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杂文·评论·奇章

  • 漫雪诗社新旧干部交流会的演讲

    2007-11-04 17:01:02 作者:漫天雪 9587 0

  • 一诗一世界,一字一天堂

    历史的车轮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辗来,历史长河荡涤着往昔的文化烟云。翻开华夏灿烂文明厚重画卷,睁亮炎黄子孙千年的视野,我们仍然可以仔细感受到文化墨客轻车熟路的文字驾驭魅力,洞烛细微的眼力,与众不同的独特感知和细致周密的揣摩分析。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他们才发挥出凌空的创作水平,为中国的文化留下一页页灿烂的篇章;正是由于他们对妙句佳词信手拈来,他们才为中华文化筑就一座又一座的高峰。杜甫登上泰山之颠,写下《望岳》,中有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意气风发的心态,也阐明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刘方平《月夜》诗中“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抓住“春气暖”和“虫声透窗”,给人一祥和的气息;蒋仕铨《岁暮到家》中“低头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表达了天下游子归家时的百感交集;李白《独坐敬亭山》“想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将思想与自然高度融合,创设出新颖的意境。正是由于他们知道好诗是需要在平凡中见新奇,抒发真是的内心感受,他们才能随心所欲地笔走龙蛇,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引发读者心灵上的共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历经“吹”、“过”等字的反复琢磨、推敲,最终选定“绿”字清炼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神奇;杜甫的“身轻一鸟过”,“过”字的准确运用就比东坡、佛印等人的“疾”、“跃”要妙,全诗顿觉精彩异常;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穿”字生动逼真地呈现出远征将士身经百战的战争磨难;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垂”、“涌”两动词的大胆运用,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悲凉的月夜之景。可以说,诗人们都熟悉炼字技巧,才给读者留下足够的联想空间;也只有真正掌握作诗的精义,他们才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千古传颂不衰的好诗。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情感世界。诗人们用笔记录所见所闻,同时也灌注了自己一腔的真情实感。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真挚地表达自己对爱妻的牵肠挂肚;陆游《诉衷肠》“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淋漓尽致地写出诗人对国事时局的忧虑,抒发了报国无名、壮志难酬的悲愤;南唐后主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把一个亡国之君的屈辱、失意、愤懑毫不保留地爆发出来;元稹“曾进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情真意切,塑造了诗人用情专一的形象;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抒胸臆地袒露对“登高处”的山东兄弟的思念。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文学作品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精心场景。感动来源于细微、平淡的生活和人生感悟。诗人们正是由于对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思索,才使诗章通篇饱蘸深情,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翻阅、诵读、体味唐诗宋词文化,掩卷沉思,不得不深深叹服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出神入化。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和龙人血脉的延续,她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所有华夏子孙去赞叹、去热爱、去学习、去感悟的!一诗一世界,一字一天堂。诗人们的足迹已经模糊在历史的道路上,但他们的名字已彪炳青史、万世流芳,而且他们的作品也会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发扬光大,永远绽放着中华诗词的耀眼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2007-11-04 08:17:44 作者:黎华帅 9612 0

