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短信
线上“三下乡”之社会实践心得
暑假我与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19教技1班的12位小伙伴响应我们学院与学校的社会实践号召,共同参加了线上“三下乡”活动,组成了一个名为教师教育学院“浮迹行”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的队伍。我们队伍主要是以微信推文、调研报告和新闻稿等形式展现斗山镇传统村落的发展历史、民俗风情和建筑特色等内容,反映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促进广东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线上社会实践期间,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对新闻稿和相关图片进行微调和排版,编辑成推文,然后发给队长、干部和老师进行审核。对于这一次线上活动,我最大的感想是: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团队工作,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长,但毋庸置疑的是,于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次难为可贵的线上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重新认识自我的历程,更是一次自我定位的思考,更是一次对未来努力方向的检索。在推文这部分工作中,我庆幸我曾经担任过宣传委员这个职位,因为职位需要,我学会了推文的制作和排版等内容,让我能在团队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为团队出一份微薄的力量,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过去的努力总会在某一个时间回馈给现在的自己。我经历过文稿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版式一次又一次的筛选,推文一次又一次的整改……这些都是我成长路上一个又一个深深的脚印,一步又一步不懈的探索,一点又一点深刻的思考。实践过程中多方面的交流沟通和自我反省让我学到了许多,而且对比于以前的自己来说,也变得更加细心和更有耐心了。比如我从对斗山镇浮月村和浮石村的相关历史一无所知到对它们逐渐了解,从对队伍工作一脸懵逼到逐渐上手,从对队伍磨合协作磕磕碰碰到越发熟能生巧。但是同时在其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和欠缺,我严重地发现自己的实践经验远远不足、技术能力有待加强、面对突发状况自己不能够快速地处理、思考问题不够成熟、与队员的磨合协作速度较慢……从中我甚知革命尚未成功,前方任重道远,同志仍需努力啊!在思想上,我认识最深的是团队合作真的非常重要,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诸葛亮尚且如此,况且我们呢。一个优秀的队伍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就能前行的,它是需要队员们共同努力、磨合协作的。队员与队员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是一个团队有序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因素。每一个人都需要在队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其次,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量力而行、扬长避短,才会让队伍能够高质量和高速度地完成任务。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是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因为“方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假如自己实在没有办法解决,要及时寻求他人帮助,向别人虚心请教,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而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现在的这个时代瞬息千变万化,国际形势也愈加复杂,虽然我知道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还是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为“纸上谈兵指点千军万马”这一道行终究还是比不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谛。除此之外,实践是需要能力来扶持的,而能力是需要我们积极学习知识才会逐步变为自己的。俗话说的好,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社会上有技能和永远装备自己的人永远不会被淘汰,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能力代表过去,学习代表现在,文凭代表未来。的确,我们之前所获得的成就只能代表过去努力的自己,并不能代表现在的我们,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知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学会终身学习,因为“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在整个线上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有过欢笑、有过汗水、更有过收获,内心更明白假期不是让我们来奢侈的,而是让我们来充实自身、升华自我的。