸,你责编的文化版,不应出现这些差错,要引以为戒。”随后,我给王老师打电话,向他表示感谢后,也向他解释,我们编辑规则是,每个版允许有万分之三差错率,超出后才会受到处罚。王老师停顿一会儿,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尽可能把工作做细致才对。尽管一个版允许有万分之三的差错,但你应该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我连忙说,谢谢王老师提醒,我一定细心细致编辑、校对,尽可能消灭差错,努力提高版面质量。多才多艺古道热肠王宝善老师在教育事业上颇有建树,一生获得荣誉称号无数,其成绩和事迹不在这里叙述,只说他多才多艺,古道热肠的方面。王宝善老师不仅在书法、绘画领域很有造诣,而且,二胡也拉得蛮好。此外,无论对学生,还是对邻里,他都有一副热心肠。任教期间,当他得知学生有了病,便赶到学生宿舍,问寒问暖,如有困难,帮助解决。他离休后,已是高龄的高级知识分子,却担任起家属院的院长和居民楼楼长,热心为大伙儿服务。王老师的儿子王润中告诉我,在特殊年代,本校一位老革命武克明和夫人薛剑秋老师蒙受冤屈,双双失去自由,家中三个年幼的孩子吃饭都成了问题。父亲王宝善和母亲马秀兰想方设法,送去食物,给予照顾。王宝善恩师,不仅是一个好老师,更是一个好人。原载《中国作家网》
2021-02-17 14:56:08 作者: 9621 0
长篇小说《万世大禹》、电影剧本《倪岱传奇》内容提要
程占功程占功经过多年辛勤创作的长篇小说万世大禹、电影剧本倪岱传奇,由国家版权局直属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2019年5月,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向作者核发了作品登记证书。同年8月,这两部作品放一本书出版。万世大禹长篇小说《万世大禹》不仅描写了大禹治理江河、平定水患的丰功伟绩,而且展现了他安邦定国、治理天下的雄才大略。尤其是浓墨重笔地讴歌了他肃贪惩腐,整顿纲纪,反对分裂,实现中华民族统一的情节和细节,令人难忘。同时,用不少篇幅写了作为儿子的大禹对父亲鯀的深情厚意,亦写了作为父亲的大禹对儿子启的复杂情感。特别是大禹得知儿子犯下大罪,他依律下旨将启与其他罪人一起活埋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充分地揭示出主人公禀公无私的高尚品格,以及他默默承受的内心痛苦。小说用不少笔触,反映了大禹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他对老百姓的一片真情。倪岱传奇电影剧本《倪岱传奇》描写的是北宋发生的一个传奇故事。殿帅府太尉高俅和养子高衙內去大相国寺进香途中,突遇三个告状的民女,故事从此展开。从民女们诉说中,观众知道,倪岱从赌徒父亲那儿继承了一副摇宝的赌具,亦走上了一条和父亲一样以赌为生的绝路。然而,他意外地绝处逢生,重返赌场,贏了一大笔钱。他在后来成为他的师爷皮库的指点和“帮助”下,用这笔钱买了一个知县,从此开始了官场生涯。他把官场当作赌场,与皮库狼狈为奸且各怀鬼胎,演出了一幕幕令人切齿痛恨又捧腹大笑的活剧。谁知皮库原叫高皮,竟然是高俅的堂弟。故事曲折离奇,让人难忘。影视剧改编摄制,请与本文作者电子邮箱cjyyl@sina.com联系本文作者程占功(笔名水之韵、火平利、程为公),退休前多年任郑州黄河报社记者,黄河文化版责任编辑
2021-02-17 14:53:32 作者: 96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