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评论·奇章
丁俊晖的自白书
对于我的身世就不必作过多介绍了,因为以我现有的知名度不仅足以在中国的体育界占有一席之地,更多在诸多观众的心目中亦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作为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我,在十六岁时就曾两度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第一位的马克・威廉姆斯,甚至连台球皇帝亨得利也曾败在我的杆下,正因为连胜的缘故,当时的我一举夺得了中国公开赛的冠军,成为中国台球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可最近我却被新闻媒体扣上“神童”这一光环,那是前些日子我在登陆自己的博客写日志时,在网上无意间浏览到的消息。但这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可媒体的事我却不能左右。自从被他们夸大报道了我的“辉煌”战绩后,我的内心虽然有些受宠若惊,但更多却是感到从未有过的沉重。自此以后,我常常在比赛中发挥失常,而被对手多次抓住机会,将我打入“冷宫”。因为在赛场上的我被无数双眼睛盯着,浑身感到不自在。那些眼光:或鼓励,或期望,或关心,或质疑……虽然之前我也曾无数次面对过这种场面,或者换句话说,作为中国职业台球选手的我小小年纪就已历经“沙场”,在台球桌上什么复杂不利的情况没遇到过,最后经过我天资过人的头脑再加上百般熟练的杆法的调解,所有的“狂风暴雨”无一不被我摆得风平浪静,最终还是将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自从成为“神童”后,之前我在赛场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而有些浮躁。总是强烈地感觉到赛场上那无数双眼睛像一部部监控机,将我的一举一动一览无迹。要知道一般一个人在倍受关注与期待的情况下,往往无法发挥出自己原有的水平,即使他很优秀。相反被冷落则是最理想的爆发时期。结果在二十岁那年,我在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不敌世界排名第十二位的巴里・霍金斯,爆冷出局,一下子从天堂堕落平地。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是地狱?我想自己还不至于沦落到那种地步。还记得在今年的斯诺克公开赛上,我输球被淘汰出局后,狠心丢下一句:“感觉心里很累,不想打了。输了就输了,没什么好说的……”可第二天,这些话立即成为各大媒体“炮轰”的对象。我知道,“神童”一旦发挥失常就立刻沦落为“罪人”,尽管这一光环仍未褪去。试问在这么沉重的压力之下,我实在背负不起,别忘了我还只是一名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更需要社会的呵护与关怀。别忘了,除去明星的光环,我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后来上海交大破格录取了我,原因是我曾夺得多项世界斯诺克的世界冠军,终于是圆了自己多年以来的大学梦了,想想自己初中就辍学学打台球,没读过几年书居然也能凭借在台球桌上的“指点江山”打进大学,这些年来极力钻研台球所付出的心血终究没有付诸东流。在新闻发布会上,我捧着崭新的录取通知书的双手在微微颤抖,面对无数台“长枪短炮”的“追击”,一时不知所措,一脸的茫然。只是一个劲地自勉着:“未来还不知道,今后会努力的……”凝视着这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通知书,我的内心很是喜悦。但面前的这份特殊的录取通知书为我带来了一所优异的高校的同时亦带来不少社会舆论。一种声音认为:我进大学只是为混张文凭罢了,而学校方面看重的只是我作为明星的光环,他们认为我的破格录取将会带来不良的社会效应,使高等教育贬值。的确,以我现有的文化水平可能连一名普通的高中生都不如,但他们何曾想到我在体育事业上兢兢业业的付出?我与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相比只不过是努力的形式与方向不同罢了。但我终究比这些莘莘学子们幸运几分,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到高等学府去深造,仍成为不少学子羡慕的对象。然而不幸却始终左右着我的命运,这一切都是明星效应惹的祸。未来的日子里舆论的焦点始终在对准我的一举一动,若有什么“风吹草动”,即刻会刮起新的一轮轩然大波。我很庆幸亦厌烦拥有这样的人生,为我带来无人能及的至高无上的荣誉与关注,但这背后我却丧失掉更多宝贵的东西,而这是一生也无法挽回的。最后,只想对那些关心与质疑我的人说:除去明星的光环与荣耀,我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仅此而已。编者按:文章借“丁俊晖的自白书”深刻地反映了明星光环对人生的影响,令人回味与深思。编辑:朱守银2007/11/14