每当我没有动力、没有方向的时候,我总会对自己说:“当你无所事事、原地踏步的时候,请看看别人在干什么,别人在升华,在厚积薄发,而你在颓废,你心虚吗?”然后调整好状态、整装待发,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需要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来充实自己,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来拓宽视野,积极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增长才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将理论化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我和挑战自我,为以后的工作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0-08-21 22:37:37 作者:浮迹行 9639 0
社会实践心得
不知不觉我们待在家上网课已经半年啦,这个学期也结束了,迎来了暑假,随之而来的还有我们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下面让我带领你们看一下我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以及领悟一下我在参与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一、建立队伍—“浮迹行”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刚收到学院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比较懵,因为不知道具体的三下乡是什么,即使曾经在师兄师姐面前听过这个实践活动,之后看了文件,了解到三下乡的内容,知道与我们寒假时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差不多时,便慢慢得静下来,寻找其他小伙伴组队。刚开始组队时,我们原本是想宿舍里的小伙伴抱团的,之后因为我们想选择的主题和类型都不同,所以放弃与宿舍的小伙伴抱团,去寻找其他同学组队。在找到队伍后,我们开始选择实践活动的类型,为此我们队伍展开积极的讨论,最终我们一致投票决定选择“多彩乡村”主题实践活动。因为我们想这学期刚刚学了摄影技术,知道哪种构图方法会比较适合拍摄风景,建筑物等,在拍摄方面应该会比其他学院的优秀一点。在确定选择“多彩乡村”主题实践活动后,我们开始选择实地考察的地点,原本打算是队员们每个人离哪个村落近就去哪一个调研或者聚在一起去一个村落调研,不过这个打算被现实现象毁灭,因为受疫情影响,一些比较有名的旅游村落拒绝外来人员进来,所以我们决定团队一起研究一个点,觉得一个点能够更好的挖掘这个乡村的特色。在确定研究一个点后,我们开始选择哪个乡村,经过团队的讨论后,我们选择广东省江门市台山的斗山镇浮石村和浮月村这两个村调研,因为这两个村相离得比较近,而且我们有一个队员住在台山,会说台山的方言,比较方便,所以选择这两个村落。在确定调研的地点后,我们开始为我们的团队取名,队员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已的想法,努力想为队伍取一个好的名字。最后,我们确定队伍的名称是“浮迹行”,因为我们要调研的村落是浮月村和浮石村二者名字都有个“浮”字,并且我们打算主要调研村落的古迹—“迹”字,最后我们成立了浮迹行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二、实地考察前的收集资料在建立队伍后,我们开始在网上收集浮月村和浮石村这两个村落的相关资料,在一些公众号和百度那里收集到浮月村和浮石村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飘色文化)、十步一遇的古建筑、“赵”氏皇族薪传……后来炜玲和侯珏她们去台山市图书馆里查阅有关的资料,在那里找到一本《斗山镇志》,拍了一点这本书里面关于浮石浮月这两个村的资料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借鉴里面的资料写推文或者研究报告。她们跟我们说有一本比较珍贵的书籍《浮石志》,这本书讲浮石村的地理、名胜古迹、历史、社会、文化等,对我们有比较大的价值,在藏书馆里,不过因为疫情期间,不可以外借,所以看不了。我上网去搜了一下《浮石志》,在孔夫子旧书网里看到仅有一件,而且价格比较贵,500块钱,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只是活动过程中,写稿时需要一些资料,活动结束后又用不上了,所以没有买。收集完材料后,我们队开了一个会议,讨论她们采访时的问题,以及我们今后做推文、新闻稿以及调研报告时所需的照片和视频素材;集思广益后,写了18个问题,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飘色)、十步一遇的古建筑、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皇族薪传等方面采访。三、分工合作收集完采访的材料后,我们进行队伍的分工合作,首先队长让队员们进行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知道我们对于哪个方面的能力比较强,哪一方面的能力比较弱,之后具体的跟我们安排工作。因为我觉得我排序的能力还可以,所以选择和敏敏一起图文排版。四、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的两个小伙伴去到浮月村和浮石村,采集到这两个村落的建筑风景、百姓生活、艺术特色的照片以及采访的视频。在她们分享回来的照片和视频中,我们对这两个村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着手撰写推文。最后因为其中一个伙伴住的地方比较远,所以只考察了一天后,这个实地考察的活动就结束啦,剩下的就是我们线上的活动。五、注册公众号因为与队伍的实践内容相关,而且发送推文比较方便,在大家的投票同意下,我们队注册一个团队公众号,专门发送我们写的推文,队长安排我来负责这个事情。刚开始我没有注册过公众号,不太了解这些注册过程,后来上网搜索注册公众号的指导过程,并且在另一个伙伴的帮助下,我顺利注册了一个公众号。