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短信
童稚二三事
我很少在夜里赏雨,密密麻麻的雨脚声总让我回忆起读过的诗词——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从少年到双鬓渐白的壮年,听雨,是种很凄然的心境。我实是不喜欢,要听雨,我觉得总得找个浪漫的地方去慢慢赏雨,某天夜里,雨下得很大,坐在窗前沏了一杯清茶,撇开几茶叶,听雨,品香,墨绿色的茶叶在眼底沉浮,脑海里也渐渐浮现出童稚时的几件小事来,颇觉有趣。舅母说,我小时候实在是个很皮的孩子,只是碍于师长尊严不得不屈服,只因家中长辈几乎全是老师,大舅是教高中数学的,舅母教小学语文,二舅、三舅、四舅、妈妈、外公、小姨全是吃这碗饭的,说来我也很是奇怪,为什么偏偏我们家就出了这么多老师。我是很讨厌背书的,然而我的父母不知道从哪里听来“小孩子从小背古文有十大好处,什么增强记忆、自信、提高语言能力、提高素养、提高审美能力……”云云,早就抱了一大摞什么《史记·精读》、《诗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唐宋八大家散文》、《王维诗集》等等全叫尚且小只的我背诵出来……天呐,我未免觉得我父母有点揠苗助长,心里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像什么《滕王阁序》我都不知道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后来父母特地帮我注上了拼音,我也觉得读起来佶屈聱牙之极。在镇里头的南山边,家中长辈常见我恨恨背书的身影……但奇怪的是,小时候的我记性是极好的,哪怕只是囫囵吞枣记了个读音,我背书的速度远远比同龄孩子要快得多,于是也背了不少古文、收获了些许学业上的信心。小时候的我虽然顽皮,但是还是相对乖巧的孩子,不敢和父母正式对峙起来,等到了正式入读小学的时候,天性中的反抗便发展地一发不可收拾,小学六年里,语文是我学得最差的一门学科,而我最喜欢数学和英语,总是能拿到几近满分。而语文,总是和那两科相差甚远,特别是作文,我经常胡写一气,仗着自己小时候的“之乎者也”的功底,总是跟老师反着干,虽然有时候也能被莫名其妙的被老师拿起来念,但是我向来不在乎这些分数,多数时候写作文还是加页,因为我写得太快了,看到班里的同学都还没写到作文,感觉实在是无聊难耐,于是我总想再写多点,洋洋洒洒地,不知不觉就写不到老师心里了。我也不是很在乎这些,分数出来,回家总是笑嘻嘻地和父母说:“我觉得挺好的呀。”那时,母亲总是最懂我,她知道我是对于他们剥夺我的童年大好芳华心里有气,先时说过我几句,后来看总分不太差,也就随我了。只是后来这种偏科在初中又变了,我对作文产生了强烈的创作的兴趣,还在初三迷上了写字,反倒对别的不怎么在意了。我坐在窗前,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慢慢从渐行渐远的回忆中回过神来,边聆听着雨声,边挪来了一张六尺对开的宣纸,一砚墨,一只小楷笔,打发余下的悠悠的赏雨时光。
2020-12-04 22:58:05 作者: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李润桂 9677 0
接续传承,共促发展
在新时代,社会中涌现出诸如黄大年、南仁东、张玉滚的时代楷模,他们为国家富强、为社会发展、为人民幸福殚精竭虑,奉献自我,可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向时代楷模学习时,我们也应铭记,六十几年前,在寒冷的冬天,在冰天雪地的朝鲜,一批批的中国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不畏艰难困苦,在一线奋勇抗战,书写出一章章可歌可泣的英雄章篇,铸就出永不磨灭的抗美援朝精神。如今,虽祖国富强,人民生活安康,但我们仍面临许多挑战,仍需以抗美援朝精神激励我们前进。