2007-11-13 18:13:20 作者:子鹜 9613 0
生命边缘的文化
生命边缘的文化———论文化功能在《老井》中的体现观看完了电影《老井》,最震撼的一幕是当片尾徐徐老井村几百年来为打井而死去一长串祖辈的名字,人与自然亘古的对抗与依存,镜头默默无语却如何悲剧式地嗟叹!老井村的祖祖辈辈不断地挖井,他们靠的是一种坚定的信仰,是一种对本根的留恋,流露出人性最淳朴的一面。但是同学质问我,你觉得这份倔强有价值吗?这种付出未免太大了吧?你不觉得其中有一种对农民愚昧的讽刺吗?于是我思考:不可否认,村民们一个劲地盲目地挖井只是带着一个单纯的信念——一定能挖出水。没有科学知识的指导,没有理智合理的分析,这种付出不仅是祖祖辈辈人命的付出,还有整个村的生存繁衍(由于老井村缺水的原因,村里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妇,村里的姑娘都嫁出老井村)。所有的死死伤伤,旺泉婚姻的妥协,巧英感情的牺牲,旺才生命的付出,村民们的物质捐献,一切的投入,留下的只不过是一块流芳碑,所有的青春,血泪换来的一口井,值吗?的确不值。这种付出在实际层面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他们这种锲而不舍的坚持在精神层面是具有深刻的意义的。正因为这种投入与得到的反差,这种锲而不舍的坚持才具有深刻的精神意义,才令我们产生如此大的感慨.他们对乡土本根的眷恋,坚定执着的信念在这种挣扎的过程中超脱了本身挖井的现实层面,而闪烁出一种西诸弗斯般神圣的精神光芒。同时,这里体现了文化的认知功能,文化的认知功能表现为人类所具有的一种知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一种事物的理解,是文化认知的结束,同时又是文化新认知的开始。祖祖辈辈的牺牲,凿井人的前赴后继让他们渐渐地反省和认知,这也是从愚昧到文明的过渡,旺泉,巧英等村中的知识青年接受科学知识,翻山越岭地勘察地质,挖井这个文化行为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走向文明。随着他们对当地地理自然环境的深入认识,整体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在全村的集资和外界政府的援助下,终于打出了第一口井.老井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缺水,影响整个村的生存繁衍,它所形成的文化也是围绕满足需水的生理需要,影片一些文化现象比如两个村的男女为争一口井而在一起打群架,旺泉迫于家庭压力而做“倒插门”女婿,疯疯癫癫像叫花子一样放羊的二叔,还有一些细节描写,一双双饥渴的眼神,木讷的表情,牲畜们与村民争水喝.所有的画面,情节都由于缺水挖井这个生存根源而展开。老井村的村民本可以整体移居而解决缺水的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井的传统情怀,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如在召集大家捐助挖井工程的集会上,万水爷带头捐出自己的棺木,喜风也将自家的缝纫机捐出来,巧英托人将自己准备的嫁妆全部捐出来,随即村民们都踊跃捐献,这种强烈的民族文化凝聚力与传统恋土归根的价值观念升到了无上的高度。相同的生存环境,相同的语言习俗,相同的道德期待与相同的价值取向是老井村这个整体凝聚的原因。文化具有调控与其他族群文化的关系,文化具有排他性特点,对于其它文化的宽容都有一个度,那就是不危及自身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老井村与邻村的关于井的归属权的大规模的机械斗始终都是源于需水的生存需要。因而尽管他们的行为非常愚昧,血腥,但又是难于理解的。影片的结局虽还是中国式的圆满结局,但我却仍然感到哲学意味上的真实缺憾。也许,永远打不出水才是真实的生存图景。老井村作为一个人的整体,一种文化,其对我的思考无限蔓延,历史的沉重感久久回荡,民族的激情与梦想在那片黄土地上依然闪耀。[编辑按]: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动整合的作用;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进的作用。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不能一时挖不出水就搬迁.如果这样,中国北方缺水是不是他们全都搬到南方?困难总是和解决困难的办法一起产生的.----扫地叔叔----2007-11-16
2007-11-12 20:30:46 作者:linlijun 9641 0
你以为爱情是什么?