注册完公众号后,我开始着手写简介,找头像;那时我便体会到班级宣委的工作,因为这个宣委是弄班级的公众号的,跟我们队伍的公众号类型差不多。通过这份工作,让我感悟到每一份工作都是不容易的,背后都流着看不到的汗水。在发布一篇推文后,学校那边下达通知,不能随便建立团队公众号,需要经过学校的审核才可以开通公众号发表推文。而我们这个公众号需要闲置着,推文我们需要在院里的公众号或者校里的公众号发表。六、撰写推文和研究报告因为大部分是线上活动,大家有空的时间可能不一样,所以我们隔几天开一次例会,通过使用腾讯会议进行线上的讨论交流工作。在会议中,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自愿报名当副队,分担队长的工作。而我负责推文的部分,另外一个副队负责研究报告。因为我是负责推文的,所以安排有三个小伙伴来写稿和排版以及审核。在这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困难,因为我们的文笔不太好,老师的建议也是根据我们的文笔不太好的情况给的。在经过第一篇推文文笔不太好的情况好后,之后的推文我们的小伙伴们不断地锻炼和修改,让审核的老师夸了我们的文笔有所提高了。七、撰写新闻稿在完成研究报告后,队长安排队员们进行撰写新闻稿。刚开始的写稿的时候,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干部们安排写新闻稿的师姐帮我们培训一下。随后,我们的写稿的质量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我们队伍里面也进行线上的会议,汇报自已的工作以及近期的情况、队长根据队员们的情况分工安排工作。八、总结这个暑假每天都过得比较充实,进行这个三下乡实践活动;在万人志愿联盟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和物理,积累经验;每日在百词斩背单词,准备四级考试;练习计算机二级题库;复习开学要考试的科目……而这个线上的实践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大家分工合作,努力做到更好。这个暑假因为这个三下乡的实践活动变得更充实,每天收集材料发送到院的青协实践部邮箱里、帮忙选择照片、修剪会议的视频、排版推文、审核推文、隔几天开一次会议汇报自已近期的状况……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受益匪浅,让我意识到团队的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让我学习到一下=些知识和道理,比如写推文,排版图文,修剪视频,建立公众号……最后,我们队伍的线上实践活动还在进行中,今后我们更加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稿,让更多人了解到浮月村和浮石村的文化。
2020-08-21 22:36:09 作者:浮迹行 9623 0
社会实践体验心得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社会实践,相比于上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则让我更加贴近了“社会”二字。作为一位大学生,我认为在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时,如果只是重复单一地阅读背诵做题,那么知识永远不能属于自己,要想得到知识,必须要经过思考和实践,把他人的理论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才能称之为习得。作为一位大学生往往只有几年,但作为一位社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因此,社会实践是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习得知识,必须要学会运用知识。参加本次的社会实践,虽然经历了困难和挫折,但同时我也收获了理解与感悟。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浮迹行”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选择的实践地点为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与浮月村。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团队成员们之间的配合度较高。敲定地点时,由于我和另一位团队成员较擅长摄影,且我的家乡位于台山市,我对于浮石村与浮月村也略有耳闻,于是便迅速把本次三下乡地点定于浮石村与浮月村。在前往浮石村与浮月村前,我们团队在线上会议中讨论了大主题与分主题及成果展现形式,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采访提问且记录下来,前期较为充分的准备工作让我们在线下的实践活动开展地较为顺利。虽然有些许的遗憾,但也真正地听取了民声,从学校走到了到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与往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同,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无法全部集中在一起在一些乡村小学进行实践教育活动,首次线上社会实践活动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挑战。队员之间不能实时交流是一方面,最大的困难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影响实践活动的开展。尽管如此,知难而退不是我们的风格,迎难而上才是我们的准则。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依靠的不是个人的努力,而是团队的配合,每个人在其位尽其职,相信这会是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浮石村带给我们遗憾。