  • 玫瑰香气的时光

    玫瑰香气的时光---我在华工社团联合会新闻部工作一年的收获和感悟文/黎华帅窗外依然是蓝格格的天,菁菁校园。日子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大一的光阴悄然滑纵。蓦然回首,我在社联新闻部当记者也差不多一年了。酸甜苦辣,忙碌奔走的背影,都已定格在时间的底片上……岁月风铃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在新闻部的一年,闪烁着许多值得珍藏一生的回忆。我们经常要对各协会的讲座、比赛、晚会、特色活动等进行全面的采访和详尽的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学会了交流、快速拍摄和写新闻稿的技巧。我们社联举行的“飞扬舞台,飞般精彩”社团活动月开幕式、“Let’ssix”社团活动月闭幕式暨社联成立六周年晚会、“千人环岛游”等大型活动的现场采访报道,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每次去执行采访任务的时候,我们都要穿上黑马甲和戴上工作证,拿上相机。发布的社团新闻都必须经过认真撰稿和细致修改,不能出现错别字、语病句,所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不允许出现纰漏。所选的照片要角度全面、质量清晰,而且内容要紧扣活动的主题。其实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社团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且有机会亲身融入其中,我们所得到的更多是收获欢乐。虽然有时候会很忙,但是苦中有乐。朋友缘在我们新闻部这个鲜活的团体当中,有我们的掌门人李骐大姐姐,待人和蔼可亲;风流倜傥的黄建凯师兄,“CS反恐精英”杀个天昏地暗;“贪吃”的王纱纱和态度温和的孙泽田,给人以敏感的温差;傻乎乎的杨晓畅一脸天真,抬起头来,目光是晴空中的潮汐;肖潇的新闻稿文采飞扬,或是惊涛骇浪,或是小桥流水人家;王苗很爱笑,一微笑,温柔就婉婉约约……在共同的爱好下,很高兴能够有机会认识你们,诠释着同样的光荣和梦想。我觉得我加入新闻部,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大群的好朋友。正因为是如此吧,也许当许多年以后真正懂得拥有的难得珍贵,就谢谢彼此的,听到看见了。幸福到想哭楼宇栉栉的远处,散射着太阳的光束。我记得我加入社联的那天,也一样充满着这样的魔力阳光。穿上这身黑马甲,就意味着我们的形象和行动代表着社联,就意味着我们要发扬社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奉献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全心全意地为社团服务,为促进社团蓬勃发展、繁荣华工校园文化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工作着的人是快乐的。我深深喜爱着这种工作的氛围和使命。其实我们每一个社联人都会有着同样的信念和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同时我们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周华健深情地唱:“至少我们有一起吃苦的幸福……”虽然我们有时候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我们无怨无悔。我在社联的一年,我就收获了很多的经验和感动,感动于执着的汗水和激情澎湃的青春本身。但愿我们华工的学生社团更加欣欣向荣,社联的明天更加蓬勃辉煌!我睁亮双眼,展望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我摊开十指,祝愿串串海阔天空的未来!

    2007-11-04 08:04:01 作者:黎华帅 9611 0

  • 看《恰同学少年》 我心为之颤动

    面对含辛茹苦的父母,面对重教求才的老师,面对豪气冲天的毛泽东等一代天骄,看完《恰同学少年》,我的心为之颤动。这使我真实地感触于读书以来所遇到的事情。毛泽东存在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乃至日后的成就。这就揭示出湖南第一师范对学生教育的成功所在:该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或者“裁短”学生的优势,去迁就一般的标准,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遵循的规律。为了丢弃的窝头而召集全校大会,做艰苦朴素爱惜粮食教育,树勤俭典型;为了不错过一个有专长的好学生,因材施教;为有才智的学生而甘心情愿辅导所谓课外的无用知识,并教导其身心锻炼、先博后渊……这一切都显示了为师者的一份热血苦心。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一道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那一场景所透析出来的沛不可当的青春力量,让作为观众的我,也不由得热血沸腾,顿生壮志豪情!毛泽东“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1917年底,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兵败往长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却空无一兵可资防守。危急时刻,毛泽东却以惊人的胆略,率领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师学生军,一举将三千溃兵全部缴枪,保住了长沙城。这真是一场智勇的较量。而今的我们每时每刻都面对着竞争,我们无法战胜天地,甚至无法战胜别人,但我们可以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骄傲自大,战胜自己懦弱窳惰……战胜了自己,或许就赢得意外的胜利。这可谓“与己斗,其乐无穷”也。身在烈火如至清凉之境,那时的热血青年就这样的见异思齐,迎难而上,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即便是对自己不利的条件,也要乐观得去面对。疾恶如仇,他们坚持自己的那一份善良之心。君子必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然而刘俊卿之辈很值得当今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2007-11-03 18:39:20 作者:朱守银 9611 0

  • 白茫茫的大地(《红楼梦》读后感)

    2007-11-03 14:53:28 作者:李元骏 9601 0

  • 人为什么要仰望

    2007-11-03 14:50:49 作者:李元骏 96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