你以为爱情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刚恋爱时都是如此甜蜜,可一旦在一起生活后,就会产生如此多的矛盾?有些人不断寻找爱情,追求那其中的甜蜜,因此当爱情变味时他们宁愿去换一个人而不是去找出彼此间的问题……什么是真爱呢?究竟天长地久的爱情存不存在呢?或许看了以下的文章你会有那一点点感触……那天聚会,朋友带了她来参加,忽然间你发现,她的谈话,她的举止,都是你想像中的那样。你曾梦想过有一天,当你恋爱,你的她,是这个样。似乎她一笑,你就神魂顛倒,所以你靠近她,跟她讲话,拉东扯西,只希望再看她笑一下。渐渐的,你有活动都会想找她,千方百计的想约她,她的出现,让你心跳加速,她的失约,让你搥胸顿足。你问到了她的电话,开始尝试找她谈天,聊生活,聊兴趣,聊看法,只为了给一个好印象,甚至营造两人很合得来的假象。配合她的兴趣,你开始改变自己,陪她看画展,陪她喝咖啡,陪她看电影,陪她去逛街……想尽办法提高见面的频率,因为你看不到她,你会茶不思饭不想地心烦意乱。你们熟悉了,开始你找她,她找你,在看电影时,你会想碰碰她的手;排队时,你会想拉拉她的肩;喝咖啡时,你开始找一些亲密的话题;用餐时,你会想切块牛肉用你的叉子喂给她吃;逛街时口渴买饮料,你会希望她喝不完而跟你共享一杯奶茶……你学会心情不好时故意给她看到,让她看到你皱起的眉头,看到你眼神的落寞,并期待她能主动关心问候。因此,你们开始交换心事,开心时共享,伤心时互相安慰,在适当的时候,你了解了她的个性与想法,清楚了她的脆弱与坚强。哪天,你故意惹她伤心或动心,制造了浪漫的机会,夜里的星空下,你们相拥,感受来自她的体温,甚至她发尾的香味。情不自禁,你用手抚去她的泪痕,当她抬头望了你一眼,看着她眼里残存的泪光,用手轻碰她的脸颊,你会告诉她,你喜欢她,你将手划过她的脸际,托起她的下巴,轻轻地吻了她。你以为爱情是什么?一点点的动心,一点点的冲动,一个拥抱一个吻?天真的孩子们,日剧看太多了,痞子蔡的文章看太多了。这也许是爱情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大部分。爱情的主体是生活,一起生活。你能陪她一时的难过,你能陪她所有的压力?你能给她身体的温度,你能给她生活的方向?你可曾想过当热情褪去,拥抱和亲吻对你已经没任何吸引力,你们如何走下去?爱,绝对不是缺了就找,更不是累了就换。你不能怪她中途抽身,因为她在爱中看不到生活。生活,才是爱情的目的,这里的生活不是一个人好好活,是两个人如何一起好好过。[编辑按]:本文把初恋时那感觉和情形描写得挺到位的.你以为爱情是什么?我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可能一百个人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扫地叔叔-----2007-11-15
2007-11-12 12:44:13 作者:金青 9622 0
为爱絮语
为爱絮语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酒的酒杯。————题记在岁月流逝中度过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平凡的日子,而生活当中那些平凡的氛围却常常让我感动莫名。傍晚时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桌上摆着简单清淡却香飘四溢的菜肴。一盏低低垂落挂着的灯,散发昏黄柔和的光线,清悠淡雅。一家人低语谈天说地,吃妈妈亲手烹饪的菜肴,气氛和谐美满。爱在此时悄悄的化作一种温馨的氛围在每个人的身旁。妈妈脸上漾着的是满足的笑容,爸爸威严的脸庞写满的是慈祥。这种简单的幸福是那么的温馨动人,无形中又让人对家产生多一份依恋。最好是在寒风萧瑟的隆冬或是阴雨不断的春天,邀上一两个朋友一起喝茶闲聊。屋里摆一个炭炉,炉膛里冒着火焰,炉上一壶烧开的水,一套普通的茶具。喝茶只是闲聊中的添加剂,所以茶叶可以是普通的一种,但朋友却要是知己的那种。无论是海阔天空尽兴的聊,还是追忆逝水年华的感慨,都在淡淡的茶香中飘飞得很远,远如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岁月。一时忘了时间,忘了空间,忘了现实的一切。端起茶杯才知道茶早已凉了,而烧开水的壶也空了。于是续上水,换一泡茶,继续未完的话语,却不知他们之间的话语就像壶里的水,永远都可续下去。友爱在此时如清水煮茶弥漫的芳香。朋友走了,仍可长久地回味,回味里不仅有淡淡的茶香,还有与朋友如茶的友谊,融浓情,淡于心,虽然淡,却萦绕在心久久不能散去。