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杂文·评论·奇章

  • 也谈“格物”

    2007-10-29 18:54:26 作者:李元骏 9610 0

  • 千秋诸葛我评说

    2007-10-29 18:32:18 作者:李元骏 9596 0

  • 谈林逋

    2007-10-29 18:30:54 作者:李元骏 9634 0

  • 心灵独白

    一诗歌的魅力在于:给我的失眠一个浪漫的理由!二怎样才能让生活过的有意义?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三在中国看体育报道,但凡前面加上了“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赛出了友谊”必定没有赛出成绩,“赢得了尊重、赢得了掌声、赢得了信心”必定没有赢得比赛。那一连串的修饰词虚伪得就像裸奔者脖子上的领带,高贵而滑稽。四人,总是在黑夜中暴露自己的本性,在睡梦中重归纯真。没有万恶不赦的人,不信请去看他熟睡的样子。五“狼心狗肺”、“猪头猪脑”、“猪狗不如”、“猪朋狗友”、“呆若木鸡”“狼狈为奸”、“狐假虎威”…….用动物来形容人卑劣的成语数不胜数,听说老祖宗创造文字的时候喜欢用象形的方法,只是不知道创造成语的时候是怎样。明明是自己的错过却要拉上一种动物来垫背,看来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只是如果动物也有思想,不知道他们的成语中会不会出现诸如“人心人肺”、“人头人脑”、“呆若木人”这样的成语,而且都是贬义?六鹤立鸡群,鹤终有一天会成为鸡。七最真的话是在睡梦中说的,我们称它为“呓语”。“如果今世你做太多缺德事,罚你下辈子投胎做人”。我听了呆若木鸡,而那个泄露天机的人依旧鼾声如雷。八所谓的恋爱就是一种感觉。关键不在于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而在于和谁在一起。九你有人吗?现在找个工、办个事、看个病、说个理......首先要被问或者自问的就是:你有人吗?这个“人”就是人际、人脉、人缘。有人好办事、没人莫多事、你若再说几句就是存心闹事。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人治,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更是愈演愈热。十自由本是一头猛兽,不过经常被驯养。工作就像狗食盘,定期出现在盘里的食物不但让人勤奋工作、摇头乞尾而且须臾不敢远离。十一教育这部进行流水线生产的机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千人一面”这个成语。大学的功用越来越简单地沦陷成为社会培养技术工和复述者的工具。于是招聘守大门的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CET-4过级、有多年工作经验、专业对口的人优先;而人云亦云的复述者都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十二旅游行程图:出门上车-车上看路-到点下车-上山看寺—看完拍照—下山吃住-有水游船-无水购物。【编者按】有的发聋振聩,有的稍失偏颇,但总体比较有趣……(编辑:昊岸2007-10-29)

    2007-10-28 22:53:30 作者:李龙华 9635 0

  • 别让清明再版

    雄鹰,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水,在狂怒地呼啸着,惊醒了沉睡中的清明,使人不由地联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是一年的清明节。清明揉着朦胧的双眼,回望过去,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了治理水患;李冰修建都江堰,工匠修筑郑国渠......雨打在地上的声音引起了清明的注意:翻开五千年人类文明史,西湖水令苏轼诗兴大发,清明雨令杜牧留下千古美名......如今,雨水不倦地下个不停,似乎在发泄着她的怒气。试问,水,是谁把你摧毁?你的渐枯是谁的悲哀?你的怒吼又将会是谁的灾难?此时无声胜有声,人们挤出了泪水,血与泪凝成人工雨,点点滴滴,涌向大地......路上行人欲断魂雨停了,一丝炙热之后,灰砂粉墨登场了。大地焕然一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滴水,小河干涸,井水枯竭。行人步履蹒跚。“各位父老乡亲,这是唯一从无污染水源里提取出来的水,100元一杯......"循声而望,路边竟有人做起这番生意。天苍苍,野茫茫,路上的行人饥渴而顿踣,往往死者而相藉也。试问,是谁牵走了人类的魂魄?借问酒家何处有人们无力地往前走着,似乎在期待着白去生外有人家在摆酒席。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丁香花百人头千人头万人头!酒!无水兑,无人能兑!醉酒的刘伶呢?狂饮的李白呢?对月小酌的东坡大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在牧童的带领下,人们来到了世外杏源: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白云朵朵,鸿雁齐飞;龙跃凤鸣,人欢马叫......人们困窘地问道:“这是哪里的水源呢?”一位青丝老人叹息着“水源?这是你们所污染的水,这是你们所浪费的水。如果再不珍惜,最后一滴但是人们的眼泪!”是水唤醒了清明,也是水让清明沉睡!人类,珍惜水吧,别让清明再版!【编辑按】虽然由、《清明》写到水有点牵强,但是还是蛮佩服作者这种创新的意识的哦,继续加油哦!!!另附: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1、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杜牧写景抒情的小诗,文词清丽生动,意境简明爽朗。其诗在晚唐成就较高。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2、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3、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4、遥指:指向远处。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编辑:叶子2007年10月27日

    2007-10-27 23:03:13 作者:伊茵子 9657 0

  • 雪夜

    2007-10-27 23:00:39 作者:李元骏 963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