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评论·奇章
声音
重读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我依旧感慨良深。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雅士大都把杜鹃之声称为“天地间愁种子”的哀曲,于是一阵阵无缘的离愁别绪便油然而生。因此,豪客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又三杯;媛女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感伤阵阵,独守空房泪涟涟。然而,波兰人却是无情绪之波动者,把杜鹃之声听作是“悦耳”而催人奋进的乐曲!从杜鹃之声的音色来分析,古今中外的人都应听之逆耳的。所以,很自然多数平常的中国文人的艺术细胞,是容不下这般声音的。而波兰人,从慢慢适应到继而的喜爱有加,为何?我认为他们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义,从而知道自我批评,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而使思想进步了,自然社会的文明也跟着进步。从中外之人恰而其反的反应,我认识到这绝非是一种“心理作用”,而是一个人的内涵修养的表露。正如人们对鬼神与上帝的信仰一样,信之为然,不信则无,源头活水终归是人的喜好厌恶。事实上,中国的老百姓都祈求能天天浸泡于甜言蜜语之中,即使是一次小小的表扬都铭记心间,欣喜若狂。因此,这些人一味厌倦忠言,不愿自我反省,使自己的错误未能及时纠正。悬崖勒马者且不说,将错就错者将越陷越深。难道这对中国创业的“龟速发展”状况不是一种必然?最近,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人做事要有一颗红亮的心”。我想这“红亮的心”不会因错误或所谓的“心理作用”,而使主观的科学的心理素质变成了“黑暗之心”。所以,像于老师这使自我进步的声音你我都得用心聆听。【编者按】从细处着手挖掘深义……(编辑:昊岸2007-10-29)
2007-10-27 20:19:28 作者:朱守银 9653 0
画不出的伤
小时候很喜欢画画,用铅笔,蜡笔,水彩笔等等,画那些穿旗袍戴旗头的清朝宫装女子,画穿裙子戴发箍的女孩,画长长耳朵的兔子,画肥嘟嘟的猪猪,画漂亮的梅花鹿,春天里粉红粉嫩的桃花,画庭院里有苹果树&鲜花草地屋后有田野&远山的带烟囱的小房子……后来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上美丽的貂禅喜欢得不得了,画了两幅,第一次画的像死人,第二次漂亮得像妖精;再后来看七龙珠,画孙悟空,孙悟饭,贝吉塔,特兰克斯,最喜欢画他们变身超级赛亚人的模样,帅呆了酷毙了!初中时画荷兰的风车,画欧洲中世纪的古堡,有着很多童话故事的那种古堡,最后画的是H.O.T哥哥们,那时已经严重的力不从心了……这么些年,一点一点的松开画笔,在纸上荡漾的不再是清新美好的图案,而是一个个浅显又生涩的方块字,习惯了用它们堆砌一座又一座或美丽或忧伤的城堡,却渐渐忘了最初的最真……直到某一天再也砌不完整,才发现原来有时画比文字更能倾诉,可是也发现自己再也拖不动画笔了,不知道怎么开始,更不知道如何继续,想写写不出,想画画不出,已经不知道,什么才是能够真真实实抓住的。看到一个好朋友很会画画,心里很羡慕。曾几何时,自己也能画着七彩泡泡般美丽的梦啊!而最近她说她失去了画画的感觉,好像不会画了……这是怎样一种悲哀呢...今天很想很想画一点什么,可是纸笔都有了却依然拿不起笔。在桌前呆了很久最后觉得还是放弃吧.我们不停地在追逐,追逐心中的追求、梦想,可是想要的还没抓到,却已经失去了太多,我不知道,自己所剩的还能挥霍多久。也许某一天睡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一切空白得心凉心寒。而到那时,我该向谁痛哭去?【编者按】其实又何须这样悲哀呢?上帝关了一扇窗,还会为你开另一扇窗的。失去,有时也是一种获得……(编辑:昊岸2007-10-29)
2007-10-27 01:52:10 作者:小人鱼的尾巴 9727 0
怀念军训——往日的记忆,今日的情怀
当迷人的橄榄绿又一次出现在金院的操场,当嘹亮的军歌一次飘荡在金院的天空,原来觉得已经过去了的深藏于心底的回忆就又这么被勾起。看到一套套橄榄绿的军服,觉得就好像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那时的自己就像现在的他们一样,满怀激情与希望,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开始了艰苦的军训生活。十天的军训生活不长,但却也不短,因为它值得我们一生去回忆和领悟。在许多的时候,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最难忘的并不是一些特快乐的时光,而是那些我们艰苦奋斗的日子,因为在那些日子里,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很多人也为我们倾注了许多的心血,那是一段很实在的足迹,是自己奋斗并成长的最好的见证。军训的生活就是我们一段难得的经历,它教会我们思考,教会我们坚强,教会我们奋斗,更教会我们感恩。当我们踏进金院的那一刻:生命也因此而开始了新的历程,每踏一步都为生命记载一段路程,不管这一程是艰苦或快乐。大学短短四年,时光流逝会很快,真心地希望师弟师妹们的大一生活能过得更充实,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地去奋斗,在金院的天空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编者按】“军训的生活就是我们一段难得的经历,它教会我们思考,教会我们坚强,教会我们奋斗,更教会我们感恩。”值得铭记……(编辑:昊岸2007-10-29)
2007-10-26 21:57:24 作者:高山流水 9653 0
心灵