这是让人回味无穷的氛围。而浪漫的气氛应是这样的:一轮上弦月飘逸恬适地挂在夜幕下,空气中飘着清甜的桂花香,薄雾似纱,把夜装扮得氤氲朦胧如梦如幻。路灯固守在习习风中,乳黄的光晕淡淡地轻轻地泻了一地,路灯下两个依偎的身影悠闲信步,感受夜晚这个红娘营造的浪漫氛围和彼此不必说出口的心有灵犀。偶尔飞过的流萤,一闪便躲入草丛里,像划过夜幕的流星,留下瞬间的美丽。不需要太多空洞的甜言蜜语,不需要太多的海誓山盟,只是静静地含情脉脉地相依,就这样一直走到白发苍苍走到天荒地老。情人间最浪漫的事莫过于与心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而爱在此时是清江淡月沉淀一生的缠绵。氛围无须刻意装饰营造,很简单也很平凡。但在爱的深处,连平凡都充满激情。爱是情感的码头。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以爱作为依托。我常常惊叹于爱这一个博大的字眼,它像高山上的一个泉眼,潺潺的泉水穿过松林,穿过石缝,穿过草地,泻在一马平川的地面,散成一条条叫亲情、友情、爱情的河流,默默地滋润每个人生命中的每一片绿洲。只要心里装着爱,这些河流就永远不会干涸,也不会有心的沙漠与荒原。因为,有爱的地方就有绿色的希望。
2007-11-12 12:36:54 作者:金青 9610 0
幸福毋庸等待
幸福毋庸等待我们总是说服自己相信,婚后的生活会更好,或者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更美好,再后会想,如果再生一个也许就更完美了。于是,我们就总在为孩子还太小而抱怨,自然也就会想等孩子长大些就好了。可是,结果总是令人失望。因为那之后,我们还会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而烦恼。我们不断地告诉自己,等买了新房子或汽车后生活会更好,等我们能去度假时会更好,或者退休后会更好。事实是,没有什么时候能比此时此刻就感觉到幸福更好的了。如果不是此时,那更待何时?生活中充满各种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它,并下定决心要随时随地都成为幸福的人。我们总是无休止地等待,等待过上一种真正幸福的生活。而在这条道路上却有各种障碍:一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永远做不完的工作,要偿还的债务,需要打发的时间。我们忽略的一切其实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于是我们发现,没有一条道路是直接通往幸福的。幸福就是感受生活的过程,是珍藏起每一个你拥有的时刻,然后与某个特殊的人分享。时间不等人。不要再等待了!不要等到有钱了的时候,也不要等到结婚之后,有了孩子之后或者孩子长大了之后,更不要等待春夏秋冬的到来,不要等到你已无力等待的生命最后一刻。请珍惜手中的幸福,就在现在!幸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
2007-11-12 12:18:14 作者:金青 9644 0
陪我翻本书,可以吗?
《麦田的守望者》、《挪威的森林》、《成都,爱情只有八个月》……纤细的手指,晶透的指甲,冰肌玉骨在书本上滑行。安静的书柜走廊,我被发香牵随……芽指轻弹过《理智与情感》、《北京法源寺》、《上山·上山·爱》……我伸手,惬意追逐着,又徘徊着,又犹豫着,快速跟进,手指轻轻点住光滑的指甲,压住手背,指缝相交,一阵冰凉顿感四静无人。靠近黑发轻声开口“陪我翻本书,可以吗?”两手抽出指尖所触的《在自己房间的旅行》,就地蹲坐,我靠书柜,她倚我肩,四目阅着书中碎片,“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展开了为期四十二天的旅行……”“我发现人是由一个“灵魂”和一个“兽性”结合而成……”“灵魂迷迷糊糊地分享着“她我”所感受的感觉……”“我深深地体会到我的‘双重面’……”“……”侧脸,我看到她脸上滑落的泪水,视线转回白纸黑字继续翻阅着。手如柔夷,抚摸我的脸,她依稀能感知一份憔悴;芙蓉如面,贴近我的脸,我注心真感受一片湿润。在她一湾清潭的眼睛中我凝视自己,问号压顶,我是谁?一只手把这小册子快速推进书柜的空隙,独身离去,步出图书馆,怡静的夏末午后,孤独中迷失自己。编者按:看一本书,就是和一个灵魂的对话。你从中收获的是成熟,智慧。编辑漫天雪
2007-11-12 01:06:22 作者:未名回忆录 9636 0