接续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衣服单薄,武器装备落后,但他们不畏强敌的攻打,顽强抗争,最终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如今,没有国家敢向中国发起武装战争,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不断发起“贸易战”‘“科技战”,制造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等,力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以维护美国的世界地位。面对西方国家的强暴、强权,我们应接续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扩大国际销售市场,激发国内消费潜力,大力发展经济科技,戮力反抗强权。接续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朝鲜战争中,我们之所以能以武器装备上的绝对劣势战胜敌军,有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中国志愿军与朝鲜军队通力合作,众志成城。如今,虽然我们的医疗卫生系统日益完善、救援抗灾能力提高,但是仍面临复杂严峻的自然灾害、公共性医疗卫生风险问题。在阴历新年伊始,一场疫情由武汉爆发,随后便席卷全国。面对新型病毒,医疗卫生专家奋力合作,共同研究救治方法;面对感染人员激增,病床位严重不足的情况,各地的建筑工人积极响应,不顾风险,离开家人,日夜兼程,前往湖北,连夜建造出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缓解床位不足的情况。和平年代,虽无充满硝烟的战争,但却无时无刻面临着无硝烟的战场,我们仍需以万众一心、戮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接续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面对敌军完备的武装设施、恶劣的作战自然条件等各种阻力压力,中国志愿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根据实际调整战术,展现出大智大勇、锐意开拓进取的民族智慧。“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接续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攻坚克难,实现科技的突破发展。伟大民族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助力伟大民族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行,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
2020-11-07 13:32:06 作者:张雨丝 9635 0
捕捉走马
《捕捉走马》一个眷秋的黄昏,街边与青巷中交错的呦呵声被突如其来的晚风拉长,抵着天际边的云霏潜伏入晚霞里。天又要黑了,红日贴着山脉被海水拉扯沉没,我从床底扯出一张泛着金光的大网,这张大网散发着幽幽的光点,光点带着尾巴在网线上四处飞翔。今天是我身为走马人的考核日,这个偏远的沿海小镇每到中元节都会有一大批祭奠自己亲人的车队,轿车停止在三途海边,海浪与大地融为一体,香烛插入到沙子里。飘渺的烟雾中,狂风把虔诚的祷告揉碎,送到天上,这些祷告容易给世间留下走马,走马是寻常人看不见的,需要走马人捕捉才能送回该去的地方。去到海岸边,只听到海声空旷的缠绵着,碧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走马,它们浑身黝黑,喜欢栖息在夜晚中,吸食人类的情绪,再钻入人的梦中,而被走马附身的人容易一蹶不振,情绪低迷,重则会被走马迷惑。