在正式开展活动之前,我与另一位负责收集素材的队员曾到市图书馆查阅浮石村相关资料。遗憾的是,一本名为《浮石志》的专著因疫情影响不供外阅,在查阅后仅有《斗山镇志》一书与浮石村、浮月村有关且可供外阅,虽然其中包含我们所需的资料并不多也不够详细,但它仍是一份十分重要且唯一的书面资料。在大致了解过浮石村与浮月村后,我们出发目的地,开始了实地考察。浮石村有北帝庙等有名景点,且是非遗传承文化——飘色的基地。飘色表演仅在三月初三时举行,所以此行并不能亲自观看到飘色表演,也无法到存放飘色文化相关服饰与物件的展馆一探究竟,只能通过一些图文介绍,大概了解飘色文化。两次走访村委会想对浮石村近年来的发展进行采访,得到的回复皆是没有时间接受采访,这让我们感到些许失望。随即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村民身上,一部分村民同样拒绝了我们的采访,一部分村民仅接受口头采访拒绝露脸,仅有寥寥无几的村民愿意接受我们进行露脸采访。在采访中,走近了村民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浮石村,同样的,走进社会听取了民声后,才能明白人民的需求。浮石村的文化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但浮石村的旅游或其他产业并没有被很好地开拓。浮石村的文化底蕴比浮月村的文化底蕴要深厚的多,但是近年来游客稀少,浮石村村民众多,但浮石村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来说,它是不成功的,旅游产业并没有给村民带来收益,村子变好看了,但生活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浮石村作为一个飘色文化传承基地来说,它做到了把千百年来的特色文化流传至今,也让飘色文化走出了村子,走出了台山,走出了其特有的文化道路。浮月村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浮月村的旅游化改造让人出乎意料,村子入口的牌楼被翻新,入口处前建起了崭新的供旅游车辆的停车位,进入村子后更有供村民日常活动的小公园以及部分健身设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大字让人不禁感叹浮月村的乡村建设工作的出彩,“农家乐”等各种娱乐标识在告诉我们,浮月村在以旅游景点的形象向社会宣传自己特有的洋楼文化。行走在村子中,在进行浮月村的特有建筑拍摄时,发现浮月村并不像一些旅游村落一样仅做样子屋内却空无一人,仍有老一辈的村民居住在此,但由于我与本队队员来到浮月村是正值中午十二点,村民们都在家中准备午饭,因此也拒绝了我们的采访,我们只能通过拍摄浮月村中旅游化的改造成果与古老房屋建筑的维护与利用来了解浮月村的文明底蕴与现代化进程。虽然没能对村民进行采访,但村内的古建筑维护较好,门口处门牌还有二维码,供游客扫描后便可听到该建筑的语音介绍。村内有在建房屋,外形及高度与村内传统房屋基本一致,村内绿化率高,且干净卫生无异味,可谓是新时代乡村的典范。实践考察完毕后,便开始了团队的线上工作,虽然匆忙,但始终乱中有序,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自己能达到的最好,我相信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能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最真实的回报。通过这个假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最大的领悟是要懂得随机应变和懂得创新,社会具有太多不确定性,我们必须要在一次次实践中磨砺自己,且需具有创新精神,化腐朽为神奇的不是上天,而是创新。大学生活结束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得迈向社会,提前了解并接触社会,是日后迅速适应社会的“必需品”。社会实践对我们日后的个人发展利大于弊,而在每一次社会实践中收获的东西,必将成为成功路上的基石。
2020-08-21 22:35:31 作者:浮迹行 9616 0
“浮迹行”实践队的微故事
2020年8月8日,“浮迹行”多彩乡村主题教育社会实践队照常进行三下乡活动。目前,实践队伍的主要工作就是撰写新闻稿并向各级各类网站投稿。负责撰写新闻稿的队员有四位:孙驰曦、黄美玲、姚媛元和黄森淼;冯家辉负责投稿,华敏敏负责推文排版,其他队员则负责处理活动中的其它工作。以下是队员们的实践细节分享。队员孙驰曦在写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共同写稿的三位队员时间安排不统一。但是三位队员通过协商、磨合,决定轮流担任组长,进行组织规划,最终顺利地完成新闻稿写作。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懂得让步、主动、不怕麻烦,事情才能够顺利完成。队员姚媛元连续两天编写新闻稿,慢慢积累了经验,她认为写新闻稿最重要的是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写作者能够从大量的采访资料中挖掘出具有价值的事物的能力。倘若面对同一件事物,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价值,就会变成自身的优势。没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就很难发现写作对象的价值,更别说写出一篇好的新闻稿了。新闻敏感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写作实践培养出来的。只有经过刻苦学习、笔耕不辍,才能慢慢培养出善于发现的眼睛,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队员黄美玲对工作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她的工作从刚开始的写调研报告摘要,再到后面的排版、写新闻稿,每一步都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她虽然初次接触工作任务时显得手忙脚乱,但现在已经慢慢变得熟练了。队员黄森淼已经撰写了多篇新闻稿,他明白:要想写出更加优秀的新闻稿,一定要不断地练习。