阴影是条纸龙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为孙子做了一条纸龙。老人把几只蝗虫放进长龙里,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后,蝗虫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老人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老人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许多,譬如挫折,譬如失败,譬如自卑,这一切都像纸龙中那个阴影,把我们束缚在人生的死角里。曾经我也遇到过许多的挫折,也经历过失败,也曾一度陷入自卑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在那段失意的日子,内心的困惑可想而知。但在大学的这个舞台上,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在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中我走出了那些失败的阴影,逐渐找回了自信。在大学的日子里,我总是找机会让自己忙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忘记过去,也只有让自己通过辛勤的劳动做出成绩来才会给自己继续前行的信心。在大学里我学会了不再逃避现实,而是努力地去面对,以前失败的经历让我更坦然地面对今天的挑战,因为我知道失败不代表我们得忘记,而是预示我们再次遇到时可以更加坦然。失去的,并不代表我们永远得不到,而是告诉我们在下次来临的时候更加珍惜。把曾经遇到的,现在正经历的,以及未来将会来的失败看淡些,每天都以一颗自信的心面对生活。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像纸龙里的蝗虫,走不出心理的纸龙,在心理的阴影里苦苦挣扎。其实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其实所有人生路上的阴影就像纸龙,是虚的,我们要学着找到心灵的出口,最终找到人生的出口,乃至生命的出口。心灵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让我们在充满风雨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自信和快乐带来安宁,安宁体现风采,一个人有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便具备了坦然地面对失败与挫折,冷静地面对自己、宽厚地面对别人的气度,便具备了获得生活真实美和持久美的天资,同时也找到了一条走向成功的大道。
2007-10-26 21:41:51 作者:高山流水 9655 0
于魏、蜀矛盾中观《三国演义》
2007-10-26 20:00:25 作者:李元骏 9637 0
笑御风沉
雁门关外,中原在前;断崖绝壁,云山连巅。他躺在山巅之上,吹起他的衣角,飘,飘。然后风止,衣角的飘扬也止。血。很寂静。他死了,自杀。乔峰——还是叫他的汉姓吧,他喜欢。萧峰——但他毕竟是契丹人,萧姓。可,为什么他是契丹人,却为汉人、为宋朝,阻止辽国攻宋?风,时起,时停。他完全可以选择另一条道路:他是辽国南院大王,辽王的结拜兄弟;当他顺从辽王的意思,带兵攻下宋朝之后,更可受封宋王,管辖中土。但他选择了这条路:得知辽王下令攻宋后,屡屡劝阻,甚至被辽王囚禁;获友人搭救后,还要胁持辽王,使其发誓“有生之年定不攻宋”,然后身负不忠大罪,自使命归黄泉。这是一条不归路,从踏上它开始,他就已经死了。他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契丹人。他之所以尽生命阻止这场箭在弦上的战争,为的,是天下百姓。他自己对辽王说:“生命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大王的生命更是如此。但战乱一起,势必生灵涂炭,万千辽人、宋人都不免身死。这千千万万百姓的生命,岂不比大王您的生命更重要么?”对自己的生命,他友何尝不是如此?所以,他才能在自知必死的情况下,踏上这条不归路。他到底属于契丹?抑或汉?这已经不重要了。如果实在有必要回答,不妨引用丐帮长老吴长风的一句话:“帮主,您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百倍!”其实,他连自己都忘掉了,哪有功夫再理自己是胡是汉呢?他不像有些“大侠”,武功一高就忘乎所以。他的造诣在当时可谓数一数二,但他不关心这个。“胡汉仇深深万里”,他要“纷纷世事从君理”,难免力不从心。但他认为值得,为之失去最宝贵的生命也值得!因为,他的心早不在自己身上了,而是系在千千万万黎民百姓身上!所以,他忘我了,记天下而忘自身;也正是这样,他才为天下人所敬仰。“大军撤了吗?”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如此英雄,是胡是汉又有何分别?何况他也无所谓胡汉了。他,是天下的他!风,又起了,越来越大,势慑天地,广袤乾坤。山巅上,走石之间,夹杂飞沙。原来半身悬空的他,不知何时,摇摇欲坠。终于,他像所有曾经耀眼的流星一样,划过一道凄美的弧线,坠入崖去。这是大自然的葬礼,也只有胸怀天下的人,才受得起如此神圣的祭奠。那一刻,他是面上含笑的。天下人哭了,有他的友人,敌人,还有曾经素昧平生的人。我也哭了。后记:不错,我很喜欢武侠小说,但这篇文章与武侠小说关联不大。事情发生在4月17日晚,电视上刚播完《天龙八部》大结局。心中反复回忆当时的场面,心潮竟远胜于当初看原著。于是忍住眼中的泪,夜书此文。尔后,经整理如上。这里的萧峰(或乔峰),已不再是书中那个武功盖世的大英雄,而是一种忘我精神的化身。所以专取最能表现这种精神的部分来写感想。因为是为了表现其精神所在,所以与原书或有出入(如删去有关阿紫的部分),望金大侠不要敲我的版权费……【2004年4月】【编辑按】一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一个情痴.一个爱国志士.更是一个英雄.我也是一个武侠的迷对金庸大侠的书也拜读过看过胡军主演过的《天龙八部》,真得被他大那种气概所感染了··乔峰却绝对是一个纯粹的武侠英雄,让男人无限神往的英雄。他的武功,是从小力气大什么一学就会练出来的;他的帮主地位,是立七件大功君山大会夺来的。不管你读过多少武侠小说,你都不会忘记单人独车血战聚贤庄的悲壮,都不会忘记十八骑三兄弟大闹少林寺的豪迈。但是,任何过于完美的东西,都注定要是短暂的,易碎的,或者,真的象美学家说的那样,悲剧,才是美的更高境界?编辑:叶子2007年10月26日
2007-10-26 19:41:32 作者:李元骏 96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