我嗅到海风的咸味,眼前有些恍惚,大伯拍拍我的肩头,肩头似乎被什么烫到,立马变得沉重起来:“阿吉,只要你今晚能抓到自己的走马,你就算出师了,以后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走马人。”我扯住手中的捕马网,每个人在经历生离死别后都会产生自己的走马,走马人用快乐织网,帮助别人消灭走马,是走马人的责任。走马到底是属于“海那边”的东西,留在世间容易祸害到人,走马人需要用捕马网捕捉走马,天亮前消灭它,就算完成了走马人的责任,我眺望着山海,轻声询问大伯:“大伯,你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吗?你们的考核也是捕捉自己的走马吗?”大伯把眼睛望向海的边界:“这个世界上总有太多的走马,即使是我们走马人也会有自己的走马,用自己的快乐织网而去捕捉它。”“我会把它消灭掉的,像消灭别人的走马一样轻而易举。”我扯扯手上那张金黄的大网,它因为我此时的亢奋而更加闪耀,黏贴在上面的光点拉扯着尾巴飞舞,咋一看好似萤火虫。我从大伯眼中看出了他的欲说还休,他却只是问我:“阿吉,你还记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看到自己的走马的?”我把指缝间入到捕马网中,用指头去跟网缝之间的光点跳舞。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的眼睛可以看见这种东西。回忆是在内心这座土堡下的嫩苗,为了让它免受风雨摧残被我藏得太深,以至于我花了好些功夫才把它记起。小的时候,父母为生计而奔波,我被送到一个偏僻的小镇与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扎根故乡,纵使父母总提出要把他接到城区生活,他却不愿意离开这个小镇。这个偏僻的小镇被海环绕,旁人听到小镇的名字后经常对我投以嫌弃的脸色,父母驾驶着小车带我前往他们嘴中的“故乡”,车窗被摇下来,炙热的海风带着那些沙砾和咸味送到我脑海深处,公路两侧开来是一望无垠的大海,海是夜的影子,它有着黑夜的深沉,我看不见它的尽头在何处,父母说这片生养故乡的海叫三途。回去的时候天空已经微微亮起,小车行驶过泥泞的小路,时不时有几只鸡跳跃出东倒西歪的篱笆里,呆头呆脑挡在车灯前,村庄旁的路灯勾勒出一个人影。黑夜把两只前爪搭在我的心上,心在爪下不安,父母叫喊我好几次,我都不愿下车,最后只能扯着我的耳朵拉我下车,灯下人影逐渐清晰起来,他年岁大了,身姿却依然现得挺拔,晨风一吹,身上那件棕色衣衫沿着他身躯飘扬着,枯发受到星辰青睐,在他发丝里狂舞,他面容隽瘦,两颊凹陷下去,显得眼睛很清亮,父亲一手扯着我的耳朵,一手对他打招呼:“爸!”他几步上前把我的耳朵从父亲手里解救了,但是眼色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默,这是对于父亲扯我耳朵的不痛快,爷爷牵起我的手,手心是温热的,我听不见心房的喧叫,逐渐就安份下来,父母把我交给他片刻也没有逗留就离去了,留下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相逢与团聚,村庄中的路并不好走,都是细窄的田埂,鞋子踩下去能感受泥泞在尖叫。他握住我的手,爷孙两人漫步在这朦胧的清晨中。我抬起头把不安噎下,诧异眺望到月色的遗音,漫天星辰在眼帘前飞舞,大自然的旖旎总是如此猝不及防,星斗在头顶徘徊着,展开一张罗网,把美妙灌注到我的脚底,四肢都是未曾拥有的舒适。影子是月色给予我的馈赠,悄无声息流淌在脚下。爷爷抓着我的手问我:“你饿不饿阿吉,等一下鱼街开摊了,阿公带你去买粿吃。”父母平日忙于生计,极少有时间用这种平和的语气来询问我的意见,偶尔碰上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做了一些忤逆他们的举动,他们还要抽出棍棒教育一番,儿女的生命都是依顺着父母的轨道的,老人总免不了心疼。