所以他平时会找一些优秀的新闻稿进行欣赏学习。他认为这个任务让他很好地地锻炼了自己对文字使用的能力。在学院的培训会议中,他也学习到了如何将一篇新闻稿写好。队员华敏敏曾经担任过班级宣传委员,所以她负责队伍推文的排版。她深刻地认识到:过去的努力总会在某一个时间,给现在的自己带来回馈。在这份工作中,她在团队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制作和排版推文的技术更加熟练了。负责向各级网站投稿的队员冯家辉将查阅新闻初稿之后,仔细插入图片、核对格式,然后投稿到各个网站,最后填写投稿进度表。副队长李炜玲给队员安排任务时,体验到了队长的工作,发现在做安排的时候,要做到考虑周全、平均分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非必要的情况下,任务应适量,不能过多,否则只会造成有量无质的结果。并且要清楚每位队员的长处,合理安排工作内容,才能使全队的实践结果质量双全。副队长陈水凤的工作是收集照片和视频材料,并上交给学院干部。她看到队员们发来的活动记录的图片,知道每位队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努力参与其中。队长王慧敏从接到活动通知那时起,不断地填写各种表格文件、安排工作、组织会议。每一位队员都非常配合,整个队伍团结一致,努力把作品做好,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即使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各种问题,但大家都互相看到了队友们的进步。实践过程中,对于斗山镇的浮石村和浮月村,队员们从一无所知到逐渐了解;对于各种工作,大家从懵懂到逐渐熟悉;整个队伍从磨合协作、磕磕碰碰到熟能生巧……这点点滴滴都是“浮迹行”实践队成长、探索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脚印。在这一段时间,队员们最大的感受不是任务有多难、多繁重,而是队伍的每个人都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是祈求得到谁的表扬,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团队争光添彩。这是一种种亲密无间、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020-08-20 16:10:47 作者:浮迹行 9624 0
江门浮石浮月
浮月村,位于台山市斗山镇西南部,据说因形似水中一轮明月浮出水面,故立村时取名:“浮月村”。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有1000多人,是全村现有人口的3倍多。浮月村因“洋楼群”而闻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旅居国外的华侨、港澳同胞带回积蓄和建筑设计图纸,在村内建起具防护与居住功能的“中西合璧”式别墅,形成别具特色的洋楼群,又称浮月洋楼。浮月村洋楼共有20座,分布范围在3.34万平方米内。其中冠有名称共15座——惠华居、中山阁、贤安庐、安雅庐、兰芳居、国庐、蓁华居、恒安庐、仕庐、英庐、源庐、炯庐、鋈庐、晃庐、炬华居。惠华居历史最长,建于1917年;国庐兴建的时间最晚,1936年完工。洋楼大多数以楼主的名字冠名,唯有中山阁是楼主陈国麟为纪念其父陈栋华与孙中山早年在美国建立的一段革命情谊而命名。浮月村洋楼是洋楼与碉楼建筑功能相结合的混合型华侨建筑,极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2008年11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而浮石村在统一的建筑式样条件下,多数民居在门口上方饰以山水田园、诗词歌赋为题材的彩绘壁画来表现各自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壁画下面有石刻门匾,四周有花岗岩石衬托。东面门匾为“紫气东来”,西面为“异香满室”或“愉快之家”、“门庭大启”、“家室和平”、“人宇长春”等等。门的两边多有门联,如“家和事顺,人寿年丰”、“以鸟鸣春,于时行夏”、“祥光满室,瑞气盈门”、“紫气东来迎吉宅,薰风南拂入新门”……显得家风淳厚,文气盎然。精工细琢的墙壁灰雕与木雕封檐板是古民居最为精致的装饰,内容有花鸟虫鱼、瑞兽祥云等,栩栩如生的图案令人惊叹不已。浮石村民居是“人神共居”的空间,门神、灶神、天神、地神、人神在民居内各自的位置,设置在屋内厅堂尾端的神台,木雕龙凤呈祥,或福、禄、寿图,光彩夺目,供奉着自然神灵和祖先牌位,厅堂两侧挂祖先画像,表达了主人的信仰祭拜系统,营造出和谐的精神生活环境,反映了浮石村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这种历史风貌和传统祭祀习俗现仍保存完整
2020-08-20 16:10:19 作者:浮迹行 9619 0
“浮迹行”队伍开展活动
为响应学校发出的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号召,深入社会实践,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十三位学生,组成了一支名为“浮迹行”的多彩乡村实践队开展三下乡活动。队伍内部进行讨论后,确定此次活动的调查对象为浮石村和浮月村,探究内容为两个村庄的文化、经济等方面。浮石村和浮月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斗山镇,是当地古老的村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探究学习。“浮迹行”队伍在指导老师褚秋砚的帮助下顺利开展活动。由线下采集当地资料、影像到线上收集相关信息,队员们认真对待,积极配合工作,为队伍贡献力量。在队长的带领下,队伍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撰写调查报告、新闻稿、推文同时进行,并积极向各个网站、微信公众号投稿。队伍内部展开会议,队员之间沟通、协调,持续推进活动进程。
2020-08-20 16:07:07 作者:浮迹行 96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