想到这里,我贴紧爷爷的身侧,天色大亮起来,我们沿着田埂小路的尽头走出村,挑着水桶的阿婆们摇摇晃晃迎面走来,身后跟随着乖巧安静的媳妇,那些阿婆见到我爷爷都摇摇手:“你家孙女啊?”“是,今天早上才跟着父母回来的,我带她上集市买点粿饼吃。”她们洋溢着微笑来客套几声,甚至不忘叮嘱我爷爷要记得给她们家的衣柜和餐桌上油漆,扭动着臃肿的身姿,挽着水桶前往后头的小溪。过了村庄外的马路后,香味立马涌入我的鼻腔中,让我的心在味蕾上打滚了几百圈。鱼街人声沸腾,把一切不安都拢住了,神庙的佛与香烛,红粿的香,青芒果的酸,栗子的甜,橄榄的苦,酱料的辣,远处的教堂开始敲响净钟,坐在门口的阿婆们拉着各家的家常,在不真实的喧哗中把一切尘世间的浮沉敲落定音,我与美好擦肩而过,却浑然不知。站在店面外头,他扯着我的手对我说:“红粿里面的好吃一点,外面的都放硬了!”那是一张糯米皮裹着花生碎的饼,当地人称它为红粿。我在人群中对他说道:“阿公,我可以吃外面的。”他神色踌躇,只说:“吃点热的好!”店铺里头的人都拥挤在一起,像海潮一样飘忽不定,他须穿过人群,又须抵挡那个蒸笼旁,我在原地等他,就像看见一条棕色的老锦鲤游进人海里,身子偶尔被挤到左边,又偶尔被挤到右边,店家在蒸笼旁边叫卖,他把手伸长到蒸笼面前,垫高脚来,我见他提着袋子向我走来,衣领上悬挂的老花眼镜被挤变形了,鼻头的酸楚被我吸回去,他把红粿放到我的掌心里,不忘念叨着:“叫你爸多带你回来,一年四季总是看不到人!”所有世俗都是风卷残云的白净,可溢于言表的爱在亲人中生根发芽。在故乡的几天里,爷爷经常在灯河下咀嚼着水浒传,隔壁邻居上门呦呵他去油漆家具,他用枯黄的指头在红木下描绘出几只活灵活现的金鱼,一来一往中,昙花已经舒张开来。我有幸看见院子里的昙花盛开,而它花叶蜷缩时,父母来接我了。爷爷背着手停在老屋前,对我摆摆手,又坐回到他的摇椅上,我听见父亲希望他跟我们一起去城区里生活,他只是一如既往的别起黑脸,半句话也不说,从肺腑里喘出一口大气,大气中有我读不懂的沉重。我惊叹于时间的快速,所以感到悲伤,又意识到时间还会让我们相逢,所以感到快乐。对于离别,里面充满了希冀。城区入夜之后天空灰蒙蒙的,我对着夜空张开五指,没见到星星在跳舞,那些高楼大厦不免让我感觉到灵魂的不安,风飘来水泥的焦灼,不如故乡那股咸热要来得心安,单元楼都是钢筋堆砌起来的钱,我在里面嗅到冷漠,渐渐开始怀念故乡那东倒西歪的篱笆,在故乡的心永远是自由的,所以显得城区一切都逊色无比。再次回到故乡的时候,我踏上泥泞的田埂,恰是黄昏,夕阳爬到泥瓦上,脚下时不时踩到破碎的缠枝蔷薇,父母隐约在交谈着爷爷的病情,走前还健朗的他突然就倒下了,透过老屋的红砖与铜门,他躺在摇椅上,脚不远处还放着几盆昙花,他应该是看见我了,从摇椅上滑起身来,风吹过,他那件棕色衣衫在飘动着,步伐蹒跚着向我走来,扯着我的手带我去鱼街:“阿公带你去买刨冰吃。”他的话在胸腔中燃烧,“滋滋”的像冒了雪花的电视机。爷孙两人踩着黄昏的碎片朝鱼街走去。他握紧我的手,眼中透露着亢奋的精光,鱼街喧闹极了,爷爷问我要吃什么味道的刨冰,我抚摸到他手中冰凉,企图给他温热,断续的辨认出他身体中有东西在抗议,心中升腾出慌张。天色暗沉下来,就如同三途海的海水铺天盖地把我包裹,我接过爷爷递给我的刨冰,他付了五块钱,勺子在刨冰中沿起一个圆挖起冰凉,噎下刺骨的恐惧,无形之中有什么东西会把爷爷抢走,而且我清楚明白着,我抢不过它。庭院里几盆昙花,花叶蜷缩起来,不愿意见人,奶奶弯腰往水井中取水,爷爷一如既往躺在那张摇椅上看着他的水浒传,只是他话很少痰很多,经常扭头咳痰,粘稠带血,浑身上下笼罩着死亡的味道,他剧烈起伏的肺腑中隐藏了一颗定时炸弹。我听说病重到一定的时候,人会回光返照。庭院的绿植乏起嫩黄,咸热的海风早已变成秋刀,割在人脸上,一个眷秋的黄昏,客厅里头围满了人,我在他们高大的身躯中寻找窥看的契机,左右挣扎几次后,才在细微的缝隙里见到爷爷。老屋顶悬挂着白炽灯,灯光铺在爷爷隽瘦凹陷的脸庞里,他点了点胸前的纽扣,父亲弯下腰给他那件棕色的衣衫解开纽扣,那根手指像一棵风裂老树的树枝在风中摇晃,找不到归途。他每说一个人的名字就要剧烈喘息透气,鼻音断断续续,嘴巴大张着,我看过去,心里衍生出一股惊慌,所言不及,等待了许久之后都还没轮到我,我逃走了,因为我终于等到了它的到来,清楚的明白我抗争不过它,也不想面对它,更加无法给予懦夫般的妥协。我跑到了别的地方大声嘻闹,就在嘻笑声的交织中,身后那栋红砖裂瓦老屋传出撕心裂肺的哀嚎声,我透过那扇铜门看到爷爷的脚底板,它青白,僵直,思绪还停顿在这个虚空的瞬间,父亲已经跨过门槛来到我面前,伸手拧着我的耳朵:“你爷爷都死了!你还顾着在这里玩!”耳朵的火辣使我回归到现实里。只见到爷爷的身躯躺在灯河中,离我而去。纵使我准备好迎接这个瞬间,在无意撞到它时,任由心房徘徊着淡然的空虚与不解。仅仅只是门内外的几步之遥,已经从嬉闹的快乐坠入到哀嚎,那些孩子还在门外寻欢作乐,而我只觉得一瞬间心如槁木,他们未必能理解到我的痛苦,情绪从不相通。爷爷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那么短暂,在我了解什么是死亡之前,我已经将它消磨一半,它终会迎来离散。夜半守灵的时候,我见到身体里有乌黑的黑影往外挣扎着,我惊慌的在灵堂里大喊大叫,吵到了守灵的人,他们上前来抓住我,惊呼着“走马!”黑影在我体内膨胀开来匆匆飘出了窗棂外,剩我一人在茫然的错愕着,后来我才知道,走马是人经历了生离死别才会产生的,我们家族传承捕捉走马的本领,每个走马人都需要亲自捕捉到自己的走马,才算成为一个优秀的走马师。捕马网在我手中闪闪发亮,从爷爷的丧礼后我便跟随着大伯学习捕捉走马的本领,再去尝试消灭自己的走马,每当我用快乐织成的捕马网束缚走马时,网总会断开来,恰好最终的考核又是捕捉走马,不免让我焦头烂额。我目睹走马的沙滩上奔腾着,内心涌上一股悲伤,我轻而易举捕捉到它,走马在捕马网里纠缠磨蹭,指头触碰到它时就像抚摸着尘封的故去,走马在网内激越,企图冲破我的束缚,我勒紧了网线,见那团黑影逐渐被金光束缚,越缩越小,它抗拒着我的束缚,我在昏黑的膨胀中见到一张躺椅,隽瘦的他慢慢摇曳着椅子。那种伤筋动骨的痛要我何以承受,走马被捕马网烫伤,慢慢散发出红粿的香味,香味涌到鼻子里却如刨冰入喉,海水在我脚下翻涌着,我不寒而粟,悲伤失语,企图跨越过时光弥补那道嫌隙,阻止走马的诞生,可我的恐惧足以把我束缚,向命运臣服。捕马网被走马撑破,它顺着海水打滚,被初生的日光照地透明,日光与云霏交错隐约勾画出一个人影。晨风一吹,他身上那件棕色衣衫飘扬着,枯发被日光照亮,无论我接受不接受死亡的存在,红砖老屋,庭院昙花,鱼街,红粿,刨冰,是我对爷爷组成的全部画像,更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不明白我的网为何抓不住当年在我身体里生出的走马,它再一次溜走了,漂浮在三途海面上,我见大伯抽出他的捕马网,拢着海岸上的几只走马,步履缓慢的拖到三途海边,令我诧异的是,他释放掉了那些走马,而不是用捕马网去消灭它们。它们漂浮到海面上,随着海雾消失在彼岸尽头。我疑惑的望向大伯:“为什么我的走马永远都消失不了,而这些走马却乖乖的没有了?”大伯把网抓在手中,背手到身后:“生命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我们无法捕捉走马,只能释放走马,你一直认为对待走马最好的方式是用快乐的网消灭它,但是万事万物终有阴晴圆缺,轻视不了死亡的恐惧,也无法剥夺遗憾的存在,只有生者如斯,走马才会乖乖到三途尽头。”令人心碎的不是无能为力,而是无法坦然的态度,于是一切都在彼岸观花,生命的离去让人恐惧它的力量,在生离死别面前,所有人都是走马人,在世间用自己的捕马网企图捕捉到它,可命中的一切都是从有到无的,只有这样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竭尽全力。正因为回忆闪闪发光,才显得走马那么苍白无力。快乐的华袍终将破裂,我的走马游荡在三途旁的人间。
2020-11-04 17:09:35 作者:刀紫 9657 0
出城
8月27日早晨6:30分。我静坐,小镇在不断向后退。眼前出现广场,碉堡,雕像,还有公园。我看见闪烁的路灯和昏黄的光,还有流浪的野猫走向流浪的人。晨雾弥漫街道,眼镜镜片里是模糊的城。我曾被赋予多少次机会,像现在这样回视后退的城。我在车上,父母在车上,同学在车上,老师在车上。我们在街道上前进,倒退的只有这座城。前进的我们终点是离开和死亡,倒退的老城结局是永恒。昨晚母亲和父亲情绪很活跃。母亲看见什么拿什么,拿了就往行李箱里塞。“你要富贵子吗?你要雪梨吗?带些纸巾吧!带些冬天的衣服吧!”她不知道时间已经很晚了,她不知道这是我该睡觉的时间了。父亲坐在沙发上,他穿着睡衣但是不去睡觉,我也穿着睡衣但是他没叫我去睡觉。他指着电视里的黄忠和严颜,他说老将军威风不减当年,他说刘备汉中之战后当了汉中王。母亲指着父亲说他不该带我看那么久电视,父亲笑着又去看他的黄忠,母亲说完又去塞我的箱子。我忽然觉得他们就是这个老城的主人,主人将来叶落归根,我是主人的孩子,孩子是浮云终日行。两年前我问城里的好朋友:“我们每个周日坐车出城到市里上学,每个周六又坐车从市区回来,假如有一天你下车时落脚的地面不再是这里,你会觉得难过吗?”我想这必然是不会习惯的。但我们都没说出口。我们都只说我们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会不会离开,不知道自己何时离开,不知道自己离开后还会不会回来。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真正地永远地离开。只有我们记忆和感情所寄存的地方永远都在。永远有那么一个地方,里面只有小孩的自己和学生的自己,有那么一个地方专门用来回忆,回忆的也是小孩的自己和学生的自己。这块土地是不变的,只有它是永恒。前进的都会老去,前进的都会死去。在我上车前,曾经哺育父母的粮仓已经废弛,曾经为他们遮风避雨的老楼已成空心,见证他们恋爱故事的公园也早翻新。在我上车后,粮仓也许拆除,老楼再添青苔,新公园又成旧公园。新的事物会变旧,旧的事物会翻新,老城到底也曾是新城。无论怎么变它是变不走的,它像一个文化的标志一样藏在每个人的心里,经济上倒退的它可以在文化上得到老城应有的永恒。阳光灿烂起来了,我听见真正的新城的火车呐喊着过桥,桥还是老城的桥,桥的不远处还有更老的桥,更老的是日本人建的又被中国人炸掉的桥。桥外就是太阳,太阳底下又是闪着粼粼金光的河。一座用旧血染红的飘逸行书标着“奋斗”口号的灰暗碉堡像夸父仰望落日一样仰望旭日。碉堡看着它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无法获得永恒的个体们希望自己就是碉堡,连野猫也要溜进碉堡驱赶老鼠,做老古董的王。车要停了,车停的时候我已在城外。城外的我眼里出现冷清的广场老迈的碉堡黑亮的雕像和寂寞的公园。我听见和看见老城让醒狮队敲锣打鼓欢送它的儿子出城,祝他有个好好的前程。一路上都是要踏上远途的人,他们和我在一个地方出生,一个地方长大,却像城市的马路一样以一点为中心四处扩散再难交集。老城的儿子们时刻都在远走,远走的人们不知道路的终点在哪却一早明白路的终点是死亡,我们知道死亡但是还是向死而生。我期待死亡之后的的归来,希望归来之后就能和这历经风雨的老城一样长久。希望落叶归根,希望浮云化雨流回山谷。我回视父亲的车,它像坐老城,还停在那,仿佛还没送走我便已在等我回来。
2020-10-31 23:17:16 作者:岭师江景豪 9671 0
回味
回味朱子琪你在月光中的背影,散发着爱的光芒。——题记微风轻轻吹起发前的刘海,望着城市迷人的灯光,却发觉没有你的背影让人回味……把时针拨回到两年前,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你离婚了,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带着我。我居然还日复一日地吐槽、抱怨你的起早贪黑,现在回想起来,我都想给那时的我重重的一拳们。“老妈!衣服破啦!”“哦。”又是一段正常得让人无语的对话。我知道,她一定又会忘记的,每次都是这样的敷衍和随便。我撇撇嘴,回到房间,用差不多可以推倒整栋楼的力气把房门关上,关门的声音震耳欲聋。我黑着脸爬上床裹好被子,关了门,一个人气鼓鼓地睡着。“咔哒”,尽管声音很轻微,但对于一向因缺乏安全感而敏感的我来说已经醒了,我睡眼惺忪地睁开眼,竭力想知道打扰我美梦的恶魔是谁。一小束光从门缝里照射进来,一个瘦弱的人影闪进,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门关上。哦?是母亲。母亲碍手碍脚地走到我床边,轻轻坐下,拿起我放在床头上的衣服,对着透过玻璃窗微弱的月光,找到了那个破洞,一手缓缓打开刚刚随身带进来的针线盒。她的动作忽然一停,像是想起什么似的,猛地转头过来,我反应迅速地闭上眼,母亲看到我没醒,长舒一口气:“还好没吵醒。”母亲转过身,在针线盒里翻找出一根细针,又伴着月光找出与衣服颜色相近的线。母亲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线,把线对准针孔,瞄准,一下就穿好针线了,随后,又熟练地打好结。准备工作做好了,只见母亲拿起衣服,对准破洞边缘,稳准狠地一扎,一推反手在衣服背面一扯,再从背后相邻破洞的位置扎过来。整个房间只有针刺穿衣服、线与衣服之间摩擦的声音,皎洁的月光透光玻璃窗洒进来,轻柔的包围着你。你的一切动作都被镀上一层银色的光辉。噢,再仔细一点,你的背影还有粉紫色的光芒覆盖着,听说,那叫母爱的光芒?我扭过头,望着书桌上形形色色的玩偶,恍然发觉你为了我做了这么多!我强忍着眼中的苦涩,闭上眼,在你母爱的光芒下入睡……母爱是世界上最鲜艳的花,而你的背影是世界上最值得回味的情!我可以跟在你身后,像影子追着光梦游……——后记
2020-10-17 22:07:24 作者:朱子琪 9670 0
阅读伴我行。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乐趣,给人才干,给人光彩。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多读书,让我们懂得人生,明白人生的方向,读他人的文学,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其实呢,我们早与书相识。书让我们是无比陶醉,让我们痴迷于书所有的故事中,或美好、或凄凉、或忧伤、或可爱、或丑陋、或这些丰富的情感填补着我们空荡荡的心灵。是的,我们与叔。早已结为了可不谈的朋友。当春天来临时,你是否听到鸟儿悦耳的歌声?当春天来临时,你是否看到小草钻出土地?当春天来临时,你是否嗅到迎春花香?当大自然这些所有的事物构成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知识无尽的书。书中文字散发的魅力使我们难以抵抗。读书真的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沉迷于书的海洋中,我们会经历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体会到一种种不一样的人生。有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就会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突然间领悟到许多道理,突然间觉得豁然开朗……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书中遇知心,书中遇知音。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不断完善人的精神追求。阅读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阅读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巅峰;阅读是良药,能医治愚味之症。阅读为我们找到最好的旅行伙伴。让我们爱上阅读吧,在书中领悟许多道理,在书中学习!
2020-10-08 14:08:12 作者:郭佳琪 967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